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走天涯
宇宙中各大恆星和行星,為何都是漂浮的狀態?科學家已找到原因
眾所周知的是宇宙一直在不斷的碰撞當中,每天有很多新的星球誕生,同時也會有很多星球老去,甚至可以說是死亡,像我們生活的地球,至今已經走過了46億年的生命長河,目前也已經是步入了中年時期,同時包括非常強大的太陽總有一天也會因為資源耗盡的緣故,而變成一顆不會發光同時也不會發熱的星球!
那麼宇宙這麼大,太陽系卻僅僅只是滄海中的一粒而已,那又是什麼讓這麼多顆星球維繫在一起的呢?宇宙又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環境呢?目前我們對於宇宙的了解,幾乎都來自於霍金先生的奇點大爆炸理論,之後的宇宙在一直不斷的誕生新的星球,如此多的星球,實際上距離非常的遙遠,可是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就不難發現,星球從來都是飄浮在空中的,而不是像我們的腳踏在實地上一樣,那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定理可以知道,這些質量體積龐大的星球都是有重力存在的,只要有重力的話,星球必然會呈現一個下墜的姿態,雖然這些星球並沒有,而且還在各自的軌道上一直旋轉著,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科學家從前一直認為,是因為宇宙中星球非常多的緣故,這些星球互相的制衡,於是達到了一個平衡點,才使得星球飄浮在空中,但是顯然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前進,這種說法也已經漸漸的被拋棄了,於是科學家又聲稱找到了新的原因,而這次給出的觀點,就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了!
科學家認為宇宙中的天體僅僅只佔了5%不到的面積,其中95%都是人類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於是科學家將其稱之為暗物質,正是這些暗物質的存在,才讓這些星球就像被託在雲端上一樣,使之不掉下去,目前科學家們也已經在實驗室中證明了暗物質的存在,說不定在某一天,每個人都能夠發現到暗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