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

2020-12-13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新京報

長江白鱘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近日發布研究,估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科研人員2003年以來沒有再發現過白鱘。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告訴新京報記者,「這個結論是科學的,不會改變的。」他表示,消息應該早一點公布,「逝者已逝,已經無能為力。我們要讓生者更好地生,或為生者不滅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新京報訊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長江白鱘滅絕,這意味著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消失。不過昨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官方微博表示,最終結果尚未發布,預計將在今年6月發布評估結果。根據目前初步結果,白鱘的情況不太樂觀。

2003年至今沒有發現白鱘

這篇名為《世界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滅絕:保護瀕危動物的經驗教訓》的論文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

論文通訊作者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在論文中稱,估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應該早一點公布這個消息。」危起偉告訴新京報記者。

據他解釋,沒有自然繁殖,又過了該物種自然壽命期限,其間沒有發現任何個體,即可認定物種滅絕。白鱘壽命一般在30年左右,中國最後發現白鱘自然繁殖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2003年至今沒有發現白鱘,也沒有人工養殖個體存留,可以推斷其已滅絕。

「白鱘作為長江一個巨型物種,就像山裡的老虎。白鱘是吃活魚的,以魚為生,長江無魚,那白鱘就很難存活。」危起偉說。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已開展全面評估

上述論文經媒體發布後,引起廣泛關注,「白鱘滅絕」的話題衝上了微博熱搜,閱讀量接近5億。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作出了回應,該組織在官方微博表示,目前正在開展的亞歐鱘魚類全面評估最終結果尚未發布,預計將在今年6月世界自然保護大會期間更新受威脅物種紅色名錄,並正式發布評估結果及相應的級別調整。

在文章末尾,該組織同時表示:「根據目前初步結果,白鱘的情況不太樂觀。」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對「滅絕」的定義,滅絕是一個數量概念,必須在確定某一物種最後一個個體已經死亡後,才能宣布這個物種的滅絕。但是對於大多數野生動物而言,實際上很難獲得關於一個物種最後一個個體是否存活的確切證據。

對此,危起偉告訴記者,「(白鱘滅絕)這個結論是科學的,不會改變的。」

目前,長江生態系統中現存的旗艦物種還有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但它們的保護形勢也十分嚴峻,中華鱘、長江鱘、長江江豚等珍稀物種瀕臨滅絕。「逝者已逝,已經無能為力。我們要讓生者更好地生,或為生者不滅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是道理。」危起偉說。

追問1

近幾十年白鱘生存狀況是什麼?

35年來全江段未發現白鱘幼魚補充群;1996年被列入極度瀕危物種目錄

白鱘身體呈梭形,前部稍平扁,中段粗,後部略側扁。雖稱作白鱘,只有腹部是白色,它的頭、體背部和尾鰭均呈青灰色。它長了一個又長又尖的吻,於是也被古人稱作「象鼻魚」;嘴在頭的腹面,口中只有一排細小的牙齒。發達的尾鰭上葉大於下葉,被稱作歪形尾。

四川漁民有句話叫「千斤臘子萬斤象」——「臘子」指中華鱘,「象」,指的就是白鱘。

人們常把中華鱘比作「活化石」「長江魚王」,其實從化石記錄上看白鱘比中華鱘還要古老。

據了解,白鱘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是僅存的兩種匙吻鱘科魚類,它們的祖先早在上億年前(白堊紀)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

但與中華鱘、白鰭豚、江豚等在生態鏈頂端的物種不同,白鱘的知名度比較低,直到這次的「滅絕」消息才把這一「沉默」的物種推到公眾視線。

其實早在1999年初步統計,白鱘資源量已不足400條,而且從1985年以後,全江段未發現過長江白鱘幼魚的補充群。

當時的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於1983年和1987年兩次發布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將白鱘列為一類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動物,1988年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96年被列為IUCN紅色目錄下的極度瀕危物種,並被列入IUCN(1996)CR CITES(1997) 附錄Ⅱ(即CITES附錄)加以保護。

追問2

最後一次和白鱘聯繫的情況如何?

