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博珍品文物IP開放啦 爆款文創等你來設計

2020-12-17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何晞宇

12月6日,「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正式啟動。自即日起至2021年1月10日,成都博物館(以下稱成博)將面向致力於文化創意設計的個人或者單位,徵集融合成博館藏文物元素以及天府文化元素的平面設計、海報設計、產品設計、短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作品。

成都博物館藝術總監範犁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這已是成博第二次舉辦文創設計大賽。這一屆最大的不同在於成博可供開發設計的文物增加了珍寶級的館藏品,另外與成都歷史文化相關的創意這次也都可以參賽,此外還增加當下最熱門的短視頻創作。

範犁表示,這屆設計大賽著重於生活美學,希望參賽者設計的作品可以更接地氣,「現在博物館也希望能更接地氣,而不是僅是高高在上的文化殿堂。希望(參賽者)在文化、藝術、歷史方面有所表達以外,也能設計出大家都感興趣的作品,而不只是一小部分人感興趣的。(我們這樣做)也是希望大家能把『文化』帶回家,讓大家感覺到文化就在自己身邊。」

1

打開博物館的寶庫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新博物館學運動」浪潮影響下,歐美博物館開啟了由文物為中心,轉向以「人」為中心的理念變革,在強調參觀者感受的同時,開始為參觀者研發與藝術品相關聯的衍生品。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歐美博物館在文創產品的創意設計、生產銷售等方面已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中國的博物館文創產業也在千禧年後,趕追上歐美同行的腳步。

2010年,中國最知名的博物館之一、北京故宮博物院首先將自產的「旅遊紀念品」搬上了網絡銷售平臺,此後銜接網際網路文化的故宮「爆款」接踵而至,如「剪刀手雍正帝」、「朝珠耳機」、「國寶色口紅」等等。

2018年,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收入首次超過15億元,令「故宮文創」成為現象級產品,與此同時,「讓文物活起來」也成為近年來中國各地方博物館的文化傳播和創收最大的課題之一。

此次成博文創設計大賽海報設計這殷九龍表示,在一般人的概念裡,文物是死掉的過去的物件,要讓它們活起來就需要設計師把當下的審美和當下的理念注入到文物中,「(文創)設計師做的其實是轉換和翻譯的工作。」

45歲的成都設計師殷九龍投身設計20餘年,參與了成都幾乎所有大型文化藝術活動的設計推廣。由他設計的瓷器曾被荷蘭皇室收藏。

殷九龍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文物是理解當地文化脈絡的一個通道,但過去對文物類文創產品的設計總是停留在「貼圖」的層面,這種做法其實和文物本身沒多大關係。殷九龍覺得博物館文創設計其實是一個傳統文化再生的過程,「(博物館文創)要讓文物走進我們的生活中,並且是有效地走入進來。」

據了解,當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主要有5種模式,第一種就是自行開發,這種模式投入大風險高;第二種是外包;第三種是與廠商合作開發;第四種是直接從市場採購;第五種就是授權開發,即開放藏品IP,鼓勵市場進行二次創作。這種方式投入小,收益大,目前歐美主要博物館最常使用的就是第五種模式。

本次大賽開幕式嘉賓,四川大學美術館館長熊宇教授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過去博物館的旅遊紀念品式的設計,主要是由於設計團隊由博物館內部人員為主,比較固化。而舉辦文創大賽,也就是打開博物館的寶庫,以更開放的心態來面對文物,讓更新鮮的理念與傳統文物互動撞擊,設計出更貼合現代精神的產品。

2

博物館是未來公共創意的中心

有學者認為,在當今社會中博物館早已不是文物和歷史的倉庫,而是文化領域最具創新潛質的公共機構,「未來公共創意的中心」。

本屆文創設計大賽評委、資深媒體人趙曉夢告訴封面新聞記者,博物館內的文物也是人設計的,只不過設計者是「過去的人」。既然「過去的人」能設計出流傳千年的作品,那麼當代的設計者們站在巨人肩上更有機會設計出好產品。

