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菜、火腿、粽子、普洱、黃酒……看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我...

2020-12-22 上觀

你以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有那些高大上的民間技藝?自2008年,清徐老陳醋成功申請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國家級非遺的「美食之路」便一發不可收拾:天福號醬肘子、涪陵榨菜、蒙自過橋米線、便宜坊燜爐烤鴨、王致和腐乳、金華火腿…… 


今天是我國第13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吃貨們,除了這些美食,138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你還知道多少?

 

少數民族愛舞蹈,沿海人民善文武

目前,138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浙江省、山西省和雲南省的數量名列前三。浙江省獲勝也許在於:許多聯合申報的項目中都能「分一杯羹」。從舞獅,到漢族傳統婚俗,再到琵琶藝術、石雕,浙江省都佔有一席。「梁祝」這一故事源頭在河南的傳說同樣也隸屬於浙江省非遺項目的範疇。山西省傳統音樂和民間文學的非遺項目數量居多,雲南的傳統舞蹈眾所周知。

在非遺項目的十個官方類別中,傳統技藝、音樂、戲劇和民間文學幾乎佔據了半邊天。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身影自然不能少,雲南、西藏及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成為申報傳統舞蹈類非遺最多的地區,曲藝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山東省成為民間文學的天下,且大部分為神話傳說。而河北省更擅長傳統體育及雜技,其中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太極拳和八卦掌。

更接地氣的是,飲食類的佔到3.4%。重慶的涪陵榨菜、浙江的五芳齋粽子、山東的德州扒雞都名列其中。北京為擁有飲食類非遺最多的省市,都一處燒麥,王致和腐乳,全聚德掛爐烤鴨……你吃過幾種?

上海人的「吃貨屬性」也暴露無遺:醬油釀造技藝、功德林素食製作技藝和上海本幫菜餚傳統烹飪技藝均榜上有名。

 

非遺繼承人都年過花甲

目前,全國共3068位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 「高齡」、「男性」及「藝術」成為非遺繼承人的三大關鍵詞。在公開年齡的1981名繼承人中,83.74%的繼承人年齡高於60歲,75.85%為男性,且54.4%的繼承人繼承的項目與藝術相關,諸如傳統戲劇、傳統音樂、傳統舞蹈等。在所有非遺項目中,京劇的繼承人數量最多,為71人,其中僅有22名女性。按照非遺繼承人出生的年份來計算,目前最年輕的非遺繼承人為「剪紙(漳浦剪紙)」的陳秋日,也是唯一一個「80後」。

 

公認標準:文化認同、高超水準、瀕臨消亡

幾個月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鴻茅藥酒」引起了大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評選標準的質疑和關注,究竟什麼項目才能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世界非遺的標準與國家標準又有什麼不同?目前,中國已有京劇、中醫針灸、活字印刷術等39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總數位居世界第一。 為什麼這些項目能突破重圍成為世界性非遺?

對比世界和中國非遺評審標準,不難發現「文化認同」、「高超水準」和「瀕臨消亡」這三點是公認的標準,除了國內公認的綜合性藝術和節日之外,媽祖信俗、蒙古族呼麥、貴州侗族大歌等來自中國的世界性非遺都具有以上三種特點。

