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苗族拜年習俗:初一不出門,初二拜家門,初三初四拜丈人

2020-12-19 周進紀實攝影

正月裡是新年, 妹娃子去拜年,妹娃要過河 ,哪個來推我嘛? 我來推你嘛。這首《龍船調》是全國人民非常熟悉的民歌,這首歌來自武陵山區的鄂西地區,歌中講述了一個姑娘拜年途中乘船過河的故事。

中國是禮儀之邦,拜年是中國民間傳統習俗,不知從何時起它就成了春節期間的一項最重要的活動,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民族中,它的形式也有很大的區別。在武陵山地區,特別是渝東南的土家族、苗族聚居的地區,其拜年習俗頗具特色。

除夕過後即是新年,人們就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為密集的走親訪友活動,人們把這個活動稱為拜年。拜年在時間上很有講究,從新年第一天開始到元宵節是最佳的拜年時間,當然也有更晚的。俗話說:「有心拜年,端午不遲」,因事或不在家的人,拜年時間可以延遲到端午,不過這種情況幾乎沒有出現過。

在當地,有一首順口溜廣為流傳,即:「初一不出門,初二拜家門,初三初四拜丈人……」,人們根據這個時間,合理安排春節拜年的日程。大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哪裡也不去。傳說初一出門會「走財漏福」,安坐家中才能在新的一年福財兩旺,百事皆順。

初二開始,晚輩們開始出門給本族長輩拜年,帶著禮物依次給爺爺輩、叔伯輩以及同輩的兄長拜年,敘親情、拉家常,吃飯喝酒後,回家時通常會有雜包(泡粑、餈粑、糖果等)打發。

給老丈人拜年是春節期間中最為重要的拜年活動,土家俗話稱為「走老丈人」。到了初三、初四就是給嶽父家拜年的日子,一般都是帶著媳婦和小孩一起全家出動,還要準備豐厚的禮物,豬腳(土家族稱肘子)是必須的禮物 。

新婚夫婦第一次拜年稱為拜新年,拜新年幾乎要走遍女方家的所有親戚,包括父母兄弟、叔叔伯伯、嘎公舅爺、姑姑、姨娘家等等,也就是男方借拜新年的機會與親戚相認。拜新年的禮物很有講究,主要的親戚家必須有豬腳,一般親戚家用一塊豬肉就行,另外搭配菸酒、麵條、禮盒等物品。拜新年的禮物上要用紅紙條纏一圈,以示喜慶、吉祥。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通信科技十分發達,電話信息不但取代了書信往來,就連拜年這樣流傳千百年的傳統習俗也有逐漸被之取代之勢,在新年到來之際,人們利用手機互發簡訊問候,發一個紅包拜年,既免除了車船勞頓,又節約了大量時間。不過,現代科技與傳統習俗相比,還是少了許多味道,畢竟人際關係的交流,還是多走動為好,越走才會越親。

