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抓肉、火腿、大閘蟹和禿黃油拌飯……50分鐘20多種美食,陳曉卿...

2020-12-26 騰訊網

「最會吃的紀錄片導演」陳曉卿的新作《風味人間》這個周末即將歸來。從此前海報、先導預告到終極預告,很多觀眾被吊足了胃口:連預告都能下兩碗米飯!

今天(10月26日),晨報記者提前在影院觀看了第一集《山海之間》,50分鐘的時間,十幾種美食紛至沓來。

你問我感覺怎麼樣?坦白說,看,撐,了!

最國際:關於火腿的不謀而合

把火腿形容成廚師的「秘密武器」,菜餚的「無名英雄」,顯然是吃貨才會有的念頭。在第一集《山海之間》裡,《風味人間》就以這樣親切的口吻回歸了——

這邊安徽家庭在冬至日精心醃製火腿,通過一年的晾曬得到精製而成的火腿;那邊西班牙的哈武戈小鎮,伊比利亞火腿既有體系化的生產模式,也有窖藏的特色製法;

連切片都是一件特別有儀式感的事情。

更好看的是,在介紹中式火腿時,攝製組還科普了不同火腿部位好吃的做法,從煮乾絲到蜜汁火方,讓人饞蟲大動!老闆,再來兩碗米飯!

陳曉卿此前受訪時說:「東西方有很多不謀而合之處,國外的美食同樣能引起大家的共鳴」。而分集導演張平也表示:「我們特別驚喜地發現,勞動人民的智慧都是相通的,中國和西班牙的火腿,在古代雙方沒有溝通的情況下,選擇了非常相似的工藝和製作方法。同一種食材,有不約而同的智慧。」

另一種「異曲同工」,則與土豆有關。

甘肅臨洮人喜歡做土豆攪團,讓土豆在不失去原有風味的狀態下呈現出年糕般綿糯的口感;而在法國,廚師們則藉助奶酪、牛奶的幫助,烹調出很有黏性的「瀑布土豆」……芝士愛好者中招預警!

最高能:禿黃油管飽管夠!

大閘蟹和禿黃油拌飯,此前曾在《風味人間》的宣傳中被反覆提及。

晨報記者現場鑑定的結果,是這個篇章的確非常「高能」,是黃潤油亮的蟹黃,色香衝破屏幕,令人口舌生津!

等變成香噴噴的禿黃油拌飯,殺傷力加倍……

來個30秒片段感受一下——

當然,大閘蟹在第一集也承載著連接海內外的功能:鏡頭捕捉到了太湖大閘蟹的生長故事,也聚焦了荷蘭最大淡水湖艾瑟湖裡作為入侵者的大閘蟹的命運。

這裡有一個特別令人髮指的鏡頭,荷蘭的漁民家庭一臉正經地告訴觀眾:「我們真的沒吃過大閘蟹,因為拆蟹肉太麻煩了!」

分集導演張平說,在拍攝這個片段的時候,攝製組也經常有「暴殄天物」的感覺,「當地的大閘蟹是野生的,捕撈上來規格非常大,大概能在400-600克。有些比這個小的,他們看不上眼就丟回去了,我們就覺得荷蘭人好奢侈啊,這麼好的東西就隨隨便便丟回去了!」

最顯微:看鹽粒在肉上跳舞

第一集《山海之間》呈現的第一份美食,其實來自新疆庫爾特——阿勒泰大尾羊製成的手抓肉,鮮嫩肥美,看著就餓;

隨後,鏡頭跟隨遊牧的腳步,捕捉到了哈薩克族人帶著羊群前往冬牧場的畫面。這裡的航拍鏡頭特別大氣。而在冬牧場製作馬肉闊爾扎克、馬腸的過程——絕對是肉食愛好者不可錯過的了!此次攝製組運用了超微觀攝影、顯微攝影等拍攝方式,將視角縮小到「分子級」,窺見食物細微的變化和紋理。

比如零下狀態下,新鮮的馬肉一夜凝出美麗的冰霜;

比如用鹽醃製馬肋排,剔透的鹽粒在鮮紅的肉上跳躍的變化;

完全沒想到顯微鏡下的食物可以這麼美!

