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群星 - 文革歌曲合集之6-經典老歌
鬼頭刀
小小說
文/譚光華 編輯/磐石
郭四爺有一把鬼頭刀,那是清縣衙裡劊子手的專業用刀,刀長三尺有餘,重七斤,砍石如灰削鐵如泥,為清朝名匠沙大師打造,工藝精湛。
郭四爺當年就是一名劊子手。每當對囚犯行刑,他都持這把刀,立在囚犯身後。監斬官一聲令下,他便手起刀落,只見囚犯脖子處並沒有什麼明顯變化,囚犯似乎也沒有什麼感覺,卻見血沽沽地從脖子上的刀傷處流動,不一會兒,囚犯倒地,人們這才看清楚了,那刀砍斷了囚犯脖子的三分之二,卻讓受刑者沒有什麼痛苦,這是刀的功勞,也是郭四爺這位專業劊子手的優秀作品。
民國建立,郭四爺已老,便封刀還鄉,隱居郭家店子。自此,江湖舊事,再也不提,誰也沒有見過他的鬼頭刀。
但好景不長,鬼子進犯中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抗日軍民也團結起來拼死抵抗。郭家店子是遊擊區,靠東是鬼子的封鎖區,靠西是抗日民主革命根據地。在根據地裡有一支區小隊,配有百來枝槍,隊長是新四軍派的幹部,名叫羅玉成。一天,郭四爺來到區小隊,找到了羅玉成。羅玉成對郭四爺的突訪有些警惕。在這之前,他已對郭四爺的情況有所了解,知道他當劊子手時也殺了不少革命志士,雖說不是他的主張,但畢竟在他的手上也沾有革命志士的鮮血。羅隊長問郭四爺有何事。郭四爺就直截了當地說願參加區小隊,為抗日出力。羅玉成雖然表揚了他的愛國熱情,心中卻早已有了主意:抗日力量雖然薄弱,但也不能魚龍混雜,共產黨的區小隊怎麼能讓清縣衙的劊子手混於其中呢。於是,羅隊長便繞圈子說話,以年事已高,區小隊日歸夜出不方便,抗日的渠道不一定都是打仗,殺鬼子主要靠年輕人,以多種理由將郭四爺擋回去了。
郭家店子東的封鎖區有一位鬼子小隊長本多一郎,喜愛收藏,聽漢奸向他報告說郭四爺有一把鬼頭刀有收藏價值,曾幾次進村拜訪郭四爺,許他當維持會長,花重金收買他的鬼頭刀。可郭四爺只是冷笑面對,慌說戰亂兵禍,寶刀早已丟失,本多一郎也只好作罷。
這一天,本多一郎掃蕩歸來,渾身沾滿中國百姓的鮮血,正準備洗身休整,卻傳來有郭四爺來訪。本多一郎不顧得疲倦,以禮相見。郭四爺一改昔日冷漠,說事到如今才知道大東亞共榮圈的好處,表示願意當郭家店子的維持會長,幫助皇軍實現共榮夢想,並願意將鬼頭刀當場獻出以示誠意。本多一郎高興地不知說什麼好,一個勁兒地誇他是大大的良民,並決定在第二天在郭家店子舉行維持會成立和獻刀儀式。
羅玉成得知郭四爺的這一反常舉動,大為惱火,區小隊戰士們也怒火衝天,於是,他們集合起來,悄悄躲在郭家店子外圍的青紗帳中,形成包圍之勢。
郭家店子內,郭四爺將他自家的豬殺了,做了滿桌的酒肉,並準備在郭家大院裡排上座位,邀鄉親們吃席,祝賀維持會成立。
中午時分,本多一郎及他的小分隊,當地日偽士紳來到會場。按照郭四爺的安排程序,先舉行獻刀儀式,由郭四爺講明鬼頭刀的歷史,並當眾表演此刀的用法,然後宣布維持會成立,最後大家吃喝慶祝。
儀式開始,只見郭四爺從一厚厚的牛皮油紙叢中抽出一把寒光閃閃的寶刀,本多一郎清楚地看到那上面寫著「乾隆---沙」,這是乾隆年間著名鐵匠沙大師打造的寶刀。
此時,郭四爺持刀來到會場中央,對眾人說:「這刀雖說是行刑專用刀,其實最早它是戰刀之一,當劊子手,也必須掌握它的刀法,才能將囚犯一刀斃命且又沒有痛苦感。現在我就表演一下此刀法的絕活,七十二路滾龍刀,為維持會成立助興。」於是,會場上響起了掌聲。
郭四爺持刀圍走疾步,大喝一聲,才將鬼頭刀展開,只見他左劈右砍,滾翻起跳,忽雲步飛天,忽鯉魚打挺入水,動作越來越快,刀如飛花,如疾雨,一時間只見寒光閃閃,到處是鬼頭刀的疊影,卻見不到四爺的身姿何在 ,如此刀法已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場上觀者個個目瞪口呆,叫好拍手都忘記了。只顧得欣賞,忽然有人叫道:「本多太君死了!」
這一驚呼,人們如夢初醒,急往本多一郎那兒看,只見他脖子處正沽沽地流血,忽然倒地,大半個頭掛在了脖子上。
「八路的幹活!」鬼子舉槍朝郭四爺開火,郭四爺奮力抵擋,又殺了三個鬼子,最後終被擊中,拄刀仰靠在一堵牆上,兩目圓睜,不肯倒地。
區小隊聽到槍場殺將進來,消滅了殘餘的鬼子,才知道郭四爺精心布局的這一幕。此時,羅隊長跪在郭四爺身前,將他的眼睛合上,哭著說:「郭四爺,我誤會你了,四爺你,英雄呀!」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作者簡介】譚光華 安徽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上海微型小說學會理事,退休前為縣文聯主席,著有文學作品二百萬字,並有多篇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