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老字號,上海本幫菜鼻祖——老正興菜館

2020-12-16 小浪人遊世界

在上海這個世界一級的國際大都市,飲食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各幫佳餚應有盡有,上海人稱的本幫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風味的菜餚。若問起哪家的上海本幫菜最正宗,當首推「老正興菜館」。

「老正興菜館」是上海開埠以來最早的一家經營上海本幫菜的飯店,創建於1862年,至今已有158年的歷史,是上海本幫菜的鼻祖。

「油爆河蝦」以老上海的「老正興菜館」烹調的最具特色,熱油鍋裡炸酥,撈起調汁,蝦殼紅潤,外脆裡嫩,蝦身裹汁,碟底不留湯。

「油爆鱔絲」鱔絲切得都比較均勻,下面小火加熱,上桌時鍋裡的油噗噗冒泡,鱔絲處理的很到位,醬香濃鬱,口感很嫩,肥美而有彈性,份量充足。

草頭圈子

圓墩墩的圈環在厚厚一層綠葉菜上。單吃一口大腸圈子,沒明顯騷味,只有厚重的酒味和軟軟的油膩感。聽說要把菜塞進圈子裡吃才好吃。硬硬的菜葉和圈子產生了反差,圈子變得更有嚼勁。不過吃了一個就不想再吃第二個,酒味大過了本身食物的滋味,菜葉太油膩。

