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乳製品行業幕後「王者」,掌控70%市場,伊利蒙牛都為其打工

2020-12-26 騰訊網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蓬勃發展,人們的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身體營養的攝入,而牛奶就是一種常見的補充營養的飲品,牛奶中含有非常多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可以幫助人體補充的營養,促進人體的健康生長,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每天喝牛奶。因此,也促進了我國乳製品行業的發展。

當然,提到牛奶,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伊利和蒙牛。如今,在我國乳製品行業中,伊利和蒙牛這兩大巨頭,可以說是互為對手,2018年,作為行業領頭羊的伊利年營收為790億元,而緊隨其後的蒙牛年營收總額也將近700億元,然而,在這兩大乳業巨頭背後,卻有著一個大贏家。

在如今的乳製品行業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採用了紙質包裝。也許在很多人眼裡,牛奶包裝不值一提,並且也沒有技術含量。但實際上這種觀點是完全錯誤的,乳製品和其它飲料不同,牛奶的保質期很短,但是隨著包裝技術的不斷變化,乳製品的保質期可以延長到兩個月甚至更久的時間。

伊利和蒙牛在生產鮮奶的初期都是採用低溫殺菌的技術,雖然這種殺菌技術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牛奶中的營養成分,但是牛奶卻不能長期保存,產品也不能長途運輸。長期以來,伊利和蒙牛的產品也只能在周邊地區銷售,這也極大的限制了兩家公司的發展和壯大。

在包裝方面,早期的時候,大多數牛奶都是採用玻璃瓶裝,但是玻璃瓶不僅質量大,非常重,而且成本也比較高,大大增加了牛奶的成本。當然,牛奶的價格自然也就不會低,因此,要使乳製品行業更好地發展,就必須解決乳製品包裝問題。在保證牛奶風味和延長保質期的前提下,尋找導替代玻璃瓶的包裝也是迫在眉睫。

直到這家瑞典企業利樂的出現,這個尷尬的局面才被打破,這家來自瑞典的包裝公司擁有著長期的保鮮技術,使常溫牛奶的長途運輸成為可能。於是伊利、蒙牛等公司相繼與利樂達成了合作關係,包裝問題得到解決後,伊利和蒙牛的乳製品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產品還逐漸銷往了世界各地。可以說,伊利和蒙牛兩大乳業巨頭的崛起,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利樂的包裝技術。

利樂公司成立於1952年,當時利樂的創始人魯賓·勞辛看到了乳製品包裝市場的機會,便開始潛心呀就這項技術,最後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他成功開發了一種四面體形狀,主要由是由聚乙烯、鋁箔和紙複合製成的紙質包裝,這種四面體的包裝在運輸時,可拼接成六邊形,考研大大節省了運輸的空間,同時還可以有效的保證牛奶的品質。

此後利樂以這種非常特殊的牛奶包裝成功的進入了美國、新加坡等市場,並且很快佔領了包裝行業的大部分市場。因為利樂有著廣泛的市場前景,因此利樂公司也不斷地向世界各地都推廣自己的產品,之後,還在世界各地投資生產,然後銷售自己的包裝材料。

直到1972年利樂公司看準了中國這塊龐大的市場,正式進軍中國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利樂在中國已經擁有了數千條生產線,掌控了中國乳製品行業70%的包裝市場,截至到目前,國內同行企業中依舊還沒有掌握利樂公司相近的包裝保鮮技術。

因此,利樂多年來的營收表現也非常驚人,2012年利樂在中國市場的收入就達到了120億,其中主要客戶也就是伊利和蒙牛,幾乎佔據利樂公司在中國市場收入的65%。

對於利樂這一包裝材料公司來說,利潤能有多高?據有關消息,乳製品公司只能從每瓶牛奶中獲得25%的利潤,而利樂公司的包裝卻可以獲得75%的利潤,因此,利樂才是乳業巨頭之後的最大贏家,伊利和蒙牛似乎也是在為其打工。

當然,利樂的利潤不是憑空而來的,利樂公司擁有相關專利高達5000餘項,在申請的專利也有2500餘項。利樂憑藉著強大的包裝技術,才能在今天的行業中取得了壟斷地位。2016年,我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利樂公司違反了反壟斷法,並對其處以6.68億元罰款。然而,利樂並沒有對這筆巨額罰款提起上訴,因為這筆罰款對與利樂公司利潤來說顯得微不足道。

但是隨著國內企業的壯大,國內企業也開始意識到過於依賴利樂,將會對企業的發展非常不利。因此,伊利的安慕希,也開始採用了自己設計,採用的PET包裝都是自己生產加工或者找代工生產包裝,這也為伊利擺脫利樂控制邁出了第一步。目前,國內也有了很多的大型乳企都已經開設了自己的包材研發部門,相信在未來中國的乳製品包裝也會走向自主研發,自給自足的道路。