成博藝術顧問孫凱表示,博物館最重要的功能是傳承和傳播,博物館文創產品也是一種傳承,但是要變化成現代社會能夠接受的形式。

孫凱的父親是張大千的閉門弟子孫雲生,孫凱幼年曾與父親、張大千一起在巴西生活了8年,他曾向成都市政府捐贈了645幅張大千的作品和繪畫。

成博藝術顧問孫凱

孫凱說,「傳承並不是把所有的東西一成不變的傳承下去,而是必須要把它們變換成這個時代人們所喜歡的東西,要把它轉化成這個時代所要的東西。」

殷九龍也認為,博物館文創產品就是要將將時代精神融入傳統文物中。「你看故宮的文創產品,無論是賣萌也好,卡哇伊也好,它做的都是當代文化精神的植入。任何一個時代都有它的時代精神,這個時代精神影響著我們對文物的看法。」

殷九龍說,舉辦博物館文創大賽的意義就在於,向公眾普及「文化的意義和文化在今天這樣的現實生活中的立場是什麼。」

2019成博文創設計大賽部分獲獎作品

成博藝術總監範犁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這次大賽與上屆相比,著重點從文化產品的落地,轉向了生活美學創意,能讓大眾不在高高仰望博物館這座歷史藝術的宮殿,而是將文化歷史帶回家中,「希望大家能有文化在身邊的感受。」

據悉,本次大賽面向群體廣泛,致力於文化創意設計和研發的企業、設計機構、院校、設計公司和設計師、發明人、專利持有人、工藝美術師、手工藝製作者、藝術從業者、院校師生等均可免費參賽,也可以共同創作、聯名參賽。大賽設置了文創設計和文創短視頻兩大參賽版塊,鼓勵選手提交包括平面設計、海報設計、產品設計、短視頻等多種形式的作品。參賽者可通過成都博物館官方網站,進入大賽主頁面,下載相關參賽資料,並在官方網頁上提交設計作品與附件中的《作品申報表》。

本屆大賽正式啟動後,成都博物館還將走進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高校進行校園巡講。作品徵集期間,成都博物館將邀請部分大賽評委在線下舉行「大咖分享會」,讓參賽選手零距離接觸文化、設計等領域的大咖,進行面對面的思想交流與靈感碰撞。

