健康餐桌一定要有魚,淡水魚海水魚該pick誰?

2020-12-15 騰訊網

民間養生學說:吃四條腿的,不如吃兩條腿的,吃兩條腿的,不如吃沒有腿的。

這個沒有腿的,指的就是魚。

雖然說四條腿、兩條腿分別也有它們獨有的營養價值,但沒有腿的魚確實是營養物質豐富的優秀食物。

今兒,咱們就拆拆魚。

----- 吃要吃的 安全 -----

簡單粗暴的劃分,魚類可分淡水魚、海水魚。但它們也生活在不同的深度,所以大家也相對熟悉一個類別,叫深海魚。

水域是會受到一定程度汙染的,所以相比較江河湖等淡水區域、淺海區域的魚,深海魚生態環境更為天然,普遍認為汙染程度更輕。

但是重金屬汙染例外。

大型深海魚類的壽命都比較長,長期攝食含有汞等重金屬的小魚,攝入的重金屬不能通過代謝完全排出體外,會在體內累積。

壽命越長,積累越多,因此一些深海大型肉食魚類體內的重金屬含量可能較高。像是鯊魚、黃鰭金槍魚、旗魚等等大型肉食魚類,美國FDA特別提醒孕婦與兒童不要食用。

相比較含有較多鹽分的海水,淡水中微生物、寄生蟲等會更多,食用淡水魚也要注重安全問題。

用來做生魚片等生吃料理的魚類,大多會採用深海魚,尤其是經過-18度以下的低溫冷凍一定時間後,可以殺死可能存在的寄生蟲,安全度大幅提升。

用淡水魚類加工的生魚片,如果養殖水源受到人魚共患的寄生蟲汙染,就可以引起疾病。

曾經在《風味人間》裡出現過的淡水魚刺身-順德魚生,就極易使人感染肝吸蟲,廣東順德地區就是全國肝吸蟲病的重災區。

現在很多魚類都是人工養殖,生存環境已經大幅改善,很容易跟大西洋鮭魚搞混的虹鱒魚,在國內也是規模化淡水養殖。

所以,生食淡水魚,還需謹慎挑選。

----- 吃要吃的 美味 -----

魚肉是非常優質的蛋白質來源。

魚肉的肌纖維細小,所以口感更嫩,也更好消化。

也因為這樣,魚肉烹飪起來也非常容易,清蒸個十幾分鐘甚至更短的時間就可以烹熟,難度遠遠小於纖維更為粗硬的肉類。

口感雖然細嫩,但味道是否甘甜也要看魚肉的品質。

養殖環境、酶的催化分解、游離脂肪酸的自動氧化分解等因素,會使魚肉帶有特殊腥味。不夠新鮮時,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還會進一步產生帶有異味的化合物,影響口感。

