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如果一個人獲得了幸福、健康、才能、財富、快樂、權勢等一切,但放棄了對真、善、美的追求,那麼他就會墮落成為動物。—— 今道友信
佛教歷經中國千年的發展,幾乎在中國九萬公裡的大地上遍地開花,古往今來有無數的人因為受到佛教思想的影響,從而選擇皈依佛門,從此身體力行地踐行著佛家大道,不乏很多人在傳播佛教弘揚佛法的時候,被人們推崇並且成為「得道高僧」,如今要說到這位「高僧」,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比丘,而是佛家中另外一個群體比丘尼,也就是尼姑,這位比丘尼曾絕食7天圓寂,坐缸千日「成正果」,肉身不腐女性特徵消失
日行一善,善福增長。每日常行,福澤德被
而一說到高僧人們想到的就是男性,其實在佛教中也是有著女性高僧,只是由於較為稀少很少有人了解到這個群體,其實這也是和古代封建制度有著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古代男子的地位高於女子,這不僅體現在他們面臨社會的時候,還體現在加入佛門,女性的要求也是相對會更高一些。
加上在古代的時候女子讀書識字的少,而要真正的梯度佛門,也是需要對經文有著一定的了解和見解的,並不是覺得自己已經無欲無求了,想皈依佛門就能夠成為比丘尼的,要知道在歷史上第一位比丘尼,她本身是通過了非常嚴苛的考驗,自己身體力行的證明,才最終感動了當時的高僧為其梯度。
因此在多方面的客觀原因之下,比丘尼的數量遠遠少於比丘,因而在歷史上我們能夠看到很多比丘的事跡,比如最廣為人知的便是唐玄奘,他不僅是佛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還被記載在歷史很多文獻資料中,雖然大多數的人主要是通過《西遊記》認識到他,但是他其實嚴格算是唐三藏的原型人物,他的很多事跡也是真實存在的。
而對於比丘尼甚至很多人還是第一次聽說這種說法,更多的是通俗的稱謂尼姑,其中江蘇作為佛教發源地之一,在宗教中也是有著極為特殊的地位,而如今要說到的這位比丘尼便是出生在江蘇省的一個書香世家的姜素敏,在這樣的家庭中, 她從小就被父母當成大家閨秀培養,可以說一言一行都是按照非常傳統的女性標準養成,但是她卻一直對正統的四書五經十分的不感冒。
而過去女性都會的琴棋書畫雖然她沒有說非常的討厭,但是也談不上過得喜歡,反而由於她居住的地方周圍有許多的寺廟,她從7、8歲開始就喜歡去哪些寺廟中,我們都知道寺廟的和尚每天都是有早晚課,一天到晚幾乎是經文的聲音都不會斷,而姜素敏就非常喜歡聽這些和尚們念經文。
經文在很多人聽來其實都是非常模糊的,幾乎很難去辨別和尚們究竟念了什麼,姜素敏在這一方面展現了非常獨特的天賦,那就是她不僅聽明白了和尚們念的經文內容,而且在經過多年的聽訟之後,她自己還能夠背下這些經文,不過此時她對佛教的鐘愛,還沒有被父母察覺,依舊每天都是培養她非常傳統的女性必備技能,他們還期待著自己的女兒以後能夠通過這些技能在婆家立足,找一個門當戶對的青年結婚。
但是姜素敏對自己的有著更為清晰的認知,在十年的佛法與傳統女性培養中,她選定了學醫的道路,並且潛心研究中醫針灸之法,一學就是十多年,在學習醫術的時候,姜素敏也並沒有放棄對佛法的研究,此時的她雖然沒有正式梯度出家,但是她對佛法的研究已經比很多出家人更加的深刻,而她的家人在了解到她對佛法的堅持之後,漸漸的也接受了她喜愛佛法的這件事情。
在父母的默許之下,姜素敏開始正式計劃自己出家這件事,在1940年,姜素敏選擇來到五臺山梯度出家,成為了一名比丘尼,法號仁義,從此她的一生猶如她的法號一樣,仁愛天下,雖然出家了,她對自己的醫術也是沒有落下,只是在修行佛法的時候兼顧醫術,在出家後第三年,她就考上了當時瀋陽中醫學院,在這裡和普通大學生一樣的學習,而此時祖國也一直在經歷戰火,她從佛門上來說已經成為了方外之人,
作為佛家弟子仁義師太應該是潛心修佛,外界的事情與她已經是沒有多大干係了,如果她這樣選擇其實也沒有人能夠指責她什麼,但是仁義師太的心廣而博愛,國家也是她心中的責任,於是她在學習的時候也一直關注著國家的命運,以一個醫者的身份貢獻自己的力量,隨後在新中國成立不久,這個時機就到來了。
當時中國面臨世界其它國家的窺伺,韓戰爆發之後,他們竟然企圖跨過鴨綠江,此時面臨邊境被侵犯,我們的解放軍再一次衝向了前線,而這一次仁義師太的醫術也已經學成,於是她也以一個僧人和醫者的身份加入了支援朝鮮的隊伍中。
此時的仁義師太在醫術上已經經過多年的鑽研學習,也算是稍有成就,尤其是她主攻的針灸之術更是非常出神入化,從1951到達朝鮮戰場之後,仁義師太就一直堅守在戰場上直到戰爭結束,在這期間她用自己多年所學的醫術救治了非常多的士兵,本身她作為一個後勤的醫務人員,她是完全可以呆在後方,只需要有傷患直接送到她面前醫治就可以了。
但是仁義師太為了更好更快的醫治傷患,她多次冒著戰火衝在前線,多一分鐘就多一種可能,這在增加了傷患生還的機率的同時,卻給她帶去了無盡的危險,尤其是她出生的家庭,當時父母為了將她培養成為一個大家閨秀,她是裹過小腳的,要知道三寸金蓮在過去十分的盛行,但是也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小腳本身是通過強行傷害骨骼的方式形成的,可以說就是一種特殊的殘疾。
雖然小腳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影響她走路,但是在戰場瞬息萬變的情況下,她的小腳就非常的惱火了,因此在戰場上她行動經常受限,可是她依舊冒著生命危險前往前線救治士兵,也就是她一往無前堅持救治傷兵的行為,也讓她在戰爭中受了傷害,她左腕上留下了一道無法消除的槍傷,如果說傷疤對一個士兵來說是榮譽,對於仁義師太來說也是一樣的。
結論 人們會為了人類的至善而死,為了這種至善,人們樂意犧牲他們的一切自由
仁義師太在戰爭結束之後,也並沒有像一般的僧人一樣回到自己的廟宇,苦心修行,兩耳不聞窗外事,她是一直輾轉在各地的醫院,用自己的醫術治病救人,一邊救治傷患,一邊修行自己的佛法,隨著修行的時間增長,仁義師太對佛法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刻,一直到仁義師太自覺已經大限到來,她選擇了絕食7天圓寂坐缸圓寂,並且囑咐她的徒弟將缸密封,千日之後才能打開,於是三年之後時間一到仁義師太的徒弟才打開,而缸打開之後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依舊十分紅潤飽滿的肉身,並沒有像一般逝世的人一樣肉身腐爛,而且在這具屍體上的女性特徵也已經完全看不出來了。
參考資料:《西遊記》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