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劍閣縣綠色產業轉型步伐 助推精準扶貧

2020-12-07 中國網新聞中心

中國網6月17日訊 長期以來,能讓人起死回生,廷年益壽的「靈丹妙藥」、「救命仙草」一直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稀罕之物。然而今天,被尊列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的「鐵皮石斛」,卻在劍閣縣城北鎮民主村摘下了它的神秘面紗,展現在世人的眼前。

石斛是一種以莖入藥的中藥材植物,別名為黃草、吊蘭花,素有「藥中黃金」之美稱。《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中藥大詞典》等我國古代多部醫學著作中都曾記載了鐵皮石斛的藥用功能。

六月天,夏意漸濃,記者聞著瓜果的香味,欣然走進四川吳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石斛種植基地——劍閣縣城北鎮民主村。

眼前的民主村,青山秀美,綠水含笑,基地現場,車來人往,機聲隆隆。近2000平方米的連棟鋼架大棚裡,一株株以劍門命名的「劍門石斛」整齊劃一地「躺」在涼爽、溼潤、由木屑、有機肥、碎石組成的花盆裡,鐵灰色的莖杆上,有的花開正豔,有的含苞待放,視覺中滿滿當當的都是鋪綠疊翠、簇簇擁擁,令人賞心悅目,嘆為觀止。

自然資源和氣候資源得天獨厚的劍閣縣,一直是省內外生態企業家們投資創業的首選地。2016年9月12日,劍閣縣政府副縣長張曉軍與江蘇吳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籤訂了劍門鐵皮石斛育苗、種植、研發及深加工項目投資協議。根據協議,吳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將在劍閣縣概算投資5億元,用於該產品育種研發、精深加工。

劍閣縣以招商引資形式將「鐵皮石斛」安居於劍閣縣域,不單只為劍門的奇山異水錦上添花,而是以大氣魄,大手筆推行「政府引導、龍頭帶動、市場運作」的產業拓展模式,更是全面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扶貧攻堅,助力劍閣縣經濟跨越發展中的又一壯舉。

該公司為何選擇廣元?選擇劍閣?而最終選擇在城北鎮民主村?

「劍門山區既是紅色革命老區,又是舉世聞名的天然綠色寶庫,我就是奔著這『二色』而來的」吳氏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吳建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從2016年11月份開始,吳氏公司以劍門命名的「劍門石斛」種植項目將在劍閣縣內分三期建設推進,一期進行鐵皮石斛育苗、試種、研發、並在該縣註冊成立新公司;二期在鐵皮石斛試種成功後,適度擴大種植面積,逐步向全縣推廣,力爭種植規模達到 5000畝;三期在前兩期基礎上,在種植面積、結構模式、育種研發、精深加工等全產業鏈方面取得突破,為劍閣縣生態產業發展注入強大活力和動力。

民主村不僅只是「劍門石斛」一期的種植基地,該公司董事長吳建表示:在後期的規劃中,公司還將依託民主水庫的水源、周邊的林地資源優勢,獨具匠心構建一處集旅遊接待、攝影、文藝創作、匯演、康養於一體的生態家園版圖。

「劍門石斛」落戶民主村,已然成為當地一個「綠色鋪路、特色致富」的新業態。

近水樓臺先得月,當地村民首先就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以前在外面東奔西走打零工,工價低,有時還拿不到錢,現在在家門打口打工,幹活又輕鬆,每天都能掙到80元,這種好事哪裡去找?」該村5組村民…樂呵呵地說:「如今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聽說家鄉有了這樣的好工作,很多人己開始打算回家來務工創業了!」

據了解,吳氏公司目前主要用工人員都是當地村民,部分勞動強度較大的工價一般都在150—200元不等,貧困戶在這裡務工,幾個月就可脫貧,幹上幾年便可致富。

一業興,百業興。意識決定行動,一些思想活躍,頭腦靈活的村民很快捕捉到了眼前的商機。該鎮副書記萬麗萍告訴記者,個別村民在了解了吳氏公司發展、基地建設、產業扶貧等情況後,己開始在家門口興建魚塘,規劃家禽、果園等種養業,為早日趕上吳氏公司這趟順風車正努力集蓄力量,增強發展功能,創造優勢條件。

「劍門石斛」的種植成功,加快了劍閣縣綠色產業轉型發展的步伐,實現了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目標,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大效益」己日益凸顯。(郭蘭 梁傑)

