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遺體火化師:薪水過萬是傳說 不怕遺體怕偏見

2020-12-27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莊建(右)和龔睿(左),在今年的全國民政行業職業技能比賽中他們兩位代表四川分別獲得一等獎。

遺體火化師,一個神秘的職業。

這個群體,有著某些不為人知的禁忌。從不說「歡迎」,不說「再見」;肅穆的表情,容不得一絲笑意;遇到生意人打招呼,他們大多不願握手,只是點頭示意……

12月24日至28日,全國首屆遺體火化師職業技能競賽在京舉辦。來自成都市殯儀館的兩名80後遺體火化師龔睿、莊建代表四川省參賽,雙雙獲得一等獎。

12月29日,在成都市殯儀館,二人向記者講述了遺體火化師背後的故事。

人物小檔案

莊建:1981年生,成都人。專科學習經濟專業,本科是工商管理專業。從2005年開始從事遺體火化,至今已有11年。在2015年全國首屆遺體火化師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一等獎。

龔睿:1988年生,成都人。專科學習機電一體化工程,本科是社會工作與管理專業。大學畢業後當了兩年兵。2012年起成為遺體火化師,至今已有4年。在2015年全國首屆遺體火化師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一等獎。

技術活

控制好風、油、壓力、機械等因素

遺體火化師,顧名思義,是從事遺體火化和骨灰處理的人員。作為殯儀服務的最後一站,他們一臉肅穆,謹慎地對逝者進行火化操作,最終為逝者家屬奉上一盒潔白無瑕的骨灰。

遺體接收、入爐核對、火化操作、骨灰裝斂、交給家屬……每個工作環節,都容不得絲毫差錯。

遺體火化師莊建說,一次遺體火化,需要控制好各個方面:遺體正常燃燒、火化機正常運行、出的骨灰質量、環境控制。操作的工藝,直接影響到骨灰的質量和煙氣排放黑度(林格曼係數)。「要讓遺體能正常燃燒,需要控制好風、油、壓力、機械等各個因素。這樣才能保證遺體完全燃燒,如果不完全燃燒,排放物就會汙染環境。」

莊建說,遺體火化師能從排放的煙氣判斷遺體火化的狀態,最好的狀態是「無色的氣浪」。「黑煙,就意味著不完全燃燒,溫度不合適;褐煙,意味著缺氧燃燒;白煙,意味著過氧燃燒。」

莊建說火化出來的骨灰最理想狀態是象牙白色,但是由於人體疾病、藥物治療,人體內積存的激素、藥物等在火化中發生化學反應,骨灰顏色可能呈現紅褐色、黃色、綠色等多種顏色。「腦部一般是象牙白色,但是肢體就不一定了。一般,服用西藥的人,遺體四肢會出現別的顏色;而服用中藥的人,顏色集中在腹腔區域。」

此外,根據遺體的種類(正常死亡、傳染疾病、高度腐爛、高墜等),火化師需相應對自身進行防護處理,並選擇相應的火化爐機、火化方式。每年大約要火化1500具遺體。

工作中的莊建(左)和龔睿(右)

據了解,火化師的自我防護分為多種級別。對於正常死亡的逝者,火化師採用一般防護級別。他們會身著工作服,面戴防塵口罩,眼戴護目鏡,手戴消毒手套;對於高度腐爛或是感染甲類、乙類傳染病的死者,火化師將身著專業防護服、防護鏡,戴專業防護面具甚至防毒面具。

苦與累

溫度高、異味重、粉塵大、噪音大

對於工作中的艱辛,遺體火化師龔睿深有感觸。

將遺體從冷凍櫃運出來,再送到火化車間,火化師走過這段100多米的路程,深深體會到了什麼是「冰火兩重天」。為此,他們的統一裝束都是單衣+外套,便於穿脫。

上工前莊建(左)和龔睿(右)換好工裝。

「一天下來,汗水從來沒幹過。」龔睿說,火化間一共8個火化爐,每個火化爐內的溫度至少600℃,整個車間的溫度大約在40-50℃,夏天甚至更熱。

在炎熱的夏季,殯儀館時常接到溺死者和過世的獨居老人。這兩類遺體一般都是死亡多天後才被人發現,因此大多已經高度腐爛。「遺體散發出來的味道異常難聞,而且完整度也不好,需要進行收斂再處理。」

