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年前,山東蓬萊炮臺村的張明福在發愁。炮臺村是十裡八鄉出了名的窮村,沒有人願意在村子裡待下去,小夥子們找不到對象。村裡的姑娘,每一個都想嫁得越遠越好。
在寧夏,同樣是因為貧窮,王月英和丈夫一起離開「貧瘠甲天下」的固原老家來到賀蘭山東麓的閩寧村,然而迎接她的仍舊是一片荒涼的土地和風沙,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生活依然沒有著落。
雖然相隔千裡,可貧窮和一眼望不到頭的生活讓人有同樣的絕望。
扶貧先扶志,中糧長城在路上
1999年,中糧旗下中糧酒業長城葡萄酒在山東蓬萊承包土地建葡萄園,選定了炮臺村,讓一場命中注定的緣分延續至今。
中糧長城葡萄酒承包了村民的土地,再僱請村民來種植和管理。農民以土地來入股,中糧以建園投資來入股,形成了效益,雙方按股份來分紅。但實際上種葡萄的收益,長城葡萄酒全部分給了農民,農民手中的土地,還可以在今後的合作中不斷增值。
同樣的事情也在寧夏上演。長城葡萄酒在戈壁灘上規劃了2.2萬畝的葡萄園,王月英家也成為了長城葡萄酒在寧夏的第一批葡萄種植戶之一。2009年,長城葡萄酒在賀蘭山下建立天賦酒莊,在為當地農戶提供就業機會的同時,還通過組織產業技能培訓,提升當地農民種植戶的農業、創業技能,從根本上解決就業難的問題。
20多年來,長城葡萄酒跟隨國家扶貧攻堅政策,在寧夏、山東大力發展葡萄種植產業,緊扣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堅持短能脫貧、長能致富的思路,把產業扶貧作為幫助貧困群眾實現脫貧的根本之舉,不斷完善扶貧產業鏈條。通過培養貧困群眾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技能,培育貧困群眾依靠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意識,充分調動起貧困群眾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中糧長城葡萄酒和當地鄉親的努力下,蓬萊落後的貧困村變成了致富村,寧夏茫茫的戈壁灘也變成了「金沙灘」。
「扶貧先扶志」是長城葡萄酒在產業扶貧中一直踐行的信念,且已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和效果,為脫貧攻堅事業和2020決勝之年收尾貢獻出應盡的力量。
扶貧必扶智,「造血式」精準扶貧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新起點。如何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確保鄉親們持續增收致富是未來要面對的新課題。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提出,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補齊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短板,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夯實脫貧攻堅根基之所在。
如果說發展產業、易地搬遷等方法能有效幫助貧困群眾打通擺脫貧困的道路,那麼教育扶貧則更像是點亮了通向美好未來的路燈,照亮了無數家庭實現夢想的徵途。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貧困地區更是如此。
從打贏脫貧攻堅戰全局看,作為「造血式」扶貧的教育扶貧推進了脫貧的整體進程,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措施。因此,為了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脫貧地區人民持續增收最終致富,中糧長城葡萄酒在大力推動產業致富的同時,也將幫助相關地區發展教育事業列入規劃。
整裝再出發,長城公益行
擺脫貧困,不僅要和物質貧困告別,更要提高人的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貧困地區的兒童大多生活在封閉的山村裡,他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甚至不知道學習的意義。微電影《陌生一家人》裡的主人公張文燕,就是千千萬萬山裡孩子的縮影,丹丹老師成為了她與外界連結的「鑰匙」,讓「知識改變命運」深深鐫刻在她的心中,讓她相信只要努力,幸福生活就會變為現實。這也是《陌生一家人》想要傳達給大家的:只要在他們心中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大山深處的孩子也可以通過自身的奮鬥,打破貧困的局面,打開更廣闊的天地。
教育扶貧的推動,僅靠支教老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尤其需要有社會責任感的知名企業起到帶頭作用。
2021年,中糧長城葡萄酒將首選與東西扶貧「樣板」的閩寧鎮政府深度合作,開展「長城公益行」等公益項目,讓孩子們走出大山,心向大海,開闊視野、豐富閱歷,立志勵志、成長成才。我們相信教育扶貧是堅持踐行「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也是確保做到「真脫貧、不返貧」的有力保障。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中糧長城葡萄酒《陌生一家人》首映!助力山區教育,落實精準扶貧!》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