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賦能 張掖「智」造「雲端」突圍——張掖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紀實

2020-12-10 中國張掖網

  張掖,曾因魚米之鄉被譽為「塞上江南」,農業,是其底色。

  如今,這裡也更像一座南方城市,那些曾一度貼著深圳等南方城市「標籤」的智能製造業,悄然在地處塞北的張掖大地生根發芽……

  去年年初,第一批「甘肅製造」手機在張掖下線並出口海外,曾一時轟動;9月,首臺「張掖製造」商用智慧機器人成功下線,填補了張掖乃至全省在智慧機器人製造領域的空白;12月,甘肅陽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某發布會上宣布,其在深圳研發生產的第一批純國產電腦將在張掖進行量產……

  產自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的手機。(本文圖片除資料圖外均為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攝)

  今年2月,正當新冠肺炎疫情最為「吃緊」的關頭,我省首條電子測溫槍生產線在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投產,緊接著,首批「張掖製造」智能消毒機器人「入職」甘州區部分醫院,開始進行病毒消殺工作;10月,在蘭州舉辦的甘肅智能製造產供銷對接活動上,創澤智慧機器人閃亮登場,成為全省推動智能製造轉型升級、促進經濟內循環優質代表企業……

  手機、智慧機器人、純國產電腦、電子測溫槍,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出生地」——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而這個產業園,從無到有,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

  異軍突起

  從張掖市區中心出發,沿著寬闊的城市道路一路向西,進入張掖濱河新區,一座座嶄新的現代化廠房映入眼帘,這裡正是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兩年前,這裡還只是張掖市城郊的一片荒地。

  首先,記者來到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展示大廳,這座展示廳從去年建成的那一刻起,就成了一處忙碌的接待場所,供來自全國各地的產業界人士參觀考察、投資洽談所需。

  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鳥瞰圖。

  進入大廳,一個可愛的「小傢伙」迎面而來,她叫「丹丹」,是一款由園區企業創澤智慧機器人(甘肅)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智慧機器人,丹丹對於園區的基本情況瞭然於胸,通過和她的對話,記者首先了解了園區的整體狀況——

  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佔地面積1500畝,總建築面積150萬平方米,建設有標準化廠房、科技研發中心、行政辦公樓、院士專家樓、職工公寓及其它配套設施,主要引進手機、計算機、機器人、監控設備、智能穿戴等智能裝備和消費電子產品的研發及生產製造類企業。

  項目由甘肅建投甘州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建設運營管理,總投資100億元。2018年開始建設,截至目前,一期、二期23棟、29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已全部建成並交付企業入駐;公寓樓、職工餐廳已完工並投入使用,研發中心、專家樓、商業樓主體工程已完工,正在進行室內外裝飾裝修;三期1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已交付企業,即將投產。

  在這座大廳裡,產自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的眾多高科技產品被集中「濃縮」於此,令人耳目一新。展臺上,兩部標識為「張掖康」的紅外電子測溫槍引起了記者的注意。據工作人員介紹,這是由張掖市海晟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紅外電子測溫槍銷售全國告急,這家公司僅用了10餘天時間,就建成全省首條測溫槍生產線,為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甘肅陽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純國產電腦。

  在甘肅陽創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展區,一臺從晶片到顯示器均為「中國造」的桌上型電腦尤為引人矚目。公司總經理馬鑫元介紹,這家公司主要生產基於龍芯等國產處理器的計算機、高端伺服器、大容量存儲、新型路由交換、新型智能終端、新一代基站、網絡安全等設備,推動核心信息通信設備體系化發展與規模化應用。公司成立以來,先後與國內多家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並掌握核心科技的軟硬體生產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協議,現已取得數十項自主專利。就在不久前,他們成為龍芯生態適配服務產業聯盟的一員,將致力於打造西北地區最大的適配基地……