此外,由於遺體大多伴隨有附屬物(陪葬品),燃燒後會產生較多粉塵;車間火化爐噪音大,火化師交流基本靠「吼」;雖然戴著護目鏡,但是常年累月,眼睛都受到火光影響……

龔睿說,遺體火化師多多少少都有些職業病:鼻炎、咽炎、眼睛乾澀(甚至飛蚊症)……

而常人有的假期,火化師們統統沒有。早晨7點半打卡上崗,從7點50進入火化間,到晚上9點關設備,中途只有午餐和晚餐短暫休息,其餘時間均為待命或工作狀態。到第二天凌晨5點,又要繼續火化工作到9點才離開,休息兩天後再上崗。

「我們要值夜班,例如夜間臨時接到緊急火化工作,就必須立刻上崗。」莊建說,他已經3年沒有在家過大年三十了。

心理關

「我們不害怕遺體,而是擔心社會的偏見和歧視」

面對冷冰冰的遺體,也許每個人都閃過一絲害怕。

龔睿還記得第一次接觸遺體的那天。那是2012年的冬天,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

那時新殯儀館建成不久,需要將老館多年無人認領的遺體重新裝殮,放入新館。當時龔睿入行不久,處於各個崗位輪崗的階段。於是他接到了一個任務:搬運遺體。

「十多年無人認領的遺體,身體各個部分已經分離,且因久凍變質,散發著濃重的臭味。」龔睿硬著頭皮和同事小王一共搬運了3具遺體,「差點沒吐出來」。雖然事後經過了換洗,但二人的身上仍然散發著濃重的味道,「坐公交車,別人都離我們遠遠的。」

此後,經過熟悉流程、師傅手把手「傳幫帶」,龔睿開始操作遺體火化了。他還記得,第一次處理的遺體是個中年男人。「當時很好奇,一直盯著火化爐。」龔睿說,大概等了40分鐘後,經過骨灰冷卻、剔除雜質,終於裝斂好一盒骨灰,心裡有些感慨。

作為一名火化師,要時刻保持表情肅穆,不能笑。這種長期壓抑的狀態,容易讓人產生抑鬱傾向。因此,殯儀館會安排一些培訓,館領導也會跟火化師們談話、疏導心理。

龔睿說,考慮到大多人對自己的職業有忌諱,逢年過節他都主動地不去參加聚會,而是打電話問候;碰到了生意人,也會主動不去握手,只是點頭示意……「有時候,只需要一個眼神,你就能看出對方是否接納你。一些老輩還是比較迷信、忌諱。」

龔睿的孩子剛滿一歲。一天,龔睿高興地伸手去抱孩子,孩子卻哭了。這時,家裡就有老人對他說「你殺氣重,不能抱孩子」。這令他無言以對。

莊建也說,自己的兒子已經上小學了。擔心孩子遭歧視,每次填家長職業一欄時,他都會寫「民政下屬單位」。「說實話,我們不害怕遺體,而是擔心社會的偏見和歧視。」

思考死亡

「人世的百態在最後一刻才能展現」

當遺體火化師已有11年,莊建看過了太多生離死別的故事,也從中體味到了人情的冷暖。

他處理過最小的遺體是剛出生的嬰兒,因器官衰竭而死,「都還沒來得及睜眼看看世界」。他為此傷心了好久;最年長的遺體是上百歲的太婆,老人的名稱還是古老的「XX氏」,一生的經歷就是本活歷史;有的遺體內有支架、彈片,家屬告訴他,逝者曾是馳騁疆場的抗戰老兵……

一個名字、一具遺體、家屬的隻言片語。不多的線索卻讓他覺得,躺著的陌生人,曾經那麼真實地存在過。和你我一樣。

「人世的百態,只有在最後一刻才能展現。」到達火化那一關,家屬們的情緒才會最終爆發,呼天搶地、聲嘶力竭。因為,進爐的是人,出來的卻只有一捧骨灰。

不過,莊建也看到過人生的悽涼。

一個雲南的死者,沒有家屬為他送終,街道辦送來他年幼的孩子,孩子手裡抱著父親的遺像,怯生生地接過骨灰盒;丈夫因工傷去世,妻子帶著保險公司的人來殯儀館辦手續,拍照、數錢、走人,連骨灰都沒拿……「如果人真的有靈魂,看到這一切,該是有多悽涼?」

