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乳製品行業大王,揭秘伊利創造乳業強國的背後

2020-12-14 舒莫財經

說起牛奶,大家肯定不會陌生,每次去到超市選購牛奶,琳琅滿目,讓人目不暇接,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著國內乳製品行業的競爭多麼劇烈。隨著我國乳製品市場逐漸趨於飽和,乳製品行業進入低速增長階段,而根據伊利公布的2018年年報,創下總營收795.53億元,同比去年增長了16.89%,更是創造出歷年最大的增幅,如今伊利已經從一個小小的牛奶廠,創造出市值千億的乳業強國,成為中國乳製品行業的龍頭品牌。

伊利是1993年創立的,經過多年發展,始終堅持品質第一,全力為所有消費者提供最健康、最安全的牛奶,如今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產品線最全的牛奶品牌。伊利更是榮獲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等官方唯一指定牛奶;在2017年,伊利又再次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以及2022年冬帕運會的官方唯一乳製品合作夥伴;這些都反映出伊利的企業文化,堅持品質第一,更加提升了伊利的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2018年,在同行業紛紛陷入銷量低迷之際,伊利創下年營收近800億元,淨利潤破60億元,雙雙創下創下歷年最高,持續保持全球乳業第一的地位。

隨著乳業市場的趨近飽和,伊利早已實現全球多元化戰略布局,為了拓展更大的市場份額,伊利開始深耕渠道,並下沉到全國四五線城市甚至鄉鎮農村地區,成功鋪設覆蓋面更廣的銷售渠道,同時,也成功的為伊利產品權限增長創下良好的基礎。截止到2018年年底,伊利線下終端網點總數突破175萬個,同比去年上升超過兩成,由此可見,伊利在全國鋪設的渠道滲透能力非比尋常。

隨著國際化的發展以及對產品的不斷創新,伊利的牛奶、奶粉、冰品三大業務版塊並駕齊驅,進一步提升了伊利的市場競爭力;同時,伊利加強對高端牛奶的研發投入,並控制原料、生產成本,提升伊利高端奶的市場競爭力,創造更多的利潤空間;此外,伊利集團也將大力加強海外奶源基地和技術研發的布局,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據了解,伊利在荷蘭成立的研發中心,投資高達三十億元,還在紐西蘭創建了一體化的乳業基地;同時,伊利集團在美洲主導創建了中美食品智慧谷;這一系列的舉措,都將進一步完善伊利在全球資源體系、市場體系的布局,在全球乳製品市場競爭逐漸加劇時,增強伊利了在全球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伊利也積極開展新零售業務,與阿里巴巴進行深度合作,贊助多項綜藝節目,積極與電商平臺互動引流;還推出公益活動,在電商平臺進行限量定製,促進牛奶的銷量,伊利旗下二十多個子品牌,都積極實行線上、線下共同銷售的模式,同時一些高端牛奶品牌會相繼參與IP合作、產品首發等。根據2018年年報,也可以看出,伊利電商平臺創造的銷量也十分亮眼,對伊利總營收貢獻頗大。

自1993年至今,伊利早從當初一家小小的合作奶牛場,由小較大、由弱較強,發展成為我國乳製品行業巨頭。今後,伊利將堅持對產品升級,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持續進行渠道下沉,繼續提升市場競爭力,向千億級銷量額邁進。未來的伊利究竟還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十分值得期待。大家覺得呢?