2003年專家搶救一條白鱘並追蹤,船隻跟蹤時觸礁,至此再無白鱘蹤跡

2002年12月11日下午2時左右,在長江下關潛洲以北水域捕魚的漁民捕到一條白鱘。消息傳開後,危起偉和另一名專家從武漢趕到南京,就地展開保護和搶救工作。這是一條長3.3米、重130公斤左右的雌性白鱘,年齡15-20歲,正值中年。

這是自1993年在宜昌江段發現白鱘後又一次發現活體白鱘。遺憾的是,經過一個月的努力,這條白鱘最終沒有救治成功。

2003年1月,四川宜賓發現一條誤捕的白鱘。水科院長江所白鱘工作組的一篇刊文中,記錄了這一場放生追蹤與信號丟失的全過程。

2003年1月27日下午3時,救治組成功搶救白鱘後,將該白鱘進行聲吶標誌放流,並由長江水產研究所進行追蹤研究。

文中稱,2003年l月29日21時58分,白鱘繼續向下遊移動到達九龍灘江段時,因灘險水急,航道複雜,追蹤快艇發生觸礁事故,快艇螺旋槳和跟蹤設備均被損壞,無法繼續追蹤。

白鱘工作組分析信號丟失的原因可能有三點:人類對白鱘的分布、行為還知道得較少;河床複雜,形成許多信號「死角」;聲吶發生器直接固定在白鱘的身體上,可能發生器脫落後沉積於巖縫或被泥沙淹沒。

根據全國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分會周曉華2019年9月刊發的《中國鱘魚保護與產業發展管理》一文透露,2006年4月和2007年1月,科研部門對屏山至瀘州彌陀江段進行聲吶探測時,在柏溪至南溪江段先後探測到8個白鱘疑似信號。

但白鱘的實體,再無現身。

■ 連結

長江白鱘

公開資料顯示,長江白鱘又稱作中華匙吻鱘,另名為中國劍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長為2-3米,體重200-300千克,最大的體長可達7.5米。因為其吻部長狀如象鼻,又俗稱為象魚。

體長梭形,上下頜均具尖細的齒,吻長劍狀,其長為眼後頭長的1.5-1.8倍,吻部由前到後逐漸變寬,前端鈍尖,狹而平扁,基部肥厚。體無骨板狀大硬鱗;僅在尾鰭上緣有一列棘狀鱗,背部淺紫灰色、腹部及各鰭略呈白粉色。

中國古代白鱘被稱之為鮪。春季溯江產卵。主產於中國長江自宜賓至長江口的幹支流中,錢塘江和黃河下遊也有發現。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現資源量逐年明顯下降,面臨瀕危,有「水中大熊貓」之稱。(記者 王俊)