  此外,展廳內的智能安全帽、智能檯燈、智能投影廣告機、簡易式水基型滅火器等產品,也讓人眼前一亮。

  產業園內企業生產的水基型滅火器。

  張掖智造

  從展示大廳出來,其身後就是已經投產的智能製造產業園一期項目,一棟棟現代化廠房整齊排列,橙黃色的建築外觀靚麗而大氣。走進張掖沃思特科技有限公司廠區,在一間密閉的無塵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對剛剛下線的背光源器件進行檢測。

  背光源是位於液晶顯示器背後的一種光源,看似是個小小的電器部件,但其生產工藝卻不簡單。 「這是背光源生產工藝的最後一道工序。」公司生產組組長張紅麗告訴記者,背光源的發光效果直接影響到液晶顯示模塊的視覺效果,因此,檢測之前的清洗、裝架、壓焊、封裝等每一道生產工藝都必須精益求精。

  背光源生產車間。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範海瑞攝

  張掖沃思特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5月,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顯示屏生產企業,產品主要用於手機、工業控制類、平板電腦等顯示屏。公司負責人姚方告訴記者,公司自今年8月初投產運行以來,已有3條背光源全自動生產線投入了運營,已累計向深圳等地發送數萬餘套背光源產品。

  張紅麗告訴記者,她是張掖本地人,今年她沒有外出打工,而是在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找到了一份相對輕鬆的管理崗位工作,「在家門口工作,也能拿3000多元的工資,我挺滿意的」。

  組裝一臺冷風機需要多長時間?在產業園內,甘肅和顯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給出的答案是:1分20秒。

  一條長80多米的組裝生產線上,14個工人一字排開,每人負責一道組裝工序。隨著生產線履帶緩緩向前傳送,第一位工人將出風口部件安裝在冷風機外殼後,通過傳輸履帶將其交給負責水箱安裝的第二位工人。之後,依次通過電機組裝、扇葉安裝、理線、控制面板安裝、性能檢測、外觀檢測等一系列程序,最後打包下線。整個過程,用時1分20秒。

  「最快的時候,像這樣的冷風機組裝,我們只需45秒就能完成。」甘肅和顯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小鋒說,從今年8月份開始公司正式投產,最多一天能組裝這樣的冷風機400多臺。張掖姑娘楊茹紅是這條生產線上的外觀檢測員。公司試生產期間,她就購買了一臺「自己親自檢測過」的冷風機,送給了父母使用,「爸媽都說很好用」。

  甘肅和顯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甘肅和顯電氣科技有限公司是目前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已經入駐的28家企業之一。公司主要從事家用和商用液晶電視機、商用廣告機、會議機、教育機、小家電產品及相關軟體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據田小鋒介紹,該企業計劃投資2億元,建設各類小家電生產線14條,滿負荷投產運營後可實現年產值3億元左右,能解決200多人就業。

  在這座嶄新的智能製造產業園內,多家企業生產的手機、耳機、SMT貼片等智能設備、元部件遠銷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張掖海峽元程消防高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環保型水系滅火劑生產線實現達標生產;總投資30億元的中雲科技集團張掖智能製造產業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一期項目年內即可投產;在第三屆進博會期間張掖市與維斯塔斯風力技術(中國)有限公司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項目成功籤約,此外與河南公爵新能源汽車、上海電氣集團、國科華路航天科技、龍芯中科等知名企業進行深入對接溝通……,兩年多時間裡,張掖正以一步步的踏實行動,加快建設產值百億級智能製造產業園。

  人才賦能

  對於張掖這樣的一個傳統農業強市而言,要從無到有培育一個新興智能製造產業,難度可想而知,產業培育過程中最缺的是什麼?答案是人才。

  12月的第一周,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專場招聘周活動正在火熱進行,橙子智能科技、創澤智慧機器人、西北大知科技、和顯電氣、陽創電子、中雲科技等園區企業都紛紛亮出豐厚的工資待遇,誠意滿滿,招攬人才。

  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內展示的各類科技產品。

  記者注意到,企業招聘崗位月工資集中在3000元至1.5萬元不等,薪資待遇水平明顯高於當地平均水平。招聘對象主要集中為兩類,一是河西學院、張掖市職教中心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及應屆高校畢業生,二是有就業願望的社會人員。河西學院、張掖市職教中心的畢業生被單列出來,顯示了張掖市對本地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這背後是新興智能製造產業培育的一份現實考量。