相關焦點

  • 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該怎麼讓文物「出圈」?
    通過「文物IP」與「設計」嫁接,希望讓文物真正「出圈」,將成都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這禮是成都」,大賽想要呈現出的,是代表成都的城市獻禮。在文創產品的井噴式發展中,文創設計的戲路越來越寬。以成都博物館館藏和四川天府文化為元素的設計,如何既能保留傳統文化,又能融入當下時代?
  • 冬天的第一杯文創咖啡,上博請你喝!
    「幼韻軒」冬季新品已上線, 等你來品嘗。轉眼間,「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已進入閉幕倒計時,還沒來打卡的小夥伴們抓緊了! 「寶曆風物——黑石號沉船出水珍品展」是上海博物館今年舉辦的最後一個特別展覽,為配合展覽推廣,上海博物館開發了一系列精美的文創產品,當「寶曆風物」遇上中西美食,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呢?
  • 揭秘故宮超級IP!文創突起,超7成商標申請於近5年
    而近年來伴隨著有趣的文創產品、豐富的文化活動、層出不窮的跨界合作,從每年的「紫禁城初雪」刷屏,到手辦、彩妝等文創產品走進千家萬戶,從《上新了·故宮》《故宮回聲》等文化類綜藝節目接連上線,到還原紫禁城裡過大年場景引發大家爭相進宮「打卡」過年……如今的故宮,作為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儼然已是「網紅」姿態,於古今交匯處為沉睡的文物找到新的可能。
  • 國博正與阿里巴巴聯手 打造文創產品「國家隊」
    今年1月,國博天貓旗艦店悄然上線,與「故宮淘寶」組成「國字號」的文創產品新媒體陣列,將760萬觀眾變成了上億網民。而在國家博物館副館長李六三看來,「國博天貓」僅是試水,國博正與阿里巴巴聯手打造「文創中國」平臺,將國博及其他文博機構的館藏資源IP向專業設計師、投資者開放,構建一個涵蓋設計、生產、運營、全球銷售的文創產品網絡交易平臺。  「如何讓文物活起來,讓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
  • 杜虎符「變身」小餅乾 陝歷博繼續打造「舌尖上的文創」
    10月29日,陝西歷史博物館與陝西本土餐飲品牌陝拾叄聯合打造的「國寶味道」主題文創系列,以「虎虎生風」虎符餅乾的發布拉開序幕,博物館聯手專業餐飲企業,共同研發舌尖上的文創,讓更多人用味蕾感受文化的魅力。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的秦杜虎符,曾登上央視欄目《國家寶藏》,成為網紅文物「吸粉」無數。虎符餅乾以文創的方式,在造型上巧妙地還原了國寶原貌。
  • 北京文化文物單位建立統一文創開發平臺
    即將開放的天壇文創樣板間設計圖搭平臺:首批入駐53家文化文物單位在今天上午舉辦的第七屆北京市文化融合發展項目合作推介會上,市文旅局、市文物局、市園林綠化局、市公園管理中心與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服務有限公司、北京國際設計周有限公司籤署了「北京市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平臺戰略合作協議
  • 秋天的第一份禮物|「成功文創」開業啦
    近日,廈門市博物館又一家文創商店——「成功文創」在鄭成功紀念館開業啦!新開業的「成功文創」商店位於鄭成功紀念館一樓,圍繞「成功」文化主題,多角度滲透鄭成功紀念館的館藏文物,打造「成功小將軍」IP形象,目前已開拓「學業成功」「事業成功」「愛情成功」「加油,成功小將軍」等系列主題。
  • 2019雄安新區文創和旅遊商品創意設計大賽獲獎名單來啦
    2019雄安新區文創和旅遊商品創意設計大賽獲獎名單來啦 2019-09-11 1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含山首家文創商店開業啦!
    記憶含山首家文創商店開業啦!迎國慶,慶中秋,含山首家文創商店在縣博物館開業啦。據介紹,含山博物館文創商店是按照「注重社會效益、引導文化傳播」的理念,全新打造的「凌家灘+生活美學」沉浸式文創展示銷售體驗館。文創商店展示面積150平方米,展示各類凌家灘文創產品200多件(套)。
  • 兵馬俑文創融入科技開發手遊
    如何結合文博機構的實際情況產出爆款文創產品?對此,漢景帝陽陵博物院工作人員認為,爆款必然是真正能從消費者角度出發,並富有文化內涵、特色、創意以及實用性等方面滿足消費者需求。一個產品在市場上打開銷路,除了產品本身需要有好的設計、好的質量等因素之外,還需要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做好文創產品等營銷推廣。好的文化創意需要講出來,好的文創產品也是需要大力宣傳。
  • 九大國家級博物館聯手:怎麼樣才算優秀的博物館文創?