最大氣又最微觀,據透露,遷徙的故事其實是第一集拍攝中最為艱難的一部分。分集導演張平說,在跟著牧隊從夏牧場轉到秋牧場時,由於缺乏足夠的馬匹,攝製組9個人只能共享5匹馬,「比如攝影師的馬是沒有馬鞍的,是臨時從牧民家裡牽來的;還有兩個助理共騎,沒有馬鞍,沒有韁繩,馬稍微跑動他們就會掉下來。」

最驚險:跟著鏢魚手追旗魚

一個年輕的鏢魚手,在狂風巨浪的顛簸中躍上船頭,手握魚叉,追逐一條旗魚……伴隨著緊張的鼓點,這是《風味人間》第一集《山海之間》中最為驚險的一個片段。

回憶在臺東成功港的拍攝經歷,分集導演張平說,當時的拍攝特別被動,攝製組足足等了5天才等到了旗魚。「第一天連影子都沒有,特別絕望,不知道要拍幾天才能找到機會,真的是風浪特別大的時候出海才能遇到旗魚。」而旗魚的美味,最終也沒有被辜負——無論是肥厚的旗魚魚生,還是臺東當地的人喜愛的三杯旗魚皮,看得超級有胃口!

驚喜預警:8期節目介紹都來了

看完這些第一觀感,有沒有很期待呢?其實還有內蒙古的奶桶肉、四川深山裡的冷筍、塔克拉瑪幹沙漠上的巴楚蘑菇轉等一系列美食在等你!

而在看片會上,我們還提前獲知了《風味人間》第一季的分集內容——

《山海之間》,從自然地理出發,講述在複雜的地貌與多樣的氣候中,人們如何因地制宜,用美味詮釋生活。

《落地生根》,講述因物種傳布而變的美食。當食物與食材走出國門,它們會發生怎樣的轉變?我們餐桌上的美味,如何漂洋過海,在異鄉落地生根?

《滾滾紅塵》,從時間脈絡追溯,中國歷史文化與吃密不可分。如今我們的食物是如何一路穿越演化而來,它們又有哪些前世今生?

《餚變萬千》,將視角集中在中式菜餚的「變」,這個字裡包含了對人們自然和生命的認知,寄託著審美,也折射出中國人「以食會友」的哲學。

《江湖夜雨》,美食的江湖是什麼樣的?無論身處何地,每一個愛吃的中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這個江湖做出貢獻。

《香料歧路》,每一次香料與食材的碰撞,都是人因應環境的智慧策略,是對味道的一次新探索。

《萬家燈火》,食物承載著家庭的溫暖,也記錄著人與土地彼此呼應的關係,人創造食物,食物也塑造者我們。

聽說還有第八集?對,《風味之旅》記錄一部美食紀錄片的誕生,當他們在拍攝美食的時候,他們都在做什麼?

應該說,熟悉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的觀眾,應該會從《風味人間》找到親切感。畢竟,《風味人間》用的還是最熟悉的「下飯」配置,有李立宏韻味橫生的解說,有阿鯤驚豔四座的配樂,還有「吃貨」團隊對美食一如既往親切的口吻。

此外,如果想知道更多有關「吃」的話題,你還可以觀看明晚(10月27日)21:15在騰訊視頻上線的"風味」IP系列的美食清談節目《風味實驗室》。這檔別開生面的美食清談網羅各界文化名人,用一道菜的製作時間,暢聊世界各地有趣的飲食文化,揭秘《風味人間》的臺前幕後,講述許多與美食相關的「冷知識」。除《風味人間》導演陳曉卿以外,著名美食家蔡瀾,著名主持人白巖松,脫口秀演員李誕,演員範湉湉,青年相聲演員張雲雷等三十多位美食愛好者齊聚一堂,帶給觀眾一場文化大餐。

當然,重頭戲還是10月28日21:00在騰訊視頻全網獨家首播的正片,每周日晚更新一集,迫不及待周末準備好零食開始看啦!

