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近些年高發的關節疾病,且該疾病沒有特殊的年齡限制,無論男女老少都可能病發。
不過,根據臨床數據統計來看,青中年人群出現痛風的機率明顯較高,且男性多於女性患者。
痛風的病發十分複雜,不過其根本和一種名為「高尿酸血症」的疾病有關。高尿酸血症與日常攝入嘌呤過多有直接關係,比如酒精飲料、海鮮、動物內臟等,都屬於高嘌呤食物代表,嘌呤又在體內轉化成尿酸。
當尿酸超過腎臟的代謝上限之後,就會誘發高尿酸血症;
而持續升高的尿酸,又會在體內析出大量尿酸鹽結晶,並不斷在關節處堆積。當患者某一次飲酒、吃海鮮後,就可能造成急性痛風的突然發作,關節不僅疼痛難忍,同時還會伴隨紅腫、局部發熱等症狀表現!
然而,生活中偏偏有一部分人,既沒有飲酒習慣,平時也不愛吃海鮮一類食物,但痛風仍然沒有放過自己。難道在日常飲食中,還有隱藏的高嘌呤食物嗎?沒錯!
以下四種廚房常見的調味品,或許就是幕後真兇:
1、蠔油:很多人都習慣在做菜時加入蠔油,其有增鮮提味、上色等多個作用。蠔油的製作原材料就是「牡蠣」,要知道牡蠣也是一種海產品,其嘌呤含量相當之高,在經過煮熟、濃縮加工之後,蠔油中同樣也存在過高的嘌呤。
同時,蠔油的「鈉含量」也相當高,鈉離子攝入過多,可增加腎臟代謝負擔,同時也會抑制尿酸排洩,對高尿酸血症、痛風患者而言沒有益處;
2、豆瓣醬:豆瓣醬在製作的過程中,為了增加其味道、延長保存期限,本就會加入大量鹽分,讓其變成高鈉食物。
同時,豆瓣醬製作的主要原料就是「黃豆」,而黃豆恰恰就含有嘌呤成分,在75~150mg之間,其屬於中度嘌呤食物。
再加上鈉離子的影響,同樣也會對腎臟健康造成影響,致使高尿酸血症病發;
3、黃酒:有部分中藥在使用時,醫生就會建議患者搭配黃酒,同時很多人在做菜的過程中,為了去除食材原有的腥味,也就適當加入黃酒。
然而,黃酒的嘌呤含量為8-15mg/100ml,在進入機體後本就會加速尿酸生成。同時黃酒中也含有酒精成分,在其代謝的過程中可生成乳酸,又會進一步抑制尿酸代謝,從而導致尿酸值超標;
4、果糖:果糖可存在於碳酸飲料、蛋糕、果汁中,雖然看似沒有嘌呤成分,但是果糖在進入機體之後,卻會轉化為合成嘌呤的底物,導致人體內核苷分解增多,促進嘌呤進一步產生,並在體內代謝為尿酸,導致血尿酸水平迅速升升高。
以上四種調味品,都可能成為推動痛風發展的兇手!這也是為何養生界一直強調「清淡飲食」的因素,因為過於重口味的飲食,不僅可能會誘發高血壓,同時還存在高尿酸危機。
所以,為了身體健康著想,在平時應儘量減少以上四類調味品添加,儘量維持食物的原滋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