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馮姓家族修家譜,尋找闖關東失散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宗親!

2020-12-19 的哥大國

山東煙臺地區(古稱登州府)棲霞市和萊州市附近生活著大批馮姓族人,此支馮姓族人可以稱為登州馮氏或棲霞馮氏,相傳老祖先是明代人馮千和馮萬兄弟,馮千、馮萬兄弟四世孫馮尚和與馮尚達是山東省棲霞市蛇窩泊鎮榆林子村馮姓始遷祖,八世孫馮玖嶺、馮玖貢、馮玖霄為山東省棲霞市石窩泊鎮上莊頭村馮姓始遷祖,八世孫馮玖坡為山東省棲霞市蛇窩泊鎮町夼村馮姓始遷祖,蛇窩泊鎮榆林子村、上莊頭村、町夼村、南崮山村、北崮山村、西初家疃等村大部分馮姓都是本支馮姓子孫!

遼寧瓦房店大馮屯:馮長連

遼寧瓦房店大馮屯馮長連,建微信群,大力尋找失散各地的宗親,修家譜,為總召集人!

大約康熙二年,馮吉財、馮吉利兄弟二人從山東登州府闖關東來到遼寧瓦房店大馮屯定居,目前字輩分倆支,

東分支:吉、國、(單)、士、(單)、學、(單)、廣、萬、永、長、志、玉、喜、世、德、章;

西分支:吉、國、(單)、士、(單)、永、年、玉、百、立、雲、會、元、善、君、子、寶、忠!

馮長連老宗親,現年78歲,慨嘆馮姓族人失散各地,再不修家譜,以後都不知道是一族人了,立志重修家譜,尋找失散各地宗親!

山東省棲霞市蛇窩泊鎮上莊頭村:馮京義

山東棲霞市蛇窩泊鎮上莊頭村馮京義,現居濟南,退休老幹部,曾參與修撰上莊頭村馮氏家譜!

上莊頭村字輩:玖、嘉、春、日、士、德、言、文、山、雲、樹、卿、志、新、賢、承、鴻、昌!

遼寧瓦房店馮咀子屯是上莊頭村分支,兩隻馮姓後人正在合家譜!

馮咀子屯字輩:九、家、春、(單)、仕、德、升、連、成、作、章、殿、君、保、科、舉、洪、福!

北京市:馮鈺評宗親

北京、天津、黑龍江省木蘭縣和濱縣,生活著好多本支馮姓族人,代表人物:馮鈺評,為人正直善良,樂於助人,積極為家族事業奔走!

北京等地這支馮姓字輩:君(國)、(單)、自、(單)、松、文、學、成、德、萬!

黑龍江省龍江縣八岔河村:馮國桓

黑龍江龍江縣八岔河村生活著兩小支馮姓族人,我太爺馮祥領二子馮永臣和馮永昌闖關東來到黑龍江,另外,本村馮有貴支系也是同族人!

八岔河村字輩:尚、斈(學)、存、天、文、志、(單)、中、(單)、殿、(單)、永、(單)、玉!

經多方考證,八岔河村支系是從山東省棲霞市蛇窩泊鎮榆林子村闖關東到黑龍江的,現在還沒有和榆林子村宗親聯繫上!

明代祖先馮千、馮萬兄弟後裔子孫特徵

第一,明確記載或口傳是馮千,馮萬兄弟後裔,第二,祖居地為山東煙臺地區棲霞市和萊州市附近(或古稱登州府),第三,目前字輩比較混亂,但有規可循,就是一輩兩字名,一輩三字名,也有分支都是三字名,據眾位眾親考證在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還有好多馮千、馮萬兄弟後裔沒有聯繫上,現在數支族人商議修家譜,希望看到消息的本族宗親,速速與我聯繫,本文作者馮國桓,這是講述我支馮姓家族修家譜的事情,不知朋友們是否也修過家譜?歡迎留言,由於本人才疏學,文中定有不足之處,懇請朋友們多多斧正,謝謝!

