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修行的道教丹法

2020-12-19 丹道基本知識

女丹」修法,又稱「坤訣」,是婦女修煉內丹之法。

「女丹」這個名稱出現較晚,但女性修內丹者則早已有之,其中影響較大的當推孫不二。孫氏乃金代人,為寧海豪族孫忠翊之幼女,全真道第二代掌教人馬鈺之妻。金世宗大定年間,孫氏與其夫馬鈺相繼出家,師事王重陽,嘗隨王重陽上街乞化,悟修丹妙理,著有《孫不二元君法語》一書。該書中有「坤道工夫次第」之論,有「女工內丹」之詩,標誌著女丹的學說已趨成熟。

一、女丹修煉要領

從要領和基本程序上看,女丹修煉和男丹修煉有其一致處,這表現在:兩者都把人體比作一個爐鼎,頭為鼎,腹為爐,如天在上而地在下;把體內的精、氣、神當作合成內丹的原始物質和必備條件,把調整呼吸的節奏和力度,看作是掌握煉丹「火候」的方式。在煉外丹時需進火加溫,才能便原始礦物石和某些藥物得到分解和新的合成。煉內丹也需要「火力」作用。「神」就是火,呼吸之外氣就是風。煉丹憑風以煽火,火以煉精,風火同用,神氣相依,兩不分離,凝神於氣穴當中,從而內藏之精氣與外來之氣交結於丹田。這個一般原理是男女丹所共有的。

不過,女丹之所以成為一種方術形式出現,就在於它有許多男丹修煉所沒有的特點。而這種相異處,又是受男女兩性生理特徵制約的。最關鍵之處是:女子有經血。道教清修派認為:若經血纏綿不斷,則丹不成。故修女丹者第一關必須斷經血,這叫做「斬赤龍」。因經血是紅色的,故以「赤龍」喻之。

如何「斬赤龍」呢?這就得弄清楚赤龍的機理和出現的信息。按照道教醫學的解釋,女子受生之時,先得母之「鉛炁」一兩,生右腎,牽一條絲於上而生雙目,牽一條絲於下而生金丹(這是說內金丹本來就有,降生長成之後的修煉不過是一種再現活動而已)。自此以後,十二日生」癸水」(道教以「壬癸」代表經水)一銖,一百八十日生癸水一兩。爾後每十五日生癸水一銖、一年生癸水一兩。至十四歲生癸水十四兩於血海中,同前胎內帶來一兩(指鉛炁),共成一斤之數,三百八十四銖,合周天三百八十四度,於是「天癸」降而經行,至四十九歲而「天癸」盡:天癸既降,不可人為妄運、否則「殺人」。所以「斬赤龍」就得抓住一個特別時機,這就是經未行而信至之候。所謂「信」又叫「月信」,即經血將來的一種信息:或腰腿疼湧,或頭目不安,不思飲食等等。此時即可「行功」。過兩日半經至則需停煉。再過兩日半後,以「白綾」試之,其色黃金,即運氣以斬之。

二、運氣要訣

如何運氣呢?這又得弄清氣穴之所在。與男子修煉不同,氣穴不是臍下(下丹田),而是兩乳之間一寸三分,之所以將此作為氣穴,是因為這是陰血之本源。故斬赤龍必須從根上著手。具體的方法是:先閉目存神,使心靜息調,然後將意念注入氣穴,雙手交叉捧乳,分而揉之,先緩後急,先輕後重,或為一百四十四遍,或為三百六十遍均可,隨之將氣自下丹田處微微吸起二十四口。這一招恰好與男丹修法相反。男丹用意吸氣乃先由上而下引,女丹則先由下而上:接著仍以雙手輕捧乳房,凝神返照。久而久之,神氣充足,真陽旺盛,經水自絕,乳房實而不虛。依此修持不斷。日後有「火珠」馳驟血海,渾身微顫,此時不可驚懼。當赤龍斬,身微顫後,即可接行「小還丹功法」,引氣於任督脈上運行,煉一月而小周天(小還丹)之數足(任脈、督脈是經絡中奇經八脈之二。任脈貫通於腦前中線,督脈沿脊背升降。二者交會於頭頂之百會穴)。若真氣感動,小丹結成,則每逢入室靜坐時有遍體火發之感,宜靜默守中,訥言不語,聽其自然,霎時當可見一火珠如豆大從明堂(兩眉間)射出一丈多高,似閃電一般。這就是「築基」已成,「藥」產之狀。以下功夫同於男性修丹之法,分為胎息、脫胎、乳哺、面壁諸階段。這些說法也部是比喻,其核心乃在於調整呼吸,順乎自然。

