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三的凌晨,
吳磊從昏睡中醒來。
他就想:我該何去何從?
這名90後年輕創業者,
接連經歷了「非洲豬瘟」
和「新冠肺炎」兩場海嘯,
一度誤以為命運要置他於死地。
在困局中,
他正準備放棄掙扎了。
這時,一道帶著希望的亮光,
穿透漆黑的縫隙射了進來……
01
吳磊出生在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賀家坪鎮一個偏遠的山村。自幼父母離異,他跟著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
吳磊和爺爺奶奶在一起
從小學到高中,上學的路上多的是孤單相伴,放學回來也僅有粗茶淡飯。生活很苦,苦到他不太相信學習能改變命運。
倒是爺爺經常念叨的一句話,慢慢成為他骨子裡的座右銘:你想要什麼,只能靠自己去撈。
2006年,吳磊高中畢業,打算走出大山,他其實並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但他知道肯定要去撈。
吳磊的行李很簡單,唯一有點特別的是,花格子編織袋裡,塞著一本《老人與海》。
這是吳磊翻了很多遍的一本書,對於書中暗藏的人生要詣,他並沒有太深的領會。他印象最深的是,裡面提到一種魚,在大海裡遊得最快,名字叫「旗魚」。
02
吳磊的第一站是廣州一家私人服裝廠,他進到廠裡當學徒,做女裝牛仔褲。
這個行當,本來是女性的專長。但他天性不服輸,只用了半年多時間,就將這門技術掌握得超過了女同事。
老闆看中他肯幹,還特別愛琢磨,就託他管理生產車間。吳磊的車間,質量總比別人好,產量也比別人高。
但老闆並不開心,他知道自己的小廠裝不下這樣的人。
出門打工的編織袋
老闆是對的,鄭州一家大型服裝廠,將吳磊挖過去了。這個20出頭的毛頭小夥子,管理著70多人的生產部門,得心應手。
2012年,經朋友介紹,吳磊跳到萬達位於東莞的項目,做運營主管。
吳磊每天出門前都會習慣性照照鏡子,看著那個穿西裝打領帶的鏡中人。他有時覺得,自己也是一條在海裡奮力前遊的旗魚。
03
2015年,吳磊年近九旬的爺爺患病臥床。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毅然辭職回鄉陪伴、照顧爺爺。
雖然在山村盡孝,這條習慣了追逐的旗魚也閒不住。吳磊在家裡養了1000多隻雞,在照顧爺爺的同時,他的雞在漫山遍野長得生機勃勃。
吳磊的養的雞
吳磊的養的雞
2016年下半年,爺爺的身體狀況有所好轉。吳磊不敢再遠行,他打算前往宜昌市區找點創業的門路。
枝江一個養黑豬的老闆,正在市區找代理商,吳磊認為這是個門道。他在伍家崗區找了個門面,開始賣黑豬肉。
吳磊賣黑豬肉的門店
憑著踏實肯幹的品質,加上天生愛琢磨的性格,吳磊的豬肉店生意發展很快。2018年4月,他又在西壩開了第二家店。
賣黑豬肉賺了一點錢,養黑豬的老闆又特別認可他。2018年10月,兩人一拍即合,合夥開了一間臘肉加工廠。不久,又在三峽物流園開了一個批發門店。
吳磊與人合辦的臘肉廠
吳磊與人合辦的臘肉廠
吳磊與人合辦的臘肉廠
吳磊的臘肉廠在燻臘肉
臘肉廠很快發展到月產30噸的規模,吳磊有時會自信地認為,旗魚是可以在每個海域暢遊的。
04
2019年6月,「非洲豬瘟」大面積暴發,養黑豬的老闆也未能倖免,吳磊的臘肉廠成了無米之炊。
廠子辦不下去了,庫存的臘肉怎麼消化,幾名員工怎麼安置?吳磊發動大家做食材配送,客戶目標是酒店、餐廳、食堂等大型需求方。
搞配送最重要是快速。2019年7月,吳磊正式創辦了一家名為「旗魚配送」的公司。
旗魚配送創辦之初的團隊
開發客戶有很多竅門,吳磊選了最笨的那條路——質優價廉。他的菜和物流園批發價格完全一樣,沒有中間差價,每天在朋友圈裡擴散。
