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裡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這是《舌尖上的中國》裡動人的道白。在4月18日開播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第一集《腳步》中,那碗盛滿泉州味道的蘿蔔飯讓故事主角華僑程世坤欲罷不能,而程世坤為尋「古早味」毅然回國的故事更是讓人動容。
程世坤與老伴互相配合,做起蘿蔔鹹飯。
昨日,記者來到石獅市蚶江鎮大廈村程世坤的家中,跟隨老人行走一生的腳步,去感受鄉愁裡的泉州味道。
懷揣淘金夢 夫婦異國謀生
在美國加州農場遙望故鄉時,程世坤的舌尖上泛起的一定是泉州味道。
他和老伴蔡瑞瓊都生長在靠海的石獅蚶江大廈村,村裡的沙土蘿蔔藏著他們童年裡最難忘的味道。沙土蘿蔔含水量接近90%,入口潤嫩幼滑。長輩們用沙土蘿蔔做的菜籤、菜脯、蘿蔔飯,總讓小孩們垂涎三尺。尤其是那蘿蔔飯,肉的豐腴、蘿蔔的清甜、米粒的飽滿,讓程世坤夫婦很是難忘。「小時候,每次家人煮蘿蔔飯,我可歡喜了,像過節一樣。」程世坤說著,笑容如孩童般純真。
1999年,程世坤和蔡瑞瓊夫婦前往美國加州,「我哥哥剛好在美國生活,就幫我們申請過去了。那時候以為是去『淘金子』,到了美國才發現,現實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美好。」到美國後,程世坤在農場打工,蔡瑞瓊去當保姆,工作勞累時,他們常常會想起家鄉的蚵仔煎、五香卷、潤餅、牛肉羹等。「有時實在很想念閩南小吃,想自己做,但去超市又買不到食材。」回憶在美國的日子,蔡瑞瓊嘆了口氣。
為尋古早味 放棄綠卡歸國
巨大的飲食差異,讓程世坤夫婦對家鄉味道的思念愈加強烈。「在美國,吃的都是一些冷食,像西餐麵包和冷牛奶,很不適應。而美國的中餐館也不是地道的中國味。」除此之外,語言不通以及對兒女的思念,讓最早追尋「淘金夢」的他們,毅然決定放棄美國的綠卡。
2007年,程世坤從美國回到家鄉。再次看到魂牽夢縈的故鄉時,他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整潔的村道,連排的房子,從前破落的村莊早已不見。「變化太大了,簡直是翻天覆地。」
「在美國辛苦了那麼多年,放棄綠卡歸國,很多人都說很可惜。」但78歲的程世坤認為,看到家鄉巨變,兒孫滿堂,就沒有什麼遺憾的了。特別是地道的家鄉美食,慰藉他們心靈多年,如今再次品嘗,已然在舌尖轉化為生命的情感。
舌尖家鄉菜 牽住海外遊子
20世紀初,大量泉州人背井離鄉,遠渡重洋打拼。對於那些長期遠離故鄉的海外僑胞來說,吃著的是舌頭的味覺,思著的卻是對故土的念想。在大廈村裡,就有不少像程世坤夫婦這樣旅居海外的華僑。他們為討生計背井離鄉,卻為「古早味」重回故鄉。
昨天下午,程世坤和蔡瑞瓊通過記者的手機視頻,重溫了《腳步》中的溫馨片段。當播放到這段旁白時,程世坤的眼睛溼潤了——「這是劇變的中國,人和食物比任何時候走得更快,無論他們的腳步怎樣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歡來得多麼不由自主,總有一種味道,以其獨有的方式每天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記者 許雅玲 陳曉東 實習生 林書修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