以斬赤龍為基本特色的女丹煉法,在道教清修派看來,本屬秘訣,故涉及於此的經籍住往並未全然敘明,留有未露之「天機」,外人即使得其寶經,仍難下手。該丹法的施行,若有名師指點,則可出神入化。《樵陽經女工修煉》描述其效果說:「面如桃花膚似雪,到此赤龍永斷絕。清淨法身本無塵,功滿飛升朝玉闕。」或聞弦歌絲竹之聲,或暗室生白,「他人之心,毫無隔絕,觸景便知。」這即是今日許多人所說的透視、遙感、心靈感應之類特異功能的寫照。但是,女丹的修煉,若無人指點,則有危險,因為經血之行,本來乃是正常事,欲令其不行而化氣,由氣而化神,由神而入虛,美固為美,倘不注意,則亦可能導致不治之症。因此,女子千萬不可隨意施煉,宜有十分慎重態度才是。

女丹修煉與房中術也有一些瓜葛。此兩者都有一個「採補」的問題,但如何「採補」的方式則不同。女丹修持理論認為:男子外陽而內陰,女子外陰而內陽;男子奪外陽而點內丹,女子奪內陽而點外丹。所謂「奪」也就是「採」,即要求自採自補,以自身之陽補自身之陰。這是自我調整思想的一種體現。另外,女丹修煉更加要求去七情六慾,虛極靜篤,這與房中術也是不同的。