莊建覺得,火化師的職業讓他更加淡泊,不那麼追求物質。「人生有起有落,要好好活下去。既然不能把握生命的長短,就好好的體驗這個過程。」

火化師

薪水:沒有傳說的過萬 平均4000元左右

隊伍:有「90後」小夥 有美女「火花」

成都市殯儀館館長、成都市殯葬協會會長蔣鵬程告訴記者,每年成都大約要火化6萬多具遺體,而成都市殯儀館就要火化其中1.2萬具遺體。

蔣鵬程說,該館總共20名火化師,平均年齡30多歲。文化程度,除個別老員工外,年輕員工基本上都是大專以上文化水平。「現在隨著社會包容度增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這個職業。隊伍日益年輕化。」

外界對於殯葬工作者的薪水一直是揣測紛紛,而「火化師月收入上萬」的帖子也層出不窮。對此,蔣鵬程回應說,遺體火化師的收入與績效、火化師等級掛鈎。「一般收入大約在4000-5000元左右。」

不要以為遺體火化師只有男人才幹,古語「巾幗不讓鬚眉」。今年30歲的小蔣便是這樣一位膽氣過人的女火化師。大眼睛、雙眼皮,神採飛揚,小蔣在火化師隊伍裡人稱「火花」,男火化師則稱「火哥」。

小蔣稱,自己原本學醫並不害怕接觸遺體。此前,她是一名遺體美容師,幹了4年左右,後來成為了一名火化師。「除了體力有點吃不消,其他都沒問題。」

「90後」火化師小王今年25歲,年紀雖小,可從事這一職業已有4年。由於是當兵出身,他表示自己從不害怕遺體,在朋友面前也不避諱自己的職業。他表示,自己還沒有女朋友。他聽前輩們說過各種「失戀」案例:「只要一提自己是火化師,對方立馬嚇跑」。但他依然相信愛情。

「有一次,一個80多歲的老婆婆去世了,只有她老伴兒一個人來送她。老爺爺頭髮花白,神色哀傷,領骨灰時籤字的手都在抖……」小蔣說,這大概就是人們所說的真愛吧。華西都市報客戶端記者 張元玲 攝影吳小川

