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全國體育產業工作會議,謀劃了體育產業的新發展。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為首都北京培育體育產業、發展體育經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條件。北京充分利用和借鑑奧運成果,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提出要建設包括龍潭湖體育產業園在內的八大體育產業功能區的具體目標。2008年底,在國家體育總局的親切關心和精心指導下,龍潭湖體育產業園又成為全國第四家體育產業基地,也是當時北方唯一一家國家級體育產業基地。為發揮這個基地在首都體育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2009年北京市還正式向國務院提出申請,將這個基地作為北京體育產業創意中心劃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範圍,同時提出把這個基地作為北京市加快南城發展的重點功能區,從2010年--2012年三年間在政策、資金、項目上給予重點支持,為基地的發展奠定基礎條件。這些舉措,為切實推動北京龍潭湖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實現新發展。
一、基地的特色優勢
基地位居首都功能核心區崇文區的東南部,總佔地面積2.6萬平方公裡,其中龍潭三湖水域總面積共計46萬平方米,蓄水總量達96萬立方米,為發展體育產業提供了極為寶貴和豐富的水域資源。同時,龍潭湖地區因其獨特的區位和濃厚的體育氛圍,在發展體育產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一是體育行政、總部中心。龍潭湖地區是國家體育總局、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中國奧委會所在地,是全國體育工作的核心區域。二是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和體育人才中心。國家體育總局所屬的乒羽運動管理中心、田徑運動管理中心等30個運動項目管理中心及體育協會都位於龍潭湖地區,承擔著全國各類體育項目的管理和服務職能,是全國體育人才培養和管理、體育賽事策劃、體育信息交流的中樞。三是體育傳媒和科研中心。中國體育報業總社和國家體育科學研究所均在龍潭湖地區,作為集團性的國家級體育傳媒和科研機構,在新聞界和體育界擁有強大的資源優勢。四是體育訓練中心。龍潭湖地區是國家級的體育運動項目訓練地和知名運動員的培訓居住地,是世界冠軍的搖籃。園區內擁有北京體育館、國際網球中心、中國棋院、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四塊玉訓練基地等數座具有相當規模、水平較為先進的體育場館資源和體育設施,場地面積達26萬平米,提供了豐富的體育場地資源和大眾健身場地。五是體育產品銷售中心。產業園周邊聚集了近800家經營體育產業的機構和企業,李寧、動向體育等知名體育企業都在周邊經營,圍繞龍潭湖形成了全市獨有的體育經濟發展圈。
為推進基地建設,國家體育總局給予精心指導,從2007年起北京市體育局、崇文區政府就與國家體育總局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確立了溝通聯席、信息共享、體育產業反哺體育事業、跟蹤服務四項工作機制,取得了積極進展。
二、基地的基本布局、功能定位、產業規模
2005年11月北京市政府批准了龍潭湖體育產業園整體規劃,規劃要求要整合區域內體育資源,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體育企業總部、體育產品研發機構、體育賽事運營商、體育中介服務機構在園區內聚集,形成「兩基地」即體育產業總部基地、體育研發創意基地;「兩中心」即體育信息交流中心、體育運動休閒中心的空間布局,打造以星光大道項目為重點的體育商業中心區、以國際體育交流中心為重點的體育總部中介聚集區、以龍潭西湖為重點的體育運動休閒區、以北京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為重點的體育文化活動區,最終成為北京體育產業集聚的核心區域,形成集總部、研發、賽事組織、信息交流於一體的國際化高端體育產業集聚區。
基地規劃用地總面積為173.71公頃,其中龍潭三湖共佔地面積103.88公頃(佔規劃用地面積59.8%),市政道路用地面積21.56公頃(佔規劃用地面積12.4%),可建設用地面積為48.27公頃(佔規劃用地面積27.8%)。建設總規模為117.53萬平米(地上新建67.09萬平米,地下新建32.73萬平米,保留現狀17.71萬平米)。
基地建設將分兩期完成,將四塊玉地區和北京教學植物園周邊作為一期進行開發,用地面積為35.07公頃,綜合容積率為1.5,建設規模為86.32萬平米(地上53.59萬平米,地下32.73萬平米),其中用於產業和配套設施的面積為69.97萬平米,將在2012年前重點實施建設。
