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張掖「西北大菜」

2020-12-25 張掖日報

舌尖上的張掖

西北大菜

美食「香飯」是甘肅張掖的西北大菜,是甘肅省張掖市筵席的主菜,具有甘肅這道美食在清康熙年間宮廷名宴中的首一道菜。

西北大菜「香飯」在張掖民間有「唱戲憑的腔,筵席看香飯」的說法。香飯俗稱西北大菜,以麵皮卷豬、羊肺,做成「卷乾子」,切成圓片,上碼熟豬肉片、木耳、雞蛋、辣椒片等澆汁製成。

西北大菜「香飯」做法

美食西北大菜「香飯」用豬和羊的肝肺剁成碎未,把蔥蒜末摻進去,拌勻,加調料、食鹽,並用麵粉和成麵團,再搓成圓條,用油炸熟,叫卷肝子。再將卷肝子切成圓片,拼碼在碗內,加調料蔥蒜,另拼大肉片子,加肉湯蒸好後,扣於另一大盤內,加雞蛋索子,澆上汁烹調而成。

西北大菜「香飯」吃法

西北大菜「香飯」吃的時時候講究配菜,非常講究。相配各種精美主食,大肉滋味純厚鮮美,卷肝柔軟鮮嫩。

大肉片子和丸子酥蘭,屬於硬菜;大肉片子蒸後油蒸完了肥而不膩。

荷葉餅夾肉吃,跟陝西和北京的肉夾饃似的。

西北大菜「香飯」這道菜色澤鮮潤,清爽可口,香而不膩,堪稱特色甘肅美食。

編輯:王曉萍

相關焦點

  • 西北風味小吃——張掖西北大菜
    張掖西北大菜在本地又稱&34;,是甘肅省張掖市筵席的主菜。民間俗有&34;的說法。筵席的好與差,從香飯上就能看分曉。 大菜製作精細,首先用豬或羊的肝、肺、心、血多次清洗後剁碎,加精製豆粉與水調和。隨後佐以蔥、蒜、薑末、油、老抽、生抽、鹽、雞粉、料酒等各種調料和成團,製成直徑兩公分粗細、長短五公分的園條。再用上好清油炸熟,當地話謂之&34;。再將五花豬肉煮至八成熟後切成薄片,加蔥、姜、大料、花椒擺放整齊置於碗中。下一步將&34;切成寸段裝碗,加肉湯蒸熟後扣於盤中。
  • 舌尖上的張掖——「手工拉麵」
    張掖手工拉麵舌尖上的張掖張掖的拉條面又稱餳面,歷史悠久,製作方便。麵條隨人喜好可粗可細,可厚可薄,可圓可扁,綿軟潤滑,獨具地方特色。拉條面以精細小麥麵粉為原料,根據麵粉的面精質程度加入濃度適宜的鹽水反覆揉製成團,揪成大小一致的劑子,搓條成形,抹上清油碼放在容器內鬆勁,俗稱「醒面」,待醒至適當時,取出面劑,兩手各抓一端,均勻用力同時向外拉扯,如此反覆對摺拉扯,形成適應食者要求的長麵條,下鍋煮熟撈出即可食用,可熱食亦可用涼水略激再食,其特點是不坨不粘,精而不斷,食之有味,解飢耐久。
  • 西北的秋天多麼美麗?那就是甘肅張掖的模樣
    張掖很古老,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素有「金張掖」、「塞上江南」之美譽。張掖很低調,他原來叫甘州,是甘肅省名「甘」字的由來地,曾經的省會「甘州」這一名字不小心用了一千多年。張掖很時尚,他吸引了張藝謀、姜文、殷秀梅、楊洪基、周迅、魏晨等眾多導演、歌唱家、影視明星來張掖拍片、演出。
  • 舌尖上的張掖特色美食小吃
    張掖,別稱:甘州,甘肅省省轄市,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美稱。張掖市是國家1986年頒布的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這裡不僅風景秀麗壯觀,美食一樣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到了張掖,一起品嘗這裡的味道。
  • 河西美食盛放季----「老張掖」的香飯
    」的香飯「香飯」是甘肅張掖的西北大菜是甘肅省張掖市筵席的主菜甘肅這道美食是清康熙年間宮廷名宴中的首道菜香飯•特色1西北大菜「香飯」在張掖民間有「唱戲憑的腔,筵席看香飯」的說法。香飯•做法2 西北大菜美食•來了3 一盤色澤鮮潤清爽可口香而不膩西北大菜上桌了