相關焦點

  • 【科技工作者建言】熊曉軍:漢中市特色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的現狀及建議
    圍繞「打造茶葉強市、食用菌大市,生態循環養殖基地,優質獼猴桃產業板塊和全國重要的中藥材生產基地」特色產業助推精準扶貧的發展目標,預計到2020年,全市茶葉面積達到130萬畝,食用菌規模達到1.8億袋,獼猴桃面積12萬畝,中藥材面積170萬畝,生豬飼養量穩定在500萬頭左右;中蜂、林下、水產等特色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全市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0%,農產品全產業鏈配套水平有效提升;「戶有增收項目,
  • 阮成發:以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助推怒江州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原標題:阮成發在怒江州脫貧攻堅第五次專題會議上強調 搶抓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機遇 以旅遊產業 轉型升級助推怒江州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要超前謀劃與旅遊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和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提升旅遊供給能力,補齊產業發展短板,以旅遊產業吸納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創業。·要高標準建好怒江美麗公路,打造「公路+綠道+驛站」旅遊出行新模式,加快自駕徒步、森林旅遊、半山酒店等旅遊新產品、新業態建設,實現旅遊產業與民族文化、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等深度融合。
  • 寧縣抓瓜菜產業助推精準扶貧
    2018至2020年,我縣以發展壯大瓜菜產業為抓手,紮實推進瓜菜、糧油等特色產業助推精準扶貧工作。深入實施精準扶貧瓜菜產業培育計劃,制定印發了2018、2019、2020年全縣瓜菜產業開發實施方案,重點以下工作:一是開展集約化育苗。
  • 特色紅梨助推產業扶貧
    原標題:特色紅梨助推產業扶貧作為昆明市政協委員,舒群認真履職;作為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作物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站長,雲南省水果產業專家組組長,雲南省水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雲南省萬人計劃「產業技術領軍人才」,她在紅梨育種及集成技術開發等研究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主持完成了國家級、省級項目30餘項,獲國家
  • 錨定普惠金融 能投金鼎籌集1800萬元設立精準扶貧基金
    能投金鼎精準扶貧基金成立儀式  2018年4月28日,四川能投集團旗下普惠金融板塊——四川金鼎產融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五周年之際,「能投金鼎精準扶貧基金」宣布設立,基金規模為1800萬元。這是能投金鼎即將發布的《2018-2020年精準扶貧規劃》的重要部分。
  • 湖北鄖西:發展綠色產業 助力精準扶貧
    在羊尾鎮黨委書記黃敏定,鎮長楊冰城的領導下,發展扶貧產業開發,利用山村優勢,扶貧支持辦起綠色紅薯粉條加工合作社(啟海蔬菜薯業公司),已開始投資生產。解決了部分村民附近就業,增加貧困人口收入。該公司截止目前,除在河南等外地購進紅薯以外,收購本村農戶紅薯2O餘萬斤。村裡在建扶貧車間作坊,佔地12畝,用於紅薯粉條加工,年產粉條300萬斤奮鬥目標。
  • 湖北恩施:打造精準扶貧綠色引擎
    精準扶貧,真正的「利器」是「造血」。產業,就是「造血工廠」。在湖北省恩施州,在精準扶貧中傾力打造了一部「綠色引擎」,驅動「造血生產線」。一「葉」擎天茶葉,恩施州「大業」之一。這片小小綠葉,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立下大功。恩施州鶴峯縣下坪鄉兩鳳村,當地許多村民們正趁著天氣晴好,在採摘第三季茶,茶園裡一片繁忙的景象。茶產業是兩鳳村的一大支柱產業,因茶而興、因茶而富。
  • 四川古藺馬蹄甜橙香甜上市 「電商平臺+特色產業」助力精準扶貧
    為進一步壯大古藺縣特色甜橙等農特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在黨中央堅持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及四川省打造「川字號」特色品牌、推動「川貨出川」的號召下,2018年12月5日,由古藺縣委、縣政府聯合國內知名電商機構主辦的「電商平臺+四川產業帶」大型網際網路直播活動,走進了古藺縣馬蹄甜橙園區,通過電商平臺自有的網際網路直播體系和銷售渠道,設立扶貧直播頻道,對具有濃鬱川南特色的古藺甜橙進行在線直播銷售
  • 福建寧化:發展特色客家小吃助推精準扶貧
    多年以後的今天,這片紅色土地上的人們,繼承並發揚著偉大的長徵精神,通過精準扶貧,讓昔日貧困的面貌煥然一新。  千年古縣探索 「348」精準扶貧   寧化縣,唐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置縣。地處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脈東麓,為閩贛兩省交界縣之一。縣域面積2407平方公裡,轄9鎮7鄉1個華僑農場,總人口37萬。
  • 省屬高校精準扶貧二十大典型項目掃描
