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寫真:街頭藝人——夢想出發的地方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5月26日電 題:街頭藝人——夢想出發的地方

  中新社記者 路梅 劉舒凌

  街頭藝人,望文便知是在街頭進行表演的人,或許有人以此為生或補貼家用,但在如今的臺北,做一名街頭藝人,在城市這龐大的舞臺上擁有第一批觀眾,已成為許多懷揣夢想的人腳踏實地出發的地方。

  2013年臺北市街頭藝人審議活動在這個周末讓「國父紀念館」的廣場熱鬧非凡,申請者們在指定區域自由表演,使出渾身解數,希望給人們留下好印象。要在臺北街頭表演並收取小費,必須經由臺北市文化局頒發許可證,這一制度自2005年實施至今,已有近1200組街頭藝人,在全市70多處可供展演的開放空間表演。

  去年,臺北市街頭藝人盲人歌手張玉霞入圍《我是歌手》、水晶球達人胡啟志驚豔《中國達人秀》,讓臺北人津津樂道。有這樣的榜樣在先,今年的申請者數量更達359組,創歷年新高。

  一把吉他、一支麥克風、一個音箱,19歲的盧盈辰用她輕柔的嗓音娓娓吟唱,學習藝術表演專業的她在周圍朋友的鼓舞下,前來申請街頭藝人執照。「我有很多朋友都申請了街頭藝人,我也想試試。」她指指旁邊坐著的小夥子,「他就是我的榜樣。」

  「下個月我就要出第一張唱片了!」這位給自己起名「野人」的小夥子靦腆中難掩興奮。與他閒聊中,中新社記者得知,家住高雄的他學的是建築學專業,在建築師事務所工作過兩年,因為始終難捨音樂夢想,辭職來到臺北,成為一名街頭藝人,常在西門町街頭表演。經過三年的努力打拼,有笑、有淚、有成長,夢想一點一點實現。

  一顆溜溜球,藉由一根亮黃色的細線,在某公司職員張仲維的手中靈巧地跳躍穿梭。「有個朋友去大陸參加達人秀,表演溜溜球,獲得了第二名。」張仲維告訴記者,臺灣和大陸都有玩溜溜球的圈子,兩岸愛好者們經常在論壇上交流心得,探討技巧,在亞洲的溜溜球比賽上也能見面切磋。臺灣球友製作的溜溜球,還接到大陸球友的訂單。

  「嘿,你是從北京來的吧?聽口音就知道!我也可以去北京表演哦!」臺灣大學生物科技專業的鐘宇彥跟記者打趣,「我放暑假的時候去過北京,那兒很不錯。」他黑衣紅鞋,戴著紅鼻頭,扮成小丑的樣子騎獨輪車。「這和我所學專業一點關聯都沒有。」他笑著說,「純粹是個人興趣,我來考街頭藝人,就是為了和朋友一起到街頭表演,給大家帶來歡樂。」

  申請者中最年長者,是83歲的楊昭成老先生。他的裝備極為簡單,如果不算一旁給他扇風擦汗的老伴,就只有肩上的一架手風琴。「你想聽什麼歌?歡迎隨便點歌!」說著,老先生笑吟吟地演奏起了法國圓舞曲之王愛米爾·瓦爾德退費爾的《溜冰圓舞曲》,曲調詼諧富有韻律。「要聽鄧麗君也可以哦!」琴箱一合一開,《何日君再來》的旋律流淌而出。「我從小就跟著父親學習手風琴,彈了一輩子,每天都練習,希望能彈給更多的人聽。」

  臺北市文化局表示,年滿16周歲的民眾皆可申請街頭藝人許可證,文化局將從表演者的表演水平、形式是否適合戶外表演、是否與觀眾互動良好等方面進行評判,大約只有20%的申請者能獲得執照。不過,文化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申請未獲通過的人,往往會更加努力精進技藝,來年再戰。臺北市街頭藝人的表演質量,也因此保持了較高的水準。

  據了解,在春節、元宵節期間,有些街頭藝人一天收到的「打賞」能達到新臺幣6、7千元。但對於很多人來說,掙錢並不是目的,即便成名,依然會回到街頭繼續表演。

  「我喜歡街頭表演的感覺,那種觀眾的肯定、面對面的交流和鼓勵,給了我堅持夢想的動力。」「野人」如是說。(完)

