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的可逆性發現,為疾病治療帶來新希望

2020-12-03 澎湃新聞

脊髓損傷的可逆性發現,為疾病治療帶來新希望

2020-10-12 14: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陳根

脊髓損傷是脊柱損傷最嚴重的併發症,往往導致損傷節段以下肢體嚴重的功能障礙。

脊髓損傷不僅會給患者本人帶來身體和心理的嚴重傷害,還會對整個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脊髓損傷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高的趨勢這也給社會帶來巨大經濟損失,因此,針對脊髓損傷的預防、治療和康復便成為當今醫學界的一大課題。

長期以來,脊髓損傷都被認為是一種後果極為嚴重且不可逆的創傷,作為脊柱損傷最嚴重的併發症,往往導致損傷節段以下肢體嚴重的功能障礙,例如運動或感覺功能完全喪失。

而10月7日,來自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為脊髓損傷的可逆性帶來了新的希望:與魚類和兩棲動物相似,脊髓損傷的新生小鼠能夠實現無疤痕傷口癒合和自發性軸突再生,而小膠質細胞是新生小鼠具有這種修復性損傷反應的主要協調者。

研究人員發現,新生小鼠中小膠質細胞的消耗破壞了這種癒合過程並阻礙了軸突的再生長,這意味著,小膠質細胞對於協調損傷反應至關重要。

隨後,通過使用單細胞RNA測序和功能分析,研究人員發現新生的小膠質細胞被瞬時激活,並且在無瘢痕癒合中至少具有兩個關鍵作用。

首先,它們瞬時分泌纖連蛋白及其結合蛋白,形成連接脊髓切斷端的細胞外基質橋。其次,新生但不是成年小膠質細胞表達幾種細胞外和細胞內肽酶抑制劑,以及參與解決炎症的其他分子。

