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業大王誕生:從食品小廠做到市值千億,它成功衝到亞洲第一

2020-12-14 奔跑的小羅子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乳製品成為我們生活中越來越普遍的食品之一。媒體發布的數據顯示,在今年第1至2月份,國內乳製品產量實現436.2萬噸,同比增速為8.5%。儘管國內乳製品的產量不斷增長,但是國內乳製品消費的總量已經達到瓶頸期。

消費市場的趨於飽和,意味著乳企間的競爭變得競爭激烈。國內乳製品市場也將會從規模增長向著品質升級逐漸發生轉變。保持先進的製造技術、完善的產品布局,是乳製品企業穩健發展的關鍵。截止到目前,國內乳業已經逐漸形成了由伊利和蒙牛兩家龍頭企業競相發展的新局面。

早些時候,英國權威品牌評估機構曾對外發布《2018全球最有價值的食品品牌50強》榜單。數據顯示,國內乳業品牌伊利以+43%的增長速度躍居全球第三,品牌價值高達61.58億美元,僅排在瑞士雀巢和法國達能之後,超過了蒙牛、統一等食品巨頭。倘若僅從品牌價值方面考慮的話,伊利堪稱「中國乳業大王」。

1956年,呼和浩特回民區成立養牛合作小組,這個擁有1000多頭奶牛的小組(後改名為呼市回民區合作奶牛場),就成為了伊利的前身。1983年,已經發展成頗具規模的奶牛總廠將自己一分為二:養牛部和加工部(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成立。1993年,呼市回民奶食品加工廠改制,伊利集團正式成立。

成立之初的伊利集團,其實也僅僅是一個食品小廠。然而,這個食品小廠卻做出了「大動作」。例如,伊利創建之初就成立了冷飲事業部,開啟了品牌化運營新模式,為它在冷飲市場持續多年領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後,經過上市、利樂液態奶生產線投產、推出伊利優酸乳、成立奶粉事業部和液態奶事業部等一系列動作之後,伊利集團迅速壯大,不僅開創了國內乳飲料市場的新格局,更是在很短的時間內便創下了同行業利稅第一。截止到目前,伊利集團的市值早已突破千億大關。

早些時候,媒體發布的《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顯示,伊利不僅穩居全球乳業第一陣營,更是連續蟬聯亞洲第一。從食品小廠做到市值千億,再到成功衝到亞洲第一,伊利集團的發展歷程並不容易。