一些小餐廳試著找他,發現這傢伙真的在做賠本買賣!漸漸地,「旗魚配送」的客戶多了起來。
旗魚配送的訂單漸漸多起來
吳磊每個月要賠進去5-8萬元維持公司運轉。他本來有兩個合伙人的,也被這種燒錢賺吆喝的模式嚇著了,挺了不到兩個月,相繼退出。
吳磊心裡其實也沒底,但他不想輕易認輸。他認定一個道理:「宜昌每天的食材市場需求有1000多萬元,我只要做到百分之幾,就是幾十萬元。等配送量上去了,就會有議價權,最終能實現基地自採,那時就一定會有利潤。」
吳磊的堅持是對的,他咬著牙熬到了去年12月底,手上的40多萬元積蓄全投進去了。山窮水盡時算帳,他欣喜地發現,客戶已達到50多個,因為量大可以向批發商壓價,公司當月竟然略有盈餘。
05
轉眼進入臘月,吳磊坐在物流園的門店裡,看著市場內攢動的人頭,他覺得自己就像一條穿梭在人海中的旗魚,禁不住在心裡默喊一聲:「衝啊!」
去年底吳磊寫給客戶的信,滿懷大幹一番的憧憬
如果吳磊就此創業成功的話,這終究算不上一個好劇本。命運一貫的風格是,讓你永遠猜不中結局。
創業之難,這隻手可作證
春節臨近,全省疫情形勢陡轉急下,那些本來找「旗魚配送」預訂了食材的客戶,紛紛表示將歇業待命。就算將所有食材免費送出,可能也沒幾個客戶願意接受。
臘月二十九,吳磊給忙碌了幾個月的員工結算完工錢,他的卡內餘額只剩三位數。
看著員工們每人戴著一個口罩離去,他也不知道大家是一種什麼樣的表情,他後悔自己當初為什麼沒有選擇賣口罩。
吳磊使盡最後一絲力氣,拉下門店的卷閘門。獨自默默回到租住的房子,一頭撲在床上,連翻身的力氣都沒有了。
偶爾醒了,就刷刷手機,沒有一條好消息。覺得餓了,就胡亂吃點東西,然後倒頭再睡。
白天和黑夜,混為一團;今天和明天,交織不前。「旗魚配送」的老闆,遭遇海嘯後變成一條擱淺在沙灘上的鹹魚……
06
大多數人的成長曆程,都有一些蛻變的節點。吳磊這次的節點,出現在初三凌晨4點。
他在一輪忽略時間的昏睡之後醒來,看了看手機日曆,已經是新年了,而他的希望在哪裡呢?
他刷了刷朋友圈,附近有的小區都封閉了。居民無法進出,他們買菜該怎麼辦?「旗魚配送」為什麼不能直接為居民配送呢?
實幹家的可怕之處在於,想到就會去做。吳磊聯繫了物流園的批發商,又找了幾個在市區的朋友,商量著如何將蔬菜直接配送給居民。
他在朋友圈和社區群裡發消息,告訴大家有蔬菜配送上門的服務。一開始,沒幾個人回應。
吳磊初三時發布的居民配送消息
吳磊到物流園申請了通行證,帶著人直接到荊州拉回2000多公斤蔬菜。他將這些菜分成100多份,免費送給周邊社區的大媽,唯一的要求是請她們代為宣傳擴散。
事實證明,年輕的吳磊是懂大媽的,而大媽又是懂傳播的。「旗魚配送」的廣告像一則八卦,在附近的社區散播開來。
初六一大早,吳磊的手機就成了發燙的熱線。居民的訂單電話一個接一個,晚上整理,足足有600多單!
07
吳磊決定去物流園的門店裡坐班。他緊急組織了一批朋友和志願者,每天採購貨源、制訂套餐、整理訂單、全城配送、跟進售後,從早上7點開始工作,一直要忙到次日凌晨2點多。
配送志願者在吃飯
吳磊自己也參與配送,最忙的時候,他親自送了300多單。走在街上,行人稀少,整個城市都仿佛戴著口罩而安靜下來。他每到一個小區,都會收到居民連聲道謝。
吳磊在春節期間開展針對居民的套餐配送
有一次,他接到一個來自上海的訂單,原來是一位阿姨為身在宜昌的父母訂的。訂單送到時,兩位老人防護嚴密地等在樓道裡,眼巴巴地盼著他。還有什麼比被人期待,更有努力的價值呢?
更實際的價值還在於,「旗魚配送」完成了一次向死而生的逆襲。生意最好的一天,公司接了1000多單,每天的銷售額在15萬左右。除開各種成本,每天的淨利潤在10%以上。
旗魚的故事有了令人欣慰的結尾,但海嘯尚未散去。那些正在驚濤中搏擊的魚啊,還有多少能迎來逆襲……
來源:楚天都市報
記者:劉俊華
編輯:肖苔
點擊下圖查看疫情實時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