相關焦點

  • 《風味人間》火了蘇州禿黃油拌飯
    網友可謂「愛恨交織」,禿黃油拌飯、大閘蟹、火腿都成了觀眾淪陷「重災區」。讓記者來為你起底,這深得吃貨心的蘇州禿黃油拌飯。  「舌尖上的世界」來了  在「後舌尖時代」,美食節目還能玩出什麼花樣?《舌尖3》曾引發全民吐槽,常識性錯誤、科學誤讀等槽點至今想來還令美食界心有餘悸。擔任《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總導演,這是陳曉卿此前最廣為人知的標籤。
  • 《風味人間》中的愛馬仕拌飯!教你自製禿黃油,拌飯超鮮美!
    生活總是要帶著希望去生活的,既然我們買不起愛馬仕的包包,那我們還是可以吃得起愛馬仕的拌飯的,今天就給大家分享怎麼製作愛馬仕拌飯的精髓,就是禿黃油的製作,禿黃油是有蟹黃和蟹膏炒制而成的,整個大閘蟹的脊髓都在這裡面,尤其還是經過炒制過的,更是進一步的散發出禿黃油的鮮美。
  • 禿黃油,拌飯的頂尖大牌
    原標題:禿黃油,拌飯的頂尖大牌   真正懂吃的老饕,往往會在10月份,才會去買這一罐兒尤物來拌飯。因為重陽過後,公蟹的膏才叫長夠了日子,拆出來做的禿黃油才香。   莫把蟹黃油當禿黃油   禿黃油正式上市後,各位食家在買的時候可得看清,究竟你買的是蟹黃油還是禿黃油。   雖然只是一字之差,這中間卻是天壤之別。
  • 禿黃油是什麼樣的體驗?感覺一口吃了幾十隻大閘蟹
    歡迎走進摩卡的美食世界,大家好,我是摩卡,夏過秋至,轉眼又到了每年吃大閘蟹的季節,大閘蟹的美味,近幾年來想必也是深得人心。小小的螃蟹雖然扔的比吃的多,但就是那每種一點點的蟹肉、蟹黃和蟹膏,讓人流連其中,難以自拔。
  • 秋風起,大閘蟹肥,禿黃油做起來
    當然是大閘蟹!大閘蟹吃起來麻煩且不宜保存,怎麼能隨時隨地吃到大閘蟹呢?做成禿黃油!禿(tēi)黃油。禿,音近似忒,是「只有」或「獨有」的意思,是吳語-蘇州話方言。主料和輔料興化全母蟹10隻,購於某寶,79包郵蔥姜若干、橄欖油一瓶、料酒及白胡椒️️️️️️️️️️️️️️️做法:1️⃣母蟹清洗乾淨,隔水蒸15分鐘後冷卻2️⃣拆蟹粉,是道技術活,從小喜歡吃螃蟹,利用剪刀和筷子,拆了整整二個小時。
  • 《野生廚房》《中餐廳》《嚮往的生活》……美食綜藝節目湧現
    網友可謂「愛恨交織」,禿黃油拌飯、大閘蟹、火腿都成了觀眾淪陷「重災區」。讓記者來為你起底,這深得吃貨心的蘇州禿黃油拌飯。   「舌尖上的世界」來了   在「後舌尖時代」,美食節目還能玩出什麼花樣?《舌尖3》曾引發全民吐槽,常識性錯誤、科學誤讀等槽點至今想來還令美食界心有餘悸。
  • 《野生廚房》《中餐廳》……美食綜藝節目湧現
    原標題:《風味人間》火了蘇州禿黃油拌飯   陳曉卿團隊帶著全新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歸來,首集「山海之間」上線贏得不少吃貨捧場,豆瓣評分刷到9.4分。網友可謂「愛恨交織」,禿黃油拌飯、大閘蟹、火腿都成了觀眾淪陷「重災區」。讓記者來為你起底,這深得吃貨心的蘇州禿黃油拌飯。
  • 風味人間種草——如此奢侈的禿黃油拌飯,想不想來上一碗?
    作為一個吃貨,在得知陳曉卿導演親手總導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快上映的時候就一直在關注。第一集上線的時候守在電腦前,對著裡面的美食狂流口水,尤其是當知道這世間居然還有一種奢侈的美食叫禿黃油!方法就是用蟹黃、蟹膏,用黃酒燜,用油封存,做成禿黃油,還能保存很久!
  • 《風味人間》第一集看點,禿黃油拌飯,網友直呼:太香太過癮!
    今天,小編攜這個被虐壞的胃,一同來為你講述,第一集的精華「蟹黃炒飯」官方叫禿黃油拌飯,要說這道菜的精髓,那必然是蟹黃呀!蟹黃烹飪到這裡,是不是已經控住不住內心的衝動,想要吃禿黃油炒飯了呢?評論區網友再次炸鍋了!
  • 中國特有的禿黃油,用來拌飯「香飄十裡」,全是高純度「黃油」
    中國特有的禿黃油,用來拌飯「香飄十裡」,全是高純度「黃油」中國有不少特有的下飯醬,最有名的就是賣到國外的老乾媽了,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後起的新秀,像仲景香菇醬等等。正因為如此,禿黃油很珍貴,有一些專門做螃蟹的餐館裡會賣,最便宜的也要賣一百多一瓶,好一點的要賣好幾百。但是自己製作的話成本也不低,還只有九月、十月這兩個月能做,而且需要花很多的時候和精力,所以愛吃禿黃油的人多半還是選擇直接買,而不是自己做。