如今,伊利再次給我們展現了令人滿意的營收答卷。近日,伊利對外披露了2019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數據顯示,短短3個月的時間內,伊利實現了231.3億元的營業收入和22.8億元的淨利潤,不僅超出預期實現首季開門紅,更是為其實現超900億的年度營收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其實,伊利之所以在乳製品行業屢創佳績,與它重視科技創新密切相關。在今年第一季度,伊利集團的研發費用高達近億元,同比大漲252.85%!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讓伊利進一步與同行拉開差距。在不久的將來,伊利是否可以創造出更多的奇蹟?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千億乳製品行業大王,揭秘伊利創造乳業強國的背後
    隨著我國乳製品市場逐漸趨於飽和,乳製品行業進入低速增長階段,而根據伊利公布的2018年年報,創下總營收795.53億元,同比去年增長了16.89%,更是創造出歷年最大的增幅,如今伊利已經從一個小小的牛奶廠,創造出市值千億的乳業強國,成為中國乳製品行業的龍頭品牌。
  • 中國乳製品大王,平均每天進帳2個多億,連續六年亞洲第一
    其實,中國乳製品行業曾在2008年被「閃了一下腰」,當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幾乎沒有一家乳企倖免,不過,在這之後的行業大反思,也促使中國乳企的食品安全得到了質的提升,數據顯示,自2009年以來,三聚氰胺等重點監控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連續9年保持100%,極大地促進了消費者的信任恢復,中國本土乳企不僅引領了本國市場,也同時登上了國際舞臺。
  • 中國火鍋大王:身家550億,公司市值破千億,為事業移民新加坡
    都說餐飲行業最難做,但是也有做得很好的,比如才在去年8月份上市,市值就飆升到千億港元的海底撈,現已成為港股餐飲龍頭企業。當然,這也讓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身價隨之暴漲。據最新胡潤研究院發布的《胡潤百富榜》顯示,得益於海底撈上市,張勇、舒萍夫婦財富上漲十倍,達到了550億。
  • 「醬油」打出千億帝國:小作坊到市值超2300億,連續20年銷量第一
    根據數據的潛在工業研究所,中國調味品市場的規模超過3000億,而醬油的份額超過40%,遠遠領先於食醋、味精等調味品,醬油對家庭的普及率達到99%。也就是說,幾乎每家每戶都需要買醬油。從數據上看,醬油是一個千億規模的大市場,而且是如此巨大。這一巨大的市場也催生了一家傳奇企業,靠一瓶醬油就賣出了2300億元的市場價值,成為中國調味品行業的王者。
  • 伊利躋身「全球乳業五強」再創亞洲乳業新高度
    近日,乳業伊利喜事連連。半年報業績逆勢超預期增長,市值創歷史新高,荷蘭合作銀行公布的2020年「全球乳業二十強」榜單中,伊利集團成功躋身五強,再創亞洲乳業新高。從躋身「全球乳業20強」,到挺進「全球乳業10強」,再到提前完成「全球乳業五強」戰略目標,以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為代表的核心團隊,憑藉前瞻性的戰略,及精準的把握能力和管理能力,引領全體伊利人展現出強大的凝聚力、戰鬥力,攻克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次次刷新了亞洲乳業的新高度。
  • 中國食品製造大王:調味品界茅臺,億萬富豪工廠!絕不「打醬油」
    數據來自wind這家公司就是海天味業(603288),在中國上市公司食品製造業分類中,截至10月8日,其市值1999億元排名第一,比排名第二的伊利股份1472億元,還高出528億元,相當於高出兩個湯臣倍健或者四個光明乳業。
  • 玻璃大王曹德旺的煩惱,福耀玻璃市值破千億,但是利潤持續下滑
    2011年以來,福耀玻璃的利潤連續8年上漲,不過在這期間福耀玻璃的市值卻沒有大漲,長期徘徊在幾百億的規模。從2019年開始,福耀玻璃的利潤開始下跌,不過股價卻開始上漲,特別是到了今年之後,福耀玻璃的市值更是一路暴漲,目前已經漲了1倍多,總市值突破了千億。福耀玻璃市值突破千億,這是一個裡程碑。這也讓福耀玻璃的老闆曹德旺的身家漲了一倍,超過了200億。
  • 福建首富:從小工廠到市值千億食品巨頭,靠「山寨」年收213億!
    它被譽為中國版的「雀巢」,同時也被業內稱為中國食品界「山寨之王」;它從一家租賃廠房,僅有一條生產線的民營小廠,到成長為年收213億元、市值千億的中國食品龍頭企業,用了整整31年。創業之初,為節省資金用於產品生產,美利租賃了一間小廠房,從一條餅乾生產線開始起步,推出了第一款產品「美利牌」咀香餅乾。
  • 新的「果汁大王」誕生!一部熱播劇賣到脫銷,超越可口可樂?
    其中出鏡率第一的味全果汁,據說一度賣到脫銷。而且隨著劇中男主角扮演者李現的爆紅,其代言的味全每日C更是隨之水漲船高成為暑期暢銷飲品,味全食品一時間賺到盆滿缽滿。味全,寓意「五味俱全」。縱觀其發展歷程,也確實如名字一樣,嘗盡了企業經營的酸甜苦辣。
  • 它曾最有中國乳業競爭,1張紙每年賣出千億,超蒙牛伊利光明之和