相關焦點

  • 臺灣寫真:為理想、為生計 街頭藝人逐夢臺北
    中新社臺北5月28日電 題:為理想、為生計 街頭藝人逐夢臺北  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邢利宇  在臺北街頭進行藝術表演,是時下許多臺灣人的夢想。  2016年度臺北市街頭藝人審議活動28日起在孫中山紀念館舉行。雜技、扯鈴、歌唱、舞蹈……烈日下,來自臺灣各縣市、甚至海外的申請者,在指定區域內各顯神通。
  • 特寫:「目擊」臺北街頭藝人考照
    在臺灣,藝人在街頭收費演出需要有許可證,否則將被取締,街頭藝人執照考試在臺北10年前就開始了。  28日,臺北孫中山先生紀念館的迴廊和花園空地成了數百名臺灣街頭藝人的考場,他們現場進行魔術、雜耍、音樂、街舞等藝術表演,評委現場觀看評判。
  • 臺街頭藝人技驚兩岸
    圖:曾是臺灣街頭藝人的盲人歌手張玉霞在參加大陸選秀節目後一炮而紅\資料圖片  【本報訊】據中新社臺北二十六日消息︰街頭藝人,望文便知是在街頭進行表演的人,或許有人以此為生或補貼家用,但在如今的臺北,做一名街頭藝人,已成為許多懷揣夢想的人腳踏實地出發的地方。
  • 旅行札記 臺北街頭藝人,他們的藝術在街頭詮釋
    有人說,去臺北旅行,最重要的不是看風景,而是感受當地人的故事。我曾漫步臺北信義區,101大樓下的街頭藝人們或是表演雜技、或是表演樂器,無一不專注地詮釋他們心目中的藝術。「他們的藝術在街頭詮釋」微風廣場,小提琴的樂音伴隨著淅瀝小雨,我與朋友們對這些街頭藝人做了一個簡單的採訪,於是決定把他們的故事講給你們聽。
  • 臺街頭藝人技驚兩岸 盲人歌手入圍《中國好聲音》
    2013年臺北市街頭藝人審議活動在這個周末讓「國父紀念館」的廣場熱鬧非凡,申請者們在指定區域自由表演,使出渾身解數,希望給人們留下好印象。去年,臺北市街頭藝人盲人歌手張玉霞入圍《中國好聲音》、水晶球達人胡啟志驚艷《中國達人秀》,讓臺北人津津樂道。
  • 臺北街頭藝人考照 持證藝人方可街頭表演(圖)
    11月21日,街頭藝人在表演行為藝術。 當日,臺北市文化局在孫逸仙紀念館舉行「2010年第二期街頭藝人審議」活動。包括個人及團體在內共281組藝人報名,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考取表演藝術、視覺藝術、創意工藝等三大類別的證照。臺北市街頭藝人證照自2005年正式實施以來,約900組街頭藝人已考取證照,領有證照的街頭藝人可在臺北市街頭表演。
  • 臺北市街頭藝人審議會 496組藝人報名參加
    臺北市街頭藝人審議會496組藝人報名參加 (1/8) "← →"翻頁
  • 臺北市街頭藝人考照爭議多 柯文哲允諾檢討
    (圖/資料照)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網」    藝人潘美辰日前參加臺北市街頭藝人審議會,在表演時突遭評審喊卡,且竟是稱潘的表演太大聲要她小聲點,引發外界質疑評審權力過大。臺北市議員黃珊珊1日在總質詢時,要求北市府檢討街頭藝人管理制度,而市長柯文哲也承諾會通盤檢討,並於1個月內公布。
  • 臺北街頭藝人技藝高超 考證難賺錢多(圖)
    《中國好聲音》,讓大家記住了第一期拿到臺北街頭藝人證照的盲人歌手張玉霞,也讓大家見識到了臺北街頭藝人的高超技藝。  街頭藝人,按照臺灣的說法,是指在公共空間從事文藝活動的自然人或10人以下組成的團體。
  • 揭秘臺灣特色街頭文化處處是藝人 遍地是「舞臺」
    至於是何種力量,催使這些藝人走上街頭的?有人答曰是因為夢想,有些街頭藝人希望藉由街頭表演汲取更多的音樂創作養分,還有年輕人把街頭當作秀場,藉此磨鍊膽量和感染力。也有人純粹是因為好玩,比如臺北的街舞老師林嘉文,因為偶然看到歐洲的街頭影片覺得行動雕塑很有創意,想嘗試嘗試看看,沒想到這一試就幹了好多年。
  • 臺灣街頭藝人,到底是落魄,還是在自我實現?
    在臺北101信義商圈,美妙動聽的歌聲,精彩的雜技表演,吸引許多人駐足觀看;在臺北車站地下街,一位盲人正在悠閒地拉著小提琴,路人不時拿出手機拍攝;在漁人碼頭,吹著海風,看著落日夕陽,聆聽著樂隊演奏的美妙音樂…街頭藝人已經是臺灣文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臺北的各個角落,甚至是在臺灣的其他各個縣市,你總會發現藝人們的身影。