相關焦點

  • 乳製品行業真正贏家:一罐牛奶拿走75%利潤,伊利蒙牛都為其打工
    在過去的幾年裡,乳酸菌飲料已經成為最熱門的品種,國內品牌數量曾經達到100多個,但大多數都只是市場的經營者,只有那些龍頭品牌才能真正在這個市場佔據一席之地。說到牛奶,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伊利和蒙牛。如今,在中國乳業,伊利和蒙牛是競爭對手。2018年,伊利作為行業龍頭,年營收790億元,緊隨其後的蒙牛年營收近700億元。
  • 每年賺中國百億元 連蒙牛和伊利都為其打工 這家瑞典公司躺著賺錢
    誰都沒想到有一家靠紙做成的液體包裝盒,每年近乎從中國賺取近百億元,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連伊利、蒙牛、光明等乳業巨頭都在為其打工,淪為打工仔,近乎每盒抽取75%的利潤。很多人都不知道,無論中國牛奶市場是迅速發展,還是競爭多麼激烈殘酷,有一家瑞典公司利樂都能躺著就賺錢。都說落後就要挨打,向來都是這個道理。
  • 乳製品巨頭蒙牛和伊利的恩仇,竟然還有這些說法
    說起來蒙牛和伊利,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這兩大品牌作為國內乳製品行業的龍頭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是非常的激烈。但是要是說起蒙牛的發家史,那也算是企業裡上演的現實版「回家的誘惑」前篇了,1983年伊利的董事長鄭俊懷破格提拔了一名很有能力的員工——牛根生,為什麼是破格呢?因為最初的牛根生只是一名刷奶瓶的工人。
  • 奶酪只佔乳製品市場1.5%,為何伊利蒙牛也要擠進來?
    押注奶酪(也被中國消費者稱為芝士、乾酪等)市場的大公司又多了起來,伊利、蒙牛這兩家乳製品市場「雙雄」也來了。但中國奶酪市場目前還是以進口品牌為主,本土的伊利、蒙牛目前都還是個挑戰者的角色。伊利在今年11月開始了在奶酪市場的新動作。
  • 奶酪只佔乳製品市場的1.5%,為何伊利、蒙牛也要擠進來?
    來源 / CBNData消費站押注奶酪(也被中國消費者稱為芝士、乾酪等)市場的大公司又多了起來,伊利、蒙牛這兩家乳製品市場「雙雄」也來了。但中國奶酪市場目前還是以進口品牌為主,本土的伊利、蒙牛目前都還是個挑戰者的角色。伊利在今年11月開始了在奶酪市場的新動作。
  • 百年老品牌,曾是乳製品行業冠軍,如今卻只能排在伊利和蒙牛之後
    牛奶就是大家公認的營養價值較高的飲品,成為了人們生活中補充營養的重要產品,而乳製品企業也隨著人們需求的增加,開始不斷的崛起壯大。如今市面上,銷量較好的乳製品品牌主要有兩個:蒙牛和伊利。但實際上,除了蒙牛和伊利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乳製品品牌,更早的出現在市面上,曾經是整個行業的龍頭老大。
  • 解碼乳製品行業「大亨」——伊利、蒙牛10年發展
    20日,伊利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的一篇公開聲明,把伊利、蒙牛雙雙推至輿論的漩渦。該聲明伊利正面剛中糧蒙牛,指責蒙牛借道可口可樂,染指2022年冬奧會的贊助。這在業內引起了不小的風波。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梳理發現,蒙牛也曾後來居上,但是短短四年之後,差距越來越大,目前二者營業收入已經相差100多億。
  • 中國乳業真正的壟斷者:伊利蒙牛為它「打工」,1盒奶攫取75%利潤
    說起利樂,大多人覺得陌生,但是它的客戶確是家喻戶曉,比如伊利、蒙牛、光明、旺旺等知名品牌。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和乳業的發展,中國人均牛奶消費近40公斤,雖然僅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但對於20年前人均年消費不足一公斤的中國來說,這已經是巨大的飛躍了。
  • 中國乳業20年:蒙牛伊利成「雙寡頭」,新品牌的機會在哪兒?
    具體而言,中國的乳業的發展基本可以分為三個階段:1. 市場為王時代在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整個行業的容量相對較小,由於技術的限制,市場上以低溫殺菌的巴氏奶為主,不易保存,銷售半徑有限,難以規模化,市場上絕大部分都是區域性企業,尚未出現一個全國性品牌。
  • 昔日中國最大乳製品巨頭,今與伊利相差100多億,蒙牛做錯了什麼
    文:涼熙 主編:朱邦凌大家都知道的是,伊利和蒙牛是中國的兩個標誌性牛奶行業。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這兩家公司之間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蒙牛創始人牛根生在創辦蒙牛之前,曾任伊利公司副總裁。他為伊利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酸奶隱形王者!在中國一天賣出750萬瓶,低調打敗蒙牛、伊利