基地預計總投資120億元,其中一期總投資85.3億元,現已投入18.9億元,其中基礎設施、體育公共服務設施已投入5.6億元,基地內部分單位自有用地更新改造投入2.3億元,拆遷投入11億元;後期建設還需投資66.4億元,其中基礎設施、體育公共服務設施投資15.4億元(地下空間綜合利用投資12.3億元),基地內部分單位自有用地更新改造投資8.9億元,產業用地包括拆遷、建安等投資42.1億元。一期完成後總產值將達到約95.5億元。
三、基地規劃建設進展情況
龍潭湖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同時作為北京城市南部地區「一軸一帶多園區」產業空間格局中多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推進過程中,始終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功能為引導,以市場為手段,以投融資為平臺,依託國家體育總局的資源優勢,與市體育局密切合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一是按照國家體育總局在批覆建立北京龍潭湖國家體育產業基地時提出的新要求,適應北京市將基地作為北京城市南部地區產業發展重點的新形勢,對園區的控規進行了調整,進一步優化了功能和分區規劃方案,確定從六個方面吸引特色高端集聚,鼓勵充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資源,積極引導國內體育俱樂部、體育彩票、體育傳媒、體育研發、體育賽事策劃中心和體育品牌中心等入駐園區,支持體育產業孵化器等建設發展,打造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新型體育產業和體育產業集聚區;二是加強了土地整理,利用北京市「城中村」的政策,對園區四片平房區31公頃用地進行了搬遷,共搬遷居民3121戶,120餘個單位,目前這些用地已調整為建設用地,基本具備了上市條件,同時還完成了部分地塊土地儲備收購任務,為2010年下半年項目落地提供土地保障;三是按照市政道路先於項目建設的要求,加緊園區道路建設,目前已投入7個多億元,建成及正在建設的道路5條,其中左安門內大街、龍潭路、東南濱河路已竣工通車,體西路,東西四塊玉路正在加緊建設,長青南路正在做立項前的準備工作,投入4300萬元完成了龍潭湖水質一期治理,啟動了持續治理工程,正在履行立項前的有關手續,將再投入9000萬元;四是投入近4億元建設了以體育、科技、文化為主題的北京青少年活動中心,現已完成粗裝任務的70%,與北京市體育局合作的國際體育交流中心基本完成了開工前的各項手續,將在5月份開工建設,體育星光大道、智力大廈、冠軍大廈等一些產業項目加緊進行前期籌備;五是貫徹全民健身條例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新建了龍潭湖中心島文化廣場、龍潭湖全民健身中心等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和大眾健身休閒設施,通過體育產業的發展帶動體育事業的發展。
四、基地發展過程中的瓶頸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基地缺乏投融資體制的創新。從投資看,政府主導性投資增長較快,而社會投資相對不足。
(二)人口疏解壓力巨大。缺乏拆遷安置用房,人口向外疏散力度跟不上,再加上基地土地一級開發遺留部分拆遷戶,影響土地二級開發,造成經營性用地供應不足,導致一些有利於產業升級的大項目無法落地。
(三)土地供應方式單一,對總部型、國際體育組織缺乏用地保障;政策針對性不強,缺乏吸引力。
五、基地下一步建設思路
(一)探索多種投融資方式。基地同時兼顧舊城改造任務,面臨較大資金需求,下一步要積極探索政府支持下的市場化融資方式,加快區域性投融資平臺建設,根據公共事業項目公益性和市場化程度的不同,採用多種投融資方式,吸引社會資金參與。
(二)建立一整套統籌發展的長效協作機制。例如:產業對口合作、人口疏解合作等機制。加大人口疏解扶持力度,弱化基地內人口居住功能,強化文化中心功能,加大基地拆遷安置用房建設和籌措力度,加快落實對口區房源建設,統籌安排好年度安置房源指標, 積極安置有搬遷意願的人口向外疏散,制定人口向外疏散的鼓勵政策。
(三)創新土地供應辦法。為國家體育總局等特色產業項目落戶基地提供土地保障。
(四)細化基地專項政策。鑑於基地目前正處在打基礎階段,近3年政策調整解決的範圍重點確定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公益性設施建設、產業服務平臺建設和公共技術平臺建設等公共設施項目上,將積極爭取列入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支持範圍,同時在產業引導、靈活土地政策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在增加搬遷補償、鼓勵開發利用基地地下空間、採取靈活的土地供應方式、建立天壇建控區保護獎勵機制緩解土地成本、對入駐園區的新開辦、新遷入體育產業類企業購置或租賃辦公用房給予房租補貼、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從全市統籌,將體育總部、體育傳媒、體育創意研發、大型體育品牌賽事結算中心等落戶基地等方面進一步細化政策。
北京龍潭湖國家體育產業基地建設發展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