相關焦點

  • 粽子--你可知道粽子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端午節將臨,又到了粽子銷量大漲的季節,前面有篇文章談了談端午節文化,這篇我們只聊粽子,撥開它的「衣服」,聊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粽子。小時候的物質生活並沒有現在這樣方便,每逢端午節到來才能吃上粽子,我是北方人,家鄉包的粽子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甜棗和糯米粽,煮好後可以直接吃。另一類是單純由糯米包裹的粽子,放涼後蘸著蜂蜜吃,濃濃的糯米香夾雜著粽葉清香,和蜂蜜一起在舌尖化成人間之絕味。
  • 被低估的重慶特產:永川豆豉和涪陵榨菜,都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重慶,豐富多樣的美食特產也深受大家喜愛,但是,並不是所有美食都能夠將自己提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度。重慶秀山龍鳳花燭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對於人類共有文化的一種傳承記錄。重慶市目前一共擁有44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在這其中,就有2項與美食相關的傳統技藝,而它們也是重慶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特產。其一是豆豉釀製技藝(永川豆豉釀製技藝),其二是榨菜傳統製作技藝(涪陵榨菜傳統製作技藝)。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性
    ,講禮重文而文化兼容性強,詳於記載而習於民間採風,這些特殊條件造成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眾量產生與連續傳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這種不間斷的連續性,曾給西方提供了了解已中斷文明的參照物:20世紀西方戲劇在尋找本源的現代派探索中,曾經向傳統的中國戲曲尋找流失了的古希臘和莎士比亞戲劇舞臺的本原成分。上述古老文明之外的次生文明,積累的物質文化遺產就較少,傳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較單薄。
  •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第三期)——涪陵榨菜傳統製作技藝
    重慶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故事丨第三期//////涪陵榨菜傳統製作技藝 母親手裡那支火把 萬紹碧在涪陵上高中的第一年冬天母親要去學校看女兒。出發前夜、她切了整整一夜的榨菜、然後挑在肩上,頂著清晨的風霜霧氣,趕往三十多裡外的涪陵城。整整一天,榨菜賣完了,母親手裡攥著沉甸甸的6塊9角錢。
  • 已列入湖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快報全媒體·吆喝優質農產品    老恆和玫瑰米醋傳統釀造技藝  已列入湖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通訊員 趙啟明 王龍海 記者 周濤    本報訊 今年3月,杭城調味品市場多了個百年老字號品牌——來自湖州、有134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老恆和。
  • 關於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常文廣新〔2015〕132號         關於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屬地調整的通知         各轄市(區)文廣體(新聞出版、教育文體、社會事業)局、市文化館: 為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工作
  • [視頻]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
    我現在是在成都市天府廣場,首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的開幕式今天上午8:30就在這裡舉行,首屆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從今天開始持續到6月10日,遺產節「以傳承民族文化、溝通人類文明、共建和諧世界」為主題,18天裡的活動可以說是緊鑼密鼓,豐富多彩。
  • 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成功實踐
    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時代,文明永續發展,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中華文明是中國56個民族智慧的結晶,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互相借鑑,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文化共同體。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僅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需要,也是國際社會文明對話和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法規解讀
    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目標是什麼?  答:通過全社會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較完備的、有中國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使中國珍貴、瀕危並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並得以傳承和發揚。  十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措施是什麼?
  • ...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皮影戲|民歌|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神農架林區
    為切實做好神農架林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管理、傳承和傳播工作經仔細調查與深入研究、專家評審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第八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第七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1人)一、傳統音樂龔良庭(神農架民歌)陳本國(神農架民歌)陳 平(三鑼鼓)張道德(三鑼鼓)李志友(夜鑼鼓)李豔學(打火炮)二、傳統戲劇
  • 西華胡辣湯製作技藝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12月22日,記者獲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在官方網站公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期20個工作日,時間從2020年12月22日至2021年1月19日結束。其中,西華縣申報的胡辣湯製作技藝成功入選。
  • 探訪江西南豐非物質文化遺產儺舞
    2014中國鄉村之聲 > 鄉村專題 > 中國鄉村調查 > 鄉村映像 探訪江西南豐非物質文化遺產儺舞 2013-11-20 22:18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 「太極拳」「送王船」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應妮 闞力)記者17日晚間從中國文旅部獲悉,中國單獨申報的「太極拳」、中國與馬來西亞聯合申報的「送王船——有關人與海洋可持續聯繫的儀式及相關實踐」(以下簡稱「送王船」)兩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蒙古人必須知道的國家級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6年5月20日,成吉思汗祭典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8,蒙古族四胡音樂蒙古族四胡音樂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蒙古族四胡最具蒙古族特色的樂器之一,擦奏弦鳴樂器。主要流傳在中國北部地區的蒙古族、漢族中和蒙古國境內。一般作為說唱形式的伴奏樂器,現在也有合奏和獨奏。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田青委員: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根"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全國政協委員田青在本次兩會召開之際接受記者專訪,交談的話題離不開「非遺」、「文化傳承」、「軟實力」……    「中華民族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不管是精英階層以文字傳承的經史子集,還是民間口口相傳的戲曲、民間故事、傳統技藝等,都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構成了中華傳統文化最基礎的部分,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根系。」
  • 石花酒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發文公布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石花酒傳統釀造技藝正式入選,這也是襄陽市首家白酒企業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花酒業前身是公元1870年創立的石花街「黃公順酒館」,是中國白酒行業少有的不斷代傳承的百年老店。150年來,石花酒業始終堅守 「地缸固態發酵,清蒸二次清、一清到底」的傳統古法工藝,在原料選配上以高粱為主料、集五穀之精華而成,以獨有的配方與工藝,使酒體更清香、味覺更豐富。
  • 特色美食,傳統技藝……淄博公布了又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月10日,《淄博市人民政府關於公布淄博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公布,包括淄博市文化和旅遊局確定的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0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2項,名錄涉及方方面面,既有特色美食,也有傳統音樂曲藝美術,這些名錄涉及淄博各區縣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在巴塞隆納巴特羅之家舉辦
    來源:中國僑網中國僑網1月21日電據中國駐巴塞隆納總領館微信公眾號報導,當地時間1月20日,在中國春節到來前夕,駐巴塞隆納總領事林楠應邀出席巴特羅之家舉辦的「中國紅」點亮活動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西班牙加泰隆尼亞自治區政府文化促進和保護局副局長埃雷拉、巴特羅之家總經理高鐵爾、世界遺產項目負責人巴爾加斯、巴塞隆納市政府、亞洲之家、巴塞隆納孔子學院等當地機構代表及華僑華人共200餘人參加了活動。林楠總領事表示,春節是中國最重要、最傳統的節日,也是中國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號。巴特羅之家是西班牙著名建築大師高迪的傑作,是西班牙文化的重要代表符號。
  • 蘇州命名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蘇州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和第二批示範基地命名大會今天舉行,首批134名蘇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被正式命名。今天,還命名了中國崑曲博物館等1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示範基地。蘇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徐國強、副市長王鴻聲參加了命名大會。
  • 弘揚傳統文化 三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亮相陌陌展絕活
    為弘揚我國傳統文化,8月22日泛社交泛娛樂平臺陌陌邀請到了口技大師方浩然,核雕大師馬寧,古彩戲法大師田學明三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展示各自絕活,廣大網友也充分的感受到了非物質文化的魅力。 泱泱古國,悠悠華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