八寶辣醬

「八寶辣醬」是由辣炒醬改良而來,蝦仁、雞丁、肉丁、花生米等用豆瓣醬炒制,味道辣鮮而略甜,十分入味。

雖然是米其林一星餐廳,但是價格也是非常親民的,服務也非常到位。

相關焦點

  • 百年老字號,上海本幫菜鼻祖——「老正興菜館」
    在上海這個世界一級的國際大都市,飲食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各幫佳餚應有盡有,上海人稱的本幫菜指的是上海本地風味的菜餚。若問起哪家的上海本幫菜最正宗,當首推「老正興菜館」。「老正興菜館」是上海開埠以來最早的一家經營上海本幫菜的飯店,創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年),至今已有152年的歷史,是上海本幫菜的鼻祖。「老正興」當年坐落在上海九江路350弄原大陸商場(舊稱佛陀店)內,其創始人是結拜弟兄祝正本和蔡仁興,取兩人名字中的一個「正」字和「興」字作店名,叫「正興館」。
  • 老正興,上海本幫菜鼻祖
    上海杏花樓(集團)有限公司老正興菜館,(以下簡稱老正興菜館),是中華老字號企業。老正興菜館創始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被稱之為「正宗上海菜,首推老正興」。一百多年來,老正興一直保持了經營「上海菜」的領先地位,老正興以太湖地區盛產之活河鮮為原料,菜餚頗具江南風味,以烹製濃淡相宜的上海菜為特色。
  • 老正興菜館(福州路店),典型的老字號飯店,上海本幫菜!
    老正興菜館始創於同治元年,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是上海最負盛名的經營本幫菜的菜館之一。老正興口碑甚佳,有著多個金牌菜式,其中草頭圈子、油爆蝦、醬方等都曾多次獲獎。保留了老派酒樓的格調,裝飾大氣、古色古香。一共有五樓,其中四、五樓為客房。
  • 「上海老字號指南之一」:上海的老味道,那些本幫菜的老字號菜館
    前兩天看到好幾篇文章,都是講上海的老字號,但有的對這些老字號的來歷、故事或者特色,語焉不詳;有的連老字號的概念都沒有搞清楚,連只開了十多年的店家都稱為老字號,實在令人啼笑皆非。所以老派爺叔就來寫寫上海的老字號。今天就先來說說老字號的本幫菜館。注意,這裡有兩個關鍵詞,老字號,本幫菜館,必須要同時兼備這兩個標籤,才是這篇文章的所要介紹的。
  • 沒吃過這8家老字號本幫菜館,在上海的日子都白過了!
    魔君今天為大家整理了 8家上海必打卡的老字號本幫菜餐廳保羅酒樓 口味沒的說,經典上海本幫菜,不論什麼時候去,位子都幾乎是滿的。
  • 生活在上海 | 「老正興」傳承百年活力不減
    從前說起老正興,人們會說這是一家有著悠久歷史的上海本幫菜的傳統「老字號」;而現在說起老正興,它又多了「米其林一星餐廳」的時髦名號,吸引許多食客慕名而來。始於1862年的老正興,是上海歷史最悠久的本幫菜館,不少經典名菜均出於此。而在百年的傳承中,讓老正興持續煥發活力的還是靠著創新的精神。圖說:行政總廚胡斌。
  • 薪火相傳150多年,「老正興菜館」至今傲立上海灘
    "老正興菜館"是上海開埠以來最早的一家經營上海傳統特色菜的飯店,創建於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是上海本幫菜的鼻祖。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作為結拜兄弟的蔡正仁、卓人興從無錫來到上海謀生。
  • 相約貼秋膘 全國吃貨到上海來都要去這些本幫菜館
    原標題:酷暑過後相約貼秋膘,全國吃貨到上海來都要去這些本幫菜館!經歷了炎炎夏日,吃貨們的腸胃一定缺少了幾分油水。初秋八月,正是個適合進補的好季節。油爆河蝦、草頭圈子、青魚禿肺、八寶辣醬……聽到這些熟悉的菜名之後,喜歡上海本幫菜的「同學們」是不是已經饞吐水趟趟滴了?
  • 酷暑過後相約貼秋膘 全國吃貨到上海來都要去這些本幫菜館
    原標題:酷暑過後相約貼秋膘,全國吃貨到上海來都要去這些本幫菜館!  據樂遊上海,經歷了炎炎夏日,吃貨們的腸胃一定缺少了幾分油水。初秋八月,正是個適合進補的好季節。油爆河蝦、草頭圈子、青魚禿肺、八寶辣醬……聽到這些熟悉的菜名之後,喜歡上海本幫菜的「同學們」是不是已經饞吐水趟趟滴了?今天我們就來找找那些本幫菜館,秋膘貼起來!
  • 上海這幾家老字號品牌,已成上海人心中的代名詞,你去過幾個呢?
    說起上海的老字號企業,每個老上海人都可以如數家珍,然而在時代的更替中,許多上海本地的老字號卻漸漸被人遺忘。那麼上海比較有名的老字號都有哪些呢?下面一起看看吧!杏花樓曾經的杏花樓是一家粵菜館,主要經營廣東甜食品和廣式粥品,但現在一說杏花樓,大家就能聯想到月餅,杏花樓登陸上海近百年,已經成為上海人心目中月餅的代名詞了。
