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話青團

2020-08-26 嶺南藥師

清明已至,煙雨朦朧,會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到青團淡淡的青草香氣。青團是清明時節流行於江浙滬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碧青油綠,糯韌綿軟,甘甜細膩,清香爽口,從色彩到口感都有著春天的氣味。青團是用艾草的汁拌進糯米粉裡,再包裹進豆沙餡兒或者芝麻餡、花生餡等製作而成。

關於糯米,早在《詩經》裡就有記載:「豐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廩,萬億及秭。」這裡的稌主要是指糯米。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含豐富的B族維生素,營養豐富,能補中益氣,斂汗,止洩,為溫補強壯食品。而艾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含有維生素和鈣、磷、鐵、鋅等多種礦物質元素,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其中《本草綱目》記載其 「溫中,逐冷,除溼。」

一、關於吃青團的傳說

傳說有一年清明節,太平天國將領李秀成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農民上前幫忙,將李秀成化裝成農民模樣,與自己一起耕地。沒有抓到李秀成,清兵並未善罷甘休,於是在村裡添兵設崗,每一個出村人都要接受檢查,防止他們給李秀成帶吃的東西。

回家路上,那位農民在思索帶什麼東西給李秀成吃時,一腳踩在一叢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來時只見手上、膝蓋上都染上了綠瑩瑩的顏色。他頓時心生一計,連忙採了些艾草回家洗淨煮爛擠汁,揉進糯米粉內,做成一隻只米糰子。然後把青溜溜的糰子放在青草裡,混過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團,覺得又香又糯而且不粘牙。天黑後,他繞過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營。後來,李秀成下令太平軍都要學會做青團以禦敵自保。清明節吃青團的習俗就此流傳開來。



二、青團的做法

現在,青團有的是採用青艾汁,有的用雀麥草汁或其他綠葉蔬菜汁和糯米粉搗制,再以豆沙為餡而成,流傳百餘年,仍舊一隻老面孔。人們用它掃墓祭祖,但更多的是應令嘗新,青團作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被人用來當作春遊小吃。

廣東這邊除了用艾草外,還會用到一種叫雞矢藤的葉子做出類似青團吃法的小吃,這種有著特殊香味的野菜可以祛風除溼,活血止痛,用於溼疹、皮炎等。傳統的青團多以細膩香甜的紅豆沙為餡料,然而隨著人們口味的日漸豐富,青團的餡料種類也在不斷變化新花樣:芝麻餡、鹹菜春筍餡、肉餡,甚至是韭菜雞蛋餡、鹹蛋黃肉鬆餡……

1.傳統艾葉青團的做法


食材:

艾草1000克,糯米1000克,玉米澱粉200克,白糖100克,食用油100克,花生300克,白芝麻100克。

步驟:

1、艾草去梗洗乾淨,放入開水中煮3分鐘後,放入涼水中;擠幹水分,放入料理杯中,加入適量清水攪碎成艾草泥;

2、將艾草泥,糯米粉,玉米澱粉放入盆中,慢慢放入溫水揉成麵團,加入食用油,繼續揉至光滑柔軟,放入蒸鍋蒸30-40分鐘;出鍋放涼。

3、分別將花生、白芝麻小火炒香,出鍋放涼,花生去皮後,與白芝麻一起倒入破壁機攪碎。

4、將放涼的麵團分割40克左右一個,雙手拇指把麵團捏成窩狀,將餡料放進窩口,收口即成。

2.椰蓉山藥青團的做法


食材:鮮雞矢藤葉200克,山藥泥100克,糯米粉100克,馬蹄粉10克,枸杞子10克,椰蓉20克,糖50克。

步驟:

1、山藥提前蒸熟;雞矢藤葉子用2碗的水,加點茶油焯至轉綠,關火晾涼。

2、用料理機把雞矢藤葉子加上1.5碗的水打至漿狀,過濾,取3匙左右的汁液加入馬蹄粉拌好待用。

3、餘下的雞矢藤葉子汁加入糖小火煮溶化,把調好的馬蹄粉漿倒入,小火煮沸,關火,晾至溫溫的。

4、把綠糊漿一點點加入糯米粉中,一邊加一邊拌粉,直至揉成粉團待用。

5、山藥按壓成泥,取一份山藥泥中間放上枸杞子,包好。

6、取一份粉團,壓開,放上山藥泥,包好成丸子狀。

7、沸水入鍋,碟子塗上山茶油,放上做好的糰子,大火蒸10分鐘即可。

8、沾好椰蓉的糰子上面點綴一顆枸杞子,即可食用。

三、吃青團的注意事項

1、製作青團的主要材料是糯米,極不利於消化。老年人和小孩以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儘量少吃。青團冷卻後變硬,食用之前最好加熱再食用。