相關焦點

  • 山西興起宗親「尋根熱」 海內外宗親「修家譜敘舊情」
    山西興起宗親「尋根熱」,海內外宗親修家譜、敘舊情。 李新鎖 攝  中新網太原4月28日電 (記者李新鎖)28日,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彭氏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在山西,以姓氏文化為紐帶的宗親聯誼、家譜編修機構不斷湧現,逐漸形成一種「宗親尋根聯誼」的熱潮。  27日,從馬來西亞趕到山西的世界彭氏宗親聯誼總會會長彭雲釗在山西太原、忻州等地尋訪彭氏名人遺蹟,看望彭氏族人。期間,包括北京、山東、四川、重慶、湖北等16個省市的彭氏族人亦從各地趕到山西赴會。  據介紹,山西目前大約有5萬餘名彭氏族人。
  • 【學家譜品家訓】遂寧黃氏家譜:孝悌傳家 修家譜成為家規
    「敦孝弟,睦宗族,和鄉鄰,明禮讓,務本業,端人品,隆師道,時祭掃,戒爭訟,莫為非,敬尊長,守法紀,崇譜系」翻開《黃氏家譜》的家訓篇章,曾威名赫赫的先祖並沒有教育子孫執戈從戎,而是強調「和」與「孝」字,希望子孫能和宗親、睦鄉鄰,並將修家譜列為其家規之一。
  • 同是愛闖蕩的東北人,為何相比於遼寧,黑龍江和吉林更愛出門打工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現在的東北是原先滿清的地界,所以這裡很長一段時間裡,不怎麼出現在中國歷史裡頭,是直到一百多年前才開放了這裡的疆域,關內的人大量湧入,那時候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名叫「闖關東」。闖關東的名頭很好聽,但實際這是一個避難的趨勢,有些人晉商從裡頭發達了不假,但更多的是來自山東和河北的窮人,家裡遭災混不下去也就到東北這個地區來淘金,最終形成了我們現在的東北。
  • 有關家譜及家族的常識
    為了便於各位宗親讀譜,特編撰如下有關家譜的常識問答題,附錄於後,供大家閱讀,以求增進其譜牒知識和宗族歷史的了解。 當文字產生後,人們就把這種血緣記錄下來,這就是譜牒,是家譜、族譜的雛形。 2、中國人修家譜始於何時? 答:現今可以知道的最早的中國人家譜雛形,是殷商時期留下的一片牛肩甲骨,現保存在大英博物館,乃武丁時期所刻,是某一王室之外的顯貴家族之記錄。
  • 井氏文化:井氏字輩排行/家譜文獻
    山東五蓮井氏字輩:「學來忠厚傳家遠」。 山東臨朐井氏字輩:洪、西、元、維、立 (井維源 提供) 山東梁山井橋井氏字輩:守,繼,傳,忠,厚,振,家,聲(井振建 提供) 安徽靈壁井氏字輩:「有鳳啟茂開道德」。
  • 「巴威」將於27日登陸遼寧東部到朝鮮西部一帶沿海 遼寧吉林黑龍江...
    大風預報: 25日至27日,東海北部和黃海中東部海域、遼寧東部沿海風力有8~11級,颱風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可達12~15級,陣風16~17級;華東沿海、山東半島沿海、河北沿海、遼寧西部沿海風力有6~7級;27日至29日,東北地區及內蒙古東北部等內陸地區將有6~7級大風,其中遼寧東部、吉林南部風力有8~9級,局地10~11級、陣風12~14級。
  • 老人撰寫家譜多年 如今盼尋唐山祖居地
    原來,他的祖先是從唐山市樂亭縣遷入東北,可祖先具體的居住地卻始終無法尋得,他希望好心人能幫助他找到祖居地,了解更多祖先情況,尋找如今在樂亭的宗室親人,完善家譜。    順治年間 祖先從樂亭遷入東北    今年76歲的秦毅老人家住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從2006年開始,他開始邊搜集資料,邊起草寫家族譜書。
  • 《我的尋根/家譜情結》——《家譜與尋根》代序
    「因地區差別,也和經濟發展有關,我們這裡的人比較貧窮落後,大部分人都對宗譜好像不太關心,我記得在八十年代的時候有人在這裡就尋找過家族,但是有老人說:千萬不可相認,如果認了,香火錢都付不起!所以到如今老的已經過世,又無資料可查,僅憑一些傳說和地契考證,很難找啊!」帶著這些問題,我開始了我的尋根之路。
  • 沛縣孫氏迎風破浪修家譜
    這裡是免費「代發尋根信息」一站式互動家族平臺,講述孫姓人自己的故事。據1995年的《沛縣誌》記載,1990年統計,全縣孫姓有5063戶,22941人,佔全縣各姓總人數的第8位。可見,這部族譜的修撰,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很多的心血。可惜的是,在這部家譜中,沒有找到與北支聯繫的痕跡,更不要說與北支那部遺失的家譜的關係了。但在北支後來的記載中,北支的二修卻與南支的一修有著某種聯繫。孫氏族譜的第二次撰修沛縣孫氏族譜的第二次撰修,起始於清朝光緒元年,這也有當時手寫的幾篇序言可作證據。
  • 黑龍江、吉林、遼寧農產品批發市場名單(95家)
