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21日,第十一屆加博會將在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舉行。來自全國的25家媒體的記者連日來實地了解東莞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情況以及企業在推動創新發展、開展智能製造、轉型升級等相關情況,感受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脈動。
從「製造」到「智造」
製造企業實現智能化生產
位於東莞茶山鎮的東莞森瑪仕格裡菲電路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線路板的外商獨資經營企業。一走進森瑪仕格裡菲電路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牆上的幾塊大屏幕吸引了記者團的目光。廠長楊志堅介紹,這幾塊大屏幕是公司在線產品管理系統的顯示屏,這一系統運用後,能夠提高企業工作效率和準時交貨率,降低企業成本。另外一塊大屏幕則是公司2012年投入1000萬元人民幣「打造」的廢水回用處理系統,能夠實現60%循環用水。
當記者們紛紛感嘆這家企業的智能化時,車間裡的機械手又再一次「吸睛」。工作人員介紹,當電路板的設計圖錄到電腦裡面後,機械手代替了人工,自動對製造好的電路板與設計圖進行比對。「公司投入機械手進行電路板檢查後,一個工人就可以看管兩臺機器,不僅效率提升了,成本也是固定的,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除了電路板的檢查用上了機械手,森瑪仕格裡菲電路有限公司的機械鑽孔車間、電測試車間等都是機器比人多,高自動化、智能化生產。
楊志堅說,目前,公司的自動化率達到70%,預計到2020年,能實現90%的自動化。「公司從2010-2012年左右開始轉型,在自動化方面投入4000萬人民幣左右,並且到高校大量招聘研發人才,並引進先進設備,朝著產品高端化方向發展。」
他介紹,目前,公司投資的3300萬美元的增資擴產項目已納入市重大預備項目,項目計劃在原廠區內擴建廠房及投入設備等,其中設備及安裝投資1500萬美元,增加生產線,用於生產高多層印刷線 路板、高密度互連印刷線路板等產品;企業研發和技術改造投資1300萬美元,用於研發相關印刷線路板產品和進行生產技術改造,增加產品競爭力。在智能製造和創新發展的道路上,我們將會一直走下去。」
智造生產需要智能生產線,在製造智能機械過程中,歐洲比雅斯集團中國東莞豪力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豪力機械」)體現了豪力機械滿滿地創新力。
「我們公司能用一塊鋼板加工成一臺機械。」豪力機械廠長吳海根指著廠區的鋼板原材料對大家說道。
什麼樣的「黑科技」能將一塊鋼板加工成一臺機械。吳海根說,一塊鋼板經過機械切割、雷射切割、焊接以及化學前處理等上百道工序,花費三到四周時間,最終鋼板變成機械。他還介紹,公司生產出來的木工機械,能大大節約家具廠的人工成本,提高家具廠的效率。
「以前家具廠需要一排人去加工木材、製造家具。用上木材機械後,只需放入一根木材,電腦上輕輕一點,智能機器開始運作,10多分鐘後,造型精美的家具成型。」
無論是製造智能機械過程,還是智能機械製作家具的過程,都體現了豪力機械滿滿地創新力。而創新力的提升離不開對研發和人才的投入。
「我們集團每年平均研發投入超過1400萬歐元,將營業額的4%都用於研發,目前已擁有200多項註冊專利。」吳海根介紹,「除此以外,公司還十分重視對人才的培養。每年總部都會派專人過來給員工培訓,公司目前也實現偏平化管理,將責任下放到班組長。」
加工貿易到自主品牌
代工廠實現自我升級轉型
擁有11個歐美高端知名品牌,產品市場份額位居全球同類第二位,並以此為突破口,大力引進人才開拓國際市場和創立了多個自主品牌,成為全球同類產品的世界級生產供應商之一。從代加工到發展自主品牌,東莞創機電業製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創機電業」)走上了一條華麗的轉身之路。
創業機電成立於2003年10月20日,是香港創科實業集團(簡稱TTi)旗下最大的全資子公司,是香港創科集團全球最大的生產製造基地,產品主要是電動裝修及建築工具、地板及地毯電動清潔工具、戶外電動及內燃推動的園藝工具、園林機械、太陽能戶外燈、刀具、電子測量儀器等。
創業機電自1988年進駐東莞厚街以來,和其他加工貿易企業一樣,公司也是走來料加工的代加工路。但是,考慮到加工貿易利潤率低、沒有自己的發言權,創業機電最終決定走上自主品牌路。
「自2000年以來,香港創科集團積極實施自主品牌戰略,在全球收購了多個歐美高端知名品牌,目前集團已經擁有11個歐美高端知名品牌,產品市場份額位居全球同類第二位,並以此為突破口,大力引進人才開拓國際市場和創立了多個自主品牌,成為全球同類產品的世界級生產供應商之一。」相關負責人介紹。
東莞市琪勝集團也是從加工貿易轉型成功的例子,在代工市場如火如荼的時期,琪勝集團就未雨綢繆,率先做起自主品牌,並收購了義大利品牌迪寶·阿治奧;2011年,琪勝將全球著名休閒品牌Callaghan帶到國內;2013年創立自主品牌「祈祈」(CHCH),意為chinachina。
除此以外,琪勝集團還成為厚街第一批吃「工業旅遊」螃蟹的企業。2013年年底,由東莞幸福假期旅行社與厚街琪勝鞋業、祈祈服飾等20多家企業聯合成立的「幸福假期·工業旅遊聯盟」,拉開了東莞工業旅遊加速發展的大幕。
「2014年我們率先開展了工業旅遊,讓來自不同各地的消費者認識我們的品牌,現已有5家工廠店,分別坐落在厚街,大朗,常平,虎門白沙和東城。在未來的規劃中,我們還會繼續開展更多的工廠店。」尹福才說。
得益加博會平臺和資源
企業梯度轉移助力區域協調發展
位於東莞鳳崗鎮的東莞市臺德智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臺德公司」)與別的公司會客廳不同,臺德公司的會客廳被各式各樣的智能音箱和智能耳機包圍,如果不是工作人員介紹,誰也想不到這家主要製作智能音箱的東莞製造業企業,一年總產值高達20億人民幣。
「我們公司成立於2001年,2010年從深圳到東莞鳳崗,研發,生產AI語音交互音箱、Alexa語音交互耳機等智能控制端產品,在全國有8家子公司,四大生產基地,熟練員工5000多人,擁有『卡農 』『ikanoo 』等自主品牌,通過ISO9001,ISO14001,SA8000等體系認證,以及智慧財產權貫標,兩化融合貫標。2018年集團總產值近20億元。」臺德公司副總經理張倩說。
臺德發展這麼好,離不開加博會等平臺的支持。作為加博會的常客,得益於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政策以及加博會為轉出地和承接地提供的平臺和資源,臺德公司2011年在河南投資建廠,2013年在江西投資建廠,通過梯度轉移,在內地設置分廠。
「為什麼會選擇在江西與河南建廠?」「在內地建廠後,成本節省了多少?」「公司下一步如何布局?」張倩指出,近幾年來,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的土地、人力等成本要素不斷上升,環境承載能力逐步弱化,產業布局和區域協調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企業發展需要對外轉移。「選擇在河南建廠,是因為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用工成本低,人員相對穩定,並且土地資源豐富。而選擇在江西建廠,是因為江西距離廣東較近,工業基礎較好,各項配套政策較為完善。」
張倩表示,臺德公司在內地建廠後,綜合人力成本和運輸成本下降3%。未來,公司計劃進一步機器換人,緊跟5G、物聯網技術發展,加大研發投入,增加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