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細化管理好工地安全?浦東在工人的安全帽裡植入了晶片

2020-12-20 澎湃新聞

如何精細化管理好工地安全?浦東在工人的安全帽裡植入了晶片

上海作為一座超大型城市,城市安全量大面廣、錯綜複雜,如何保障其安全有序運行,考驗管理者的智慧。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管理賦能增效,始終做到底數清、情況明、預案細,浦東新區警方在這方面頗有心得。

目前在浦東世博園區二次開發建設過程中,有39個在建工地、2萬餘名務工人員、48處民工宿舍。施工人員流動頻繁,人員結構差異性大,總體文化素質相對偏低等問題愈發凸顯。如此大的務工人員密度,緊張施工工期,怎麼把工地安全管理管好?小研今天帶你看看浦東警方如何破題……

本文圖片均來自微信公眾號「上海大調研」

「智慧工地」讓管理精細到「床位」

「把人管好了,就是把整個工地管好了」,在新開發銀行總部大樓項目的施工現場,看到的是一番「科技感」十足的景象,這是浦東警方到工地方開展調研後,工地方推出的「智慧工地」管理模式。

在這裡,工人們的安全帽裡裝有一種晶片,在進入工地前有特殊的感應關卡,如果不戴帽子就會報警提示,以此來提醒進入施工區域的工人注意安全。

他們還各自有一張「一卡通」,這是身份認證與費用結算的主要依據,日常進出、吃飯、洗澡等也都靠這張卡實現。在宿舍還可以插卡取電,就像賓館一樣。

此外,工人每天清晨上工前,項目部會開展晨會安全教育,包括「昨日違章行為」「今日危大工程」等,工人「刷臉」打卡後,才能進入施工現場。工地還設置了監控中心,24小時專人值守,確保工地全覆蓋、無死角。

像這樣的「智慧工地」,世博園片區還有不少,他們在管理上精確到了「床位」。標準化、科技化管理的工地整潔規範,更像是一個辦公區域。

下一步,工地的「單機版」信息將與公安聯網,包括人員採集信息等數據都可互換。這樣更便於警方遠程關注、遠程監督,防止人員漏管失控。

工地方的監控室24小時值守

安全管理例會月月開

「平安工地創建群」、「實有人口管理群」、「職能部門交流群」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世博園區公安處和工地方建立了10多個微信群。「每日警情播報」、「特定節點工作要求」等信息會定期在群裡發布。

群裡還有工地項目負責人與行政部門負責人等,公安、食藥監、安監、城管、質量監督等各方都能通過這一線上平臺發布要求,信息傳遞效率很高,標準也公開統一。

很多工地一開工,當天就加入了微信群,工地管理方能感受到浦東警方對項目的關心和有力監管。

警企每月召開安全管理例會

民警面對面開展普法教育

浦東世博園區公安處的民警經常去園區為工人面對面上課。一些農民工法制意識淡薄,總覺得只要不犯法,法律就與自己無關,可民警教育時卻說「你睜開眼就接觸到法律,走出門有交通法,去工地有安全法,吃飯有食品安全法」,這樣接地氣的交流,對務工人員觸動很大。

有了區域共治的合作機制,轄區內人力資源與宿舍資源調配、志願者參與交通違法大整治、成立民間安防小分隊聯動管轄公共區域等工作也順利開展。

民警走進工地開展普法教育

上海浦東警方依託大調研,積極聽取工地管理方需求和困惑,牽頭各工地逐級籤訂《安全責任協議》,明確總包單位、分包單位各自責任,並「跨界」溝通,實現「圍牆內」與的聯手防治。半年多來,成效明顯:

浦東世博園區在建工地報警類警情同比下降43.9%,其中,盜竊類警情同比下降66.7%,工地火災事故、重大案事件保持零記錄。

(原標題:《他們在工人的安全帽裡植入了晶片,是為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浦東警方,智慧工地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安全管理有新招!江北這個工地在工人安全帽裡裝上晶片
    2018-04-17 10:4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邵家豔 張彩娜 記者 段瓊蕾在安全帽裡安上晶片,聽起來似乎還挺新鮮。工程項目部負責人方煥龍介紹,於是,他們在人人標配的安全帽上做了一番「文章」。每一位新入職的員工,在經過崗前安全教育合格後都能拿到一頂帶著特製晶片的帽子,裡面收集了使用人的姓名、身份證號、及個人照片等資料。「這些信息與考勤系統相連,通過紅外線的掃描,只有在以上信息全部確認後才允許放行進出施工場地。」
  • 探秘重慶"智慧工地":安全帽有晶片 塔吊裝黑匣子
    劉政寧 攝   工地遍布高科技:人臉識別、黑匣子預警……   在工地門口,記者發現要進去可不是想像的那麼容易。門口的電子門禁需要特殊密碼才能通行。這個特殊密碼就是人臉識別加上安全帽上的電子晶片。在門口實施雙重驗證,既可核實在崗工人數量,還能確保工人著裝符合安裝操作規範。
  • 安全帽安上晶片 寧波工地的工人再也不怕被欠薪
    建築等行業屬於欠薪高發領域,可在寧波就有一家工地的工人們一點也不擔心這件事,因為他們每人都帶著一頂有晶片的安全帽,到底怎麼回事呢?1月6日,記者跟著寧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執法人員來到了這個工地,位於寧波鄞州區高橋鎮高峰2#商業AB地塊,建設方為浙江萬華建設有限公司。
  • 安全帽安上晶片 寧波一家工地的工人再也不怕被欠薪
    建築等行業屬於欠薪高發領域,可在寧波就有一家工地的工人們一點也不擔心這件事,因為他們每人都帶著一頂有晶片的安全帽,到底怎麼回事呢?1月6日,記者跟著寧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執法人員來到了這個工地,位於寧波鄞州區高橋鎮高峰2#商業AB地塊,建設方為浙江萬華建設有限公司。
  • 如何正確佩戴安全帽,如何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工人正確佩戴安全帽、系掛安全帶。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安全帽小,能救人命。所以安全帽被稱為三寶之一。現在的工地,高樓較多,修建時,交叉作業在所難免,正確佩戴安全帽特別能預防高空墜物的安全隱患。安全帽的前提應該是合格的產品,只有合格的安全帽,頭部才能得到安全保障。其次就是:施工現場必須正確佩戴安全帽。怎樣才是正確佩戴呢:把安全帽戴端正,然後在下顎處系好安全帽帶。帽帶鬆緊度以彎腰低頭時,安全帽不會掉下為宜。
  • 數字經濟|智慧的工地 清潔又安全
    「進入施工區域,請戴好安全帽……」5月9日上午,剛進入河北省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藁城新校區項目工地,記者一行人就收到了智慧工地廣播系統的提醒,原來它發現有兩位進入者沒有及時戴上安全帽。視頻監控系統採集信息,智慧工地平臺分析信息,語音系統發出指令,「監控系統+智慧後臺+語音系統」的聯動,是智慧工地向記者展示的第一項技能。
  • 這個工地好「聰明」 點手機APP看工程進度、安全帽可以追蹤位置……
    進工地「刷臉卡」,安全帽能追蹤我們的城市建起一棟棟高樓,施工安全猶為重要。如今,通過大數據智能化的「智慧工地」,讓建設者更安全,建築工程質量更好。工地如何更加智慧?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進行了現場體驗。
  • VR工地「黑科技」來襲:VR眼鏡體驗工地場景、安全帽能定位……
    4月24日,由重慶市建築業協會主辦的「施工信息化·建築未來」公益講座在南岸區舉行,現場展出了多種產品:VR眼鏡能體驗施工工地可能發生的危險場景,增強工人安全意識;安全帽不僅有防護功能,而且能定位、記錄工人行動軌跡,提醒工人注意危險……據了解,這些產品不僅智能,還都能應用在工地上,起到實際作用
  • 工地安全帽顏色代表什麼? 工地安全帽竟還分級別
    工地安全帽顏色代表什麼? 工地安全帽竟還分級別時間:2019-04-22 15:01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工地安全帽顏色代表什麼? 工地安全帽竟還分級別 工地安全帽顏色代表什麼?
  • 智慧工地下的安全帽識別系統
