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世園、長城是延慶遞給世界的三張「金名片」,而農業,是延慶的另一張「名片」。張山營和八達嶺的有機蘋果享譽華北;果園老農的乾果食品遠銷全國;世葡園、唐家堡的葡萄產品多次在全國葡萄比賽中嶄露頭角……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啟航之年。回望來路,延慶農業在過去五年間取得了劃時代的進步。
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媯水農耕」不斷做大做強;51家示範合作社在延慶大地遍地開花;連續五年舉辦「京張優質農產品推介會」,連續三年舉辦「農民豐收節」活動,累計500家企業、2400個產品參展;一大批休閒農業園區橫空出世,與精品民宿相互搭配促進延慶區全域旅遊長遠發展。
繼往開來,一張多彩的農業發展藍圖正在媯川大地慢慢變為現實。
媯水農耕 做強本土農業品牌
延慶地處北京市西北,平均海拔500米以上,氣候獨特,冬冷夏涼,素有北京「夏都」之稱。延慶總面積1993.75平方公裡,其中平原面積佔26.2%,水域面積佔1%。區內流域豐富,年可利用水資源總量1.9億立方米。擁有105平方公裡的地熱帶,具有豐富的淺層地熱資源,年日照2800小時,是北京市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優越的自然條件為延慶區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傳統種植業、林果業曾在延慶區取得了驕人的發展成績。隨著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延慶區農業也由傳統農業逐漸向綠色農業、有機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轉型升級。
2019年9月23日,在第二個「中國農民豐收節」來臨之際,延慶區推出北京市首個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媯水農耕」。媯水農耕的出現,推動了延慶區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向優質化、品牌化、產業化轉型,奏響延慶農業綠色發展新樂章。在當天的金禾論壇上,多名行業專家先後登臺,共同為延慶區農業產業發展出謀劃策,共話未來。
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上
「媯水農耕」9大企業加盟
「媯水農耕」包含了果品、蔬菜、畜牧、雜糧、園藝花卉等一系列優質農產品,實施嚴格的質量管控溯源機制,統一開展流通體系、基地建設、產品營銷等,為市民提供優質可靠、品類豐富的農副產品。
「媯水農耕」的推出,為延慶區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2019年10月份,「媯水農耕」農產品亮相第八屆北京國際旅遊商品及旅遊裝備博覽會。今年9月份,「媯水農耕」品牌產品在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北京國際旅遊博覽會上大放異彩。一系列的亮相,進一步提升了延慶區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也推動延慶區特色旅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媯水農耕」區域品牌發布一年來,延慶區逐步確定了有機雜糧、精品蔬菜、花卉園藝、優質果品、精品畜牧五大類特色農產品體系,建立了嚴格的「媯水農耕」品牌準入機制和相對完善的品牌運營管理制度,「媯水農耕」品牌深入人心。今年9月19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延懷河谷葡萄文化節啟動儀式活動現場,「媯水農耕聯盟」正式亮相,本次加盟的9家首批媯水農耕成員全部為有機農產品種植機構。媯水農耕聯盟的出現也標誌著延慶區的農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今後,我們將採取『政府主導+企業管理+市場化運營』的規範化管理方式,統一質量監管、統一品牌推廣、強化科技服務支撐,進一步擴大品牌體驗店和社區體驗店規模,豐富產品品類、完善服務模式,擦亮『媯水農耕』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的『地域金名片』。」北京綠富隆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韓慧敏說。
合作經營 抱團取暖實現共贏
如果說「媯水農耕」區域公共品牌為延慶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外在力量,那麼廣大合作社的發展壯大則為延慶的農業發展賦予了內在動力。五年來,延慶大地上一大批合作社如雨後春筍一般破土萌發,開枝散葉,為延慶農業的發展凝聚起新的力量。
北京金粟種植專業合作社是一家農民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至今,金粟種植專業合作社一直在葡萄種植、培育領域不斷深耕。2015年是北京金粟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歷程中重要一年,經過了三年的審核、認證,這一年,北京金粟種植專業合作社取得有機產品認證,有機產品認證像一塊敲門磚,讓金粟邁進了高端葡萄種植的大門。
北京市延慶區延慶鎮金粟合作社
有機葡萄成熟景色
有機認證讓金粟的葡萄有了標籤,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2018年起,金粟的葡萄開始走上中國葡萄產業科技年會,連續三年奪得大獎。「興華一號」「瑞都科美」「早夏黑」等獲獎品種被廣大群眾所熟知。
打鐵還需自身硬,在打造品牌的同時,合作社也在不斷豐富自身產品。五年間,合作社的葡萄品種增加了、名氣打出去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進金粟種植專業合作社採摘、購買鮮食葡萄。在接待採摘的過程中,金粟合作社與時俱進,每年聘請專人為員工進行培訓。從著裝到禮儀,合作社內的員工形象提升了,服務質量提高了,回頭客自然絡繹不絕。
