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瀏覽鳳凰新聞時,我發現一組報導剛下課的國足主教練高洪波孤獨身影的圖片,配之以配以標題:《藍瘦香菇!落魄高洪波孤身坐高鐵回京》。開始不知藍瘦香菇是個神馬物種,百度後方知這是由普通話發音不標準帶來的一組具有喜感的新詞。那麼,這兩個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原來這齣自廣西南寧一小哥失戀後錄的視頻,由於廣西壯語裡面的發音沒有翹舌音,沒有送氣音,其實「藍瘦」「香菇」就是難受、想哭的意思。現在,關於藍瘦香菇的各種表情包新鮮出爐,網友們也競相模仿。大有替代洪荒少女傅園慧表情包的勢頭。
原文是這樣的:「藍瘦,香菇,本來今顛高高興興,泥為什莫要說這種話?藍瘦,香菇在這裡。第一翅為一個女孩屎這麼香菇,藍瘦。泥為什莫要說射種話,丟我一個人在這裡,香菇,藍瘦在這裡,香菇。」用普通話來說,是這樣的:難受,想哭,本來今天高高興興,你為什麼要說這種話?難受,想哭在這裡。第一次為一個女孩子這麼難受,想哭。你為什麼要說這種話,丟我一個人在這裡,想哭,難受在這裡。
這視頻瞬即點擊量已到了24.5萬次,估計會繼續走熱一段時間,直到網民的新鮮感消失,另一個新詞替而代之。
任何一個詞彙的流行,都是一個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的精煉縮寫或者描摹,是網友為了追求公共事件的真相而戲謔、嘲諷,表達的是公眾對信息真實性的不認同,宣洩的是公眾的不滿甚至反感,表現的是公民責任意識的提高,凸顯公權力信任危機。
我明顯地記得,經網友投票,2015年網絡熱詞排名靠前的有: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狗帶、然並卵、嚇死寶寶了、二次元、葉良辰,輿情的娛樂化現象明顯。從中不難發現,網民言論娛樂化悲情的傾向比較明顯。一些網民希望在網絡上實現創作、惡搞、娛樂、暴露活動,將好玩、戲謔、法不責眾、助人為樂乃至趁火打劫的情緒不斷放大,由於網民娛樂化特點,各種凸顯直觀性、形象性的符號和元素受到網民追捧,如將事件中的現象、話語、行為等引入其他社會現象中,通過多種社會元素嫁接、融合,促使網民和大眾形成對官場腐敗、官員無能、政府無信等形成方面、否定的認知,以激發網民和大眾快感化想像和消費性心理。
我剛剛在微信群普及藍瘦香菇的知識後,有仁兄不以為然,對我網絡熱詞所表現出來的悲情色彩不大認同,認為只是一個偶然的現象,只是網民的新鮮感、跟潮流而已。這個觀點當然沒錯,但我認為,藍瘦香菇的走熱,恰恰折射了當下中國真實的社會心態,不少人處於一種負面情緒場的控制之中。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在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裡,國民表現的精神風貌必然是昂揚向上的,一切都意氣風發。但是在一個發展緩慢甚至矛盾重重的社會裡,國民表現出來的不安、落寞、被剝奪感,卻像瘟疫一樣會席捲全社會。無疑,難受、想哭是一種負面的情緒體驗,就如範仲淹在《嶽陽樓記》裡所說的「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或者如白居易在《琵琶行》結尾所言「悽悽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一個人在社會中,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挫折,難受、想哭,是每個人都必然有的情緒經歷,這本無可厚非。但是這種情緒表達,在一個正常的向上的社會裡,應該只是短時間的閃過,而不是長時間或大範圍的存在。如今藍瘦香菇這個熱詞流行網絡,是不是該引起社會注意呢?
當前中國的經濟社會正處於一個關鍵階段,三期疊加也好,改革攻堅也罷,長期向好的局面固然不容置疑,但是經濟下行帶來的現實挑戰也不容忽視,由經濟下行帶來的各種矛盾的凸顯,讓整個社會瀰漫著一種樂觀不起來的感覺。如何破解,有待讀者諸君共同議論。因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來源: 紅網 | 作者:彭石頭 | 責編:徐攀 電子信箱:1840420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