相關焦點

  • 也說「中和」,和你聊聊道教修行中的根本奧妙
    2020年12月24日,中國道教協會第十二屆玄門講經活動在北京舉行。本屆玄門講經活動主題為「愛人利物,和合包容」,立足於以《太上洞玄靈寶中和經》為主的多部道教經典,詳細且深入地闡述了新時期道教及道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修行觀。
  • 嶗山與道教:丘處機張三丰曾來此地修行
    宋代,我國道教經過一場大的變革後,分為正一和全真兩派,王重陽建立全真道教,其7個弟子稱為「七真」,王重陽和「七真」都來嶗山修行過,其中長春真人丘處機最為有名,丘處機到嶗山後,在太清宮講道,聽講的人很多。公元1209年,丘處機從膠西重來嶗山,「說法闡教,歷數載,始回萊州吳天觀,臨行時復留詩十首。」
  • 道教的「三寶」指的是什麼?修行之人需要遵守的基本準則
    道教有兩個顯著的特點,其一,它是一個多神信仰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體系裡包含著大量的神祇,既有像玉皇大帝這些先天神,也有風雨雷電自然神;其二,道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依託發展而來,道家思想讓修行者達到少私寡慾、天人合一等境界,這也是道教的立教之本,也是對「道」的完美闡述。莊子的清靜無為及逍遙處世的思想也對道教的發展與教義產生重要的影響。
  • 道教神仙體系及仙緣根器修行概述
    學道修行,最終都是希望可以證得道果。倘若沒有仙緣,即使窮首一生,打坐苦修,依然收穫平平;但是若擁有仙緣根器,得遇高人指點,修行則一日千裡,事半功倍。很多善信都在迷茫,為什麼有仙緣,到底什麼是仙緣?道教有道教的神仙體系,在世間還有一類常說的仙家,有緣的善信會有這個仙緣,今天我們著重說一下這個仙緣,希望以後大眾對此有個正確的認識。在講仙緣之前,我們先了解下什麼是仙?在整個世間法的修行眾,到底與哪種仙有緣分?
  • 道教的拜師收徒與傳法要求嚴格師父不會虧欠徒弟(入道修行必看)
    道教拜師收徒,非常繁瑣和慎重。說其繁瑣,在於道教師父收徒必經諸多程序,焚香奏表、誦經禮懺,另有弟子宣讀拜師帖表明入道修行之決心,而師父亦需奏表書符,讓入門弟子起誓、焚香,跪拜三清道祖以感恩道祖慈悲、得聞正法,跪拜歷代宗親以不忘祖宗恩德,跪拜師父以承法脈使道門昌隆。
  • 從聶隱娘到楊貴妃:透過皈依道教,對抗社會道德束縛的唐代女性們
    若再細看,她們的社會階級橫跨皇族至百姓,歸返道門的前因後果也各有曲折,這群女性透過道教的思想文化,取得了獨立於傳統家庭的力量,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不一的影響。不過妖物、天仙、女師等稱呼,褒貶不一,女性在唐代的修道生活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是否如文人詩歌吟詠中一般風流自在?還是其實清寂無聊、是極盡克制的苦修生活?
  • 道教為什麼禁食牛、狗和大雁?原來這些靈性動物吃了會影響修行
    世界三大宗教在我國都有不少信徒,他們也都有自己獨特的禁忌點,那麼我國本土的道教就沒有什麼禁忌點嗎?自然是有的,但因為道教的禁食規定範圍很小,所以不怎麼惹人注意。道教在我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想起修行之人我們常常會想到和尚和道士,和尚不吃葷腥,道士卻是吃的。
  • 淺談唐朝女道士,如何修行?素食戒腥,辟穀食氣
    導語:淺談唐朝女道士,如何修行?居家修行,進入道觀修行,素食戒腥,辟穀食氣道教與佛教一樣,修行方法不外乎兩種, 一種是出家入道觀或寺廟,另一種是直接在家修行。對於在家修行又分為兩種情況,唐代對入籍做道士的女性並不要求出家修行,而是居家修行,也就是說女子可以入道為冠在家修行,也可以不入道做女冠但以道教信徒的身份在家修行。
  • 道教從來沒有「道姑」這種稱謂
    目前,道觀、道士的相對數量都比其他宗教要少一些,物以稀為貴,這增添了道教的神秘性,但也使大眾對道教產生了很多誤會,例如這個稱謂——「道姑」。「道姑」這稱呼不僅在一些影視劇中常見,前些年還有一首名為《我的一個道姑朋友》的網絡歌曲,在年輕人中很流行,就連女性髮型中,也有一個所謂的「道姑頭」。
  • 張道陵並非「道教祖師」?多數人不知的六個道教冷知識!
    道教是我國一個頗為神秘的本土宗教 。道教學說探究宇宙、生死等奧秘,故而玄而又玄,有「玄學」之說。因此,民間對道教的了解也極為模糊。本文我們就來說一下,不為人知的道教冷知識。一、張道陵為「道教實際創始人」而非「道教祖師」對道教有一定了解的小夥伴,會覺得張道陵開創道教,那麼他就應當為道教祖師。
  • 道教常識:道教所說的「四恩三有」指的是什麼?