溫度較低、且較為乾淨的水域,魚肉更為緊緻、甘甜。而水溫較高、汙染較多的水域,魚肉較為鬆散,腥味也更重。

這都直接影響到魚肉的風味。

▪️ 鮮活的魚類

生活在青島的朋友曾經跟我說,同在山東,但煙臺的海鮮比青島的更好吃。

而我在邯鄲菜市場幫媽媽買的活魚,雖然也是現殺現做,卻腥氣十足。

淡水養殖魚類,特別是土池養殖,水中的藍藻以及細菌等可以產生土臭素,土臭素就會散發那種土腥味,所以這種魚就不太好吃。

所以,如果身在內陸地區,鮮活魚類的品種較少,想要買到好吃的魚,更要注重考察養殖環境。

▪️ 冰鮮的魚類

有些冰鮮的魚,是因為剛剛死亡不久,通過冰鮮的方式來保存,抓緊售賣。

但還有很多冰鮮的魚類,是因為生活在較為深海的水域,由於氣壓的改變,在捕撈上來的那一刻就已經死了。

這些冰鮮魚,在捕獲後一直冷藏在0-4℃的環境中,使其保持低溫但不結冰,維持最佳口感,但儲藏時間很短,只有幾天。

▪️ 冷凍的魚類

可以冰鮮儲存的魚類,往往也可以冷凍。

技術比較高端的冷凍魚,捕獲後直接進入-18℃以下的低溫環境中急凍,使魚肉的中心溫度也瞬間降低,定格營養。

有些遠洋漁船的冷凍倉溫度能低至-40℃。

採用冷凍的方法對魚進行保存,可使貯藏時間延長,一般能達到6-12個月。

急凍的過程可以殺死魚肉中的寄生蟲,然後在經過標準化流程緩慢化凍,維持最佳的口感,使其成為可生食的、冰鮮狀態下的刺身。

家庭購買冷凍魚,想要維持口感,就要掌握更科學的化凍方式了,最好放置在冷藏室緩慢化凍。

這是因為,冷凍過程中,水分會凝結產生冰晶(冷凍速度越快,冰晶越少,所以急凍技術更優),化凍的過程會使細胞部分破損,細胞內的水分和營養物質流出,風味下降,化凍速度越慢,細胞破壞越小。

----- 吃要吃的 營養 ---- 

都說吃魚健康,魚含有一類很重要的營養物質,就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ω-3系列多不飽和脂肪酸,諸如DHA、EPA。

這些多不飽和脂肪酸,在低溫的環境中,也依然不會凝固,能保持較好的流動性。

所以普遍來說,越是深海和生活環境水溫比較低的魚類,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也越高。

但其實,並不僅僅是深海魚才富含這樣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淺海甚至淡水魚體內,也一樣含有這些脂肪酸。

只是,普遍來說,深海魚總體脂肪含量高,一般能達到10-20%,而絕大多數淺海或淡水魚,脂肪含量在1-5%。

當然,事事都有例外,所以有些淡水魚在這個角度也有一定的營養價值。

除了脂肪酸的差異,淡水魚和海水魚,更大的差別在於礦物質含量。

海水中的礦物質含量比淡水要高很多,相應的海水魚體內鈣、鋅、鎂、磷等營養物質的含量也普遍高於淡水魚。

總的來說,深海魚無論從安全性、味道、營養價值等各個維度評估,都很有優勢,值得吃。

當然,只要是好吃的魚,都推薦經常吃。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魚蝦貝類這些水產類食物,每天攝入40-75g,算下來每個月1斤左右。

由於買魚往往是整條或整塊,分量較大,如果人少,也可以合理安排頓數,每周吃上兩次,簡單方便。

如果自己不太擅長做魚,那外出就餐時可以重點選擇,趁機補補。

總之,就請好好吃魚吧!

