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地、幫助390個貧困戶、扛過新冠疫情,我是新發地「西紅柿大王」

2020-12-13 和訊

12月的北京新發地,遠不如往年熱鬧。

下午2點多,已不見往日卸車的繁忙、搶路引發的爭吵、競價的喧鬧……幾十隻麻雀飛到空場上,埋頭尋找一番,又慵懶地、集體飛去。

唯一不變的是,新發地的商戶還在市場中忙碌著,卸貨、裝貨。在他們的臉上,似乎又看不出這裡曾經經歷過一次疫情爆發。

生活總要繼續,人們的餐桌依然需要來自新發地的新鮮蔬菜、水果、蛋肉。

這些看起來習以為常生活日常和秩序,背後總有上千個新發地商戶的默默努力和支撐。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的是發生在新發地商戶趙士剛身上的故事:

趙士剛在新發地經營了20多年,是市場裡有名的「西紅柿大王」。

除了給家樂福、物美、永輝等超市供貨,趙士剛還在山西大同建立了扶貧基地建設西紅柿大棚,解決了當地近400戶貧苦戶的生計問題。

但疫情爆發後,趙士剛等商戶的資金急劇緊張。貨出不去、錢周轉不開,直接影響著這些小微企業及其背後成千上萬人的就業問題。

好在,度小滿金融為新發地商戶量身定製了一個產品,一批信譽好的商戶獲得了融資服務,趙士剛也在其中,成功拿到極低息貸款(日利率萬分之一)。

採訪趙士剛時,他剛從天津開車回京。拿到貸款,趙士剛得以進一步繼續自己的生意——在山西的扶貧項目擴建大棚。

隨著生活日漸富裕,趙士剛式的傳奇正漸行漸遠,引人深思:

一方面,如何將上一代的奮鬥精神傳承下去?

另一方面,該怎樣幫助他們實現更大的夢想?

以下是關於趙士剛的真實故事:

文 | 唐山

編輯 | 卓然

1

新發地

夢破碎的地方,也是「西紅柿大王」逆襲人生的起點

2000年,28歲的趙士剛帶著妻子和2歲的孩子,懷揣著5萬元錢,從黑龍江來到北京新發地討生活。

沒想到,創業的第一站就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機。

在來北京之前,趙士剛曾在黑龍江雙鴨山的生產建設兵團工作。

那裡有編制,工作穩定而安逸,年輕有為的他還被領導推薦為代培生,上了黑龍江農墾大學。

「我所在的農場有2萬人,只有2個推薦名額,領導就給我留了一個」,趙士剛說。

或許是開篇順利,也或許是雙鴨山太小安放不了一個年輕人的夢想,當同村人慫恿他一同前往北京「淘金」,做海鮮生意,他沒想太多就答應了。

海鮮對趙士剛來說,是個完全陌生的領域。「在小地方呆久了,也相信同伴的淳樸」,一開始合伙人說啥,趙士剛就跟著做啥。

他們跟著從廣西北海進貨、再運到北京新發地銷售,卻沒意識到其實北京人並不怎麼吃海鮮。

他們不懂判斷天氣對水產的影響、也沒做庫存管理,運到的海鮮沒賣完,全死光了,一分錢都沒撈回來。

一來二去,沒多久,趙士剛的5萬元錢就被虧完了。

最落魄的時候,他一個月120元的房租都交不出。幸虧房東人好,允許趙士剛暫時欠著,「你什麼時候有錢什麼時候給」,房東說。

心氣兒高的趙士剛不想就這麼空著手回老家,既然帶著老婆孩子來了北京,怎麼著也要再試試能不能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把錢賺回來。