相關焦點

  • 俗語:「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農村拜年順序有講究
    春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一直以來就有很多習俗、規矩。特別是在農村,現在過春節也還有很多講究。在湖北通城、湖南邵陽一帶流傳著俗語:「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這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這是指拜年的順序。
  • 為什麼大年初三都不出門拜年 這是一種什麼習俗有什麼說法?
    為什麼大年初三都不出門拜年 這是一種什麼習俗有什麼說法?時間:2019-02-06 22: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大年初三都不出門拜年 這是一種什麼習俗有什麼說法?
  • 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2019年豬年初二走親戚時間順序禮節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節走親戚都有哪些講究,2019年豬年初二走親戚時間順序禮節 1、春節走親戚的時間 時間走親戚這種習俗從正月初二,一直能持繼到正月十六,這期間幾乎家家都在酒醇中泡著,在香味中浴著,盡享人生的樂趣和親情的快樂.過去是等到送了年才能出門,並有初三姥娘初四姑,初
  • 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
    民間諺語說: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初五捏上小人嘴,初七人日吃壽麵。又有: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轉,初四吃烙餅炒雞蛋,初五吃餃子捏小人嘴,初六吃合子,合子夾七合子夾八合子夾九,一直吃到拐彎。
  • 哪些年俗你還不知道?大年初三為何不能外出拜年
    初一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三老鼠娶親……大年初一至初七,都有怎樣的風俗呢?你知道除了餃子,還有哪些傳統的過年食品麼?你知道送窮神、接五路是什麼嗎?今天,就讓小編帶你看看正月初一至初七,各地那些有趣的年俗。  大年初一 金雞報曉  放爆竹、吃餃子,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發壓歲錢。
  • 初一拜年,我們到底拜的是什麼呢?從拜年習俗的歷史中尋找答案
    作為中國人一年當中最為重要的節日,春節本身有著豐富多彩的習俗。儘管在不同的時代中和不同區域中習俗有所差別,但在正月初一的拜年習俗卻是各地人們約定俗成的。為何人們要在大年初一拜年,拜年習俗何時產生,又有著怎樣的演變過程呢?
  • 正月初一「拜大年」的習俗源於何時?大年初一還有哪些風俗習慣?
    由於古代人特別注重節日習俗,所以在過春節期間會有很多特別有意思的習俗。就拿大年初一來說就有多種多樣的習俗,其中民間百姓會在這一天,走出家門走親訪友「拜大年」。這其實也是春節歌謠中所說的「大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作揖就是將雙手抱拳舉過頭頂,然後深鞠一躬說幾句拜年話。
  • 狗年大吉,初一至初七的宜忌習俗已為你準備好啦!
    2.回娘家正月初二,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回娘家的習俗。中國民間認為嫁出去的女兒在初一這天不能回門,回門會把娘家吃窮,只有在年初二以後才能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兒們,便在大年初二這一天,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
  • 春節大年初二回娘家?大年初二各地習俗及禁忌盤點
    大年初二即正月初二,春節的第二天,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稱迎婿日。其實,除此之外,大年初二習俗還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習俗。大年初二各地習俗及禁忌盤點:習俗一:回娘家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
  • 以聯年誼、以敦鄉情——古人拜年習俗有講究,明日應景照著做
    諺語「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飽」基本上描繪了廈門的拜年特色,意思初一初二要早起,以迎接前來拜年的人客,而初三是絕對不會有人來登門拜年的,可以晚起。在廈門,初三為喪家清新愁也就是燒新床的日子,關於這個日子有這樣一個說法。相傳,在明朝嘉靖年間,倭寇佔領了廈門外島浯嶼。
  • 大年初一話拜年 這份攻略讓你拜年不尷尬 初一拜年的習俗和禁忌
    拜年的順序也有講究。一般來說,初一在父族親屬,初二在母族親屬,初三初四以後就是一般親友了。拜年時家家戶戶不閉門,在正廳準備食物飲品招待拜年客,若來者帶了小孩,則主人須給孩子「壓歲錢」。對於剛有孩子沒多久的爸爸媽媽來說,輩分稱呼可能更讓人撓頭。
  • 正月初一各地都有哪些習俗?開門炮仗、聚財、拜歲少不了
    正月初一各地都有哪些習俗?開門炮仗、聚財、拜歲少不了「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這首既熟悉又喜慶的春節歌謠,陪伴了一代又一代人。之所以會經久不衰地響徹於華夏大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寄託了,廣大中國人的春節情懷。
  • 正月初二有啥講究?出嫁的女兒為什麼大年初二回娘家?
    一、回娘家正月初二這天,嫁出去的女兒要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俗稱「迎婿日」。這源於中國古代的祭祖習俗。自古以來祭祖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已經去世的祖先,每到年底就會從天上回到家中享受供奉,一般在正月初一回去。但是,如果家中有外人的話,他們就不願意回來了。
  • 大年初一拜賀新年
    □ 本報記者 盧昱今天,大年初一。一句「大過年的」,仿佛金科玉律一般,將中國人帶入特有的精神世界。在齊魯大地上,人們對歲末年初的臨界點空前關注。大街小巷人來人往,鄰裡街坊互相拜年,喜慶氣氛洋溢在每個人臉上,好不熱鬧。在魯南、魯西南等地,大年初一這一天,孩子們一大早要給父母磕頭,拿壓歲錢,然後成群結隊出去給長輩們磕頭、拜年,祝老人身體健康、福壽綿長,老人趕緊上前來扶。過年,更多是參與,老幼、親朋,在各種儀式中找到那份歸屬感。
  • 華中各地春節習俗盤點
    大年初一忌諱諸多,如掃地、倒垃圾、動剪刀、大聲喧譁等都視為不吉利之舉。河南民間過年習俗 「走親戚」「走親戚」 是河南各地過年的主要內容之一,規矩甚多,歷時很長,貫穿了整個年節。初一之前稱拜早年,十六以後稱拜晚年,初一至十五為高峰期,二月初二送年後即告結束。拜年要先長輩、後平輩,先緊鄰、後遠親。
  • 春節民俗日曆|正月初一:拜大年
    中國人的「年」既神聖而又充滿歡樂,每一天都有著不同的講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習俗。今天大年初一,拜年啦!拜大年拜年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通常,正月初一的拜年是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之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幼者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
  • 正月初一大拜年!大年初一習俗知多少
    正月初一是新一年的開端,人們將很多美好的希望,寄托在這一天。大年初一都有哪些傳統習俗呢?爆竹聲聲除舊歲一家人從舊年三十晚上,守歲到大年初一的零點,打開家門,放鞭炮,這叫做「開門炮仗」。因為傳說年獸會在大年初一出來搗亂,它懼怕紅色和爆炸聲,所以要在初一大早上放鞭炮,趕走年獸,換得一歲平安。
  • 年初二開年,團團圓圓給你拜大年
    無論發生了多少不愉快的事情,唯一讓我們變得更好的方法,就是向前看。我們帶著最美好的祝願,會走向更好的下一個未來。1、年初二開年,團團圓圓給你拜大年,新年開始,讓我們做一個簡單的人,要快樂,要溫暖,要對人真誠,見想見的人,吃好吃的東西,踏實而務實,善良而光芒萬丈。
  • 春節民俗日曆丨正月初一拜大年
    拜大年拜年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通常,正月初一的拜年是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之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幼者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 為什麼初二去娘家有什麼來歷 臨沂人回娘家帶這些禮物
    每年春節,正月初二是女兒回娘家拜年的日子。女兒回娘家拜年很多地方的習俗和講究都有一些不同,比如說帶什麼禮物,在娘家能不能吃晚飯,能不能在娘家過夜都有講究和說法。小編為您整理山東一些地方回娘家的習俗,您可以從中多了解一些。   串親是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