  「張掖市擁有良好的人才基礎和科研實力,河西學院是我省河西地區唯一的一所本科高等院校。依託具有光榮歷史和國際主義精神的山丹培黎學校建設的培黎職業學院,今年秋季已完成首批招生,未來將面向甘肅、新疆、東南沿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培養具有現代工匠精神和國際視野的應用型、技能型人才,也將為張掖市發展智能製造產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同時,我們在智能製造產業園南側,新建了張掖市職教中心,成立了培黎職業學院甘州分院,引進華為公司教育與技術資源,建設華為大學信息與通信學院張掖生態人才培養基地,設立華遠職業技術培訓學校,構建多元辦學新機制,形成人才培養新格局。未來,人才資源將是張掖新興智能製造和大數據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張掖市委主要負責同志說。

  用時一年多建成的張掖市職教中心新校區。

  在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西南側,記者看到,一座規模宏大的學校已經拔地而起,這正是張掖市職教中心新校區,這座學校從立項到建設完成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今年秋天,第一批新招錄學生已經入學。

  「把學校建在開發區,把專業建在產業鏈,是張掖市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創新舉措。我們採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投資6.4億元將張掖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整體搬遷至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為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提供專業人才支撐。」甘州區有關負責同志說。

  據記者了解,張掖市職教中心成立於1996年,現有在校學生2950人,教職工240名。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不斷提高,被確定為全國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國家技能型緊缺人才培訓基地、全國職工教育示範點、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是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建校以來,培養各類畢業生2萬多人,培訓社會服務技能型人才5萬多人次。

  學生正在張掖市職教中心學習實訓。

  張掖市職教中心新校區佔地面積400畝,建築面積12.8萬平方米,由教學培訓、體育運動、生活服務、水景文化、休閒讀書五個功能區組成,建有圖文綜合樓、教學樓、實訓樓、培訓樓、學生公寓、體育館、餐廳等20幢主要建築和標準運動場,設計教學班120個,可容納6000名學生就讀,年培訓規模2萬人次。

  今年秋學期,張掖市職教中心優化專業設置,擴大招生規模,開設機電技術應用、機械加工技術、新能源汽車裝調與檢修、建築工程施工、設施農業生產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平面設計、物聯網技術應用、會計電算化、電子商務、旅遊服務與管理、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音樂、學前教育、幼兒保育、護理、老年人服務與管理等17個專業,設置27個教學班,招生1215名。

  「在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建設張掖市職教中心新校區,既擴大了職業教育辦學規模,有利於優化教育結構,又充分發揮職業學校辦學優勢,促進學校與園區企業廣泛開展校企合作,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方便學生就近實習實訓,提升就業能力,實現優質就業,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新建成的張掖市職教中心,將充分發揮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與產業發展高度融合,為智能製造產業園、物流產業園、大數據產業園提供強大人才支撐。」張掖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張鵬說。

  產業園內生產製造的電子測溫槍。

  雲端突圍

  今年7月,在第26屆蘭洽會張掖市招商引資項目籤約儀式上,張掖市與國內多家知名大型企業籤約項目64項,總投資197.55億元,中雲科技張掖智能電子產品生產項目、人工智慧機器人項目、橙子智能電子產品生產項目等多個智能製造項目成功籤約,為張掖智能製造產業注入了新動能,開啟了甘肅張掖加快打造智能製造產業高地的新局面。

  近年來,張掖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搶抓政策機遇,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部署和十大生態產業專項行動計劃,堅持把發展智能製造產業作為推動全市生態工業經濟縱深發展的重大產業項目,堅持謀劃先行,強化要素保障,優化營商環境,狠抓招商引資,集中力量打造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帶動全市新型生態工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助推全市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