但他沒有一技之長,手裡只有一個農業管理的大專文憑,找不到合適工作,只得先留在新發地幹起了裝卸工。

當時的新發地市場草莽叢生。農產品(000061,股吧)的銷售渠道有限、價格不透明,外地菜販都需要通過懂市場的裝卸工幫忙打點吃喝、裝卸、找銷售渠道。

趙士剛就一邊幫人裝卸蔬菜,一邊做起了「代銷」,幫外地菜販子找銷路。每200元的貨,趙士剛能拿到1分錢的「縫兒」。

現在已成為新發地「西紅柿大王」的趙士剛回憶起這段時光,依然感到十分慶幸。

也是在那次人生危機後,「西紅柿大王」趙士剛的逆襲人生開啟了。

2

從裝卸工到家樂福供應商

我成了最懂西紅柿的人

趙士剛是當時菜販子最喜歡找的「緊俏裝卸工」。

在新發地有個不成文的行業規矩,無論你這筆生意最後有沒有賺錢,都要給做「代銷」的裝卸工付代銷費。

但趙士剛心軟,看到那些外地菜販虧了,就不忍心多收「好處費」。他還常常自掏腰包,請那些虧了錢的菜販吃飯、張羅著給買回老家的火車票。

這幅好心腸成了趙士剛「個人口碑營銷」起飛的基礎。

那些得到趙士剛幫助的菜販子回老家後,紛紛介紹同鄉做生意的朋友,讓他們「來北京就找趙士剛,他人好,靠譜」。

有了口碑,趙士剛一天能「代銷」四五車貨,客戶裡還包括家樂福這樣的「巨頭」。

每次家樂福的採購來新發地,不管是颳風下雪,趙士剛總能幫採購找到穩定貨源。

2003年,趙士剛不僅拿下了家樂福的單,還給迪亞天天108家店供應總計4個蔬菜品類。

每晚7點,家樂福各門市和趙士剛報備第二天需要的蔬菜和數量。

為了確保蔬菜新鮮,這些貨都不能提前準備,都靠現抓,趙士剛都會在10點半前準備好所有貨物。

緊接著,第二天下午1點,趙士剛又要給迪亞天天備貨,趕在下午5點送到方莊的各個門店。

給超市供貨後,趙士剛的生意就好了。其中,西紅柿的需求量最大,供得量大了,大家就跟著喊趙士剛「西紅柿大王」。

但趙士剛最大的生意打擊也正是來自於西紅柿。

2013年的某天,趙士剛忽然接到超市電話,說收到的西紅柿全爛了,要求退款——當時趙士剛每天都要給北京的永輝超市(601933,股吧)和物美超市供近8萬斤西紅柿。

接到電話時候趙士剛很疑惑,進貨時這些西紅柿都沒事兒,怎麼一到北京就全爛了?

後來一個老農民告訴趙士剛,那年雨水量大,導致西紅柿的含水量高。

產地採摘時看起來沒兩樣,但經過長途運輸就炸皮,緊接著接著就淌水、腐爛。

因沒能保證供貨,這批貨趙士剛不僅收不到錢,還要罰違約款。按規矩,一個店空臺子,就得罰1千,趙士剛一天就吃了9萬元的罰款。

收到被退回的西紅柿時,趙士剛整個人都感覺天塌了一般。

他聯想到最初被海鮮「坑」的那一年,沒想到兜兜轉轉,自己又敗在了無法預測的天氣情況。

這麼一折騰,趙士剛只能把成本1.5元/斤進的西紅柿,按六毛錢/斤「賤賣」,再把所剩無幾的好西紅柿裝箱供給超市,彌補損失。

還有一次,趙士剛的西紅柿遇到了對手的價格戰。當時有人發話,「趙士剛賣多少錢一斤,他比趙士剛便宜2毛錢」。

為了搶客源,他不得不應戰跟著降價,結果賠了20萬元。對方也損失不小,他比趙士剛便宜每斤2毛錢,總共賠40萬元。

看起來很不符合邏輯的事情,但這就是商戰,每一天都在趙士剛身邊發生。

3

一個「趙士剛」等於:

300畝菜地、390貧困戶、800萬斤西紅柿

幾次價格戰後,超市學乖了。

大超市門開始在每個品類上招標,讓供應商報價——大家鷸蚌相爭,超市漁翁得利。

經歷了這次洗牌,趙士剛也從中小戶正式擠入了新發地市場的「大戶部隊」。

但他感覺並不輕鬆,反而意識到,以往粗放的菜場採銷模式不奏效了,必須進行模式創新。

趙士剛想到了上遊產業鏈——直接自己種菜。

過去菜販子做生意就是靠人力去各地菜場收購,然後再集中到新發地批發、賺差價。

但當供應鏈被集中在少數人手裡後,價格變得統一,分攤到各個大戶手裡的利潤也減少了。

為了找到更穩定的供應,趙士剛參與了山西大同的扶貧計劃,在當地承包了300多畝菜地,帶動的貧困農戶390戶,共589人。

在趙士剛的大棚工作,工人們穿著印著新發地logo的工作服、逢年過節還能領到油和米、年底能參加一次聚餐。

別的棚想挖趙士剛的工人,根本挖不走。

有了扶貧基地,他還可以做品控、減少農藥使用量。

統一了上遊生產後,趙士剛把西紅柿的成本價控制在0.9元/斤,即使是市場價12元/斤的草莓西紅柿,他也能做到1.4元/斤的成本。

趙士剛感慨,當年拼了命地想到城裡來,這下又回農村了。

「沒做過的人不知道,做農業有癮,尤其是看到自己種的東西豐收,特別有成就感」,趙士剛說道。

去年,趙士剛將大棚擴到300畝,全走下來都得4萬步,預計西紅柿全年產量可達800萬斤。

這下,他可成為了貨真價實的「西紅柿大王」了。

4

熬不過的疫情和帳期

小微貸款帶來的「續命效果」

如果說,在新發地做超市們的供應商是「搬箱子」的活,那趙士剛現在幹得就是「造箱子」的事兒。

創建上遊產業鏈的難度和成本都更大,但是擴建大棚的鋼材,一次就要花掉趙士剛60多萬元。

他再也不是虧了5萬元、付不上120元房租的趙士剛了。現在的生意規模,哪怕貸給趙士剛500萬、1千萬,他都覺不夠用。

生意做大了,還總有資金周轉不靈的時候。

往簡單地說,超市帳期45天,趙士剛常遇到臨結帳時會計休假的情況,這就要再等30天。

今年6月新發地疫情更是情況危急。趙士剛的資金忽然都緊繃了——此前一天他能賣出三車西紅柿,可那段時間,三天才能賣出一車。

新發地的董事長張玉璽也跟著急,幾乎天天問趙士剛:「情況怎麼樣,行不行?」

在張玉璽眼裡,每一個新發地商戶的存亡都決定著這個市場的生命延續。

生意還得做,只要趙士剛還在供貨就只能貸款。

但銀行貸款一般是手續最複雜、耗時最長的,「真有急事,等銀行的款下來,公司也差不多倒閉了」,趙士剛說。

趙士剛年銷西紅柿大概9千多萬元,再加上現在建種植基地,到處都要錢。趙士剛算過,自己幾乎年年都要用高利貸,他貸過一分二的高利貸,一分五的也用過。

疫情最緊張的那幾個月,張玉璽生怕趙士剛不掙錢,他常說,這些商戶「打不走,罵不走,不掙錢準走」。

為了解決這些新發地商戶的資金緊張問題,今年8月度小滿金融面向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新發地國際水產城等8個市場的中小商戶,推出「新發地中小商戶扶助計劃」。

該計劃首期投入1億元,為商戶提供日利率0.01%的低息信貸,幫助商戶解決經營資金周轉困難。

基於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度小滿金融搭建了能夠有效開展小微企業信貸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也極大地縮短了趙士剛獲得貸款的時間和手續。

