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是頸椎術後節段運動麻痺機制

2020-12-20 丁香園

節段性運動麻痺為頸椎減壓術後公認的併發症,表現為上肢肌力減退,主要為三角肌和肱二頭肌,文獻報導其發生率從0-30%不等。目前認為其原因為神經根損傷和脊髓損傷,然而具體的機制尚不明確。

磁共振T2相脊髓高信號預示著脊髓損傷,提示由於長期壓迫而致水腫、脊髓軟化和膠質過多。研究表明,頸椎減壓術後磁共振T2相脊髓高信號與運動麻痺的發生有關。然而,術前T2相脊髓高信號在運動麻痺的發生及嚴重程度中的作用尚未見報導。

日本松本信州大學醫學院骨科的學者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研究,提示術前T2相脊髓高信號提示的脊髓損傷為頸椎減壓術後節段性運動麻痺的機制,文章於20143月發表在Spine上。

該回顧性病例分析共納入181例頸椎病行頸椎減壓的連續病例,其中後路減壓152例,前路減壓28例,前後路聯合減壓1例。術後運動麻痺定義為,以徒手肌力測試,術後上肢肌力下降至少1級(表1),而下肢肌力完好。對磁共振T2相脊髓高信號影的位置、術後運動麻痺和JOA評分的關係進行評估。

1肌力減退對應的頸椎節段

研究結果顯示,78%142/181)的病例存在術前磁共振T2相高信號影,C1-T1均可見,最常見於C4/5(圖1。術後節段性運動麻痺發生率為9%17/181),10例為C5麻痺(圖2);平均發生於術後第3天,恢復期平均93天,7例恢復期超過1年。術前高信號影並非術後運動麻痺發生的顯著影響因素。

1 磁共振T2相高信號影於頸椎的節段分布,C4/5最常見。

2 術後運動麻痺發生的節段和徒手測試肌力,窄柱代表單側,寬柱代表雙側。

然而,術前高信號影對運動麻痺的嚴重程度有顯著影響(表2):可致運動麻痺發生率比為2.2,徒手測試肌力減退勝算比為8.4,恢復期延長風險比為4.0T2相脊髓高信號影的病例,術前術後的JOA評分均低於無高信號影的病例。

與節段性運動麻痺相光的因素

上述結果顯示,頸椎病術前磁共振T2相脊髓高信號影與減壓術後節段性運動麻痺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提示由於慢性壓迫而致的脊髓損傷為頸椎病減壓術後節段性運動麻痺的病理機制之一。

儘管術前有脊髓損傷的病例,其JOA評分總體低於無損傷者,但術後JOA還是有明顯改善,對此類病例仍提倡減壓手術治療。由於本研究基於磁共振表現,為間接依據,不能理解為導致麻痺的所有因素。高質量的薈萃分析有助於闡明頸椎病減壓術後運動麻痺的原因。