相關焦點

  • 揭秘火化師工作:高溫下站五六小時 月工資4000元
    昨天,江蘇省民政廳、省人社廳、省總工會聯合舉辦了江蘇首屆遺體火化師職業技能競賽,主動為大家揭秘火化師這一職業。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江蘇殯葬從業人員有3000多人,他們的收入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高,工資水平約是事業單位人員的1.4倍。   火化師具體要做哪些工作?
  • 幀像丨遺體火化師:最美送行人的獨白
    我記得剛開始跟老師傅學火化的時候I remember when I first learned to do the work老師傅跟我說了一句話The master told me你的手要是沒被燙過我們火化室現有一線火化師20名Now,there are 20 frontline cremators in our team都是80後 90後 非常年輕Mostly born in 1980s or 90s,very young
  • 探訪高溫天氣下工作的火化師:半天喝四升水(圖)
    」,北青報記者連日來零距離採訪體驗那些「奮戰酷暑」的高溫崗位:殯葬火化師在火化室忍受五六十攝氏度高溫炙烤,為的是送逝者走完最後一程;電力巡視員在昌平山區裡連續巡視7小時,確保伏天用電安全……正是因為每個崗位責任都落細落實,我們的城市運行才越來越有序和宜居。
  • 揭秘「遺體撿灰工」:一次工作流程15分鐘 要先學習人體骨骼圖
    此次招聘共設5個崗位,到上周五報名截止時間,只有窗口業務員和遺體撿灰工兩個崗位有報名者,文秘和安全員兩個崗位仍是零應聘,稽查員儘管有1人報名,卻因不符合條件被拒。  為什麼這些崗位無人問津?市殯儀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認為,主要原因在於招聘設置的門檻不低。譬如,文秘崗位的要求之一是在正規的期刊或報紙上發表過文章,稽查員崗位則是至少兩年的標準化工作經驗。
  • 水晶棺裡胡志明遺體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遺體,為此越南絞盡腦汁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很多以前沒辦法完成的事情現在也能做到了,比如將偉人的遺體保存下來。主要是為了讓後世瞻仰他的遺容,永遠記住那些歷史,鼓勵國民積極壯大國家。下面就來說一下水晶棺裡胡志明遺體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遺體,為此越南絞盡腦汁。
  • 100萬具遺體無人認領,無人島變埋屍島,囚犯埋葬遺體畫面曝光
    該項目的負責人亨特表示,視頻拍攝當天一共下葬了23具屍體,但目前還不能說明這些死者是否死於新冠肺炎,但有跡象表明,最近這段時間有很多遺體需要埋葬,而且埋葬過程也變得系統化和規範化。曾在卸載棺材卡車上工作過的一名囚犯表示,他在哈特島上的工作是,在棺材外面寫上死者的名字,繪製好地圖,然後將屍體交給三名囚犯,由他們將屍體交到三個分別站在不同地點的囚犯。棺材將被堆放三層,放進墓穴的棺材被沙子和泥土填滿。在卡車清空、棺材全部被掩埋後,囚犯們就會離開墓地,直到下周再來重複這樣的工作。據悉,這些囚犯們可獲得一套個人防護裝備以及每小時6美元的喪葬費。
  • 謝謝你來過!山東15歲少年白血病離世,無償捐獻遺體
    謝謝你來過!他的遺體被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接收,用於醫學教學研究事業。「有太多人幫助過巖坤,希望通過捐獻遺體,讓巖坤以另一種方式延續著生命的價值,這也算他對社會的一種回報吧!」周巖坤的母親楊鳳琴動情地說,「我替孩子感到驕傲,也希望遺體捐獻會幫助更多像巖坤這樣的患者,更希望能幫助醫學界在白血病領域有所突破,讓其他孩子遠離這種病!」
  • 泛黃的遺體捐贈書寄託滿懷哀思
    追憶人:程璧珍(1927——2012年)講述人:王漢平,92歲,程璧珍的丈夫在王漢平家中,他緩緩拿出兩份已經泛黃的遺體捐贈志願者登記表,娓娓講述他和妻子程璧珍一起經歷過的平凡歲月。那是十年前的夏天,家住百步亭社區怡和苑的王漢平夫妻,相約辦理了遺體捐贈手續。2012年年底,妻子離世後,遺體被送往同濟醫科大學作為教學科研用。「程璧珍」三個字也被永遠刻在了石門峰名人公園內遺體捐獻紀念牆上。如今,92歲的王漢平把妻子留下的遺體捐贈書當作最重要的紀念物。
  • 杭州失聯女童遺體被發現怎麼回事?杭州女童遺體被找到五大疑點
    警方確認杭州失聯女童遺體7月13日中午12時30分許,在象山石浦海域(東經121度59分、北緯29度12分)海面上發現一具屍體。被打撈上岸的屍體,衣著、體貌特徵疑似失聯女童。隨後,象山縣公安局官方微博發布消息,被打撈女童屍體,確認系杭州市淳安縣失聯女孩章子欣。