    道教的早晚課是道士修行非常重要的活動之一,諷經誦咒也被認為是修行悟道之本。在早晚課經文中有那麼一句:「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無上道。四恩三有均利,十洲三島任逍。」「天地恩」道教認為宇宙萬物皆由「道」衍化而來,《清靜經》有云:「大道無形,生育天地」。所以道教對於天地的恩,也是對「道」的一種感念。道教名山青城山的天師洞道觀的三清殿外,書寫著一副對聯,上聯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下聯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揭秘道教:道士可以吃牛肉嗎?道教的禁忌有哪些?
    道教自張道陵天師立教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宗教。隨著時間的推移,道教在宋末逐漸形成了以正一道和全真道為主的兩大派系,由於各派都有不同的理念和修道方式,所以在飲食生活等方面不同,這就產生了很多道教的禁忌,本期就為大家介紹道教有哪些禁忌。
  • 揭秘道士修行必讀的三大經書和入門方法
    在道教全真門派的修行中則不提倡未卜先知,全真道長認為有些東西提前知道了對修行沒有好處,它反而會給修行增添魔障。所以真正修行的全真道士是不會去研究《梅花易數》《大小六壬》等術數。真修行人不研究術數的原因是:一,術數是旁門外道不是大道,把心放在這上面浪費修行時間。二、全真道士修行講究順乎自然,不逃避現實。
  • 居家修行錦囊|注想金容,稱揚聖號——道教最易行的修持法門!
    本文摘自上海欽賜仰殿公眾號,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眾號。道教的天尊及祖師皆是大道的化身。自祖天師受太上《北鬥本命經訣》以來,道教就有持誦聖號之經旨。所以道教弟子在日常當中需精進行善,助人利物,積德累功,這樣修行才容易成就。
  • 有趣的道教:你知道嗎?原來「方丈」、「木魚」都來源於道教
    很多人會誤以為「方丈」是佛教專有詞,其實不然,「方丈」最初是來自於道教的一種稱謂,道教也有方丈這個職位。像道教龍門派27代傳人張高澄道長於去年在浙江天台山桐柏宮舉行了方丈升座典禮,吉林玄帝觀的陳崇真道長也是在去年舉行了方丈升座法會。
  • 道教中的四恩三有指的是什麼?
    道教與中華五千年文明共同孕育發展,時至今日,依舊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影響。正因如此,我們更要走進道教,了解道教,弘揚道教傳統文化。在這一篇文章中,小編就來介紹下道教的四恩三有。四恩四恩一指的是天地恩,在道教文化中,世間萬物皆由天地所生,也為天地所養,人們在世間依靠掠奪自然而生存。因此,天地就像我們的母親一樣,養育群生。我們在生活中變要順應自然,融入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破壞自然。
  • 道教中的「六齋十直」指的是什麼?
    道教是我國的本土宗教,它以道家思想為核心,民間神話為主體的宗教,皈依道教的修行人稱為道士,他們與常人不同,他們要嚴格規範自己的行為,拜師修道,每日潛心修煉。道士們為了能夠監督自己,設立了齋日,即在這一天按照既定的規矩行事。在本篇文章中,小編就來就介紹一下道教的六齋十直。
  • 『女丹修行』探秘女丹修煉精髓,關愛女性修道者
    丹道修行於己於人事關重大,切不可以在沒有師父的指導的情況下隨意修煉,道家認為「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提倡男女平等,在修行上也是一樣的,甚至因為生理不同,女性修行者得氣比男性更快些。本文雖不能當做修行的絕對真滴,但是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可以為女修提供借鑑,如有不當,更歡迎大德指正。
  • 「屍解成仙」——道教神秘的修煉成仙之法
    道教與佛教作為兩大傳統宗教在我國都存在了數千年之久,它們之間既相互借鑑並融合著思想教義,又會因為理念的不同而產生分歧。但是不管怎麼樣,道教佛教都是以勸人向善為目的的宗教。佛教的修行目標是涅槃脫離生死輪迴之苦,今生的種種努力可以在來世獲得福報。
  • 同樣是吃素與修行,為何道士一般都是瘦子,而和尚以胖子居多
    在我國古代,要說最具影響力的宗教,要數道教與佛教了。道教是起源於我國本土,其創始人是春秋時期著名人物老子。而佛教起源於古印度,創始人是釋迦摩尼,在兩漢時期傳入了我國。雖說兩大宗教的派系不同,但是他們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在傳遞一種對美好,對正義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