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起來一刷朋友圈,發現被兩個「外來生物」一樣的詞語刷屏了,已經完全無法理解小夥伴在說什麼。對,這兩個具有魔性的詞彙就是「藍瘦」和「香菇」。
專程去搜索後才發現,這兩個詞語來自一段網絡視頻:廣西南寧的小哥失戀後唱了一首歌,歌詞應該原本是:
「難受,想哭,本來今天高高興興,你為什麼要說這種話?難受,想哭在這裡。第一次為一個女孩子這麼想哭,難受。你為什麼要說這種話,丟我一個人在這裡,想哭,難受在這裡,想哭……」結果小哥n、l不分,所以聽上去這首歌就是這樣的:
「藍瘦,香菇,本來今顛高高興興,泥為什莫要說這種話?藍瘦,香菇在這裡。第一翅為一個女孩使這麼香菇,藍瘦。泥為什摸要說射種話,丟我一個人曬這裡,香菇,藍瘦在這裡,香菇……」還是很佩服第一個將「藍瘦香菇」提煉出來的網友,雖然現在還不知道這位大神是誰。
目前,因為「藍瘦香菇」所具有的魔性指數高達200%,地球人已經無法阻止它像「病毒」一樣傳播。
1.它已經不僅僅是「難受想哭」的同音詞了,而已被實體化為一種藍色的、帶有難過表情的蘑菇:
2.「藍瘦香菇」的引申義被用來做營銷。例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的公號是這樣玩的:
點進去一看才發現是篇科普文章,告訴大家如何識別毒蘑菇以及蘑菇中毒後應該如何處理和治療。我想「藍瘦香菇」一定很委屈,人家心裡想說:「你才是蘑菇,你全家都是蘑菇!」
3.「藍瘦香菇」在完全不需要難受和想哭的語境中被無情濫用。比如下圖中這款方磚售罄了,也能搭上「藍瘦香菇」的熱點。
買不到茶葉就想哭,你想過失戀南寧小哥的感受嗎?
不過雖然「藍瘦香菇」魔性十足,但不知道它的爆發力能夠持續多久。而且可以肯定的是,當《現代漢語詞典》再次修訂時,也會完全無視它曾經的存在。雖然它不像「剩男剩女」一樣具有歧視的意味,但編者一定認為我們既然已有「難受」和「想哭」這兩個詞,為什麼還要收錄一個無釐頭的「藍瘦香菇」呢?那時它便和「神馬」一樣,變成一朵浮雲飄走。
詞典不收沒關係,輸入法可真是分分鐘與時俱進,對話毫無壓力:
那麼除了「藍瘦香菇」,近幾年還有哪些網絡流行語是和方言有關,它們現在的「處境」又如何呢?
1.腫麼了意思:怎麼了?
來源:一說是來山東棗莊的方言,其他地區可能也這麼說,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爭奪「歸屬權」。
流行契機:《愛情公寓》唐悠悠口中的「腫麼了」讓這個詞火起來。
適用範圍:在社交網絡中想去關心別人,但又不想顯得太熱情或太在意,可以用「腫麼了」代替「怎麼了」。
魔性指數:40%
2.你是個好銀意思:你是個好人!
來源:大連、青島一帶「人」和「銀」兩字的發音很相近。
適用範圍:當你想發好人卡,但又不想帶有榮譽證書既視感的時候,可以說「你是個好銀」,俏皮中婉拒那些追求者。
魔性指數:50%
3.槑[mei]意思:二呆,人比「呆」還「呆」。
來源:陝西、山東日照和江蘇沭陽方言,有槑倯、槑得很、老槑的說法,分別有不善言辭、智障患者和精神病患者的意思。
適用範圍:慎用!如果是開玩笑說別人呆也就罷了,但涉及智障患者和精神病患者的話,那就有歧視的嫌疑,一不小心就「政治不正確」了。
魔性指數:10%(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字如何念。一部叫做《槑頭槑腦》的劇也沒火起來,不知道和「槑」長得比較怪有沒有關係。)
4.我也是醉了意思:無奈或者無語。
來源:武漢人常說「老子醉了(liao)」或者「我醉了」,以表達無奈。
適用範圍:吐槽神器!不僅社交網絡適用,在口語中也很常用,而且說起來很帶感。
魔性指數:70%
5.流弊意思:形容一個人很厲害。
來源:在n、l不分的地區,「牛X」很容易被念成流弊,再加上網絡語言的文明使用規範,於是這個詞有了市場。
適用範圍:似乎不及「牛X」使用範圍廣,而且容易引起歧義。
魔性指數:20%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