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06 20:48 |浙江新聞客戶端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段瓊蕾 通訊員 任社
再過一個月就要過年了,不少人最關心的就是老闆有沒有把該發的薪水給發了。建築等行業屬於欠薪高發領域,可在寧波就有一家工地的工人們一點也不擔心這件事,因為他們每人都帶著一頂有晶片的安全帽,到底怎麼回事呢?
1月6日,記者跟著寧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執法人員來到了這個工地,位於寧波鄞州區高橋鎮高峰2#商業AB地塊,建設方為浙江萬華建設有限公司。
本月他能拿到3萬多元 給孩子買新年禮物
上午11點多,41歲的楊先國正好從工地出來準備吃午飯,只見帶著安全帽的他經過大門口出來後,口子上方電子屏顯示的施工區在場總人數從59人就變成了58人。
楊先國來自四川南充,在寧波打工已有十來年,崗位是腳手架工,主要是使用搭設工具,將鋼管、夾具和其他材料搭設成操作平臺、安全欄杆、井架、吊籃架、支撐架等,此後則負責拆除。
當被問到工時、工資的問題,楊先國樂呵呵地說:「現在一般是上午6點到11點,下午1點到4點。每月10號都能準時拿到一筆生活費,3000多元吧,年底最後的一筆大頭的工資,大概還有3萬多,月底前拿到沒問題的。」因為去年就是春節前半個月準時拿到的,拿到錢給孩子要買新年禮物。
看著楊先國並不操心被拖欠工資,記者好奇地問:「你怎麼肯定能按時拿到工資呀,數目對不對怎麼知道呢?也沒看見你們打考勤呀?」
楊先國脫下了頭上戴的帽子,用手指指帽子中一張白色的卡表示,「這裡有晶片卡,每天進入施工區域,必須佩戴公司安全帽,並由考勤口進出,考勤系統通過感應晶片,自動記錄每天進場、出場精確到秒的時間信息和同步的高清晰照片信息,這就是拿工資的依據。」
每日、月出勤電腦自動備案 還省下考勤的人工費用
2014年7月,高橋鎮高峰2#商業AB地塊正式開工,2014年10月,萬華建設花費10多萬元裝上了RFID晶片感應式勞務管理系統,截至到2016年1月6日為止,寧波人社局還未收到這個工地的欠薪投訴。
「人的動態管理一直是施工現場管理的難點。」萬華建設該地塊的負責人張先生介紹,使用帶晶片的安全帽就能將考勤信息準確記錄。之前萬華也曾使用過刷卡系統,工人們總是會把卡忘掉放在哪了;嘗試使用過指紋系統,可工人們每天工作完後滿手都是汙跡,指紋打不出。
記者看到,現在,新入職的員工都能拿到一頂帶著特製晶片的帽子,裡面包括了使用人的姓名、身份證號、崗前安全教育記錄、上崗證書及個人照片等資料。「這些信息與考勤系統相連,只有在以上信息全部確認後才允許放行進出施工場地。」
而項目部勞務管理員等領導通過電腦或手機也能時時掌握工地上的最新情況,1月6日上午11點,張先生的手機上就顯示了,半天累計進場人數為61人。
每月月初,這套RFID晶片感應式勞務管理系統還能自動生成上個月的考勤記錄,項目部會將信息核實無誤後各方籤字確認,確認表單項目部備份並公示。公示後的考勤記錄作為務工人員到崗的依據。「不用僱人負責考勤,一年省了至少20多萬!」張先生補充說
人社局:晶片感應式管理系統縮短工資支付鏈 有利於防止欠薪問題的出現
寧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執法人員介紹,目前建築領域的欠薪原因主要是三方面:業主房子賣得不好所以沒錢,工程款沒到位;項目層層轉包,包工頭直接帶著錢跑了;因為項目部沒有考勤記錄,少數民工借討工資名義進行敲詐等。
「其中尤其是項目層層轉包,導致工資支付鏈人為拉長了,於是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容易出現欠薪,如果能縮短支付鏈,萬華建設引入帶晶片的安全帽,安裝了RFID晶片感應式勞務管理系統,相當於全程對發工資這事進行了監控,有利於防止欠薪問題的出現。」執法人員分析說。
據了解,去年12月份以來,全市發生各類群體性欠薪案件38件,涉及勞動者4900餘人,勞動報酬1億多元,充分說明企業欠薪形勢十分嚴峻。
寧波市人力社保局、住建委、國資委、交通委、水利局、城管局、公安局、工商局、總工會和鐵路建設指揮部等部門組成7個聯合執法檢查組,展開專項檢查,尤其是對各類建築交通施工、加工製造、餐飲服務等勞動密集型行業、企業,特別是租用場地經營企業進行重點檢查。
人力社保部門提醒廣大勞動者,要通過正當渠道依法理性地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勞動報酬一旦被剋扣或拖欠,可及時撥打12333或96309維權電話,在春節前,96309維權熱線將保持24小時暢通。
更多寧波新聞,請進浙江新聞寧波頻道
145208449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