    四川農業大學:創新農技推廣模式服務地方農業發展四川農業大學舉全校之力投身於四川省科技扶貧工作中,通過農發院有效整合了學校科技、人才資源,實現了集團軍式的科技扶貧。在此基礎上探索凝練出的「雅安模式」及其推廣應用,推動了四川省農業產業發展,助推貧困地區的持續脫貧。
  • 天九共享走進仁愛之鄉 凝聚精準扶貧新力量
    會上,陳伯韜總裁代表天九共享集團通過省工商聯向臨沂市捐贈100萬元精準扶貧款,得到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工商聯主席王隨蓮、中共臨沂市委書記王玉君等與會領導嘉賓的高度肯定與讚賞。本著「只有所有企業都成功了、強大了才是幸福」這一理念,天九共享特意為山東帶來了獨有的「獨角獸企業加速器」,致力「為獨角獸企業加速,幫傳統企業轉型」。在以往的精準扶貧工作中,天九共享在各地甄選獨角獸或準獨角獸項目,通過全國、全球聯營,讓獨角獸企業快速成長、壯大。
  • 「山海協作」守望相助 廈門精準幫扶臨夏州壯大扶貧產業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記者近日跟隨廈門市委宣傳部組織的媒體團到臨夏實地採訪發現,按照「臨夏所需、廈門所能、協作見效」的原則,廈門精準引進、建設了一批扶貧車間、工廠和園區紮根臨夏,讓當地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脫貧的同時,也助推臨夏扶貧產業持續發展壯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 四川劍閣縣四措施狠抓辣椒基地建設
    四川劍閣縣四措施狠抓辣椒基地建設 原標題:   2014年,劍閣縣成功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辣椒)標準化基地,2015年,劍閣縣進一步加大辣椒標準化基地建設力度,計劃種植原料辣椒7.5萬畝,為確保這一目標計劃圓滿完成,開年後
  • 長美:產業扶貧多樣式,烏雞助推脫貧年
    為進一步提升貧困戶特色產業覆蓋率,助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長美鄉人民政府積極探索適宜本地發展的特色農業產業扶貧模式,以求實現有規劃有組織的「看得見」,有實質產品的「摸得著」,能算清收益的「算得清」的產業扶貧發展目標。
  • 樂安增田鎮:打造蘑菇綠色產業 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撫州訊 趙建國、記者楊智祥報導:為加快綠色產業發展,帶動廣大貧困戶脫貧致富,近年來,樂安縣增田鎮積極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將精準扶貧與綠色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創新發展方式,發揮黨員示範帶動作用,推廣「合作社+基地+
  • 油茶在國家精準扶貧中的作用不可小覷
    中國綠色時報社黨委書記陳紹志說,中國油茶產業精準扶貧研討會暨油茶網際網路博覽會首選在湖南邵陽舉辦,不僅因為邵陽有中國油茶之都、國家油茶產業示範園、全國木本油料特色區域示範縣等「國字」號金字招牌,更因其在弘揚油茶文化、發展油茶產業、拓寬銷售渠道、開展精準扶貧、建設美好鄉村等方面成效突出,值得其他地區學習和借鑑。
  • 精準施策 實現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有效銜接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推進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相銜接,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核心任務,需要及時謀劃、精準施策、創新推進。確保資產銜接,發揮產業扶貧資產最大效益。一是全面梳理清查精準扶貧以來各類扶貧資金及其形成的扶貧資產。
  • 四川古藺甜橙上市 「電商平臺+特色產業」助力精準扶貧
    央廣網成都12月5日消息(記者劉濤)今天,四川古藺縣聯合國內知名電商機構,將網際網路直播平臺搭建到了當地馬蹄甜橙園區,通過主播門現場直播,將古藺特色的甜橙送到了千家萬戶。本次「電商平臺+特色產業帶」大型網際網路直播活動,在全國以8個具有特色的國家級貧困縣為樣本,打造「一縣一品」,即一個貧困縣推廣一種特色扶貧產品,推薦當地急需找到銷路的應季特色農產品,幫助貧困地區農戶、合作社通過搭上網際網路電商「快車」脫貧致富、改變生活。
  • ...助力貧困農戶創富增收 ——漵浦縣黃茅園鎮樹涼村召開產業扶貧...
    懷化新聞網訊 為加快黃茅園鎮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步伐,有效實施精準扶貧,充分調動農戶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5月11日上午,漵浦縣黃茅園鎮樹涼村召開產業扶貧推進會,並對精準扶貧產業發展獎補進行兌現發放。省扶貧工作隊隊長黃輝、隊員彭鶴、縣扶貧辦主任曹召省、鎮黨委書記劉輝、副書記唐華全、樹涼村駐村幹部、村支兩委參會。
  • 四川深山貧區金融精準扶貧見聞
    、大巴山的多個貧困村採訪了解到,新一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當地以郵儲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持續加大直接面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金融支持力度,全力服務國家扶貧開發行動計劃,通過貸款到戶、帶資入股、立體幫扶等多種形式,為深山貧區送去金融「活水」,逐漸走出了一條「資金跟著貧戶走、貧戶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的金融精準扶貧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