  • 只管「凍」不管「活」 冷凍遺體遭質疑
    據他介紹,今年5月30日,杜虹離世後不久,醫生即對其遺體注射相關藥物,啟動冷凍過程。經過灌注、降溫、「玻璃化」的遺體,被送到位於美國阿爾科基金會總部。頭部被分離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下,接受長期護理和保存。等待未來的科技能解凍頭部、再造身體,實現「復活」。  家屬冷凍遺體花了12萬美元  「這次冷凍遺體耗時1個多小時。
  • JOJO的奇妙冒險:聖人遺體助紂為虐地主動選擇幫助過瓦倫泰總統嗎?
    在《JOJO的奇妙冒險》中,聖人遺體是SBR基本世界中的很多角色夢寐以求的東西,它不僅能夠令擁有資質的人覺醒替身能力,還可以讓下半身癱瘓的喬尼重新站立。除此之外,擁有聖人遺體的人心靈能夠得到救贖,而擁有它的國家,則可以長期繁榮昌盛。
  • 奮戰55天、解剖9例逝者遺體,終於等到一個結果!新冠肺炎遺體解剖第...
    2月16日凌晨1點,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遺體解剖工作開始。令人窒息的3小時這並不是劉良第一次身涉傳染病遺體解剖現場。「但心境是完全不一樣的」。2003年非典時期,劉良和團隊一起進行了一例疑似非典患者的遺體解剖。
  • 失蹤10月摩友遺體疑被發現:或因過彎路太快飛下崖
    來源:紅星新聞8月8日下午,北京房山藍天救援隊在房山霞雲嶺找到一具男性遺體和一輛摩託車,遺體已經腐化為白骨。根據身份證上的信息,這名男子1990年出生,黑龍江人。有網友稱,該男子綽號「老油條」,是一名摩託車騎手,去年失蹤後有朋友曾發布尋人啟事。
  • 海南三亞黑救護車長期佔據轉院業務,4.3萬運送遺體到新疆
    但是,透過車窗,記者看到車輛內部結構已經過改裝,其左側為一張可移動擔架,右側為一些座位,在駕駛位後方擺有一些類似於心電圖儀的設備。「車上醫療設施雖然齊全,但是設施設備的消毒處理並不好,隨車醫生也不具備醫師執照。」王敏告訴記者。
  • 噩耗傳來,9具遺體全部找到
    今日上午,記者從樂業縣委宣傳部獲悉,到11月16日22時36分,9名被困人員遺體已全部找到。樂業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事故發生後,現場救援指揮部嚴格按照上級領導要求,在專家組指導下,安全有序全力開展救援工作。
  • 參加傑克遜葬禮的人數恐超百萬 遺體可能被秘密安葬
    可能將用白色馬車運送傑克遜的遺體國際在線專稿:據英國《每日電訊報》7月1日報導,歌王麥可·傑克遜的遺體本周四(7月2日)上午將會從洛杉磯運回到「夢幻莊園」,周五開始將供公眾瞻仰悼念預計,屆時將會有超過100萬歌迷如朝聖般趕往「夢幻莊園」,最後一次近距離瞻仰自己心中的偶像。 運送遺體的車隊將會由30輛汽車組成,從洛杉磯出發,穿越丘陵地帶和葡萄園,行程約240公裡,最後抵達「夢幻莊園」。有消息稱,傑克遜的遺體可能會被安放在一個玻璃棺材內,以便運送途中道路兩旁的人們可以看到他。還有一項提議是,用一輛白色馬車載著傑克遜回家。
  • 高以翔遺體抵臺照片曝光 靈堂設在金寶軒
    高以翔遺體抵臺照片曝光 靈堂設在金寶軒時間:2019-12-03 08:54   來源:燒荒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高以翔遺體抵臺照片曝光 靈堂設在金寶軒 高以翔,知名的演員,受到了很多網友的喜歡,但是不幸的是在11月27日突發死亡,據悉,12月2日,高以翔的遺體運回臺北,我們一起來看看
  • 港媒透露沈殿霞遺體已運往寶福山
    沈殿霞遺體已運往寶福山。沈殿霞遺體已運往寶福山。(快訊:張繡瓊)網易娛樂最新消息,沈殿霞遺體已於早上8時許離開醫院,運往沙田寶福山。
  • 珠峰上有一些登山者遺體,像路標一樣,為何沒人把遺體運下山
    (珠峰上的攀登者)在距離珠峰峰頂垂直距離不到300米的北坡上,海拔8500米處的一個巖壁下,就靜靜地躺著一具遺體。這就是珠峰上著名的「綠靴子」遺體。出於尊重,沒人願意去看清楚他被紅色衣物完全遮擋的面孔。只見他頭朝內俯臥在雪地裡,雙臂牢牢環抱身體,似乎還在努力抵禦著珠峰上那凜冽刺骨的寒風。「綠靴子」雙腿伸直到路上,使得經過他身旁的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跨過他那雙綠光瑩瑩的登山靴,繼續向峰頂進發。
  • 著名骨科教授蔡體棟捐獻遺體 讓一生摯愛的醫學事業不停歇
    按照其生前意願,由女兒將其遺體捐獻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同時捐獻了角膜。2008年汶川地震,作為參加過唐山地震醫療隊的老專家,蔡教授還主動請纓參加到瑞金抗震救災愛心病房的醫療隊中,作為骨科專家組成員之一救治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