  • 一口吃盡大閘蟹精華!「江浙一絕」禿黃油,鮮到你靈魂顫抖
    美食大師蔡瀾也曾在「人生必食」清單中,列入了禿黃油拌飯。註:「禿黃油」是江浙一帶有百年歷史的美食。禿是江南方言,音近似(tei),意為「純粹」。禿黃油中略硬的雌蟹黃、和綿潤的雄蟹膏雙劍合璧,那鮮美簡直驚為天人!幾乎任何菜式,在它旁邊都會黯然失色。
  • 這是一篇關於「禿黃油」的答疑帖!
    對於禿黃油,《風味人間》也有提及,謝霆鋒也曾多次推薦,並在網絡平臺上推出了罐裝的禿黃油,價格為268元,如果省著吃的話,1罐100多克的禿黃油可以食三次,據說,拌飯拌麵都是一絕。這麼貴的禿黃油,到底值不值得買?一、什麼是禿黃油?
  • 蘇州西山農家樂:這碗上了電視的禿黃油拌飯驚豔了吃貨們的味蕾!
    大閘蟹的做法有許多種,原汁原味的清蒸,濃油赤醬的翻炒,綿密醇香的面拖......口感誘人的大閘蟹能夠俘獲餐桌上絕大多數人的芳心,但想擺平那些久經沙場的老饕們的挑剔味蕾,還得看那碗金黃透亮的禿黃油拌飯。太湖大閘蟹之禿黃油蟹油搭配蟹膏,在高溫的翻炒下展現出誘人的金黃色...在鍋中翻騰的雌黃漸漸透出特有的香氣...將炒制的禿黃油撈出淋在飯上,讓米飯與蟹油充分交融匯聚...
  • 《風味人間》帶火的禿黃油,別和蟹黃油搞混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美食家導演陳曉卿帶著他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回歸的時候,網友紛紛大呼:這才是我想看的美食節目,人間突然又值得了。所以《風味人間》中的各種美食順勢成為觀眾們嘗試的對象。其中有一種並不被大眾熟知的食物火了,就是絕佳的拌飯神器——禿黃油。
  • 禿黃油怎麼吃 莫把蟹黃油當禿黃油
    原標題:莫把蟹黃油當禿黃油 時下,是吃禿黃油的好時候。何謂禿黃油?其實就是高純度的蟹粉,沒有一丁點兒的蟹肉,金黃泛著油光,用來拌飯或是拌麵,那種脂香鮮美真是無法形容。 禿黃油正式上市後,各位食家在買的時候可得看清,究竟你買的是蟹黃粉、蟹黃油還是禿黃油。
  • 導演陳曉卿發微博:在溫州每頓飯都有驚喜
    而這部紀錄片的導演,正是曾導演出「現象級」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二季的陳曉卿!除了陳曉卿擔綱總導演,還有李立宏配音,阿鯤配樂,蔡瀾做總顧問,那個「懂吃」的團隊,又帶來了熟悉的味道。雖然他在微博上謙虛的說:節目不算難看!但網友們看完只有一個反應:饞死了!!!
  • 廣州美食 | 禿黃油拌飯 蟹肉拌飯
    蟹肉蟹黃的完美結合 肉醬中帶有魚香味 但不腥 特別香這個拌飯我可以吃兩碗米飯哈哈套餐還配有好吃的醬黃瓜吃飽後再喝一杯薑茶去去寒氣 十分滿足喜歡吃蟹肉的朋友趕緊來打卡「禿黃油拌飯」
  • 跟著《風味人間》來品味蘇州的美食,這個大閘蟹還可以這樣吃!
    最近月牙又被一檔美食紀錄片圈粉了——《風味人間》, 這是舌尖導演陳曉卿的又一力作。剛播出兩集,豆瓣評分已經飆升至9.3,可媲美巔峰時期的舌尖。所以今天呢,跟著《風味人間》來品味蘇州的美食,這個大閘蟹還可以這樣吃!
  • 饞一碗禿黃油拌飯的豐腴鮮
    ◬ 禿黃油拌飯盛出一碗米飯,淋上一大勺集雄蟹、雌蟹精華合體凝固成脂的禿黃油不同於廣式沙蟹汁、福州螃蟹醬等以「食之無肉」的小蟹熬製的蟹醬,蘇州禿黃油只取大蟹中的蟹黃蟹膏,一小瓶就需要拆數十隻大閘蟹,真真稱得上只有豐腴水鄉人才能想到的解饞妙方。禿黃油的禿字,在蘇州人的方言中是「只有」或「獨有」的意思,音近忒;黃油,則指不容一絲蟹肉混雜其間的蟹黃蟹膏。
  • 禿黃油是什麼意思 禿黃油拌飯吃得起都是土豪
    最近禿黃油這個詞新起,很多小夥伴看到禿黃油有種莫名的好奇,這到底是什麼意思,禿黃油是怎麼禿的呢!  禿黃油  可能大家第一眼看到或者聽到這個詞會很疑惑,是不是說工作狂們頭禿沒時間洗頭頭就又黃又油的!  其實完全相反,這是個非常美好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