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6月17日訊 長期以來,能讓人起死回生,廷年益壽的「靈丹妙藥」、「救命仙草」一直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稀罕之物。然而今天,被尊列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的「鐵皮石斛」,卻在劍閣縣城北鎮民主村摘下了它的神秘面紗,展現在世人的眼前。
石斛是一種以莖入藥的中藥材植物,別名為黃草、吊蘭花,素有「藥中黃金」之美稱。《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中藥大詞典》等我國古代多部醫學著作中都曾記載了鐵皮石斛的藥用功能。
六月天,夏意漸濃,記者聞著瓜果的香味,欣然走進四川吳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斛種植基地——劍閣縣城北鎮民主村。
眼前的民主村,青山秀美,綠水含笑,基地現場,車來人往,機聲隆隆。近2000平方米的連棟鋼架大棚裡,一株株以劍門命名的「劍門石斛」整齊劃一地「躺」在涼爽、溼潤、由木屑、有機肥、碎石組成的花盆裡,鐵灰色的莖杆上,有的花開正豔,有的含苞待放,視覺中滿滿當當的都是鋪綠疊翠、簇簇擁擁,令人賞心悅目,嘆為觀止。
自然資源和氣候資源得天獨厚的劍閣縣,一直是省內外生態企業家們投資創業的首選地。2016年9月12日,劍閣縣政府副縣長張曉軍與江蘇吳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籤訂了劍門鐵皮石斛育苗、種植、研發及深加工項目投資協議。根據協議,吳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在劍閣縣概算投資5億元,用於該產品育種研發、精深加工。
劍閣縣以招商引資形式將「鐵皮石斛」安居於劍閣縣域,不單只為劍門的奇山異水錦上添花,而是以大氣魄,大手筆推行「政府引導、龍頭帶動、市場運作」的產業拓展模式,更是全面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扶貧攻堅,助力劍閣縣經濟跨越發展中的又一壯舉。
該公司為何選擇廣元?選擇劍閣?而最終選擇在城北鎮民主村?
「劍門山區既是紅色革命老區,又是舉世聞名的天然綠色寶庫,我就是奔著這『二色』而來的」吳氏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吳建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從2016年11月份開始,吳氏公司以劍門命名的「劍門石斛」種植項目將在劍閣縣內分三期建設推進,一期進行鐵皮石斛育苗、試種、研發、並在該縣註冊成立新公司;二期在鐵皮石斛試種成功後,適度擴大種植面積,逐步向全縣推廣,力爭種植規模達到 5000畝;三期在前兩期基礎上,在種植面積、結構模式、育種研發、精深加工等全產業鏈方面取得突破,為劍閣縣生態產業發展注入強大活力和動力。
民主村不僅只是「劍門石斛」一期的種植基地,該公司董事長吳建表示:在後期的規劃中,公司還將依託民主水庫的水源、周邊的林地資源優勢,獨具匠心構建一處集旅遊接待、攝影、文藝創作、匯演、康養於一體的生態家園版圖。
「劍門石斛」落戶民主村,已然成為當地一個「綠色鋪路、特色致富」的新業態。
近水樓臺先得月,當地村民首先就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以前在外面東奔西走打零工,工價低,有時還拿不到錢,現在在家門打口打工,幹活又輕鬆,每天都能掙到80元,這種好事哪裡去找?」該村5組村民…樂呵呵地說:「如今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聽說家鄉有了這樣的好工作,很多人己開始打算回家來務工創業了!」
據了解,吳氏公司目前主要用工人員都是當地村民,部分勞動強度較大的工價一般都在150—200元不等,貧困戶在這裡務工,幾個月就可脫貧,幹上幾年便可致富。
一業興,百業興。意識決定行動,一些思想活躍,頭腦靈活的村民很快捕捉到了眼前的商機。該鎮副書記萬麗萍告訴記者,個別村民在了解了吳氏公司發展、基地建設、產業扶貧等情況後,己開始在家門口興建魚塘,規劃家禽、果園等種養業,為早日趕上吳氏公司這趟順風車正努力集蓄力量,增強發展功能,創造優勢條件。
「劍門石斛」的種植成功,加快了劍閣縣綠色產業轉型發展的步伐,實現了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目標,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大效益」己日益凸顯。(郭蘭 梁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