趙士剛被推薦後,就在度小滿金融APP裡進行了申請。「和銀行相比,度小滿方便不少,用時申請,不到24小時款項就到帳」。

拿到了來自度小滿的100萬低息貸款後,趙士剛感到十分唏噓。

今年疫情的情況,幾次讓他覺得快熬不下去「,現在看來,「老爺子和度小滿真像親生父母一樣」。

但趙士剛對這筆救命錢也省著花。「我現在用了不到20萬,接下來一筆準備用在雲南看貨、收貨時」,趙士剛說。

「那邊有個行情見漲,現在我們開始存貨,存完貨後很快資金就能回來「,趙士剛說。

資金對於這些新發地商戶來說,是獲得生存的希望——有資金周轉,就能有盈利翻盤的可能。

眼下,趙士剛在山西大同的扶貧基地已實現盈利。未來擴大規模後,趙士剛計劃以此為樣板,複製到全國各地。

「中國是農業大國,但農業機械化程度太低」,趙士剛說,相比美國人均管1200畝農田,中國一個農民只能管20-30畝。

設施農業在中國大有可為,也需要更多和趙士剛一樣的「西紅柿大王」支持建設。

無論新發地未來如何,無論有沒有別的商戶離開,在他心中,新發地就是他的家。

後記

從當初外地來京的裝卸工,到新發地的「西紅柿大王」,趙士剛的身上折射著「改革開放」青春期一代的影子——懷揣夢想,靠雙手、膽量與智慧,改變自己的命運。

正是無數這樣的、被公眾忽略的個人奮鬥,拼成了「中國奇蹟」。

但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市場中的商戶自6月以來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部分商戶受困資金周轉難題。

在知悉商戶的遭遇後,度小滿金融成立專項小組,針對商戶遇到的實際困難,設計出了一整套定製化的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希望能夠精準幫扶新發地等市場的商戶復工復產,重回正常經營軌道。

除了趙士剛,此次「新發地中小商戶扶助計劃」裡,度小滿金融還幫助新發地百王百強商戶、優秀檔位經營戶、文明經營戶以及部分散戶分別獲得了20萬至100萬不等的低息貸款,涉及的蔬菜品類有大蔥、冬瓜、柑橘、水果等。

正如度小滿金融CEO朱光所說,小微企業的生存狀態,關係到民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關係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

這些貸款幫助的不僅是一個像趙士剛小微商戶,更是趙士剛背後扶貧基地裡上成千上百個農民的就業問題。

通過點對點的幫扶,度小滿的一筆貸款激活一個小微,也讓小微創造出更多就業機會。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顯微故事。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李佳佳 HN153)