    安全帽識別系統在建築工地等施工現場可自動檢測人員是否佩戴安全帽,有效預防安全生產事故,無需人工幹預實現安全生產智能化管理。安全帽識別系統提到建築工地,我們腦海中會浮現作業環境複雜、人員複雜、多工種交叉作業、施工地點分散、施工現場管理難,以及始終如影隨形的高風險。
  • 一線工人:給我5塊錢安全帽,讓我怎麼安全作業!
    最近,網上廣泛流傳的一則視頻,引起了應急管理部門的重視,視頻中的一位一線工人,兩隻手各持著兩頂安全帽,將帽子互相撞擊,結果是只有一頂帽子被擊碎,另一頂毫髮無損。原來這頂被擊碎的帽子,就是這些一線工人平日施工所佩戴的安全帽,而另一頂毫髮無損的帽子,卻是領導所佩戴的安全帽。
  • 工人的安全帽「一碰就碎」?網友紛紛證明:安全上沒有三六九等
    竇師傅都傳遞的「安全面前還分三六九等」的信息都讓大部分網友覺得該工地漠視一線工人安全的做法不能原諒。隨著輿論進一步發酵,紅網互動平臺許多從事建築與工程行業的網友在憤慨之餘,從專業方面提出了不同的意見。4月18日下午,多名網友從建設工地發來視頻,親身演示「將自己戴的安全帽敲給大家看」,他們都覺得竇師傅稱劣勢安全帽是工地發的這一事實很有些「不可思議」。
  • 不戴安全帽?帽子都不答應!杭州一個工地為工人找了一群看不見的幫手
    不戴安全帽 帽子都不答應拿起手機,打開智慧工地App,看一看工地各方面的情況,這已經是張彬每天開工前必做的功課。他負責管理杭州一個智慧工地項目,從環境質量情況到工人出勤狀態,都能在手機上看到準確的數據。
  • 智能安全帽、人臉識別、揚塵噪聲監控……溫州這家工地裝上了智慧...
    2019-05-30 21:2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殷誠聰工人使用裝載智能晶片的安全帽;工地PM2.5、PM10等汙染物濃度一旦超標,揚塵噪聲監控系統便會發出警報;大型特種設備需要人臉識別才能操作;視頻監控系統可以實時查看施工情況
  • 工人不戴安全帽怎麼辦?安全衛士來支招!
    在實際生產活動中,儘管每個施工項目都明文要求人員一定要佩戴安全帽才能進入施工現場,甚至不惜安排專人巡邏檢查,仍杜絕不了個別工人出於僥倖心理及其他原因,在工作時不戴安全帽,或者不規範佩戴安全帽的現象。另外,設施部件被隨意拆卸,在工地內隨意放置、管理不當等原因遭遇高溫、明火、強酸等腐蝕破壞等現象也頻頻出現。
  • 一線工人安全帽:我們的安全誰來買單?
    安全帽,作為一個在採礦、建築、油田鑽井等行業廣泛應用的物品,和安全帶一樣,時刻保障著我們的安全。在很多發生危險的時候,是安全帽救了我們的命,因此安全帽可以說是我們的「第二條命」。理論上來說,我們平常戴的安全帽應該是既結實又安全的,也不會懷疑它有質量問題,但昨日發生的一則名為「一線工人安全帽」的視頻登上了熱搜,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工人不知保質期 多少安全帽超期「服役」?
    記者從質量監督部門了解到,按照標準規定:從製造完成日計算,塑料安全帽的使用期限最長為3年、玻璃鋼安全帽的使用期限為2年半。到期後使用單位必須到有關部門進行抽查測試,合格後方可繼續使用,否則該批安全帽即報廢。     年關將近,正是各家工地工程收尾、建築工人站完最後一班崗的時候。連日來,記者走訪了成都多家建築工地,發現不少建築工人頭頂的安全帽要麼找不到生產日期要麼已經過期。
  • 工人安全帽不安全引熱議,安全帽國家標準規定有哪些?
    「一線工人安全帽」短視頻引熱議4月11日,一段名為「一線工人安全帽」的短視頻在網上引起熱議,在視頻中,工人師傅對著屏幕說道,「今天我們來做個試驗:這是我們一線工人的保險帽,這是領導的保險帽,看哪個結實?」
  • 小小「安全帽」 平安工地建設的「單兵利器」
    近日,浙江省交通集團杭金衢改擴建二期項目引進了平安工地建設的「單兵利器」——智能安全帽。別小看了小小的一頂「安全帽」,它是施工現場人員必備的安全防護物品,在項目「平安工地」建設中發揮著大大的作用。  為加強「平安工地」建設,推動主動安全管理模式,杭金衢改擴建二期指揮部引進了一款集多種智能化功能於一體的安全帽,並於4月11日組織各參建單位安全管理人員在杭金衢改擴建二期4標項目部進行了智能安全帽使用展示。該款智能安全帽除了具有傳統安全帽的防護功能外,還是一件智能穿戴設備。
  • 貴陽:智慧工地為房屋市政工程戴上「安全帽」
    盛夏,位於貴陽市北京東路的漁安安井溫泉旅遊城未來方舟項目F3組團施工工地(以下簡稱F3組團工地)正在火熱施工中,工地上,施工工人戴著智能安全帽忙碌著。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羅亮亮 攝「這個白色的就是智能安全帽,它的後方安裝有感應裝置,當工人戴上它進入系統監測範圍,管理人員就能實時掌握工人的動向。」現場,工作人員向參觀者介紹了正在使用的貴州省房屋市政工程智慧工地數字監管服務平臺中,智能安全帽在安全生產中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