    在我們國加,像伊利和蒙牛這些大企業都已經投身於乳酸菌行列,可是它們的銷量並不是特別理想,還遠遠比不上一個日本的品牌,它就是養樂多。養樂多是一個日本品牌,在1935年成立,如今已經有85年的悠久歷史了,創始人代田稔,在創業前是一名醫學博士,主要培養人體腸道的乳酸菌。
  • 2020-2024年中國乳製品行業發展規模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而通過國際比較發現,我國乳製品的人均消費量與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仍然相差較大。在此背景下,食品夥伴網食品行業研究中心發布了2020-2024年中國乳製品行業發展規模及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2018年,我國牛奶消費總量為2490.08萬噸,同期日本與美國的消費總量則分別為 491.70 /2801.96萬噸;我國人均消費為17.44千克,同期日本與美國的人均消費量分別為 38.65/84.85千克,二者的人均消費量分別是我國的2.22/4.87倍。
  • 蒙牛、伊利是給別人打工?幕後也有個「高通」,手握5000多個專利
    但伊利、蒙牛能走向全國,卻離不開一個包裝盒企業,它就是利樂。很多媒體稱它為「乳業行業背後的軍火商」,是它促進了常溫奶的流行。90年代中期,伊利掌門人鄭俊懷來南方考察,當時伊利採用低溫殺菌技術,不能長期保存,企業難以做大。在和利樂合作之後,伊利才開始主攻常溫奶。由於利樂的扶持,草原上的伊利和蒙牛得以迅速發展。
  • 對比了兩家行業巨頭 才發現伊利有多牛!
    毫無疑問,接下來乳業將會迎來進一步增長,成為資本市場最強的風口之一。01選股選龍頭 誰才是乳業真正的王者?炒股炒熱點選股選龍頭,在乳製品行業當中,伊利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龍頭。橫向對比:提到伊利,大多數人難免會想到蒙牛,那麼接下來的核心問題是伊利VS蒙牛到底誰才是中國乳業真正的王者?接下來我們會從伊利和蒙牛的營收規模、淨利潤規模、業績含金量、對渠道的話語權等幾個方面做一個綜合的對比。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可口可樂對乳製品領域早已蓄勢待發,今年1月已同意全面收購美國乳製品飲料品牌Fairlife。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 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
  • 2020年中國乳製品行業市場規模及發展前景分析
    2019年中國乳製品消費規模突破4000億元根據Euromonitor統計分析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乳製品消費市場規模突破4000億元,到達了4196.3億元,2010-2019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為8.6%。根據Euromonitor預測數據,未來五年我國乳製品市場依然保持穩定發展。
  • 前瞻乳製品產業全球周報第25期:蒙牛打造「中國乳都」升級版,伊利...
    打造「中國乳都」升級版 中國乳業產業園戰略合作協議籤訂1月16日,在「中國乳都「呼和浩特,呼和浩特市、通遼市、巴彥淖爾市與蒙牛集團了籤署「中國乳業產業園戰略合作協議」。據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通告,當事人為銷售其奶粉(普通食品),利用網際網路發布含有「迅速緩解牛奶過敏症狀,溼疹、腹瀉;序貫治療,鞏固療效更放心;預防過敏,增強免疫」「與普通配方奶粉的區別就是將其中的蛋白質成分以100%游離胺基酸替代,其他的營養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都與普通配方奶粉一樣」等內容的廣告。
  • 蒙牛、伊利加碼「奶酪」,這會是下一個千億市場嗎?
    近年來,前景可期的奶酪市場吸引了大批企業入局,蒙牛、伊利兩家乳企巨頭的加碼,將會給中國奶酪行業帶來怎樣的變化?奶酪作為高蛋白、高鈣的乳製品,是兒童營養補充的良好選擇。豐富的口味也更加吸引兒童食用。 2. 奶類產品升級,奶酪符合行業發展的規律 回顧奶製品的市場發展曲線,從經濟收入的提升到每天一杯奶的口號,響徹全國,牛奶品類教育伴隨著伊利、蒙牛的崛起,形成全國燎原之勢。
  • 蒙牛、伊利紛紛加碼的「奶酪」,會是下一個千億市場嗎?
    奶酪作為高蛋白、高鈣的乳製品,是兒童營養補充的良好選擇。豐富的口味也更加吸引兒童食用。2. 奶類產品升級,奶酪符合行業發展的規律回顧奶製品的市場發展曲線,從經濟收入的提升到每天一杯奶的口號,響徹全國,牛奶品類教育伴隨著伊利、蒙牛的崛起,形成全國燎原之勢。
  • 國產奶粉霸屏靠什麼 飛鶴、君樂寶、伊利、蒙牛誰是王者 誰在拖隊
    還是以中國飛鶴為例,目前共擁有 1166 個經銷商,覆蓋全國多個省份。廣泛的銷售網絡幫助飛鶴快速打開市場,成為其奶粉王者的有力抓手。由此爆發的消費力,是其年均複合增長率達84.5%,領先行業十倍速度,成為全球奶粉增速王者的重要原因。同時,在渠道管控方面,國產品牌的扁平化、精細化管理,也能讓產品更高效流通到市場。進口奶粉的AB面 是傲慢還是實力不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