  • 街頭藝人 | 一個包容的城市對街頭文化的認可
    ■ 臺灣·臺北在臺灣,街頭藝人已經具備社會「精神治療師」「心靈補給站」的角色,在繁忙的工作節奏中,大家在辛苦之餘,偶爾歇腳在街頭藝人的表演場地,放鬆一下緊張的心情與疲憊的身心。■ 英國歐洲的街頭藝人較為普遍,在英國城市、小鎮的街頭,但凡人群聚集的地方,就有可能看到形形色色的街頭藝人。英國公眾尊重藝術,對街頭藝人也很尊重。街頭藝人中的很多人有其他正式職業,在業餘時間從事街頭表演。在英國,街頭藝人賣藝需要考執照才能在街頭、地鐵站、廣場等地表演。
  • 兩岸聚焦:街頭藝人,臺灣這樣管理
    嚴格考核 持證上崗 臺灣的街頭藝人之所以受歡迎,原因之一就是考核標準高。在臺灣,街頭藝人必須執證上崗。臺灣媒體曾報導過,街頭藝人證照比考律師證還難,並非言過其辭。特別是在臺北,考試是不打分的,要麼通過要麼不通過。一般考試通過率在20%以下。 現年81歲的李芳騰應該是臺北最老的街頭藝人。
  • 臺灣寫真:臺北「母親河」流光耀今昔
    臺灣寫真:臺北「母親河」流光耀今昔 >   中新社淡水10月10日電 題:臺北「母親河」流光耀今昔  中新社記者 楊傑 陳立宇  臺北是一座因水而興的城市,數千年的淡水河流淌,孕育了臺北的絕代風華。
  • 街頭藝術四季FUN「夢幻之秋」|街頭藝人歸來
    今年,街頭藝人因為疫情,暫停了市民中心的日常展演,往常歌聲環繞的地方,如今缺少了許多煙火氣息。市民們在等,他們懷念在市民中心與街頭藝人互動的氛圍。街頭藝人們在等,他們想念那個可以展示自己一身技藝的平臺。
  • 臺北寫真:公共自行車——臺北街頭一抹微笑
    中新社臺北1月2日電 題:公共自行車——臺北街頭一抹微笑  中新社記者 路梅 董會峰  風和日麗的日子走在臺北街頭,常能看到騎著橙色自行車的身影,三三兩兩結伴而行,伴隨著清脆的鈴聲和輕鬆的笑談,為城市增添了悠閒的節奏。這是臺北市政府推行的「公共自行車租賃計劃」,旨在方便民眾出行,並提升臺北健康樂活、環保減碳城市形象。
  • 臺灣街頭藝人考試比太陽馬戲團還難考?
    以臺北市來說,根據文化局藝術發展科指出,評審組成分別為藝術領域代表4到6人、街頭藝人代表2到4人、文化局代表1人,以及如捷運局、水利處、公園處等表演場地的主管機關代表1人,而其中主管機關代表這一項,便最常為人詬病。
  • 臺灣寫真:臺北的煙火味
    臺灣寫真:臺北的煙火味 2019-05-06 16:04:13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攝   中新社臺北5月6日電 題:臺北的煙火味  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路梅  品味臺北,感受最深的不是信義商圈的流光溢彩,而是無處不在的煙火氣。  隨便推開一家連鎖便利店的門,立刻會被濃烈的「生活氣息」包圍。
  • 臺北:一個適合「慢」遊的地方,用味道徵服了前來旅行的遊客們
    很多人都喜歡去臺灣逛一逛,說到臺灣,很多人都會先想到它的美食,在筆者看來,臺灣很適合慢遊,這裡有非常多的文藝巷子,這裡的建築雖然說大多比較老舊,可是設施還是比較完善的,這裡的機車雖然也比較多,可是大家都能自覺的遵守規矩,總之臺灣是一個非常適合慢慢欣賞的地方,非常適合大家前來旅行。
  • 支持街頭藝人表演!全國性街頭藝人文化藝術節有望在濟南舉辦
    打造「最濟南」夜經濟聚集地這些地方都有了「標籤」冬天晚上,出門凍手凍腳,要將人吸引出去,就需要有特色的場所。為此,濟南將打造「最濟南」夜間經濟聚集地。打造特色彰顯的夜生活「新地標」。探索街頭藝人管理模式支持街頭藝人演出在持續繁榮「夜遊」主題觀光活動方面,濟南將豐富景區夜間旅遊產品,引導A級景區延長開放時間的同時,增加非遺傳承人工作坊、文創工坊、油畫工作室、收藏館等「打卡」景點,積極開發景區露營、尋寶、密室等夜間旅遊產品,增加景區的活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