    說起利樂,大多人覺得陌生,但是它的客戶確是家喻戶曉,比如伊利、蒙牛、光明、旺旺等知名品牌。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乳業的發展,中國人均牛奶消費近40公斤,雖然僅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對於20年前人均年消費不足一公斤的中國來說,這已經是巨大的飛躍了。
  • 中國「鮮奶大王」,份額超過蒙牛、伊利,每年還從海外賺回40億
    伊利、蒙牛賣的最多的就是常溫奶,當年也是靠常溫奶迅速爆發,再加上大肆投入的廣告,成為了市場的寵兒,但從未來乳業的方向來說,巴氏鮮奶才是最終的趨勢,而生於上海的光明乳業就是鮮奶的忠實踐行者,雖然公司整體年營收只是伊利的1/4,但鮮奶份額卻超過蒙牛、伊利,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鮮奶大王。
  • 中國果凍大王:把果凍做到全球第一,優樂美、美好時光也是他的
    中國果凍大王:把果凍做到全球第一,優樂美、美好時光也是他的作為現如今很常見的休閒食品,果凍早就已經沒有那麼新奇了。不過,如果我們把時間到轉回90年代,那個時候的像布丁一樣的果凍,可還是個新鮮玩意。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果凍行業,全球最大的品牌其實是一家中國公司。在國內,喜之郎這個名字已經幾乎成為果凍的代名詞了。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喜之郎果凍常年佔據中國果凍市場70%以上的份額,是當之無愧的果凍霸主。而在世界上,喜之郎也以85億元的年營收,成為了全球第一。同時,喜之郎的締造者李永軍,也成為了貨真價實的中國和全球的果凍大王。
  • 伊利攜手合作夥伴斬獲非凡業績 凝聚全球力量開啟後千億時代
    2020年12月8日至12日,以「聚星成宇,耀勢未來」為主題的伊利集團2021年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在海南三亞盛大舉行,各大事業部紛紛交出了亮眼成績單,領先亞洲乳業;連推出百餘款重磅新品,鎖定來年穩健增長。
  • 中國第一飲料企業誕生,市值高達5291億,超過娃哈哈跟康師傅
    最近農夫山泉的市值大漲,創造了新的紀錄,目前市值高達5291億,成為了中國第一飲料品牌了。同樣在香港上市的康師傅,目前市值只有700多億,僅僅是農夫山泉的七分之一。即使沒有上市的娃哈哈,目前估值也遠遠不及農夫山泉。娃哈哈的營收超過了400億,但是利潤只有30來億。農夫山泉的營收200億,但是利潤卻達到了50億。
  • 伊利股份市值突破2000億 解讀牛奶打敗鋼鐵的秘密
    12月20日伊利股份收盤時股價為33.13元,總市值成功突破2000億元。截至12月25日上午10:30分,伊利股份股價為33.2元。在陪伴奧運的路上,伊利如今成長為連續位居全球乳業8強、蟬聯亞洲乳業第一的世界級乳企。凱度消費者指數發布的報告顯示,2016年全年已超過11億人次購買伊利產品。冬奧價值持續發酵 多家機構看好2000億市值的背後,是伊利股份一直秉承的「更快更高更強」的奧運精神的深入人心。
  • 東北乳業巨頭迎來「重生」?曾造就遼寧首富,巔峰市值達400億
    2020年11月,輝山乳業重組一事塵埃落定,廣州越秀集團30億接盤。這家遼寧省老牌乳企可謂命運多舛,從遭遇做空機構渾水兩次「狙擊」,到宣布破產重整,再到去年年底黯然退市,已經「掙扎」了三年之久,負債高達296.8億元。
  • 國粉當打之年,伊利推出QQ星兒童粉新品,助推千億王朝誕生!
    要知道,兒童奶粉興起的時間並不長,今年才算是真正發生質變,迎來發展元年,伊利奶粉敏銳地捕捉到消費者的細微變化,精準的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迅速且高質量的完成產品的創新迭代,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少有品牌能夠遊刃有餘地做到。伊利奶粉為什麼能夠如此?這背後要追溯到整個國產奶粉崛起的關鍵。
  • 就在剛剛 海大集團市值突破千億!
    7月30日盤中,隨著股價來到64.18元,海大集團市值成功突破1000億大關,迎來成功上市後的又一歷史時刻。就在剛剛,海大集團市值成功突破千億元,迎來集團發展歷程中又一「高光時刻」,充分彰顯社會各界對集團近年來發展模式與綜合實力的高度認可。
  • 中國奶粉大王崛起,從負債1400萬到市值百億,年銷量7千萬罐
    在2008年中國爆發了三鹿事件,中國的奶粉產業包括整個乳製品行業都進入到了冰封時期,三鹿事件導致了中國消費者對中國的國產奶粉品牌失去了信心,大量的國產奶粉品牌倒下了沒有倒下的也是艱難度日,中國奶粉市場再次被外國品牌佔領。
  • 中國乳業新巨頭誕生:17年打造鮮奶第一品牌,上市僅6分鐘大漲43%
    飛鶴乳業的成功秘籍是深耕全產業鏈,從土地、種子、牛吃的飼草飼料都是自己種植、自己加工、自己生產、自己研發,全程可控、全程可追溯,保證了產品質量。實際上,除了飛鶴,中國還有一家乳企也是早早地就投入巨資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他家的產品全部檢驗合格,它就是四川首富劉永好旗下的新希望乳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