  • 沒吃過這6家本幫菜館,在魔都的日子簡直白呆啦!
    都說要記住一個城市, 是從味覺開始的, 要想記住上海的味道, 就從記住這些老字號本幫菜館開始吧!
  • 上海這道本幫菜,十斤肉只做6份,幾乎桌桌必點,上桌就一掃而空
    若你到上海來旅遊,有在上海生活的朋友或你到本幫菜館去吃飯,十有八九都會向你推薦燻魚這道菜。燻魚,上海人喜歡稱爆魚。這是一道很受歡迎的上海冷菜,這道菜最大的特點就是:外焦裡嫩,香而不膩,冷菜熱吃。如果你來上海旅行,到上海的本幫菜館,一定要點一道燻魚嘗嘗,這道餐前菜,不僅開啟了你的味蕾,也開啟了你的老上海之旅。如果你沒有吃過上海的燻魚,千萬不要以為上海的燻魚事我們印象中的用大火煙燻製作而成,上海的燻魚是以油炸、浸滷製成的本幫美食。上海本幫菜烹飪手法以紅燒、生煸、滑炒、蒸、煨、糟為多。
  • 百家「老正興」之謎
    ,其中光以「老正興」命名的菜館就多達一百二十餘家,有些「老正興」飯店在招牌面前還冠以「真正」、「源記」、「總號」等字。在上海一下子湧現出許多「正興館」的情況下,祝、蔡為了表示自己的飯店才是真正的「正興館」,就在「正興館」三個字前加了個「老」字,於是,「正興館」就變成了「老正興館」。但範炳臣也隨機應變,將自己的店名改成「源記老正興」,而其他一些「正興館」也竟相仿效,都將店名改成「老正興館」,最多時上海竟有一百二十餘家「老正興」飯店,而且影響波及外地,在南京、無錫,蘇州、武漢等地,也冒出了幾十家「老正興」飯店。
  • 屬於老上海的8家餐廳,幾十年了都沒有變的本幫味道!
    上海是國際化大都市,雲集了全球各地的美食但是上海的本幫菜永遠佔據一席之地今天就來盤點一下最有名的幾家上海本幫菜餐廳晶焱上海菜推薦:紅燒肉、蔥油雞、響油鱔絲、燻鱸魚、酒香草頭價格不便宜,但是味道絲毫不打折扣,人氣超級火,最好提前預約光明邨大酒家地址:淮海中路588號推薦:鮮肉月餅、醬鴨、響油鱔絲、水晶蝦仁、糖醋小排上海標準的老字號
  • 本幫菜館到景觀餐廳全搜羅!
    如果你還在為選餐廳傷腦筋,那麼請收下這份《黃浦餐飲攻略》,從滬上知名的本幫菜館,到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外灘景觀餐廳,全部為你搜羅到咯~~☟ ☟ ☟01 綠波廊餐廳推薦菜3:本幫醬鴨這是一道蟹粉創意菜,新鮮的厚切牛肉經過手工捏打成團,再油炸裹上蟹粉醃製,外酥裡嫩的口感,一口一個超過癮~~地址:黃浦區九江路700號4層05 老正興菜館
  • 上海本幫菜好去處-德興館
    上海本幫菜是上海的鄉土菜餚,特色是濃油赤醬,滋味濃鬱鮮美,甘腴甜潤,以真材實料和慢火細工取勝。每道菜看起來都亮澤、紅潤。代表作是草頭圈子、糟缽頭、蝦子大烏參、紅燒禿肺和紅燒回魚等,其中又以德興館、老正興和上海老飯店所燒制的最名聞遐邇。
  • ...上海,紅燒肉,上海人,吃貨,黃浦區,草頭,餐廳,菜館,王寶,王寶和...
    原標題:酷暑過後相約貼秋膘,全國吃貨到上海來都要去這些本幫菜館!  據樂遊上海,經歷了炎炎夏日,吃貨們的腸胃一定缺少了幾分油水。初秋八月,正是個適合進補的好季節。油爆河蝦、草頭圈子、青魚禿肺、八寶辣醬……聽到這些熟悉的菜名之後,喜歡上海本幫菜的「同學們」是不是已經饞吐水趟趟滴了?今天我們就來找找那些本幫菜館,秋膘貼起來!
  • 長興菜館,百年老店!地道的上海風味,本幫菜的發源地
    ,是具有百多年歷史的老字號,全是地道的上海風味,是本幫菜的發源地,在高橋及周邊地區影響深遠。很不錯的本幫菜館扣三絲屬於上海本幫菜代表性菜餚之一,刀工十分精細,具有鹹鮮口味,湯汁澄清,實為海派美食精品。上海蔥油餅色澤黃亮,蔥香油潤,外脆裡酥,入口酥脆,滋味香鹹。
  • 這些上海老字號忒搞腦子了
    事實上,中華路上的這家始於1883年,以本幫菜聞名,過去叫「德興菜館」,現在叫「上海德興館」; 廣東路上的那家始於1878年,主打本幫面,過去叫「德興麵館」,現在叫「德興館」。 德興菜館最早開在十六鋪。
  • 這些上海老字號忒搞腦子了
    事實上,中華路上的這家始於1883年,以本幫菜聞名,過去叫「德興菜館」,現在叫「上海德興館」;廣東路上的那家始於1878年,主打本幫面,過去叫「德興麵館」,現在叫「德興館」。德興菜館最早開在十六鋪。上世紀30年代,十六鋪三教九流、商賈雲集,德興菜館成了各路江湖人士往來的聚集點。蝦子大烏參這道本幫菜的代表,正是由當時德興菜館的名廚楊和生所創。所以,德興菜館還有一個霸氣的稱號,叫「本幫鼻祖」。至於德興麵館,傳說拿到了當年乾隆下江南時吃過的燜蹄面「秘方」。這一江湖傳聞早已無從考證,但經歷了上百年洗鍊的燜蹄面,至今依然是德興館「獨步武林」的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