  • 很多張掖小吃可以一網打盡
    點評了這家店來解決午飯,很多張掖小吃可以一網打盡,樓層非常大,整一層都是這家店的。總體口味只能說,還可以吧。「甘州排骨」看不懂這道菜的特色,就是排骨+薯條,有點get不到,更像是中西結合?「牛肉撥魚子」撥魚子是本地特色,是喜歡的麵食的味道。西北麵食真的愛了,所以給這道菜打個高分。「藍莓酸奶醪糟」酸奶醪糟,感覺賣噱頭可能更準確一些,除了酸奶味道,沒了。「釀皮」釀皮是大甘肅的好吃,繼續麵食好評。
  • 舌尖上的張掖之一——牛肉小飯
    ​ 舌尖上的張掖——牛肉小飯篇 張掖,南枕祁連山,北依合黎山、龍首山,中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貫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綠洲景象,既有塞上風情,又有南國風韻。張掖小吃品種繁多,不勝枚舉。或許是因為河西走廊盛產小麥,或許是因為河西走廊有眾多自山西「大槐樹」下的移民,所以張掖小吃以麵食為主,花樣繁多,長短粗細各不相同,做法口味千變萬化。
  • 舌尖上的張掖之二——臊面
    舌尖上的張掖——臊面篇 臊面,同樣也是張掖獨有的傳統特色早餐,與外地的【臊子麵】無論是從口味還是做法上都不同,深受當地民眾喜愛。臊面味道醇厚辣香,吃完回味無窮,多與韭菜餡包子搭配,各家餐館都有各自從不外傳的調味秘訣。
  • 當張掖美食遇上「肥仙女」
    當張掖美食遇上肥仙女 客官這邊請 1 搓魚面 張掖有名的傳統小吃 張掖市民傳統早餐
  • 北京市「推薦美食」:西貝莜麵村(apm店)
    具體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王府井大街138號北京apm F5(因為是連鎖店,所以別的地方也有,只是我選的這家店是舌尖上的中國拍攝地)「西貝」摞在一起就是「賈」字,取的是西貝莜麵村董事長賈國龍的姓,也即「西北」的諧音。
  • 雞肉墊卷子 —— 舌尖上的張掖之一
    ,這座西北小城,名不見經傳,這幾年,境內因丹霞地貌而聲名遠播。作為一個地級市,在網站上還是被委屈地列為最底層的五線城市。張掖,在歷史上是一個多民族雜居的地方,曾是商賈南來北往,東進西出的驛站,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繁榮的人流物流商貿流,共同造就了張掖獨具特色的地域飲食文化。說張掖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那是一點也不誇張。張掖人在吃吃喝喝上是大有講究,值得說道的。可圈可點的地方隨處可見,從細微的地方就能呈現出來。
  • 「投票」「美味張掖」網絡抖音美食評選火爆進行
    一山一水一古城,宜居宜遊金張掖。遊人除探索塞上江南金張掖的美景外,西北特色的美食風味也必不可缺。張掖美食源遠流長,品類眾多,名稱也是五花八門,雅俗語兼有,其價廉物美,老少皆宜,馳名中外。為進一步提升張掖賓館飯店、餐飲企業在旅遊、休閒、餐飲、服務等方面的品牌,更好的宣傳推薦張掖市的美食文化,由張掖市文廣旅遊局主辦,張掖市商務局、張掖市飲食服務協會協辦,張掖掌通同城科技信息開發中心承辦的「美味張掖」網絡抖音美食評選活動正在火爆進行中。
  • 「地理」張掖山西會館探幽