===The end===

相關焦點

  • 把淡水魚放進海水中,魚會怎麼樣?跟隨鏡頭來看一看
    把淡水魚放進海水中,魚會怎麼樣?跟隨鏡頭來看一看魚以肉質細膩,蛋白質含量高,營養價值極高,成為了很多人的餐桌美食。眾所周知。魚的分類分為兩種,一種是淡水魚,一種是海水魚。如果把淡水魚放進海水中,魚會怎麼樣?跟隨鏡頭來看一看吧。
  • 海水觀賞魚和淡水觀賞魚有何區別?新手養魚最好從淡水魚開始
    大家都知道那些生活在水族箱中五彩斑斕的魚兒統稱叫作觀賞魚,不過觀賞魚還可以分為很多的種類,比如有海水觀賞魚和淡水觀賞魚等,那麼你知道海水觀賞魚和淡水觀賞魚它們都有哪些區別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這個問題。
  • 魚的營養價值真的很高,不知道,深海魚和淡水魚誰更勝一籌
    此外,魚還可以提供相當豐富的維生素,如維生素A、B、C、D等,對身體都十分有益。維生素A保護視力,提高免疫力;維生素C具有養顏、解毒等效用;而維生素D則對骨骼的生長發育、鈣的代謝起著重要作用。但在魚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要數它豐富的維生素B族了,維生素B3能將食物轉化為能量;維生素B5能對抗壓力;維生素B6能保持人體免疫系統的健康。
  • 淡水魚不能在海水中生存,那黃河流入大海後,大量的魚去哪了?
    淡水魚不能在海水中生存,那黃河流入大海後,大量的魚去哪了? 大家都知道,海水是不能夠直接喝的,因為在海水的成分當中,有將近90%的物質都是氯化鈉,而與之相比的淡水,其中的氯化鈉只有海水的千分之三左右,兩者之間的成分差距極大,所以一般來說,除了可以在兩種水中共同生活的特殊魚類之外,一般的淡水魚是無法在海水中生存的,那麼黃河流入大海後,大量隨著流動的魚都去哪裡了呢?
  • 一種海水觀賞魚過濾器
    由於海水魚種類繁多,千姿百態,檔次較高,近年來,飼養海水魚的人群越來越多。海水魚所處的環境與淡水魚差別巨大。飼養海水魚必須把握好水質,每一項,如果過度超標或不達標,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首先是水溫的要求。飼養海水魚的水溫必須與天然海水的水溫相等或相近,要求比淡水魚的水溫高。
  • 有淡水魚有海水魚,可你認識汽水魚嗎?一種活在特殊水域環境的魚
    不會玩海缸,玩不起海缸,不知道有多少人同我一樣,喜歡顏色極為豔麗的海水魚,但是卻又不知道如何養海水魚,就連最基礎的調海水和開海水缸也不會。如果你不想要再減少自己的腦容量並且花掉一大堆開缸玩缸以及維護海水缸的錢,其實有一類可以生活在淡水也可以在海水中生活的魚類,這類魚其實就是咱們之前提過了好幾次的「汽水魚」。
  • 要怎麼才能養好海水觀賞魚?聽老魚友爆料海水魚養殖技巧!
    其實海水魚如果養殖得當,比淡水魚好養殖的多,這是有著多年海水養殖經驗的魚友親身的感受。要怎麼才能養好海水觀賞魚?聽老魚友爆料海水魚養殖技巧!要想養好海水魚,小編覺著應該先考慮養好其生活的環境原生物,比如海藻、珊瑚、海葵、蝦類等這些底棲物種,這需要有個較大的養殖空間。
  • 伊寧市:海水觀賞魚讓「貓冬」生活妙趣橫生
    12月19日,記者在伊寧市上海城小區東大門入口處的一家海水觀賞魚店裡看到,透明的魚缸裡各類海洋生物色彩絢爛,形狀各異,頗有個性。在一個巨大的魚缸裡,搗蛋的藍魔不時地改變顏色,小丑魚在海葵的觸手之間穿梭起舞,安逸的海星和海參趴在沙石上面,形態各異、色彩鮮豔的珊瑚隨著水流招展,把手靠近羽毛管蟲,它就會快速地將觸角收回身體裡。
  • 深海魚與淡水魚的區別,三文魚又該如何製作,這些你們知道嗎?
    深海魚與淡水魚的區別,三文魚又該如何製作,這些你們知道嗎?小編發現,最近魚比較火,而且魚的做法也越來越多,而且每一道菜當中的的魚,也可以說是新奇的,又或者說是新穎。有許多人應該了解魚對人體的健康,而且還非常好吃,魚分為很多種,比如淡水魚與深海魚的區別,那個營養值更高?我們有一句俗話,那麼就是:吃兩條腿的就不如吃這一條腿的,吃一條腿的不如吃沒有腿的,所以這句話大家應該明白了,魚就是這裡面指的那個食物,所以大家一定要學會該如何挑魚,一定要懂得這些道理,不要盲目的跟風,去購買那些昂貴的魚,別花冤枉錢!
  • 海魚比淡水魚更營養?哪些魚要少吃或不吃?關於吃魚的科普戳→
