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萬聖節的時候,都會有網友說那句「不給糖就搗蛋」,這到底是什麼梗呢?不給糖就搗蛋是什麼意思?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
不給糖就搗蛋是什麼意思
萬聖節的時候你有沒有被人追著問過要糖呢?不給糖就要搗蛋!其實這是有緣故的。
萬聖夜,Halloween,也被稱作萬聖節前夜,中文便直接譯為萬聖節。在每年的10月31日這天,萬聖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幹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
萬聖節前夜起源於不列顛凱爾特人的傳統節日(Samhain,薩溫節),在10月的最後一天,他們相信這是夏天的終結,也是冬天的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重要標誌,被稱為「鬼節」。
那時的人們相信, 故人的靈魂會在這一天故地重遊,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藉此再生。於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鬼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這些鬼魂嚇走。這也就是現在大部分西方人以鬼怪的打扮來慶祝萬聖節的由來。
之後萬聖節流傳到北美和其它一些地區。隨著時間流逝,萬聖節的意義逐漸起了變化,變得積極快樂起來,當晚小孩子會喬裝打扮,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嘴裡喊著「不給糖就搗蛋」的口號,次日人們會舉行彌撒,追思聖徒。像南瓜燈、蘋果太妃糖、南瓜派、變裝舞會等,都是西方國家慶祝萬聖節的經典元素。
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是什麼梗
小孩裝扮成各種恐怖樣子,逐門逐戶按響鄰居的門鈴,大叫:"Trick or Treat!"(意即不請客就搗亂),主人家(可能同樣穿著恐怖服裝)便會拿出一些糖果、巧克力或是小禮物。部分家庭甚至使用聲音特效和制煙機器營造恐怖氣氛。小孩一晚取得的糖果往往以袋計算,整袋整袋的搬回家。在蘇格蘭,小孩要糖果時會說:「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藍色,草是綠色,齊來慶祝萬聖節前夜),然後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糖果。
中世紀時期,萬聖節有一個流行的活動——製作「靈魂之餅」。「靈魂之餅」實際上就是一種上面覆有葡萄乾的麵包甜點。按照所謂的「慰靈」風俗,孩子們要挨家挨戶討要這種餅,這與現代的「不給糖果就搗蛋」活動非常相似。孩子們每得到一塊這種餅,就要為送餅人的已故親友祈禱一次。這些祈禱會幫助他們的親友找到從煉獄通往天堂的道路。孩子們還會唱一首靈魂之餅的歌,類似於現代的「不給糖果就搗蛋,不給糖果就搗蛋,快拿好吃的招待我」。
原標題:不給糖就搗蛋是什麼意思 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是什麼梗
責任編輯:柯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