2、對於愛吃肉的朋友來說,喜歡包各種肉餡。注意不要包肥肉,也不要和肥肉混合吃,青團難以消化的成份和油脂混雜在一起會加重腸胃負擔,極易引起消化不良。

3、食用青團後,最好吃一些助消化的食物,比如山楂、山藥等,這些食品可以減少胃腸道的消化負擔。

4、糖尿病人最好少吃或不吃青團,因為糖尿病患者對糖的代謝不正常,忌食多糖食物,青團是糯米食品,含糖量很高。

提到清明,仿佛總是伴隨著淅淅瀝瀝的春雨和縈繞於心間的一縷哀愁。然而在吃貨的眼中,清明則仿若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美好節日。對時令美食繾綣的思念之情,竟會讓許多饞蟲期盼著清明時節的到來。「寒食青團店,春低楊柳枝。」一千多年前,連白居易路過青團店時,也被這個糯糯的青糰子所吸引。做好的青團,一口下去,好像把整個春天也都吃了進去。再配上金銀花泡的茶,清熱,解膩。下雨的周末,有下午茶,有青團,有書,如此甚好。吃貨的清明節,少了一分香火繚繞下催生的肅穆與感傷,多了一絲柴米油鹽帶來的滿足與幸福。




參考文獻:

[1] 李時珍.本草綱目[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935.

[2] 孟銑.食療本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0.

[3] 李真真,呂潔麗,張來賓,等.艾葉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國際藥學研究雜誌,2016,43(6):1059-1064.



註:文章圖片部分來自網絡,用於公益傳播。在此對圖片作者表示感謝,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朱莎