相關焦點

  • 中國乳業大王誕生:從食品小廠做到市值千億,它成功衝到亞洲第一
    國內乳製品市場也將會從規模增長向著品質升級逐漸發生轉變。保持先進的製造技術、完善的產品布局,是乳製品企業穩健發展的關鍵。截止到目前,國內乳業已經逐漸形成了由伊利和蒙牛兩家龍頭企業競相發展的新局面。早些時候,英國權威品牌評估機構曾對外發布《2018全球最有價值的食品品牌50強》榜單。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蒙牛的如意算盤 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創業前期,蒙牛近乎瘋狂地追趕伊利,終於在2010年實現反超。不過伊利憑藉營銷和渠道很快趕上,再次奪走行業龍頭寶座。
  • 中國乳製品大王,平均每天進帳2個多億,連續六年亞洲第一
    根據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發布的2018年「全球乳業20強」榜單,中國乳製品大王伊利又一次躋身前十強,其實這已經是伊利第六次入圍這個榜單的前十,從2013年以來,伊利就已經與世界巨頭同臺競技。值得一提的是,伊利作為榜單中亞洲乳企的代表,銷售規模已經連續六年亞洲第一,而在國內,已經連續8年國內稱王。
  • 伊利躋身全球乳業五強,進入後千億時代,將繼續蓄能大健康
    而上述如此多的「第一」背後,則彰顯了龍頭企業的品牌力和綜合實力。正是因為伊利各點開花,伊利提前實現了「全球乳業五強」目標。躋身「全球乳業五強」 ,率先開啟後千億時代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8月28日,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發布2020年「全球乳業20強」排行榜。伊利從2019年的全球乳業第八,直接晉升到2020年全球乳業排行榜的第五,成為首次挺進全球五強的亞洲乳企。
  • 伊利開啟後千億時代
    伊利緣何有如此強勁的動力,來實現業績的持續增長?伊利董事長潘剛曾提出:「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在此指引下,伊利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理念,攜手全球合作夥伴不斷創造輝煌。伊利不斷整合海內外研發資源,推動「智慧融合」,現已通過整合全球的人才、智力、標準等資源,打造了「全球智慧鏈」。
  • 百年老品牌,曾是乳製品行業冠軍,如今卻只能排在伊利和蒙牛之後
    牛奶就是大家公認的營養價值較高的飲品,成為了人們生活中補充營養的重要產品,而乳製品企業也隨著人們需求的增加,開始不斷的崛起壯大。如今市面上,銷量較好的乳製品品牌主要有兩個:蒙牛和伊利。但實際上,除了蒙牛和伊利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乳製品品牌,更早的出現在市面上,曾經是整個行業的龍頭老大。
  • 伊利鎖定全球乳業三強的背後邏輯:做消費者的「真愛粉」
    10月15日,以「聚勢勃發,創領未來」為主題的伊利集團2020年領導力峰會在呼和浩特隆重舉行。峰會現場,伊利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潘剛正式發布2025年挺進「全球乳業三強」的中期目標及2030年實現「全球乳業第一」的長期戰略目標,並提出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以「人」為核心。
  • 伊利蟬聯亞洲乳業排行榜榜首,以世界標杆開創乳業新紀元
    青島浮山灣-實景拍攝作為全球第一梯隊的乳製品企業,伊利的創新能力同樣對其自身的發展起著關鍵性作用。截止2017年底,伊利累計專利授權量高達2201項。同時,伊利聯手歐洲生命科學領域的頂尖學府瓦赫寧根大學,共同打造了亞洲乳企中規格最龐大的海外研發機構—伊利歐洲創新中心,這成為了伊利創造世界級品質的強有力引擎。
  • 伊利躋身「全球乳業五強」再創亞洲乳業新高度
    近日,乳業伊利喜事連連。半年報業績逆勢超預期增長,市值創歷史新高,荷蘭合作銀行公布的2020年「全球乳業二十強」榜單中,伊利集團成功躋身五強,再創亞洲乳業新高。在屢屢開創中國乃至亞洲乳業新高背後,是伊利對品質及創新的不懈追求、對社會責任的擔當精神,以及對行業發展趨勢的前瞻洞察。這也是「全球乳業五強」伊利,為中國乳業健康可持續增長提供的範本。站在全球乳業五強的新起點,伊利未來仍將秉承對全球消費者的健康承諾,以高品質滋養生命活力,以奮鬥者精神向「全球乳業第一、健康食品五強」的戰略目標發起總攻。
  • 伊利攜手合作夥伴斬獲非凡業績 凝聚全球力量開啟後千億時代
    作為健康領域的領先企業,伊利在董事長潘剛提出的「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這一願景指引下,堅持「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理念,攜手全球合作夥伴不斷創造輝煌,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品牌、市值紛紛逆勢增長再創歷史新高,提前躋身「全球乳業五強」,品牌價值保持全球乳業領先,率先開啟乳業後千億時代。
  • 全球乳業排名發布 伊利躍居第8再創新高
    榜單顯示,伊利的排名躍升至全球乳業8強。這一名次不僅是中國乳製品企業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同時也是亞洲乳企迄今的最高排名,被認為是中國正式邁入全球乳業強國和改寫全球乳業格局的重要標誌。  荷蘭合作銀行是全球最大的專注於農業及食品相關產業的商業機構之一,自2001年起連續被全球金融雜誌評為「全球十大最安全的銀行」。該行每年發布的「全球乳業排名」被視為目前全球乳業的權威排行榜單。
  • 中國乳製品行業幕後「王者」,掌控70%市場,伊利蒙牛都為其打工