  張掖市將電子信息產業作為戰略性產業和經濟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來謀劃推進。2019年7月,張掖市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張掖建設華為雲計算大數據中心,同步規劃建設張掖大數據產業園,著力打造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數據中心、面向西北地區的大數據備份中心和區域信息匯集中心,推動智能製造產業提質增效,促進特色優勢產業與數位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

  建設中的張掖大數據產業園。(資料圖)

  目前,華為雲計算大數據中心一期項目已建成投用,在張掖移動公司IDC數據機房建成華為大數據中心過渡機房,張掖電信、聯通公司完成光纜鋪設和網絡接入工作,已40多家單位實現數據業務遷移上雲。規劃建設佔地1381畝的張掖大數據產業園,啟動建設佔地64.9畝、投資7.3億元的華為雲計算大數據中心二期項目,數據中心基礎工程和綜合樓主體工程已完工,計劃明年完成過渡機房搬遷並投入使用。

  同時,張掖市統籌推進本地院校與華為公司、東軟集團等企業的深度合作,積極探索聯合辦學模式,河西學院人工智慧、數據科學與大數據2個本科專業已獲批。張掖市與京東集團、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數據等企業達成協議,擬在張掖大數據產業園建設本企業的區域大數據中心,與華為公司合作的一些大數據相關企業也將在大數據產業園落戶。

  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規劃圖。(資料圖)

  下一步,張掖市將進一步加大與華為公司合作力度,不斷拓展雙方合作領域,在智慧政務、智慧城市、智能製造、文化旅遊數位化開發、信息便民惠民、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等方面力爭取得更多合作成果。繼續加快推進張掖大數據產業園建設,統籌推動張掖華為大學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華為生態圈合作企業、上下遊關聯項目入園,積極招引全國知名高科技企業落地張掖,著力打造大數據產業集群,持續放大產業集聚效應。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新時代的張掖市,正順應市場規律,全力整合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智能製造等產業鏈資源,在快速變化且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奮力作為,謀求智能製造業「雲端」突圍,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

 

 