相關焦點

  • 「探營」北京新發地,市場「大王」們眼下日子怎麼過?
    ▲2020年5月28日,車水馬龍的新發地市場。衛星數據來源:高分二號自北京6月11日再度出現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以來,已有超過300人被確診。由於確診病例絕大多數與新發地批發市場有關,此次疫情也被定性為新發地聚集性疫情。新發地批發市場是華北地區最大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 如何保障北京菜籃子 新發地這些「大王」這幾天忙暈了
    新發地市場2000個固定攤位,許許多多的流動攤點,有人脫穎而出,那些長年奮戰在市場一線,用勤勞、智慧和堅韌創造傳奇的市場商戶,尤其是各個經營品種的「大王」們,成為市場發展的脊梁和旗幟。「大王」們和新發地一起,進行基地建設,把各地的名優農產品都帶到北京市場。
  • 新發地的「大王們」
    北京疫情防控局勢驟然升級,新發地批發市場處於漩渦中心,作為北京「菜籃子」,這裡是北京乃至全國交易規模最大的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負責北京近八成的食材供應,也是亞洲最大的蔬菜水果交易市場。新發地裡忙碌的商戶們。
  • 「特寫」新發地開門了:瓜果蔬菜大王重裝上陣
    記者 | 趙曉娟編輯 | 牙韓翔1關閉2個月之後,8月15日,北京新發地再次打開了大門。「玉米大王」李忠躍幾天前就知道了這個消息。新發地曾經召集一批各個單品的大戶,商量重新開市的事情。第二波疫情爆發之後,十幾臺大貨車被封在院子裡,隔離期的李忠躍只好隔空指揮,讓各地的經紀人幫忙發出已經訂好的貨,直接運給排隊的大客戶們,作為在北京北京新發地幹了20年的老經營戶,李忠躍在專門與農產品、合作社打交道的農產品經紀人之間是有口皆碑的。他在新發地還有另一個名號,「玉米大王」。「xx大王」是這個市場裡特有的稱呼。
  • 北京新發地這波新冠疫情會有多大範圍?三文魚真會感染病毒嗎?
    北京近日疫情情況如何?6月12日0時-24時,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1例。其中本土病例6例,均在北京。連續發現新冠確診病例,一日突增6例,確實讓人擔憂。1、病毒從哪來?
  • 北京新發地疫情病毒源頭最新結論:單一性新發境外輸入
    研究團隊進一步利用自主開發的低病毒載量樣品處理方法,對110個病例和環境樣本進行了高通量核酸測序,共獲得了72條高質量的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分析發現,這些序列均具有8個特徵性突變位點,這些位點在我國此前的本土和輸入病例中從未發現過。經與新冠病毒基因序列資料庫比對發現,其中7個突變位點的病毒主要存在於歐洲。這些結果進一步提示新發地疫情的病毒應為單一性的新發境外輸入。
  • 新發地「單品經營大王」再增100位
    1月31日,北京新發地農產品市場(下稱北京新發地)「2018年度文明經營戶暨第三批單品經營大王表彰大會」在新發地國際會展中心舉行,678名商戶受到表彰。其中8人榮膺「有特殊貢獻的文明經營戶」,570人獲譽「文明經營戶」,100人被授予「第三批單品經營大王」稱號。
  • 新冠捲土重來?北京新發地是下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多省緊急下架...
    根據新發地董事長張玉璽所言,檢出新冠病毒的三文魚來自京深海鮮市場,京深海鮮市場也是北京一個很重要的海鮮市場,人流量密集,京深海鮮市場商戶稱所售的三文魚來自於北歐,大部分是來自挪威和法羅群島。
  • 北京新發地:「菜籃子」超三成是「扶貧菜」
    昨天,新發地市場蔬菜銷售區,「茄子大王」李軍指著新鮮的茄子說,他在河北棗強的扶貧種植基地一年能供應北京8000噸茄子,持續不斷地助力當地1000多名貧困戶脫貧。記者從新發地市場獲悉,截至目前,新發地市場扶貧種植基地已經覆蓋19個省78個貧困縣,種植面積達96.6萬畝,帶動36萬人脫貧致富,新發地市場每年銷售的蔬菜中,來自各個扶貧種植基地的「扶貧菜」超百萬噸,佔比超三成。
  • 北京新發地10位銷售大王經營大戶來衡「相親」
    圖為來自北京新發地的銷售大王、經營大戶們正在展臺前相看中意的農產品。武志庫攝12月12日上午,河北省衡水迎賓館冀州廳內人頭攢動、氣氛熱烈,一場別開生面的「相親會」在這裡如期上演。在這場衡水市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與北京新發地市場對接洽談會上,衡水市眾多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與來自北京新發地市場的10位單品銷售大王、經營大戶「親密接觸」,面對面對接、推介,以期讓更多衡水優質農產品走上首都市民的「餐桌」。這次對接會邀請了北京新發地市場茄子大戶、西紅柿大戶、紅薯大戶、山楂大王、梨王、櫻桃大王等10位單品銷售大王、經營大戶。
