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在金庸先生最初設定裡,天下第一高手非中原人士,而是天竺國的達摩祖師,畢竟當時達摩老祖是一個大IP,金庸先生為了出名,必須得借達摩祖師來提升作品的吸引力,於是乎在連載版作品中,天下武學總綱《九陰真經》、天下武學奇書《九陽真經》的創始人,都是達摩。
後來金老先生的作品席捲全球,知名度太高了,而小說當中卻有一個極大的弊端,什麼弊端?中土武學源於天竺(即達摩祖師),這可不好,這容易引起人們的誤會,所以他提筆一改,將《九陰真經》創始人改為了黃裳,《九陽真經》的創始人改為了鬥酒僧,如此一來,方能顯示中華武學之博大精深,才能滿足讀者心中「中原武學遠勝西域武學」的想法。所以達摩祖師被削弱了,金庸全書第一高手不再是他,那麼金庸十五部作品第一高手究竟是誰呢?
放眼金庸全書,武功卓絕之人不在少數,北宋年間隱居少林寺的掃地老僧算一個,這位老頭武功奇高,三尺護體真氣便令他「成神」;此外後世的華山五絕、楊過、郭靖、周伯通、張三丰、風清揚、東方不敗等,也都是金庸筆下了不起的大能,在這麼多高手中,誰才有資格成為金庸小說第一高手呢?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已經說出了答案,歷史記載,越王勾踐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世莫勝越女之劍。」短短八個字,卻道破了金庸小說最強人物的身份,她便是越女阿青。有些朋友可能會有疑惑:為何這短短八個字能夠作為鑑定金庸第一高手的標準呢?這裡涉及到金庸小說一個重要理論:武學退化論。
何為「武學退化論」?《鹿鼎記》中洪安通幾乎可算天下第一高手,但各位朋友都知道,此人武功遠不及《倚天屠龍記》裡的俞蓮舟;《笑傲江湖》中東方不敗武功蓋世,但論到真實表現,也不如《天龍八部》時期的蕭峰、虛竹等人,更別提二人之上還有掃地僧存在。這便是「武學退化論」,隨著時代的進步,高手越來越少,江湖武學境界便因此而一落千丈,所以在金庸筆下,《鹿鼎記》武學境界比不上《笑傲江湖》,《笑傲江湖》比不上「射鵰」三部曲,「射鵰」三部曲又比不上《天龍八部》,而《天龍八部》則不及《越女劍》。
為何這麼說?從三場戰鬥描寫即可看出,第一場是阿青對陣兩千越國甲士、劍士:驀地裡宮門外響起了一陣吆喝聲,跟著嗆啷啷、嗆啷啷響聲不絕,那是兵刃落地之聲。這聲音從宮門外直響進來,便如一條極長的長蛇,飛快地遊來,長廊上也響起了兵刃落地的聲音。一千名甲士和一千名劍士阻擋不了阿青。
金庸塑造阿青時,走的是玄幻路子,所以兩千甲士、劍士對她來說猶如蝦兵蟹將。隨著時代的發展,江湖武學逐漸沒落,到了《天龍八部》時代,蕭峰的表現就遠遠不如阿青了:蕭峰在地下幾個打滾,溜到了一名軍官的坐騎之下,展開小巧綿軟功夫,隨即從這匹馬腹底下鑽到那一匹馬之下,一個打滾,又鑽到另一匹馬底下。眾官兵無法放箭,紛紛以長矛來刺。但蕭峰東一鑽,西一滾,儘是在馬肚子底下做功夫。
緊接著到了《神鵰俠侶》時代,江湖第一流高手的表現也比不上蕭峰:周伯通、黃藥師等掌風到處,敵兵矛斷戟折、死傷枕藉。但蒙古兵剽悍力戰,復又恃眾,竟不稍卻。 周伯通笑道:「黃老邪,咱們三條老命,瞧來今日要斷送在這裡了,只是你怎生想個法兒,把這四個小女娃兒救了出去。」
一代不如一代,這便是「武學退化論」,越王勾踐讚嘆「當世莫勝越女之劍」,可見阿青乃是《越女劍》時代天下第一高手,《越女劍》境界遠勝後世任何一部作品,高境界時代的天下第一自然勝過了低境界時代的天下第一,可見段思平、慕容龍城、達摩祖師、獨孤求敗、掃地僧、張三丰等,均非阿青之敵,金庸武俠第一高手非阿青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