當研究人員將用肽酶抑制劑處理的新生小膠質細胞或成年小膠質細胞移植到成年小鼠的脊髓損傷中,發現兩種類型的小膠質細胞均顯著改善癒合和軸突再生。

這項研究結果也揭示了脊髓損傷後新生小鼠幾乎完全恢復的細胞和分子基礎,並提出了可用於促進成年哺乳動物神經系統無瘢痕癒合的策略,這對疾病中的潛在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 醫學,脊髓損傷,小膠質細胞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幹細胞有望實現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治療的突破
    近期,國家發布了「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2020年度擬立項項目公示,共15個項目獲得資助,其中《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的臨床研究》入圍,幹細胞治療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引起領域醫學者的關注。
  • JEM:腸道菌群或可幫助患者恢復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能夠改變腸道細菌的類型,而且細菌類型的改變還會加劇個體神經性損傷和損傷修復的程度,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研究者指出,利用益生菌中和這些改變或許能夠幫助患者從脊髓損傷中恢復過來。
  • 慢性脊髓損傷的大鼠經治療恢復部分肢體功能
    最嚴重的脊髓損傷會使患者完全癱瘓,超過一半的病情會損害患者的呼吸能力。現在,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項突破性研究表明,在慢性損傷的動物模型中,脊髓損傷對呼吸和肢體功能的長期破壞性影響可能是可逆的。這項新的研究描述了一種治療方案,它可以幫助喚醒某些特殊類型的神經細胞,這些細胞能夠在受損的脊髓內再生軸突。
  • 心理所等通過定量脊髓磁共振成像評估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
    MOG-Ab疾病、AQP4-Ab疾病和多發性硬化症雖具有一定的臨床相似性,但也有各自獨特的發病機理和臨床表徵。了解驅動這些差異出現的因素,可更深入地理解這些疾病,從而更好地開展早期診斷、治療方案優化和預後監測。脊髓病變是這三種疾病共有的標誌,它可能是許多臨床表徵(特別是肢體殘疾和神經病理性疼痛等)的主要成因。
  • 脊髓空洞症的症狀 如何治療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並不是常見的疾病,這類疾病的病程比較緩慢,發病的病因也並不明確,如果不能及時的治療可能後果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可能會導致肌肉萎縮。那麼脊髓空洞症的症狀有哪些呢?脊髓空洞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脊髓空洞症的症狀我們了解的並不是很多,所以需要詳細的了解,如果脊髓空洞症的症狀有表現出現我們就需要注意了,一定要及時的治療。
  • 與傳統藥物相比,薑黃是一種治療脊髓損傷的更好,更安全的方法
    患有脊髓損傷(SCI)的患者最終可以有一種替代方法來緩解他們的慢性疼痛,而無需使用手術或藥物。他們可以通過香料薑黃的主要生物活性化合物薑黃素來有效緩解疼痛,而不是進行昂貴的手術或服用有毒的皮質類固醇。
  • 脊髓空洞症是一種脊髓變性疾病,會使患者感覺全身疼痛,及時了解
    導語: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脊髓變性疾病。通俗點的意思就是人體內脊髓內形成了管狀空洞,管狀空洞常常發生在人體的頸髓部位,所以這類疾病也被稱為延髓空洞症。該疾病是不會傳染給其他人的。
  • 脊髓損傷是頸椎術後節段運動麻痺機制
    目前認為其原因為神經根損傷和脊髓損傷,然而具體的機制尚不明確。 磁共振T2相脊髓高信號預示著脊髓損傷,提示由於長期壓迫而致水腫、脊髓軟化和膠質過多。 日本松本信州大學醫學院骨科的學者進行了一項回顧性研究,提示術前T2相脊髓高信號提示的脊髓損傷為頸椎減壓術後節段性運動麻痺的機制
  • Neuron:發現脊髓小腦共濟失調1型最新分子機制——Homer--3蛋白
    2016年1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伯爾尼大學的科學家在脊髓小腦共濟失調1型(SCA1)小鼠模型發現了小腦浦肯野細胞的最新變性機制。該研究團隊的發現,進一步完善了小腦共濟失調障礙的潛在發病機制,也為未來針對浦肯野細胞為靶點的治療方案提供最新方向。
  • 容易損傷肝臟的疾病很難治療,儘快治療他們,以後不要耽擱注意
    肝臟是非常重要的解毒器官,他沒有神經痛,即使他受損了,人體也很難有快速的感受到疼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中晚期發現肝病的原因。許多人生活中的壞習慣給肝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害,為了防止肝臟的持續損傷,我們發現肝臟時應及時治療,肝臟不好的人主要有以下幾種肝臟疾病。現在,許多人有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他們經常吃高脂肪食物,缺乏鍛鍊,因此肝臟中積累的脂肪過多,很難及時分解代謝,結果,肝細胞變性壞死,脂肪肝出現。