金粟種植專業合作社組織遊客體驗
在延慶,金粟近五年的發展並不是個例。除了唐家堡的葡萄之外,四海鎮的有機菊花,白羊峪的有機蘋果等一大批農業合作社在媯川大地破土而出,一大批傳統農民在合作社茁壯成長,轉型成為新型農民。
目前,延慶區也在積極培育示範合作社,打造一批可學可用、可複製、可推廣的合作社品牌,以示範促規範,以規範促發展。據統計,目前全區共有示範合作社51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12家、市級示範社7家、區級規範社32家,成員總數4614戶,帶動非成員農戶數9031戶,總收入19493.6萬元。農業合作社的發展為延慶的農業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農旅融合 農業發展嶄新篇章
在延慶,旅遊業一直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近年來延慶區在全域旅遊的發展上不斷發力,第一產業與第三產業的有機結合,延慶區38家國家級、市級休閒農業園區讓傳統農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坐落於舊縣鎮北張莊村附近的華海田園是一家以天文、農業領域的科普教育、雙創實訓及項目合作為核心的特色休閒農業園區。園區佔地2200畝,總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圍繞星空天文、休閒農業主題,陸續建成了天文科普基地、星創實訓基地、生態餐廳、觀星山居、繁星果園、四季花海等高水準基礎設施,可以提供觀星攝影、天文科普、遊學驛站、拓展團建、培訓接待等一體化服務,具備400人食宿接待能力。
華海田園天文特色休閒遊
目前,整個園區共有各類天文望遠鏡百餘臺,硬體設施能夠滿足從最初級的天文愛好者入門教學,到專業天文學觀測工作的多層次需求;展項資源70%達到定活兩用,滿足外出巡展、送展下鄉、送展進校的各種實訓需求。
2019年,華海田園被中國旅遊協會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分會評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園區;2019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國家農村創新創業園區、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孵化實訓基地。
華海田園休閒農業園區面向學生
開展天文科普教育活動
「農業+科技」這種模式讓華海田園有了新的發展,而在延慶永寧鎮,「農業+旅遊」讓南山健源農業生態產業園走上了另一種發展道路。
北京南山健源農業生態產業園位於永寧鎮盛世營村附近,2014年南山健源農業生態產業園創始人楊順根開始籌備建設園區。建設之初,楊順根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打造一個生產天然純綠色的農業園區。然而,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楊順根又有了新的想法。「現在永寧這邊有不少旅遊資源,遊客不少。如果將園區建成集觀光、採摘、住宿於一體的綜合服務體,經濟效益一定能獲得更大的發展。」
有了想法,楊順根開始在園區加裝一些旅遊設施,將園區劃分為「有機蘋果種植區」「特色果品種植區」「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區」三大區域,給遊客提供不同的採摘選擇。2017年,南山健源的葡萄和鮮桃獲得了有機認證,有了品質背書。利用園區自產的綠色食材打造特色美食,園區組織種植體驗活動、開展攝影大賽、DIY桃罐頭製作等特色活動,吸引了一大批遊客前來觀光體驗。
今年受疫情影響,南山健源的經營仍舊取得了近140萬元的經濟效益,相比去年增長了近40%。楊順根目前正計劃著進一步健全園區內的基礎設施,提高產品附加值。「我們打算在園區內增加一些觀光小火車、健身器材等設施,讓遊人能夠留下來。同時,我們也打算提升產品附加值,製作葡萄酒、罐頭等食品,讓我們南山健源的品牌不斷做大。」在楊順根的心中,南山健源休閒農業園區的發展才剛剛起步。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一個地區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體現了地區發展的思路。「十三五」以來,延慶區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讓傳統農業與時俱進,迸發出新的活力。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延慶區廣大農村是低收入群體的主要聚集區。農業的發展不僅僅代表著經濟的發展,同時也是脫低的必要。
我們看到,延慶一大批農業合作社的出現,給村民的增收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一產與三產的融合也為村民提供了就業的渠道。「媯水農耕」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的推出也為農業的發展做出了示範,一大批有機農產品的脫穎而出也為延慶的農業發展不斷加碼。
如今,農業的發展不僅僅是經濟發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指標。有機農產品,正日益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必需品。
「十三五」期間,延慶的農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即將到來的「十四五」,延慶人民必將以高昂的精神面貌加速農業轉型,提升農產品質量,為人民的物質豐富、生活品質提升貢獻力量。
(來源:延慶報)
近期必讀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十三五」期間,延慶農業發展交上圓滿答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