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別稱:甘州,甘肅省省轄市,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美稱。張掖市是國家1986年頒布的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這裡不僅風景秀麗壯觀,美食一樣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到了張掖,一起品嘗這裡的味道。
搓魚面是甘肅張掖特有的麵食品種,因其成品的形狀中間粗、兩頭尖,酷似小魚而得名。其做法是用手掌將麵條搓成約一寸長的面段,然後入鍋內或煮或炒熟都可,在熱天裡還可以涼拌食用,是當地人喜愛的美食。面吃起來又滑軟又有韌性,既可以幹拌來吃,也可以和湯一起,可真算是一道美味,但要得飯後一定要喝點煮過面的原湯,這樣有助消化。

臊面是張掖最為普遍,也是最受歡迎的早餐。臊子麵講究&34;,就是面要薄、色要亮,吃起來要精。湯以雞湯為佳,牛、豬排骨湯亦可,加入胡椒粉和胡姜粉等調好味後,再加入適量水澱粉,使湯達到一定的色度和濃度,最後加入豆腐片。勾好後的湯外觀晶亮透明,色香誘人。面煮好後裝碗加入臊子湯即可食用。

羊肉墊卷子,燜卷子,以羊羔肉為最佳。將肉切成塊,等鍋熱油香後入內爆炒,約八成熟,佐以調料,加適量水燜燉,再將和好的面擀開,抹油加蔥花,捲成二指寬的卷子,切成寸段,下鍋繼續燜燉,待面熟肉爛,即可進食。由於面肉相互滲透,吃麵而噴香,食肉而不膩,因而備受人們青睞,每當貴客登門,當地人常常以此招待客。

粉皮麵筋是一種傳統美食。在張掖農村,農民秋收後,家家戶戶,要曬粉皮麵筋迎親接友,逢年過節或是喜慶之時,粉皮麵筋是不可缺少的臨時性招待食品。

炒撥拉是山丹縣最有名的一種地方小吃,到山丹的遊客一定都吃過這種有地方特色的小吃,炒的時候煙燻火燎,吃的時候再加上啤酒那是一個享受。那叫一個美。

「炒炮」是位於河西走廊絲綢之路古城張掖市的一種特色麵食,因這種寸段麵條形似鞭炮,故名「炒炮」。該小吃以「精、鮮、奇、特、色、香、味、形」而著稱,吃到嘴裡有放炮仗的味道,吃著火辣辣的,越吃越想吃,令人胃口大開。

魚兒粉是用精細的大豆粉製作的小吃,形狀像小魚,顏色有白有紅,配上調料、小菜,活像一條條小魚在碗裡。 吃起來清涼可口,既充飢,又止渴,是一種地道的夏令風味小吃。

牛肉小飯,因其面塊小、肉片小、豆腐小、菜丁小,以小料做成而故名。小飯所用輔料為當地產紅豆(即芸豆),粉皮和牛肉(羊肉、豬肉亦可)。紅豆煮熟後下入面塊,待面塊熟透後將煮熟的肉塊和粉皮一起放入鍋內,調好味後即可食用。

香飯又稱西北大菜,是用豬的心、肝、肺剁成碎末,加入適量麵粉和鹽、蔥、蒜等調料,反覆杵臼,均勻上勁,搓成直徑為4釐米左右的圓柱狀,用油炸熟,名曰&34;,斜刀切段。另將膘肥大肉切為長約10釐米,寬約6釐米的極薄片,梯狀碼入碗內,以蓋滿碗內壁為度,名曰&34;。再將卷幹段裝於碗內肉片之上,加入適量高湯置籠內蒸透,扣於另一大盤內,雞蛋調汁澆於其上,即可食用。此菜色澤鮮美,清爽可口,&34;肥而不膩,&34;香味獨特,營養豐富,美容養顏,是張掖宴席上必上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