  • 高碑店:「豆角大王」眼中的新發地
    邸志永 攝長城網保定訊 (通訊員 張潔 邸志永 記者李艮春) 「早先家裡窮,上不起學,就跟著父親種地……」9月2日,記者見到了49歲的高碑店新發地「豆角大王」孫永彬,說起事業的起點,孫永彬依然記憶猶新。
  • 豐臺新發地果蔬大王到淶源考察幫扶:期待建果蔬基地為脫貧做貢獻
    近日,豐臺區花鄉新發地組織果蔬經銷大戶——玉米大王李忠躍、西紅柿大王趙士剛、茄子大王李軍、辣椒大王王興君到河北淶源實地考察農產品產銷幫扶項目,期待在當地建立果蔬基地,為淶源地區早日實現脫貧摘帽做出貢獻。
  • 北京新發地市場探索「造血式」扶貧新路子
    記者調研了解到,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中心通過建市場、搭平臺、立模式孕育出百餘位農產品行業「經營百強」「單品大王」。在此基礎上,通過讓農戶入股,「大王」抓產銷兩頭的模式,打通了產業扶貧之路的「最後一公裡」,打造出「造血式」扶貧的新樣本。
  • 新發地休市果蔬交易不停,這些「大王」忙著四處掃貨
    新發地供圖「香蕉大王」張忠義:現在保供穩價是一種責任「香蕉大王」張忠義是安徽省六安市餘安區人,在北京做農產品生意近二十年。張忠義的公司原先的辦公地點和香蕉庫相臨,也在新發地區域內。去年,為了換個辦公環境,他把公司搬到了大興區宏福路的鴻坤寫字樓裡。
  • 「西瓜大王」潘孝海:保價保供是新發地同仁的一份責任
    新京報訊(記者 耿子葉)6月15日,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暫停休市的第三天,潘孝海遇到了新難題,「一上午我都找不到貨車。」在物流緊張、工作人員居家隔離的情況下,為了保障供應,潘孝海乾脆把種植基地的人調到了北京。
  • ...說明北京新發地發現的新冠病毒傳染力有可能強於武漢華南海鮮...
    【武漢病毒專家:北京疫情傳染性似高於武漢 但中國防控經驗已足夠豐富】15日下午,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研究所楊佔秋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北京新發地4天內確診79個病例,說明北京新發地發現的新冠病毒傳染力有可能強於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但不同在於,中國已積累和建立了豐富的防疫經驗和強大的聯防機制,迅速採取措施對疫情進行了控制。
  • 挪威忙撇清:我們的三文魚不是新發地新冠病毒的源頭
    (觀察者網訊)6月11日,北京新發地市場出現新冠疫情。隨後,由於切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上檢出新冠病毒,全國多地下架進口三文魚。挪威對華的三文魚出口因此受到影響,該國官方17日趕忙撇清關係,稱疫情與挪威的三文魚無關。
  • 此輪疫情0號病人是誰?為何是新發地?需要封城嗎?6問北京疫情
    官方通報顯示,劉某某與北京市西城區6月11日確診病例唐某某,在北京新發地菜市場有過交集,唐某某6月3日曾到新發地採購肉類產品,劉某某6月5日曾到新發地採樣。從目前的公開信息來看,尚沒有病例早於6月3日(唐某某去新發地採購的時間)出入新發地。
  • 「背鍋」的三文魚,反彈的疫情:一文讀懂北京新冠疫情的來龍去脈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被北京確診6例本土新冠病例的消息驚掉了下巴。13日,北京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北京市新增6例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疫情的反彈確實給人們帶來了恐懼心理,但我們發現政府的行動果斷而迅速,在短短一天時間內,就鎖定了病毒傳播源——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這樣高效的行動,得益於我們在疫情中積累的寶貴經驗。隨後,豐臺區迅速啟動戰時機制。13日凌晨,一則重磅消息打破了寧靜的夜晚:進口三文魚案板檢測出新冠病毒。
  • 「西紅柿大王」趙士剛:正好是空檔期 月底集中供菜
    新京報訊(記者 耿子葉)6月16日,趙士剛的西紅柿批發生意暫停的第四天。13日,趙士剛的四個銷售夥計,經過核酸檢測後,返家進行隔離。隨之,趙士剛的西紅柿生意也按下了「暫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