    194黑龍江哈爾濱哈達果品批發市場195黑龍江五大蓮池市龍鎮糧食批發交易市場196黑龍江齊齊哈爾水產品批發市場197黑龍江齊齊哈爾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198黑龍江齊齊哈爾農副產品中心批發市場>199黑龍江佳木斯市蔬菜副食品批發市場200黑龍江綏化市果菜批發市場201黑龍江綏芬河市食品果蔬外銷市場202黑龍江大慶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203黑龍江大慶農產品批發集散中心204
  • 常州彭氏家族從美國請回「家譜」
    中國素有「盛世修譜」的文化傳統,而家譜也被世界稱為「穿越時空的家族聚會」。近年來,興修家譜熱悄然升溫,僅常州就有400多個家族修了家譜,其中80%都是近5年修撰的。記者在溧陽市檔案館查閱資料時了解到,在這些家譜修撰過程中,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尋脈插曲。
  • 王氏家譜
    140 【北京】宛平王氏宗譜不分卷 (清)王惺 王元鳳纂修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王氏青箱堂刻本 北圖 人民大學 遼寧圖 吉林大學 美國 日本 141 【北京通縣】中華民國河北省通縣宋家莊王氏族譜一卷 (民國)王 舫 王鳳苞撰 民國三十七年(1948)鈔本 北京市通縣檔 142 【天津】王氏宗譜不分卷 (清)王振鈞 王守恂等輯 清光緒二十年
  • 商姓村落:吉林伊通二道鎮馬家村——圖文/商衛峰 商國勝
    自清朝起,這裡就是交通要道,是清康熙皇帝視察吉林水軍的必經之路,也是清廷的狩獵圍場。 據這個村的商氏宗親講,史上未曾記得續有家譜,始遷地、始遷祖遷徙信息只是老一輩口口相傳下來的。
  • 鮑氏文化:鮑氏家譜文獻/字輩排行,請家人對照找下自己的字輩
    加入鮑氏大家庭,和世界各地鮑氏宗親交流。網聚天下鮑氏,傳承鮑氏文化,傳播鮑氏正能量鮑氏家譜文獻遼寧本溪鮑氏譜冊一卷,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遼寧省本溪市山城子鄉朱石峪。安徽歙縣歙新館鮑氏著存堂宗譜十六卷,(清)鮑存良等增修,清光緒元年(公元1875年)著存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冊。現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浙江省紹興市檔案館、浙江省衢州市文物管理局、安徽省圖書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李氏家譜
    2058【全國】李氏近房宗譜不分卷 (清)李長申重修 清嘉慶十六年(1811)刻本 一冊 北圖(三部) 科圖 歷史所 人民大學 中央民院 吉林大學 日本 美國 註:該族原棣漢軍正藍旗,散居遼寧、北京等地。
  • 闖關東,關東指的是哪裡?為什麼不叫闖東北?
    清末開始,以山東、河北為主體持續和大規模向東北三省移民,在歷史這被稱作「闖關東」。近日,有網友提問:為什麼叫闖關東而不叫闖東北?關東又是指的哪些地區?因此,「關東」明朝時被重新定義:山海關把滿族八旗兵和北京城分隔開來,處於山海關之東的白山黑水被稱為「關東」,因此清末這次大移民被叫做「闖關東」。那麼,為什麼不叫「闖東北」呢?
  • 東北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2020年前三季度GDP對比
    下面一起來看今年前三季度,東北三省:遼寧、吉林、黑龍江,經濟表現如何。遼寧今年前三季度,遼寧省GDP總量為17708.0億元,同比實際下降1.1%,低於全國平均增速0.7%。傳統農業所佔比重較小。人均方面,前三季度遼寧人均GDP為4.07萬元。
  • 編劇講述《闖關東》劇中人物原型
    電視劇《闖關東》講述的是從清末到「九一八」事變爆發前,一戶山東人家為生活所迫而離鄉背井「闖關東」的故事。隨著央視2008開年大戲《闖關東》熱播,不僅吸引了觀眾的眼球,更吸引著人們去追尋那段歷史的真相:山東人為什麼要闖關東?曾有多少山東人遠離家鄉,到那白山黑水間墾荒、淘金、挖參?
  • 百名「啜」家人聚瀋陽 欲將五本家譜匯總合一
    據全國啜氏宗親理事會副理事長啜憲坤介紹,「啜」氏家族分散聚居在全國不同地方,根據不同地方流傳的家譜有5本,這次家族聚會就選出家族的帶頭人,並商討將5本家譜會綜合一的事情。一百餘名「啜」姓人從全國各地齊聚瀋陽。
  • 林氏家譜
    該族散居江西、山東等地。 4070【全國】西河郡林氏譜系不分卷 民國七年(1918)寫本 一冊 美國 註:散居福建莆田、廣東新會等地。4073【全國】林姓宗親錄不分卷 (民國)林清墩編 民國二十六年(1937)鉛印本 一冊 美國 註:散居福建惠安及臺灣等地,本書又名《西河 九龍族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