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餅,是我國傳統麵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餅法》:對做餅之法就有詳盡記載。據史書考證,燒餅是漢代班超時從西域傳來的。《續漢書》有記載說:「靈帝好胡餅。」胡餅就是最早的燒餅,唐代就盛行了。
《資治通鑑·玄宗》記載:安史之亂,唐玄宗與楊貴妃出逃至鹹陽集賢宮,無所裹腹,任宰相的楊國忠去市場買來了胡餅呈獻。當時長安做胡麻餅出名的首推一家叫輔興坊的店鋪。為此詩人白居易賦詩一首稱:「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寄於飢讒楊大使,嘗香得似輔興無。」說在鹹陽買到餅象不象長安輔興坊的胡麻餅。
胡麻餅的做法是取清粉、芝麻五香鹽面、清油、鹼面、糖等為原輔料,和面發酵,加酥入味,揪劑成型,刷糖色,粘芝麻,入爐烤制,因而白居易說「面脆油香」了。此做法與現代燒餅差不多。
淮陽歷史悠久,有著6500年以上的歷史,千年古城也給淮陽人留下很多美食小吃。單燒餅一項就有很多家做,各有不同,有單層瓤的,雙層瓤的,工藝上有採用鐵爐烤的,吊爐烤的,做出來的味道不同。要說老陳州燒餅數誰家的好吃,當數陳三燒餅了。
陳三燒餅為淮陽人陳俊山創始,陳俊山綽號陳三,所創燒餅於是被稱為陳三燒餅。陳三燒餅的品牌在淮陽叫得最響,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能吃上陳三燒餅那叫個美味,所以每天只要一開張,都會排隊購買。陳俊山十二歲時,跟舅父李同德學習燒餅烤制工藝,後來,他博採各家面點之長。鑽研技能,烤制出風味獨特的陳三燒餅。
陳三燒餅為什麼好吃,陳師傅介紹說,主要是原料好,主料麵粉用的是大廠家的麵粉,配料用上等香油、好芝麻等優質的調料,無論和面,揉面,全部傳統的純手工製作。
採用老酵發酵,取麵粉酵母一小塊與乾麵粉,水調勻成麵團狀,放入盆中,用布捂住蓋住不透氣,讓麵團在一定溫度下發酵,時間長短看麵團發酵情況,夏天短冬天長,大約在六小時以上,麵團膨脹發鬆,然後做燒餅胚子, 做的過程中,面經過反覆搓揉,擰成麻花,再搓揉做成餅樣。外灑芝麻。放在燒餅爐中烘烤,數分鐘即成。把握火候也是關鍵。
經過傳統工藝做出來的燒餅外焦裡嫩,層次分明,一般的燒餅都是一層瓤或兩層瓤,陳三燒餅三層瓤,食後口齒留香,餘味無窮。
陳師傅說,他家燒餅店每天早晨6點就開門做餅,一天用面三袋至五袋,最多能打900個燒餅,賣完為止。陳三燒餅比市面上的燒餅大,芝麻多,賣2元一個,所做燒餅花樣也多,除了圓形的,還有葫蘆形、石榴形、白龜形、十二生肖等形狀,順手捏來,不用模具,做的燒餅供不應求,顧客每天都排隊,生意十分興隆。
做燒餅40年來,陳師傅一直堅守傳統工藝的做法,直到現在,他家的燒餅還是以前的老味道。做的是手藝,傳承的是良心,讓消費者吃得放心,用心打造陳三燒餅。
是陳師傅的做餅做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