編輯: 張玉茹

相關焦點

  • ...出「中國智造」再添「張掖力量」——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新產品...
    12月17日,科技·生態·智造·未來——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新產品下線暨推介活動舉行。從產品的「量變」到「質變」,從產業的「異軍突起」到「雲端突圍」,從時代定位的「金張掖」到「智能芯城」,張掖智能製造產業園已經實現了產業規模集聚化、產業導向生態化、產業基礎智能化、產業鏈條現代化的百億級產業園區完整蛻變。
  • 「智能+」賦能製造
    由於「智能+」賦能製造企業受到技術變化快、應用領域廣等因素影響,因此既要對未來技術發展方向及應用場景進行有效洞察,又要對製造企業的運營全面把握,對「智能+」製造進行討論是一項兼具挑戰性與創新性的工作。該書圍繞什麼是「智能+」製造、「智能+」製造與智能製造有何區別、「智能+」製造如何為企業賦能等當下製造業從業人員面臨的現實問題,從技術管理視角入手,用科普性、管理和產業經濟的話語體系加以回答和闡釋,同時也針對中國製造企業的現實,尤其是發展瓶頸進行了分析與把握。由此,通過展望未來洞察趨勢,通過深入情境把握現實,構成全書第一個特色。  拓展「智能」,超越「製造」。
  • 「智能橙子」落戶張掖 即將「破土發芽」
    甘州融媒訊 (記者 王健)12月11日,記者在甘肅橙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產品展廳及生產車間了解到,該公司生產設備已進入最後調試階段,順利投產後,將為合作方供應各類智能產品所需主板模塊,讓各類智能產品真正「活」起來。
  • 鴻碩智能加碼工業富聯晉城智造谷
    工業富聯在晉開闢新業,以國家「新基建」戰略為背景,以科技服務賦能能源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以「研究開發、應用示範、人才培養、創新創業」為基本方針,推進「兩中心一基地」項目落地,通過產學研圍繞新材料、智能裝備、高新技術孵化、教育體驗+人才培養一體化等產業打造國家產業轉型示範區。
  • 林鐸在張掖金昌調研時強調拉開架勢構建產業體系 創新引領增強發展...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在張掖市甘州區石崗墩循環畜牧產業園,林鐸詳細了解了前進牧業萬頭奶牛養殖基地產業化建設項目總體規劃及實施進展。在金昌市永昌縣,林鐸調研了楊柳青牧草飼料開發有限公司、甘肅德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發展富民產業、帶動群眾增收等情況。
  • 張掖農業發展歷史悠久,農產品種類豐富,擁有臨澤小棗、張掖玉米...
  • 張掖: 發展戈壁農業 迎來果菜飄香
    張掖——發展戈壁農業 迎來果菜飄香(「十三五」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新亮點)本報記者就在一年多前,這片地還是戈壁荒灘,張掖耕地面積僅佔土地總面積的不到一成。「向戈壁要耕地、向節約要水源、向科技要產量」,張掖2017年以來累計發展戈壁農業11.76萬畝,總產值25億元,帶動11萬人增收。「風吹石頭跑,遍地不長草」的戈壁荒灘,如今果菜飄香。安海的鋼架大棚,長155米、寬24米,佔地面積相當於9個標準籃球場大小。一進大棚,左邊是水肥一體化池。
  • 100個新場景、100個新產品發布 成都加速融入全球智能製造產業創新...
    智能製造專場發布會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2日訊(記者 喬永禎 張宇)11月2日,場景匯·「數字賦能 智造未來」——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智能製造專場舉行。在此次場景匯·「數字賦能 智造未來」——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智能製造專場活動現場,成都「智能製造」100個新場景和100個新產品清單通過場景匯線上平臺發布,向線上線下參會企業及創投機構釋放新機會,持續助力成都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提能升級。
  • 數字產業「星光閃耀」 賦能經濟新發展
    對於「宇視」總裁張鵬國來說,去年11月9日,宇視科技全球智能製造中心的開園,開啟了他關於「數字王國」的「新旅程」。宇視科技是中國IP智能監控及聯網監控的首創者和領導者,擁有從硬體基礎設施到軟體智慧中樞的完整產業鏈條。今年1至8月,宇視科技的產值已近20億元。誠如張鵬國所言,未來,年產1000萬臺視頻監控產品的宇視科技全球智能製造中心項目僅僅是一個開端。
  • 杭州發布新製造產業緊缺人才目錄
    在杭州萬向集團,約3000平方米的智能製造車間裡只有5個員工,而它一年能生產500萬套汽車配件;娃哈哈「數字工廠」,創造出每小時下線54000瓶純淨水的生產效率;萬事利絲綢,僅用48小時就能完成消費者個性化定製絲巾的設計及生產製作……反差鮮明的數字,讓製造業呈現出驚豔眾人的「智造」
  • 長安五金模具產業向「智造」邁進
    長安鎮有關負責人表示,該鎮將對五金模具產業鏈進行綜合謀劃,明確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方向,推動大數據、網際網路、雲計算與製造業融合發展,以信息技術推動傳統產業技術升級,打造智能製造新高地。  行業突圍 推動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打造智能製造新高地  模具作為工業之母,其發達程度直接關乎製造業的整體發展水平。解決模具產業的問題,或能打通中國製造的升級路徑。近年來,對於模具產業升級這一命題,作為國內五金模具專業名鎮的長安鎮也已有所探索。