    此舉,在1996年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韓城分片年會上,被傳為佳話。張掖山西會館,位於南大街中段西側,大佛寺東北角,坐西面東,是目前張掖保存最為完整的會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所謂會館,就是特殊人群聚會、交流、客居的場所。顧名思義,山西會館就是專供山西商賈逗留聚會住宿的所在。那麼,山西人緣何將會館建到了張掖呢?這要從明朝建立九邊重鎮說起。
  • 餐廳老闆開大絕霸氣端「大菜」,網友贊:太優秀
    一個人能「說到做到」堪稱是具備優良品格,今(24)日有名餐廳老闆在朋友圈發文表示,朋友說話很酸,還譏諷他「不敢請吃飯」,氣得他回嗆「我一定一桌滿!而且出大菜」,餐廳老闆也曬出照片表示自己遵守諾言「說到做到」。▲老闆霸氣端「大菜」請客。
  • 舌尖上的張掖——搓魚面
    張掖吃後令人回味無窮「搓魚子」年代久遠從外型上看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吃搓魚非張掖漢,到張掖旅遊的朋友可千萬不要錯過這一道美味
  • 回家的路:欲罷不能的張掖美食
    張掖宜耕宜牧,自古以來就是農牧交融區,盛產高原犛牛、綿羊、駱駝、毛驢等,在肉食上融合了蒙古族、藏族、裕固族、回族等民族特點,形成了自身的獨特品味。高臺醬驢肉、甘州三閘五香驢肉,在張掖最為有名,且有加工上市的袋裝成品。取上好豬排分割成長約三寸的齊整條段,沸水去血出鍋,油鍋化白糖少許翻煎排骨,加入姜、蔥、大香、 茴香籽、桂皮、草果、花椒、醬油等組成的香料及少量清水,慢火燉熟,大火收汁,有的做法則是先加香料水煮後過油,裝盤後蘸蒜汁、椒鹽佐食,紅黃透亮,鬆軟酥脆,即為譽滿河西的甘州排骨。
  • 走進甘肅,張掖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張掖,古稱甘州、地處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自古就享有「塞上江南金張掖」的美譽。張掖的飲食以麵食為主,品類豐富,不勝枚舉,有拉條子、揪片子、炮仗子、搓魚子、餈耳子、面蛋子、油餅子、釀皮子、喜饃饃、臊子麵、粉皮麵筋等。
  • 澳門特色老店,舌尖上的「文化遺產」
    遊走於街頭巷尾,隨時都能遇到舌尖上的驚喜。在本期的【澳門特色老店】中,小編要為大家推介一些不可錯過的特別風味,有機會一定要去試試哦!沙利文有限公司——舌尖上的「文化遺產」,驚豔味蕾「土生葡菜」是由澳門土生葡人發展出來的獨特菜系,以豐富的配料烹調出揉合中葡特色的佳餚,於2012年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張掖的朋友們,還有什麼好吃的,給我科普一下,下次去張掖
    張掖,別稱:甘州,甘肅省省轄市,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美稱。張掖市是國家1986年頒布的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這裡不僅風景秀麗壯觀,美食一樣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到了張掖,一起品嘗這裡的味道。
  • 一周後分享西北莫高窟,張掖遊記及攝影心得
    而其他的洞基本是隨機的,你抽到哪個講解員,就是去哪些洞,比如我看了8個全在一層,但是很多人都上了2層,3層。 首先要給大家普及個知識,張掖的這個地方不叫丹霞,丹霞是廣東的一個地方,因為最早在那裡發現這種地貌所以叫「丹霞地貌」。 但是丹霞山不是五顏六色的,張掖這裡則是色彩鮮豔,這片山區其實是祁連山脈的一部分,真正的名字叫「張掖國家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