審稿: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魏理

編輯:廣東省藥學會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增城院區 劉穩

相關焦點

  • 清明時節吃什麼?大叔做的豆沙青團,清香味美,家人喜歡!
    本文由「大叔下廚房」發布,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清明時節,正是陌上新桑。千年來,中國人依然遵循著清明祭掃、踏青等習俗。青團便是清明期間一道獨特的美食,根據記載,青團最早用於祭祀。小小的青團,是江南人的心頭摯愛,也是吃進肚裡的情懷,胖乎乎的身體又軟又糯,輕咬一口,仿佛吞下了整個春天。此外艾草也是一種常見的清明食材。將糯米蒸熟之後拌入艾葉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間包些花生或芝麻餡,團成一個個綠綠的小粑粑放進鍋裡蒸熟,這就成了艾草餈粑。春季食鮮,又近清明。江南一帶,青團飄香。
  • 清明時節,自製美味青團
    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清明節吃青團的習俗。青團又叫清明果,是一種用糯米粉混合清明草或者艾草的汁液製成的一種食物,個人覺得它和湯圓的區別只在於它是綠色的。我個人比較偏向於用清明草來做青團,吃起來有淡淡的青草香。艾葉的話,味道稍微濃鬱一點,做出來的顏色也是深綠色的,不像清明草做的青團,是淺綠色的。清明草,也叫做清明菜、鼠麴草、鼠麴草等,在農村就跟薺菜、蒲公英一樣,只要你想挖就有。像現在這個時候,清明草還是很嫩的,直接上手掐就可以了,不用擔心有老莖葉。
  • 清明美食話青團
    此時,最應景的糕點當屬青團了。上海糕團店門口,顧客盈門,青團淡淡的清香,瀰漫到蒙濛霧氣中。青團,在我兒時印象裡,不是美食,而是寒食節的祭品。春雨淅瀝的江南早春。穿著雨鞋,撐著小傘與爸爸和伯伯走在去墓區的田埂上,給祖父和先輩的祭品裡一定有青團。我們在青松翠柏掩映的墳冢前鞠躬叩拜,念念有詞,回程途中大人會讓我把青團吃掉,說祖先會保佑我。
  • 青團第二彈:正宗艾草青團,清明時節,小食必備
    味道真的很不錯,不過說到青團,最為正宗的還應該是艾草青團,在加上快到清明時節,艾草變成了最近必不可少的驅蚊驅邪工具。今天小編這款艾草紅豆沙青團,口感清涼,豆餡甘甜,口口留香,一口一個。步驟十一包好後,再在小青團的表面粘上一層橄欖油,防止青團麵團變幹。步驟十二燒一鍋水。放上籠屜,再在籠屜上鋪上一層防粘紙,本來小編有的,結果剛好用沒了,正好家裡有去年剩下的粽子葉,就剪下來鋪在每一個小青團下面。防止蒸好的小青團沾在籠屜上。
  • 清明節食俗:古韻今風話青團
    04-06 17:07:07 來源: 團結報文史e家 古韻今風話青團離清明還有半個多月,青團就已上市了,超市、食品店、糕團攤上比比皆見,城鄉人家還多有自己製作的,既是清明時節的傳統小吃,又是用於掃墓祭祖的供品,屬天上人間共享的節日美食。青團的由來 青團的由來,源於「禁火寒食」的傳說。春秋時期,忠臣介子推歷盡磨難,不惜「割股奉君」,力助晉文公復國,功成身退隱居介休綿山。
  • 清明未至,青團先行,沒有青團的春天是不完整的
    青團的時節。 如果你要問我,只能選一種食物代表春天,那必須是青團。如果一年的春天不吃青團,總會感覺一整年都少了點什麼。吃青團有非常強的時節性,也就清明前後十來天,為什麼春天要吃青團呢? 青團又叫「清明糰子」、「清明粿」,從名字看起來是和清明有關的吃食。清明節,二十四節氣之一。過節,人們大多以食物開始開始,以食物結束。清明時節吃青團原本是江浙滬一帶的傳統習俗,現在已經變成為全國人民的一種時令小食。
  • 清明時節雨紛紛,唯有「青團」解憂思
    一連幾天,細雨綿綿,加之抗「疫」時期,每個人都自覺避開多人聚集,這個清明真真應了杜牧唐: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踏青郊遊是不可能了,掃墓祭祖也少了往日的熱鬧,今年的清明節也格外「清明」了,即便如此,清明特有的吃食「青團」卻是萬萬不可少!
  • 清明時節必須吃的艾草青團
    青團是漢族傳統節日食品,主要流行於江南一帶的清明節,因青團所用的的艾草清明節期間最為新鮮嫩綠而取名為青團,艾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含有維生素,鈣,磷,鐵,鋅等多種礦物質元素,有清熱解毒,平抑肝火,降血壓血脂,緩解心血管疾病,去風溼,消炎,鎮咳等功效,還是公認的抗癌植物而備受南方人喜愛
  • 清明時節,清明果
    但在很久很久以前,清明只是一種節氣,後來吸收融合了寒食節,上巳節的眾多習俗,才形成了今天的清明節。這幾天無錫細雨紛紛,進入了「倒春寒」,清明時節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2020年的清明節因為新冠疫情,掃墓踏青的熱情被遏制了許多。
  • 清明時節流行於江南一帶的美食——青團
    青團又叫清明果,過去是為了清明祭祖做的,而今更多是被當做春遊小吃。碧青油潤的顏色,吃起來有著淡淡的青草香,都有著春天的氣息。青團之所以是鮮綠色的,源於取材青綠色植物,一般用的是艾草,也有的地方用鼠麴草、漿麥草、泥胡菜、薴麻葉、艾蒿、小麥草、草頭、馬蘭頭等野草。在城市裡沒有野草就用菠菜,南瓜葉等綠色蔬菜做。把野草經過焯燙曬乾磨成粉或焯燙後搗成茸或擠出汁與糯米或滲雜粘米等糧食作物在裡面做皮。
