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商委昨日透露,2015年春節黃金周期間,上海實現購銷兩旺的羊年「開門紅」。餐飲業中,2000元左右的套餐最受市民歡迎。
除夕營業額同比增12%
在經歷了一輪難熬的瘦身之後,本市的餐飲行業企穩回升,味道越來越家常,價格越來越親民。今年除夕的年夜飯不但好吃,而且不貴。大眾化、特色性、體驗式餐飲成為老百姓年夜飯的新潮流。各餐飲企業加強特色營銷,通過套餐優惠、網絡訂餐等多種途徑聚集人氣。
從部分區縣的抽樣摸底情況來看,2000元左右的套餐最受市民歡迎。17個區縣101家樣本餐飲企業的除夕堂吃年夜飯實現營業額2945萬元,同比增長12%;桌數為9595桌,同比增長9.2%。每桌年夜飯均價3069元,相比去年的均價2992元微漲2.6%,漲幅小於2014年本市CPI增幅(2.7%)。半成品共售出9420套,同比增長13.7%,而半成品套均售價約為465元,同比大幅下降53.7%,親民價格的大眾化春節半成品年夜飯大行其道。
此外,春節期間,抽樣調查的美發美容、娛樂健身和其他服務業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4992萬元,同比增長56.1%。2015年賀歲檔電影市場,抽樣的4家影院,春節期間票房達到1132萬元,同比增長24.8%,佔抽樣服務性企業營業額的22.7%。
節前增速高於節日期間
據17個區縣商務主管部門和百聯、良友、煙糖、農工商4家商業集團公司聯合抽樣調查,412家大中型商業企業,春節節前、節中14天(2月11日至2月24日)共實現營業額149.78億元,比上年增長12.6%。
從春節市場消費特點來看,節日消費高潮在節前來臨,老百姓集中消費,購置年貨,各大商圈、商場普遍人氣爆棚,銷售火爆。節前一周,抽樣企業共實現營業額88.85億元,同比增速高於節日期間。從業態數據分析,除便利店、連鎖超市受節日期間在滬市民市場消費減少因素影響,銷售略有下降之外,專營專賣及其他(包括無店鋪零售)、購物中心和大賣場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增速分別為59.3%、18.4%、13.5%。
據抽樣統計,浦東新區、中心區、郊區縣抽樣企業節日分別實現營業額8.10億元、40.09億元、39.8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5.8%、13.2%、33.7%。
電商大發「羊」財
電商企業在羊年春節期間的銷售中可謂大發「羊」財,京東商城旗下的圓邁貿易公司春節期間銷售額同比增幅超過70%。「菜市場2.0版」也是羊年春節的大贏家。主打「農超對接」模式的上蔬永輝超市在春節期間,保質保量地為市民提供物美價廉的生鮮果蔬。上蔬永輝旗下4家門店,春節期間實現銷售額逾1600萬元。
主副食品價格略有上升。受生產成本上升和節日期間氣溫變化的影響,蔬菜集團春節期間12種蔬菜平均價格為3.73元/公斤,相比去年的3.42元/公斤,上升0.31元/公斤。蔬菜集團貨源準備充足,確保了市場供應平穩,抑制菜價上漲。
外高橋集團旗下的自貿區進口商品直銷中心(DIG)春節期間已開業的13家門店共實現銷售額近7000萬元。「吃喝玩樂購,一樣不能少」!春節前新開業的大型購物中心祝橋奧特萊斯為本市居民提供了購物休閒新的選擇,祝橋奧特萊斯春節期間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體驗式購物的經典力作環球港購物中心,春節期間也成為居民一站式消費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