  • 排便異常腰腿疼以為是腎病,病因竟是長在脊髓裡的腫瘤
    楚天都市報6月8日訊(記者 晏雯 通訊員胡夢 萬凌翔)81歲的王婆婆雙腿腫痛,行走困難,排便異常,本以為是多年的腎病惡化了,檢查卻發現病因是那顆長在脊髓裡「蠶豆大」的腫瘤。近期,湖北省中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黃勇教授用超聲骨刀快速取出了腫瘤。
  • 脊髓型頸椎病會有什麼症狀?
    脊髓型頸椎病屬於頸椎病的一種,是由於頸椎椎體間的結構出現了變化所引起的,導致脊髓內受壓或者出現了缺血,從而造成功能性的障礙,屬於一種比較嚴重的顧客疾病。與先天性因素或者動態以及靜態因素有關,如果受到慢性損傷,比如神經細胞壞死或者出現能性的性變時,也容易誘發脊髓性頸椎病。對於長時間的低頭工作,以及中老年人或者先天頸椎發育不良的人,患病機率較大。若頸部受涼,也會容易引起頸椎椎管過於狹窄,從而引起症狀或者症狀加重,當過度疲勞時,頸椎處於長期的負荷狀態下,也會容易誘導脊髓型頸椎病出現。
  • 科學家發現能改善運動功能分子,給治療帕金森病帶來希望
    哈佛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兩種分子,在這方面顯示出了巨大的潛力,它們能促進帕金森病小鼠體內多巴胺的產生,並因此大大改善了它們的運動功能。該團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類被稱為Nurr1的蛋白質上,這類蛋白質在多巴胺的產生和維持大腦中多巴胺的健康水平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
  • 脊髓血供新知見及臨床啟示(綜述)
    脊髓正常血供示意圖,所示為一根根髓動脈,通過髮夾樣環供給脊柱前動脈脊柱共 31 對根動脈,對應每個節段,供養脊髓的數量不多,絕大多數止於神經根、硬膜或軟膜叢。供給脊髓的前根動脈為縱行單個脊柱前動脈(ASA),供給脊髓前 2/3 實質,稱為前根髓血管。常於矢狀面分為兩叉,分作很多支中央動脈,至脊髓中央,終止為由外至內、離心狀毛細血管床,在灰質中密度為白質中的 5 倍。
  • 市殘聯為脊髓損傷者開展生活重建訓練
    本報訊(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許曉楠)日前,2020年「希望之家」大連脊髓損傷者生活重建訓練營(頸椎)提高班開營。今年,面對新冠疫情的影響,市殘聯始終堅持把滿足我市殘疾人的康復需求放在第一位,通過公開招標方式,選擇大連市肢殘人協會專門面向脊髓損傷者中程度最重的頸椎傷友開展希望之家生活重建訓練營。全方位提供優質的訓練及食宿環境、貼心完善的後勤保障服務。30天的訓練營安排豐富多彩、針對性極強的重建訓練課程,讓每一名學員都能夠在生活自理能力上有大幅度提高。
  • 八旬婆婆腰酸腿疼排便異常 一查原是長在脊髓裡的腫瘤作祟
    脊柱外科團隊顯微鏡下進行椎管內腫瘤切除 通訊員 供圖王婆婆術後恢復良好,與脊柱外科團隊合影 通訊員 供圖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黃濤 通訊員胡夢 萬凌翔)81歲的王婆婆雙腿腫痛,行走困難,排便異常,本以為是多年的腎病惡化了,檢查卻發現病因是一顆長在脊髓裡蠶豆大的腫瘤
  • 影像挑戰:哪個才是真正的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病?
    解析:A:頭顱 MRI T1 增強可見雙側視神經強化病灶;B:T2WI 可見病變累及下胸髓和脊髓圓錐;C~D:FLAIR 可見累及腦白質和深部灰質的病灶;E~F:治療後 11 月複查,病灶較前明顯改善病例二為 MOG 抗體相關疾病。解析:A~B:眼眶增強 MRI 顯示左側視神經旁軟組織強化,即所謂的神經周圍強化模式。病例三為神經結節病。
  • 醫師王貴懷談:脊髓腫瘤的相關知識
    兒童多為先天性腫瘤(皮樣囊腫、上皮樣囊腫及畸胎瘤)和脂肪瘤;其次為膠質瘤;第三位是神經鞘瘤。  主持人:脊髓腫瘤有什麼分類?  王貴懷:椎管腫瘤按部位可以分為:髓內腫瘤及髓外腫瘤。其中髓外腫瘤包括髓外硬膜下腫瘤及硬膜外腫瘤。  1、髓內腫瘤 脊髓內腫瘤主要為星形細胞瘤及室管膜瘤,約佔全部脊髓腫瘤的20%。
  • 腦萎縮治療-上海治療小腦萎縮好的醫院【上海虹橋醫院神經內科】
    小腦萎縮怎麼治療_上海治療小腦萎縮好的醫院【上海虹橋醫院神經內科】小腦萎縮又稱脊髓小腦萎縮症。既可見於一些遺傳性、變性性疾病,也可見於某些急性病程如急性小腦炎的後期及某些藥物中毒等。
  • 幹細胞移植治療關節軟骨損傷最新研究
    幹細胞(cells)具有多能分化的潛能,可分化為包括軟骨細胞,脂肪細胞,心肌細胞和血管細胞。且幹細胞取材方便,分化能力強,免疫原性較弱,且病毒細菌汙染率低。傳統方法幹預關節軟骨損傷效果欠佳關節軟骨俗稱「脆骨」,關節部位白白的那一層很薄的「骨頭」就是關節軟骨,人的關節也被這一層軟骨覆蓋。關節軟骨損傷是運動愛好者及運動員的常見疾病。關節軟骨損傷傳統幹預方法是:物理治療,口服或注射藥物;手術方式包括:截骨矯形及關節置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