  • 青團,清明應節的網紅食品
    一年四季,能吃到青團的時間也就那麼一點,清明過後,可以吃到青團的日子更是短暫。從小就聽父母說,人只有跟著時令吃,才能更好地體會來自當下的美味。就像只有在夏天才需要西瓜消暑,在冬天才需要蘿蔔溫潤。當寒冬過去,下過幾場淅瀝的春雨後,蟄伏了一個冬天的味蕾開始和大地一同甦醒,也就到吃青團的時候了。網紅小糰子的由來作為一種清明時節的傳統食品,青團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叫法。上海寧波叫青團,蘇杭叫青糰子,南京叫春團或清明團,溫州喚做清明餅兒,紹興則叫清明粿。
  • 可以做「青團」的6種野草,口感不輸艾草,清明時節別錯過
    導讀:可以做「青團」的6種野草,口感不輸艾草,清明時節別錯過清明節將至,在我國江南一帶,人們有明清時節吃「青團」的風俗。青團是什麼?青團是清明時節特有的美食,有著獨特的野草香味,一般採用艾草來做,口感會比較濃鬱。其實還有許多野草都可以做青團,口感不輸艾草,有一些還是當季特有的野草,過季就沒了,清明節可別錯過哦!1、鼠麴草。
  • 草長鶯飛的清明時節,看阿姆咋揉捏出這吳儂軟語的小家碧玉-青團
    每到草長鶯飛的清明時節,蔥綠的艾草開始散發香氣,搖身一變成為受人青睞的資深網紅,青團的曝光率就變得格外的高,從江南人家到各號點心店,哪兒都有「她」。青團是江南地區一帶的傳統特色小吃,時近清明,浙江省都有食用青團的風俗,最近塘栖水北街的店鋪裡也出現了許多青團。
  • 有關清明的文化,你有多少不知道的?邊吃青團邊聊聊吧!
    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對於生機盎然的春天來說,微微的細雨反倒是對於美麗景色的裝扮。清明節到了,它是春天的第五個節氣,標誌著暮春時節將至,也標誌著更加絢爛的生機即將綻放。清明既是節日,又是節氣。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二十四節氣是指導農耕的重要工具,那麼清明的作用是什麼呢?其實從無數描寫清明的詩詞之中,我們可以輕易地提取出"雨"這個關鍵詞。沒錯,"雨"正是清明節最普遍的天氣,也是清明節的文化象徵。如果說早春時節最能描述春天的詞語是"風",在晚春時就一定是"雨"了,從清明開始,一直到下一個節氣"穀雨",綿綿春雨將一直光顧大地。
  • 清明將至青團受熱捧 上海阿婆:為了青團拼了
    從緊俏「限購」到網上代客排隊,清明時節,上海老字號杏花樓再現一年前的「網紅」青團——鹹蛋黃肉鬆青團的排隊大軍。曾幾何時,中華老字號中的飲食精華,在社交媒體的推波助瀾下,在傳統節慶期間掀起一波波「逆襲躥紅」熱潮。
  • 清明「食」節丨祭祖金豬、花樣青團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清明「食」節記憶中,清明時節餐桌上少不了金豬和青團的影子祭祖金豬 888元/只*需提前兩天預定食軟糯青團時令之味晉文公重耳火燒綿山於是,青團憑藉「能事前準備、可以保留數天冷食」的優勢橫空出世。煙花三月,舌尖「嘗春」。碧綠如玉,糯韌綿軟的青團,看之心喜,食則生香。青團入口,軟糯筋道的糯米皮裡,包裹著各式餡料,唇齒之間,清新充盈口腔又透著絲絲微甜。
  • 南通人嘴邊清明時節的飲食文化
    最近恰逢清明時節,除去了那三月的天孩子的臉,說變就變的天氣,剩下的就是我們心心念的清明假期和美食了。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南通,在清明時節也是有著醇厚的飲食文化的。各種時令吃食,從兒時起,就印在我們的腦海裡,另我們至今印象深刻。一、青團
  • 網紅美食艾草青團:清明時節為什麼要吃它?這些原因來了解下!
    我們都知道,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很多的傳統習俗,還會有很多的傳統美食,艾草青團就是其中一種。那麼清明節吃青團的含義以及清明節吃青團象徵什麼?青團是使用艾葉製作而成的一種江南地區傳統特色小吃,之所以呈現出青色,是因為使用了艾草的汁攪拌進糯米粉裡,這種散發著艾草香氣的糯米糰子尤其受人青睞。中醫認為,艾草具有消炎抗菌、祛溼驅寒的作用。而製作出了的青團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在清明時節,正是艾草最為鮮嫩的時候,用來製作青團最為合適。
  • 吃青團畫彩蛋,重慶市民感受清明傳統習俗
    今天(4日)是清明節,在涪陵藺市鎮,美心紅酒小鎮工作人員呈上了兩道特別的小吃——青團和清明粑,和當天遊客一起感受清明傳統文化。青團,不僅是清明時節的傳統美食,吃青團也代表著緬懷先人的同時,寓意著迎接新生活。
  • 舌尖上的清明:尋訪上海傳統節日的美食之旅-米汁 清明時節 桂魚...
    原標題:舌尖上的清明:傳統節日的美食之旅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除了祭祖、踏青之外,能夠成為清明節重要標記的還有蘊含著傳統文化的特色美食。清明將至,記者在上海尋訪到幾道清明特色菜,看看舌尖上的清明背後有怎樣的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