相關焦點

  • 脊髓損傷的可逆性發現,為疾病治療帶來新希望
    文/陳根脊髓損傷是脊柱損傷最嚴重的併發症,往往導致損傷節段以下肢體嚴重的功能障礙。脊髓損傷不僅會給患者本人帶來身體和心理的嚴重傷害,還會對整個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脊髓損傷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高的趨勢這也給社會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因此,針對脊髓損傷的預防、治療和康復便成為當今醫學界的一大課題。
  • JEM:腸道菌群或可幫助患者恢復脊髓損傷
    ,而且細菌類型的改變還會加劇個體神經性損傷和損傷修復的程度,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研究者指出,利用益生菌中和這些改變或許能夠幫助患者從脊髓損傷中恢復過來。
  • 脊髓血供新知見及臨床啟示(綜述)
    圖 1.脊髓實質後 1/3 為成對的脊柱後動脈供給(PSA),為後根動脈分支。比 ASA 小得多,破壞後引起脊髓缺血的效應很小。與 ASA 終末方式不同,PSA 以向心狀供給脊髓實質。ASA 和 PSA 間直接的解剖連接,僅證實在脊髓圓錐部位存在。脊髓實質內部,前後供給間存在重疊。
  • 脊髓灰質炎疫苗,小兒麻痺不再有
    脊髓灰質炎病毒是引起急性腸道傳染病脊髓灰質炎的病原體。其傳染性高且具有季節性,易感人群為嬰兒、低年齡兒童及學齡兒童,因此又被稱為「小兒麻痺症」。接種疫苗是預防由脊髓灰質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脊髓灰質炎的唯一有效途徑。那麼,你了解脊髓灰質炎疫苗嗎?
  • 從督脈論脊髓和腦病發病機制
    督脈循行路線與脊髓解剖部位密切相關,督脈反映或代表了脊髓的部分或絕大部分功能,督脈病證大多是脊髓和腦的病症,而督脈功能的正常發揮,與腎和絡脈的作用密不可分。《素問·六節藏象論》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素問·上古天真論》曰:「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腎藏之精,有先後天之分,先天之精稟受於父母的生殖之精;後天之精來源於機體從飲食中攝取的營養成分和臟腑代謝所化生的精微物質,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滋生、充養,始能充分發揮其生理效應。腎藏精,精化為氣,通過三焦,輸布全身,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機能,並調節人體的生理代謝和功能活動。
  • 慢性脊髓損傷的大鼠經治療恢復部分肢體功能
    第二頸椎(C2)脊髓半切斷的大鼠經治療後,膈肌完全恢復,切斷側前肢功能部分恢復。治療結束後6個月恢復效果良好。「這是我們第一次永久性地恢復了呼吸和手臂功能,這是一種高頸、慢性脊髓損傷引起的癱瘓。」這種酶不是在病灶內部注射的,而是在脊髓內部注射的,那裡有運動神經細胞,它們把軸突送到膈膜和前臂。」在脊髓損傷後立即接受治療的動物中,這種酶僅對恢復神經生長有微小幫助,功能恢復甚微。但在損傷後較長時間的動物中,酶的治療效果明顯較好。在長期受傷的大鼠接受治療僅一周後,新的神經軸突就開始恢復已經沉寂了數月的膈膜功能。
  • Neuron:發現脊髓小腦共濟失調1型最新分子機制——Homer--3蛋白
    2016年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伯爾尼大學的科學家在脊髓小腦共濟失調1型(SCA1)小鼠模型發現了小腦浦肯野細胞的最新變性機制。該研究團隊的發現,進一步完善了小腦共濟失調障礙的潛在發病機制,也為未來針對浦肯野細胞為靶點的治療方案提供最新方向。
  • 醫師王貴懷談:脊髓腫瘤的相關知識
    主持人:脊髓腫瘤有什麼分類?  王貴懷:椎管腫瘤按部位可以分為:髓內腫瘤及髓外腫瘤。其中髓外腫瘤包括髓外硬膜下腫瘤及硬膜外腫瘤。  1、髓內腫瘤 脊髓內腫瘤主要為星形細胞瘤及室管膜瘤,約佔全部脊髓腫瘤的20%。髓內腫瘤常侵犯多節段脊髓,累及後根入髓區可引起根性痛,但較少見。
  • 臨床綜述: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的手術治療
    步態或平衡狀態改變,失去對精細運動功能的控制,上肢肌力減弱,麻木或者癱瘓等均提示脊髓病可能。頸椎極度運動是否會加劇症狀也需要評估。OPLL 的患者創傷後出現急性脊髓損傷的風險增高。對微小創傷即誘發快速進展神經功能惡化的 OPLL 患者需要特別警惕發生脊髓中央管症候群的可能。 體格檢查對脊髓病患者的診斷非常重要。可進行針對性的檢查以明確頸椎後縱韌帶骨化累及的神經節段(表 3)。
