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美食張掖臊面

2020-09-20 河西走廊山丹星

在河西走廊,張掖是四郡之一,也是甘肅之甘的名稱由來。其物產形勝和人文歷史之豐富,超乎想像,現在人們只知道丹霞地貌,對它的其它知之甚少。尤其是美食,張掖絕對稱得上是一個王國。張掖臊面就是其中的代表。

做張掖臊面,傳統的做法面要用鹼水和,和好後反覆搓揉,醒一段時間後,手工薄擀細切,形似韭葉,沸水煮撈。地道的湯用雞湯,配各種調味品和水粉勾制,使湯汁粘稠。撈麵澆湯,佐以肉片、蔥花、香菜、豆腐乾。現在的臊面其面的做法依然如初,而湯的調製卻又變了許多的花樣,有用雞肉湯調製的,也有用豬肉、羊肉湯調製的,沒有肉還可以做成素的,家常的和麵館裡的也不一樣,但不管怎樣,其基本的做法並沒有變。

改革開放四十年,張掖臊面一直長盛不衰,店鋪遍布河西各市縣,蘭州也不鮮見。和蘭州牛肉麵一樣,蘭州牛肉麵只叫牛肉麵,而不叫牛肉拉麵,誰要把它叫牛肉拉麵,蘭州人準和你急。張掖的甘州人也是,張掖臊面就叫臊面,不能叫臊子麵。其實它和岐山臊子麵大致差不多。我吃了多年臊子麵,覺得它們的最大巨別是:岐山臊子麵由手工面和臊子湯合成,臊子是鮮肉丁和菜丁炒制,甘州臊面則由面、臊子和湯三合一,肉是熟滷肉,吃起來感覺岐山臊子麵酸辣香爽,張掖臊麵湯糊面軟,更適合老年人了。張掖臊面是甘州人的吃法,山丹、民樂人的臊面則和岐山臊子麵差不多。