    話說這海裡的魚啊,在很多長輩的眼裡地位可不一般,他們認為海魚比河裡或湖裡的淡水魚營養高,應該多吃海水魚但,這是真的嗎? 其次,從口味上講,海水魚沒有淡水魚的土腥味,而且海水魚的遊動範圍和力度大,所以, 肌肉彈性更好,味道更鮮美。 整體來看, 海水魚更好一些,但吃海水魚要注意過敏及組胺中毒。 雖然,海水魚營養豐富,但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 淡水魚無法在海水裡存活,江河水流入海後,其淡水魚都去了哪裡?
    因此,魚在淡水水域,外界的淡水會不斷地從魚體表進入體內,為了保持內外的平衡,淡水魚會通過腎臟以排尿的方式將多餘的水分排出。地球上淡水的含鹽度約在0.4%左右,而海水的平均含鹽濃度為35‰,兩者相差甚遠。 而如果將淡水魚放入海水中,淡水魚體內鹽濃度遠遠低於海水濃度。
  • 深海魚比淡水魚營養價值高?事實果真如此嗎
    因為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在吃魚的時候,常常會糾結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便是「深海魚」和「淡水魚」的區別;因為健康意識的提高,人們往往對可食用的東西更加講究,今天就讓營養師來帶大家了解深海魚和淡水魚的相關問題,讓您的疑惑煙消雲散。
  • 把淡水魚丟到海裡,魚會變成怎麼樣?看完真是大開眼界
    在大自然的裡,有兩種魚,一是生活在淡水裡,還有一種在海水裡的,很多人就疑惑了,為什麼不能把這兩種魚互換,那麼它們能正常生活嗎? 首先,無論是人還是魚都要保持體內的鹽分要平衡,如果把淡水魚放進海水裡,只有少數的淡水魚是可以在海水裡生活的,但是大部分的魚是不能在海水裡生活的,這是因為淡水魚細胞內的鹽度地域海水的鹽度
  • 海水是鹹的,但是為什麼生活在海裡的「魚」卻不是鹹的?
    海水是鹹的,但是為什麼生活在海裡的」魚「卻不是鹹的?魚有海魚和淡水魚,海魚比較常見的有帶魚、黃花魚、金槍魚、三文魚等等,淡水魚比較常見的就是鯽魚、鯉魚、草魚等等。一般來說,海魚要比淡水魚更加的有營養一些,味道也更鮮美、更好吃一些。這是因為海魚的活動範圍廣,魚肉更加的有彈性,而且海魚肉裡的礦物質含量更高,所以味道更鮮美,營養更豐富。
  • 中國最大的淡水魚你一定猜錯了——鰉(huáng)魚
    以其壽命長,身體大,食量多,力量強而著稱,被譽為「活化石」「水中大熊貓」有淡水魚王的美稱。現存於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從上遊至下遊,烏蘇里江、松花江下遊均有分布。中國最大的淡水魚你一定猜錯了--鰉(huáng)魚《辭海》中說鰉魚古稱「魚覃」,魚綱,鱘科。
  • 世界上只有淡水魚和海魚嗎?黃河入海帶的魚能生存嗎?
    一般我們認為,世界上只有兩種魚-淡水魚和海水魚,而且淡水魚是不能在海水中生活的,而海水魚也是不能在淡水中能夠生存的。那麼,就沒有例外嗎?顯然沒有這麼簡單。下面,我們就通過黃河入海帶入的魚來解讀一下「第三種魚」。
  • 淡水魚在海裡會死,黃河水又要流入渤海,那黃河的魚只能去哪裡?
    農村一直有句俗語:千年的草籽,萬年的魚籽。意思就是曾經有魚的河塘哪怕乾枯了很多年,一旦這裡重新住滿水,那些一直處於休眠狀態的魚籽就會重被喚醒,也用來解釋為什麼有的野外池塘會長出鯽魚和草魚這些原生魚。
  • 【改革·印記】誰讓我們的餐桌多了條魚
    【文/觀察者網 竇農】  這些年,似乎越來越多的人在餐桌上開始抱怨海(河)鮮不鮮了,說養殖的不如「純天然」的……真的是不鮮了嗎?  在沒做雙盲測試的情況下,鮮與不鮮只是說說,在我看來,與其說是不鮮了,不如說是從無到有、從有到多的過程太快了,大家吃膩了。  試想,如果一年只吃個三五回魚,誰會抱怨不鮮?
  • 吃魚生繞開淡水魚,別讓肝吸蟲找上你
    肝吸蟲的幼蟲並不怕醋,因為它要穿過人的胃腸道,能扛得住胃酸,還會怕醋?寄生蟲對付醬油也不在話下,不同寄生蟲在醬油裡能存活數小時至數天。蘸芥末能殺死寄生蟲嗎?有些研究表明芥末汁能殺寄生蟲,但需要泡1個小時左右,你能做到嗎?  很多人認為酒精能殺菌,一定也能殺蟲,所以吃醉蝦、醉蟹沒事,吃魚生的時候配上高度白酒也可以殺蟲。
  • 淡水魚在海裡無法生存,黃河匯入渤海後,黃河魚能去哪裡?
    不知道你們喜歡吃魚的朋友有沒有想過這樣的問題。中國有許多最終會流入大海的大河,黃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問題來了。淡水魚生活在黃河,而海魚生活在海裡。而當黃河水流入渤海後,黃河裡的魚可能會遷徙,也可能會逆流遊回黃河。去過海邊遊玩的人應該都知道,海水非常的鹹,如果這些魚直接放入渤海裡,它們可能會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