  • 少海匯與博世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家居產業網際網路-智能製造平臺
    朱光偉副總裁致辭並介紹了博世集團歷經134年的發展和戰略,博世主要從事工業技術、消費品、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和能源及建築技術產業,截止2019年實現全球收入778億歐元,先後入選《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世界品牌500強。博世中國專注於工廠數位化轉型、工業智造、智慧城市及交通技術的產品開發與服務。
  • 濟南市中區「5G+」賦能百業智繪未來
    ……這個地處濟南「西興」戰略重要樞紐地帶的產業園,搶抓5G應用先機,賦能高質量發展,全面推動濟南市5G智慧化升級。中科5G產業科技園正是這個背景下的重磅註解。「進駐山東市場後,中科5G產業科技園引進美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等先進位造設備系統和國際標準,」石剛說,園區將5G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入融合,形成智慧教育、智慧競技、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警務、智慧商業、智能製造等八大場景,構建集智造空間、生活場景、工作環境於一體的國內首個5G場景應用示範區,實現城市治理能力的科學化、精細化和智能化。
  • 魯商集團「五智」產業園區培育創新生態 魯商發展啟動城市更新計劃...
    作為大會主辦方之一的魯商集團當天正式發布其「五智」系列產業園區名單,展示了魯商集團的多元化賦能「產業生態平臺」。此外,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城市更新產業創新高峰論壇上,承辦方魯商發展還發布了「城市更新計劃」,《證券日報》記者從現場獲悉,通過該計劃,魯商發展將進行優選投資,並連結城市更新產業鏈優質合作夥伴,共同賦能城市更新業務。
  • 深汕特別合作區智造產業蓬勃興起
    (資料圖片)  深汕特別合作區著力於先進位造業發展,大力引進產業鏈關鍵環節項目,力推「總部+基地」「研發+生產」「智慧+運用」發展模式,努力打造成為深圳市先進位造集中承載區。  依託科技產業鏈完整、數字經濟發達、創新氛圍濃厚的環境優勢,深圳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智造產業,已形成技術創新活躍、新興業態繁榮的態勢。
  • 寧波慈谿周巷:小家電智造小鎮以「智」制勝
    該產品安裝了智能操作、自清潔等系統,蒸汽量達到普通電熨鬥的4倍,憑藉智能技術形成的「懶人模式」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慈谿有28家電熨鬥出口企業,其中23家在周巷鎮。目前,周巷鎮以雲城區域為主的電熨鬥等零部件配套企業達到上千家,形成了全配套產業鏈、開發、製造、全球銷售的營銷模式。通過智能升級向中高端市場發力,加大全球電熨鬥「慈谿造」競爭優勢,已成為慈谿小家電智造小鎮企業家的共識。
  • 2020百度雲智峰會提出三個關鍵詞:壯「智」凌雲,使能行業,賦能生態
    王海峰表示,「通過壯『智』凌雲,使能行業,賦能生態,百度智能雲將技術突破及應用與產業實際需求相結合,切實推進產業智能化的創新實踐。」「智」即百度大腦,它已經發展成核心技術領先的軟硬一體AI大生產平臺。百度大腦中的飛槳深度學習平臺、百度崑崙晶片、以及語音、視覺、知識圖譜、自然語言處理等核心人工智慧技術和平臺已經成為賦能各行各業的AI新型基礎設施。
  • 涵蓋生物科技、文化旅遊、數字產業 魯商「五智」系列產業園區發布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8日訊 今天,由團省委、省工商聯、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等部門聯合主辦的青企峰會2020產業創新大會在濟南舉行,來自全國的200多名科研和產業人才,圍繞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和轉型升級深入交流、共謀良策。
  • 從「製造」到「智造」!東莞加工貿易迸發創新發展活力
    來自全國的25家媒體的記者連日來實地了解東莞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情況以及企業在推動創新發展、開展智能製造、轉型升級等相關情況,感受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脈動。從「製造」到「智造」製造企業實現智能化生產位於東莞茶山鎮的東莞森瑪仕格裡菲電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線路板的外商獨資經營企業。一走進森瑪仕格裡菲電路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牆上的幾塊大屏幕吸引了記者團的目光。
  • 「智能製造應用高峰論壇」在江北區前洋e商小鎮成功舉辦
    200多位企業家代表,共同研討智能工廠規劃與設計、注塑系統的開發與控制、流程的管理與鞏固、人才培養與數據互通等方面的問題。   為進一步加快促進傳統製造業向智能製造業轉型,寧波電商經濟創新園區打造產業網際網路集聚區、建設數字經濟轉型引領區,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示範區的產業定位、配套政策、優質高效的團隊服務能力與許多優質的智能製造企業的定位和需求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