    當然,提到牛奶,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伊利和蒙牛。如今,在我國乳製品行業中,伊利和蒙牛這兩大巨頭,可以說是互為對手,2018年,作為行業領頭羊的伊利年營收為790億元,而緊隨其後的蒙牛年營收總額也將近700億元,然而,在這兩大乳業巨頭背後,卻有著一個大贏家。 在如今的乳製品行業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了紙質包裝。也許在很多人眼裡,牛奶包裝不值一提,並且也沒有技術含量。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2期: 2019全球乳業20強出爐,伊利、蒙牛...
    20強出爐:伊利、蒙牛穩居前十近日,荷蘭合作銀行公布了2019年「全球乳業20強企業排行榜」。此次推出的金典高端暢飲有機純牛奶新品,優質乳蛋白含量達3.8g/100mL蛋白質含量高於滅菌乳國家標準27%以上,這是國內企業首次推出蛋白質含量超高標準的有機產品,創造乳業新紀錄,突出了伊利奶源的優勢。伊利成為北京冬奧會合作夥伴俱樂部輪值主席單位繼中國銀行之後,伊利集團成為北京冬奧會合作夥伴俱樂部輪值主席單位。
  • 中國「鮮奶大王」,份額超過蒙牛、伊利,每年還從海外賺回40億
    根據中國乳製品行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年人均飲奶量約36公斤,相當於一天只有0.2斤,而歐洲和北美都在1.5斤以上。在巨大的差距背後,同時也映射出中國乳業不可估量的市場空間,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也表明,這些年來,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牛奶等乳製品的消費量一直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中國乳製品企業的前景一片光明。
  • 中國乳業20年:蒙牛伊利成「雙寡頭」,新品牌的機會在哪兒?
    中國乳業20年中國乳製品行業起步晚、起點低,從1997年開始進入高速增長階段,發展迅速。2008年「三聚氰胺」 事件後,國家對乳品行業的整頓及企業對安全生產意識的強化,中國乳品行業進入復甦期,行業產量、產值和銷售收入均呈現緩慢平穩回升態勢,國內乳製品消費市場開始回暖,消費逐步趨於理性。
  • 網易新能量乳製品行業峰會:為中國乳業賦能
    出席本屆峰會的嘉賓有:中國奶業協會秘書長劉亞清、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劉美菊、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蒙牛執行總裁李鵬程、澳優乳業董事長顏衛彬、現代牧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高麗娜、新希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朱川、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陳歷俊、宜品乳業集團董事長兼集團總裁牟善波、紐瑞滋(上海)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CEO劉寧、飛鶴乳業副總裁魏靜、君樂寶乳業集團副總裁
  • 乳製品行業真正贏家:一罐牛奶拿走75%利潤,伊利蒙牛都為其打工
    說到牛奶,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伊利和蒙牛。如今,在中國乳業,伊利和蒙牛是競爭對手。2018年,伊利作為行業龍頭,年營收790億元,緊隨其後的蒙牛年營收近700億元。然而,在這兩家乳業巨頭的背後,卻有一個大贏家。在當今乳品行業,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了紙包裝。牛奶包裝對很多人來說似乎微不足道,而且也是低技術含量的。
  • 2020-2024年中國乳製品行業發展規模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二、乳製品行業規模  我國乳製品市場發展多年,在2005年就達到了千億的規模,之後規模更是迅速擴大,在2005年-2015年十年間的複合增長率達到了13.91%。  目前行業競爭格局相對穩定,按照企業知名度、經營規模和整體實力來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以伊利股份、蒙牛股份以及光明乳業為代表的全國性乳製品企業和以新乳業、三元股份為代表的區域性乳製品企業,第三類為地方性乳製品企業。這個三個類別相互補充,相輔相成,並且具有自己的特點和市場風格。
  • 伊利半年表現穩定451億收入領跑行業 大業有道「五強千億」可期
    8月29日晚,國內最大的乳業企業伊利股份(600887.SH)公布了半年業績,以450.71億元的總收入繼續領跑行業,經營數據整體向好,坐實「白馬股」身份,在業內看來,作為行業龍頭,上半年伊利表現出的穩定增長勢頭及可持續增長的潛力可圈可點,而這也是伊利下一步衝擊「五強千億」目標的關鍵。
  • 伊利引領乳業高質量發展
    在荷蘭,伊利聯手歐洲生命科學領域的知名學府瓦赫寧根大學,設立伊利歐洲創新中心,這是迄今為止中國乳製品行業海外規格最高的創新研發中心;在紐西蘭,伊利和林肯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動中新農牧業技術創新;在美國,伊利與賓夕法尼亞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一起實施「中美食品智慧谷」,在營養健康、產品研發、食品安全等多個領域展開全方位立體式合作,為全球乳業的創新發展帶來強大的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