    ;無壺蓋設計不怕打翻的五代青釉提梁倒灌壺;被戲稱為古代「戒酒神器」的春秋時期雲紋銅禁等珍品文物也紛紛亮相。 本次大賽啟動「高校遊戲創意製作大賽」、「文創設計大賽」等四項傳統賽事,以及「微信小程序開發大賽」、「創意解說與朗誦大賽」兩項新賽事,鼓勵年輕人基於近百件文物IP進行創作,傳遞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以青年創意活化傳統文化,讓古老的文物在數字時代煥發全新光彩。
  • 可以吃的「文物」!文化與味道的碰撞,太贊!更精彩…
    紛紛推出了古風十足的文創雪糕以下列舉了其中一部分快來康康你都打卡了嗎?是不是很想咬上一口,那就去國博吧先來品嘗一下其中,涉及國家一級文物就有60餘件,每一件都堪稱國寶級,非常值得參觀。另外還設置了「木雕製作顯身手」「中式木建築斷面簡圖」「布置宗祠」等遊戲互動項目,快快來展廳體驗吧!
  • 近百唐代壁畫珍品將在陝博展出 昂貴票價惹爭議
    歷史課本裡唐朝人栩栩如生的貴族生活,大夥將有機會親密接觸了,陝博將要將其近百幅唐代壁畫珍品設立展館專門展出。投資近八千萬元,歷時十餘年的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唐代壁畫珍品館,將於6月20號正式向社會開放。
  • 兵馬俑、唐仕女、銀香囊紛紛變身手辦,文創又有一種辦法掏空你的...
    萬萬沒想到,文創現在多了「文創手辦」這一類別! ■左圖為原型,右圖為手辦 最新出爐的是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明明是1300多歲的國寶,搖身一變成了身著香囊花紋裙和金色燈籠裙的小姐姐,背後披著敦煌飛天的絲帶。網友紛紛表示:我買!
  • 變身多姿多彩的博物館文創產品 國寶就這樣華麗轉身
    通過文物的「述說」,人們可以穿越時空阻隔,觸摸歲月滄桑,傾聽歷史回聲,與古人對話。這一願景的抵達,則有賴於今人精心的考量、巧妙的設計和獨特的表達來呈現。  帶回家還要記得住  當下,文創產品作為伴手禮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在國家博物館一層紀念品區,一款杏林春燕冰箱貼深受遊客青睞。
  • 博物館文創:不只是錦上添花
    講述人:上海博物館副館長 李 峰  不少人以為,博物館發展文創是件錦上添花的事,有則更好,沒有也無妨。其實,作為推動館藏資源與普通大眾有機連接的紐帶,文創早已成了博物館的一項核心工作。博物館擁有豐沛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通過文化產品、文創活動和文化服務充分盤活這些資源,才能讓博物館迸發出更強勁、更蓬勃的生命力。  時間回溯到60多年前,那時全國文創產業還是一片荒漠。1958年,上海博物館成立了文物修復複製工場,集聚了一批手藝精湛的技藝大師,致力於青銅、陶器、書畫複製技藝的傳承和產銷工作。
  • 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創產品「考古盲盒」成了爆款,讓人們體驗到考古...
    把土塊層層挖開,你才會知道「考古盲盒」裡會出現什麼「寶物」開盲盒過了把考古的癮盲盒開出的「兔首印章」網友供圖河南商報記者鄭超受訪者供圖手握洛陽鏟,小心翼翼地「挖土」,隨機挖掘出寶物的瞬間,成就感油然而生。這樣的體驗,可不是考古學家的專屬,擁有一個「考古盲盒」,你也能過一把考古的癮。
  • 遼博「珍品館」開放
    匯集遼寧省博物館珍藏古代工藝精品的「珍品館」於近日正式對外開放。這些精美獨特的文物已經在遼寧省博物館「珍品館」內亮相。在欣賞遼博重磅展覽「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的同時,也不妨來「珍品館」一探究竟。12月5日,記者為您探館,看看遼博新館內都有啥寶貝。
  • 安陽博物館:文創讓文物「活」起來
    >文物有深意,文創有新意,當文物遇上文創產品,蘊含無限創意,沉睡千年的文物一下子「活」了起來。之後幾年,安陽博物館先後自主開發了以館藏文物青銅觥和白陶罍為創意的特色茶具;聯合滑縣特教學校以館藏青銅器、書畫、瓷器等文物為素材製作出特殊工藝特色和本館特色相結合的烙畫手工藝品;依託「流過往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文物保護成果展」開發製作了茶巾和紀念明信片;根據館藏木版年畫設計印製的木版張貼畫、明信片;自主設計製作的十二生肖剪紙明信片等。
  • 來上海旅遊買什麼「伴手禮」?逛完這個文創「買手店」包你有答案
    上海「暢銷爆款」文創,剁手停不下來  隨著「上海文創50條」的逐步落地和《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的出臺,上海各大文博場館都正加快推進文創產品開發,這其中的不少精品、新品都能在「海上文創」品牌店裡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