  • 脊髓空洞症的症狀 如何治療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並不是常見的疾病,這類疾病的病程比較緩慢,發病的病因也並不明確,如果不能及時的治療可能後果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可能會導致肌肉萎縮。那麼脊髓空洞症的症狀有哪些呢?脊髓空洞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脊髓空洞症的症狀我們了解的並不是很多,所以需要詳細的了解,如果脊髓空洞症的症狀有表現出現我們就需要注意了,一定要及時的治療。
  • 脊髓壓迫症的臨床診治
    脊髓受壓後的變化與受壓迫的部位、外界壓迫的性質及發生的速度有關。一旦外界壓迫超過脊髓的代償能力,脊髓受壓症狀可進行性加重,最終可造成脊髓水腫、變性、壞死等病理變化,從而導致脊髓功能的喪失,出現受壓平面以下的肢體運動、感覺、反射及括約肌功能障礙。脊髓壓迫症常見的原因有:椎管內腫瘤、外傷、感染、脊髓血管畸形、椎間盤突出以及先天性脊柱病變等。
  • 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會導致口黏膜皰疹,嚴重的甚至會導致麻痺
    導語: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是指神經損傷後出現的白塞症候群,又稱神經白塞症候群。除了口腔黏膜潰瘍、葡萄膜炎及外陰痛性潰瘍外,其臨床表現多為一段時間間隔後癱瘓、腦膜刺激及人格改變等神經系統損害症狀。本病為感染後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見於男性患者,發病早。
  • 脊髓灰質炎主要症狀為發熱,是一種急性傳染病,患上此病儘快就醫
    是否具有傳染性脊髓灰質炎是小兒麻痺引起的疾病。此病有傳染性。小兒麻痺症病毒是一種嗜神經病毒,對中樞神經細胞的損害很大,會影響運動神經。大部分病人為1-6歲兒童。表現得症狀比較多。隨著口服脊髓灰質炎減毒活疫苗的引入,全球消滅脊髓灰質炎行動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是,實現全球消滅脊髓灰質炎的目標仍有許多障礙和挑戰。在奈及利亞小兒麻痺症在2008年重新爆發後,它已經傳播到了8個鄰國。
  • 盤點脊柱4大節段的優勢與弱點,分步走養護脊柱
    骶尾椎脊柱的4個節段都有自己的職責與特點也都有自己的專長和弱點今天我們就分別來了解一下脊柱各個節段的特點與弱點,以便更好的發揮脊柱的作用,同時保護脊柱免受傷害。頸椎節段頸椎位於脊柱的最上端,主要負責支撐頭部,正是因為如此,頸椎更靠近頭部的重心軸。有人把頸椎比作雷達的支架,這可以說非常貼切。頭部載有我們的聽覺、嗅覺、視覺和味覺器官,而頸椎可以協助這些感覺器官更好的發揮作用。所以,頸椎是脊柱上最靈活的節段,可以使頭部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做多種運動。
  • 跟我來:脊髓修復中的星形膠質細胞
    1 穿過荊棘 脊髓損傷(SCI)會使患者與自己的身體隔離開來,並帶來毀滅性的終身後果。成人脊髓修復的局限性令人沮喪,但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是可以理解的。
  • 與傳統藥物相比,薑黃是一種治療脊髓損傷的更好,更安全的方法
    患有脊髓損傷(SCI)的患者最終可以有一種替代方法來緩解他們的慢性疼痛,而無需使用手術或藥物。他們可以通過香料薑黃的主要生物活性化合物薑黃素來有效緩解疼痛,而不是進行昂貴的手術或服用有毒的皮質類固醇。
  • 影像挑戰:哪個才是真正的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病?
    解析:脊髓 MRI 可見 C3~C6 長節段髓內高信號病灶,增強後部分強化)病例四為 NMOSD 合併乾燥症候群女性患者的脊髓 MRI病例五為脊髓淋巴瘤。解析:A:T2WI 可見長節段病變;B:T1 增強可見病灶部分強化;C:PET 提示病灶高代謝病例六為神經白塞病。
  • 脊髓空洞症是一種脊髓變性疾病,會使患者感覺全身疼痛,及時了解
    導語: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脊髓變性疾病。通俗點的意思就是人體內脊髓內形成了管狀空洞,管狀空洞常常發生在人體的頸髓部位,所以這類疾病也被稱為延髓空洞症。該疾病是不會傳染給其他人的。
  • 脊神經節段性支配
    前 言 脊神經呈左右對稱的節段性分布,包括肌節和皮節。這一特點為脊髓、神經根損傷的定位診斷提供了依據。本文以圖解形式簡單回顧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