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凡到「老正興菜館」吃過蘇、錫風味菜餚的人,都異口同聲地稱讚,「鮮」。一個「鮮」字,道出了夏氏的經營「快竅」。夏氏通過觀察,凡是嗜食魚的顧客,都是想嘗個鮮味兒,於是他就在「鮮」字上大作文章。常言道:「魚要吃活鮮貨」。因此,夏顧慶幾乎每天一早四點鐘就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菜市場採購優質活鮮魚。上面提到,因為他已預付貸款給魚、肉商販,並曾聲明在先,貨色一到,要讓他優先挑選。這樣,魚肉攤上的上好貨,總是由「老正興菜館」捷足先得。
久而久之,夏氏還對魚肉的規格、產地、品種等加上種種苛求。在江湖河邊長大的人都知道,魚有許多種類,單青魚就有長江青魚、太湖青魚、草青魚之分。可「老正興菜館」就專選太湖漁船網捕的「螺螄青魚」(所謂「螺螄青魚」,俗稱「烏青」,就是魚頭顏色呈螺螄殼般的烏青色),而且要求每條魚的眼睛都要彈出,活蹦亂跳,稍有泥土氣味就不要。
而且每條重量,須在5~6斤,太大的不要,因為肉頭老,太小的不要,因為脂肪不足,燒出來味道不肥。因此,一些魚販見到夏順慶,非常頭痛。而夏順慶則又把住這一關不放,一點沒有通融的餘地。比如黃魚,有十幾種,可他非要北海黃魚不可。他選購的豬肉,一定要產於常熟一帶120~140斤左右一頭的黑毛豬。因為這種豬肉質嫩燒出來味香。吃起來食而不膩,不倒胃口。
由於夏氏幾十年來一直起早採購,所以養成了早起早睡的習慣,如今他鬢髮雖已花白,可他的思維仍相當敏捷活躍,精神墨鑠,談起往事,記憶猶新,歷歷在目。當問他為什麼非他自己親自採購不可,而且對貨色又這般嚴格時,他笑笑說:「經營菜館這一行當,進貨這道關一定要把牢,才能搞出風味特色來,決不能揀到籃裡就是菜,那要把牌子做塌的。
「老正興菜館」名廚薈萃,且都來自無錫,他們烹調魚鮮另有一功。單是一種青魚,就能烹製出「青魚下巴甩水」、「湯卷」、「青魚肚檔」、「青魚禿肺」、「青魚川糟」等四、五十種風味迥異、鮮美無比的菜餚,而且色、香、味、型俱佳。而他們烹飪的「青魚下巴甩水」,是取活「螺獅青魚」頭部下巴左右兩塊嫩肉和魚尾作原料,操作時特別仔細,講究掌握火候,先用油煎一下,然後加入調味品,再用鮮湯佐料烹製而成,在裝盆時還講究造型。
最後,將兩片整塊的下巴肉,扒在魚尾兩旁,看上去生動有趣,好似真的活魚在浮遊時甩水一般,不知誰給取了這個美名,喚做「下巴甩水」,真可謂形象貼切,音形交融。「青魚禿肺」,是取青魚的魚腸兩旁的魚肝,經洗淨烹製後,呈金黃色澤,入口油而不膩,嫩如豬腦,健身清日,是人們秋冬季節的時令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