張掖旅遊業發展帶動了飲食業的發展,臊面這類地方小吃也水漲船高,成為到張掖人們的必吃美食。也催生了許多臊面品牌名店,比如一家人、糧貿、菜根香、和順苑等等。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張掖之二——臊面
    舌尖上的張掖——臊面篇 臊面,同樣也是張掖獨有的傳統特色早餐,與外地的【臊子麵】無論是從口味還是做法上都不同,深受當地民眾喜愛。臊面味道醇厚辣香,吃完回味無窮,多與韭菜餡包子搭配,各家餐館都有各自從不外傳的調味秘訣。
  • 幹了這碗張掖臊面!
    ——一座絲綢之路河西走廊路段上最美的古城,別忘了品嘗流傳已久的甘州臊面。不少外地人在張掖遊玩若干天,壓根不知道有甘州臊面這一口,一點都不奇怪。就像張掖人,表面不起眼,那是謙卑得一塌糊塗,直到機緣巧合之下相互了解了,箇中的性情或味道才會一一展現。
  • 酒泉美食地圖之「臊面雙城記」
    臊面VS稍面 酒泉麵食是「酒泉本土」和「張掖風味」的天下,分庭抗禮,不相上下。酒泉稍面、張掖臊面一字之差,卻有異曲同工之妙。
  • 甘肅張掖四款美食特產,一個比一個美味,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全市面積40874平方千米,人口131萬左右。著名的景點有:仙姑寺、鎮遠樓等。城市介紹到這裡了,今天給大家分享這幾種當地特產,看有你喜歡的沒有!張掖臊面講究&34;,就是面要薄、色要亮,吃起來要精。
  • 臊面是臊子麵嗎?搓魚子是魚嗎?原來很多人都錯了
    本人土生土長的甘肅定西人,2004年高中畢業後考到河西學院。記得剛到張掖,感覺那裡的人和事物很新鮮也很奇怪,最怪的就是當地的麵食名,炒炮、搓魚子、臊面、牛肉小飯等等。本以為這些麵食跟家鄉的是一個東西,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因為家鄉有炒麵、牛肉麵、臊子麵等。
  • 河西美食盛放季----「老張掖」的香飯
    點擊藍字獲取更多精彩信息河西美食盛放季「老張掖」的香飯「香飯」是甘肅張掖的西北大菜是甘肅省張掖市筵席的主菜甘肅這道美食是清康熙年間宮廷名宴中的首道菜香飯•特色>1西北大菜「香飯」在張掖民間有「唱戲憑的腔,筵席看香飯」的說法。
  • 當張掖美食遇上「肥仙女」
    當張掖美食遇上肥仙女 客官這邊請 1 搓魚面 這道美食是張掖小夥伴的最愛 大人小孩都愛吃
  • 張掖美食,滷肉炒炮,精、鮮、奇、特、色、香、味、形而著稱
    張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甘肅省地級市。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即甘肅省名「甘」字由來地。轄甘州區、臨澤縣、高臺縣、山丹縣、民樂縣、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六個縣區。有漢、回、藏、裕固等38個民族,其中裕固族是中國唯一集中居住在張掖的一個少數民族。
  • 金張掖的美食
    金張掖臊面——張掖最為普遍,也是最受歡迎的早餐。臊子麵講究「薄、亮、精」,就是面要薄、色要亮,吃起來要精。
  • 那就是甘肅張掖的模樣
    張掖很古老,他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素有「金張掖」、「塞上江南」之美譽。張掖很低調,他原來叫甘州,是甘肅省名「甘」字的由來地,曾經的省會「甘州」這一名字不小心用了一千多年。張掖很時尚,他吸引了張藝謀、姜文、殷秀梅、楊洪基、周迅、魏晨等眾多導演、歌唱家、影視明星來張掖拍片、演出。
  • 《一個都不能少》的劇中張掖美食讓觀眾直呼過癮
    近日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第31集中演到咱張掖美食啦 劇中的炮仗子、牛肉墊卷子啊看得那叫一個口水直流您別急咱張掖的美食啊遠不止這些就讓小編帶您盤點一下張掖的美食吧讓您分分鐘食慾爆棚,遍布張掖的大街小巷,清早來一碗,那叫一個酸爽。
  • 張掖的這家「羊肉臊面」你吃過嗎?
    說到張掖的早餐,耳熟能詳的就是臊面和小飯了。臊面講究面薄、色亮、勁道,臊麵湯在保持肉湯鮮美的同時,融匯了胡椒粉和姜粉等調味的辣味,薄薄的豆腐片配上翠綠的香菜葉,成了喚醒腸胃的好選擇!因為啊,他們家的臊麵湯是牛肉和羊肉在前一天熬製三個小時左右而成的,跟一般的臊麵湯是不一樣的,湯汁的鮮美和濃鬱是可想而知的;還有他家的另一道美味就是「粉皮麵筋」,透亮的粉皮,軟糯的麵筋,都是純手工製作的,喝一口湯,真的是唇齒留香、回味無窮啊~ 凌晨四點的張掖,整個街道都還是一片安靜。但是位於胡同口的這家店,卻早已亮起了燈光,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 張掖小店 | 大大小小的肉夾饃,熱饃夾肉吃一口滿嘴流油
    張掖人的早晨,都是在一碗爽滑的臊面和熱騰的牛肉小飯中開啟的!在張掖已經開了四五年了老闆雖說是陝西人但是格外喜歡咱們張掖覺得張掖景美人好想一直在張掖經營這家小店滿足每一個愛好「老陝風味」的張掖人和外地人、臊面一樣紮實花幹夾饃
  • 舌尖上的張掖特色美食小吃
    張掖,別稱:甘州,甘肅省省轄市,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美稱。張掖市是國家1986年頒布的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這裡不僅風景秀麗壯觀,美食一樣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到了張掖,一起品嘗這裡的味道。
  • 張掖的朋友們,還有什麼好吃的,給我科普一下,下次去張掖
    張掖,別稱:甘州,甘肅省省轄市,素有「桑麻之地」「魚米之鄉」美稱。張掖市是國家1986年頒布的第二批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新亞歐大陸橋的要道,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這裡不僅風景秀麗壯觀,美食一樣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到了張掖,一起品嘗這裡的味道。
  • 張掖大湖灣,河西走廊平原綠洲的典型代表,美如畫卷勝江南
    對張掖不了解的人,以為張掖就只有七彩丹霞聞名於世;而對張掖有一些了解的人,知道除了七彩丹霞之外,它還有著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淳樸的民風,大佛寺、馬蹄寺、木塔寺、漢明長城等為數眾多的人文景觀,而真正喜歡張掖的人還會告訴你,張掖是著名的中國地貌景觀大觀園。
  • 甘肅張掖美食:早餐篇之牛肉小飯
    去過很多地方,吃過各種美食,還是決定先從家鄉寫起,畢竟從小長大的地方,漂泊在外後最想念的還是家鄉的那些美食。官方來講張掖是甘肅的一個地級市,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位於中國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段,古稱「甘州」。
  • 張掖行之一個人的聖誕大餐
    從蘭州中川機場乘城鐵到蘭州西,然後零換乘坐上D2673次動車去張掖,途經青海省會西寧後,於晚8點30分準時抵達張掖高鐵西站,溫度顯示地面零下10度!張掖高鐵西站位於市區邊緣,這些年隨著高鐵站周邊的快速發展,西站周圍已是高樓林立,霓虹燈閃爍,最多的便是各種檔次的酒店了!張掖西站是蘭新高鐵線上的大站,上下車的人特別多,不亞於內陸地級市的高鐵站,高鐵站出口便是計程車,非常方便!
  • 幹臊面:樂山美食再多,在早晨也終究敵不過這碗家常味道的麵條
    樂山,一個被提到名字就會想到樂山大佛的地方,如今人們還會給他貼上各種美食的標籤,缽缽雞、甜皮鴨、冰粉、燒烤、油炸串串……全國各地喜歡吃辣的朋友,都往成都跑,殊不知成都人民一道節假日就開著車排隊往樂山這座城裡轉,為的就是這裡遍地的美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樂山的耿直、熱情的待客之道,加上淳樸的民風
  • 走進甘肅,張掖的老傳統特色美食
    張掖,古稱甘州、地處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自古就享有「塞上江南金張掖」的美譽。張掖的飲食以麵食為主,品類豐富,不勝枚舉,有拉條子、揪片子、炮仗子、搓魚子、餈耳子、面蛋子、油餅子、釀皮子、喜饃饃、臊子麵、粉皮麵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