相關焦點

  • 「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鱘宣告滅絕
    「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鱘宣告滅絕2020年元旦剛過,長江白鱘滅絕的消息就在網絡上高頻刷屏,鋪天蓋地的新聞比近幾年關於白鱘的所有新聞加在一起還要多。引發這場軒然大波的是一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的論文。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最後一次發現是在這一年
    最近兩天,一個壞消息登上微博熱搜榜: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專家們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長江白鱘已滅絕。
  • 中國長江特有珍稀物種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曾是「中國淡水魚之王」
    【解說】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  【解說】近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長江白鱘預計在2005年-2010年時已滅絕。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很遺憾沒有等來它的2020年
    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近日發布的研究顯示,預計2005-2010年,「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已滅絕。科研人員2003年以來沒有再發現過白鱘。這是繼白鱀豚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 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鱘
    中國淡水魚之王——白鱘中國古代白鱘被稱為鮪。春季溯江產卵。主產於中國長江自宜賓至長江口的幹支流中,錢塘江和黃河下遊也有發現。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中國於1994年3月18日發行的《鱘》郵票一套四枚,分別為白鱘(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達氏鱘(又名長江鱘)、中華鱘(又名王鮪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鰉。它們分別屬於魚綱硬鱗總目的白鱘科和鱘科,均為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但是由於生態環境惡化,白鱘分布區逐漸縮小,數量逐年減少,個體越來越小。2019年12月23日,長江白鱘(白鱘屬僅含1種)被正式宣布滅絕。
  • 長江白鱘滅絕:17年前,人類最後一次見到活體白鱘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這一結果正在上報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辦公室,隨後將在IUCN紅色名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正式更新和公布。
  • 長8米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存在1億多年,被確認已10年前滅絕
    在一篇近期發表於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的論文中,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指出,由於近年來的觀測未能發現白鱘的蹤跡,可以確認,白鱘已於2005-2010年間滅絕,長江白鱘被專家確認已於10年前滅絕。
  • 繼白鰭豚後,又一號稱「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特有物種滅絕
    長江所正式宣布,「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同屬匙吻鱘科的物種。另名為中國劍魚,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因為其吻部長狀如象鼻,又俗稱為象魚。「千斤臘子,萬斤象。」「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
  • 長江白鱘滅絕,長江十年禁漁|拯救瀕危物種,迫在眉睫!
    近日,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噩耗。雖然這一消息是最近才宣布,但其實長江白鱘並不是這兩年就滅絕的。這篇論文的結論是,在2005年到2019年之間,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據此前報導,2003年大年初一,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危起偉最後一次救助一條長江白鱘、放生並跟蹤。但隨後,船觸礁,被放生白鱘的電波信號也消失。
  • 中國長江又一物種宣告滅絕
    白鱘郵票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論文原文截圖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 長江白鱘已滅絕是真的嗎?長江白鱘還會出現嗎長江白鱘是什麼魚
    2020年1月3日,長江白鱘滅絕登上了微博熱搜,讓很多網友扼腕痛惜。這一消息來源出自《世界最大淡水魚之一可能滅絕:拯救長江瀕危魚類刻不容緩》這篇論文。  △論文《世界最大淡水魚之一可能滅絕:拯救長江瀕危魚類刻不容緩》截圖  長江白鱘真的與我們永別了嗎?尚未蓋棺定論!
  • 拿什麼拯救長江?長江白鱘剛宣告滅絕,就抓到十年禁漁期內捕魚!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前不久,「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宣告滅絕的消息,這是繼白鰭豚被宣布功能性滅絕後的又一壞消息。2003年1月是人們最後一次見到長江白鱘,1條3米長的白鱘誤闖進了一名漁民的大網。剛剛跨入2020年,令人遺憾的消息傳來: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了。拿什麼拯救長江?長江白鱘剛宣告滅絕,就抓到十年禁漁期內捕魚!
  • 長江白鱘滅絕了嗎?白鱘魚圖片資料介紹
    在人類生活的越來越好的同時,很遺憾很多野生動物卻因為種種原因消失了,這兩天水產行業的專家們又宣布了一個悲痛的消息——中國長江特有的物種白鱘已經功能性滅絕。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來自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一篇論文宣布,中國特有的物種長江白鱘在2005-2010年時已經功能性滅絕,最近13年來都沒有發現野生白鱘的活動蹤跡了。
  • 白鱘被宣布滅絕?專家:可能性很大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記者高寶燕)3日上午,微博熱搜「白鱘滅絕」讓大家心痛不已。曾有長江魚王之稱的長江白鱘被宣告滅絕,這是中國長江繼白鱀豚宣告功能性滅絕之後又一特有珍稀物種倒下。上述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院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博士,第一作者是該所的張輝博士。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2日晚和3日,本報記者聯繫到論文責任作者危起偉研究員。
  • 長江白鱘滅絕:很抱歉,在這樣的時刻認識你
    世界物種滅絕名單裡,又多了一種中國特有的野生魚類,這就是長江白鱘。它來自於上億年前,熬過了白堊紀,熬過了恐龍滅絕,熬過了冰河期,見證了人類的出現,也看著人類從樹上下來,一步步伴隨著人類從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鋼鐵時代走來,最終倒在了網際網路時代,上了一次熱搜,就此宣告再見,再也不見。其實,長江白鱘並不是今天才滅絕的。
  • 「中國淡水魚之王」滅絕,未能跨入2020……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痛心:我國最大淡水魚宣告滅絕,最大長7米重超千斤,曾雄霸長江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種魚類,是我國最大的淡水魚,最大的身長有7米,重量超千斤,曾經雄霸長江,如今卻被科學家宣告滅絕,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具體說說這種最大淡水魚。白鱘是我國最大的淡水魚,生活在我國的長江流域之中,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白鱘是屬於匙吻鱘魚類,至今已經存世一億多年了,主要分布在亞洲的長江流域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 滅絕的物種:長江白鱘
    白鱘滅絕了。2019年12月23日,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刊發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以下簡稱長江所)專家的研究論文(pre-proof):預計2005年-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 活過了一億五千萬年後 「中國淡水魚之王」滅絕了
    然而,新年的鐘聲雖然敲響了,但長江裡有一個物種,卻再也沒能跨過新年的門檻。它就是有著「中國淡水魚之王」、「水中老虎」稱號的長江白鱘。17年前,長江邊上一場搶救「水中大熊貓」長江白鱘的行動曾扣人心弦,17年後,關於長江白鱘的消息,卻是它沒能跨過2020這個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