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繽果盒子欠薪裁員,整個無人便利店日子都不好過

2020-12-16 龔進輝

作者:龔進輝

昔日無人便利店明星公司繽果盒子正處於成立以來的至暗時刻。

據燃財經報導,繽果盒子從去年底至今共裁掉上百名員工,部分被裁員工的工資和賠償金拖延未付,有些甚至已拖欠長達半年。明眼人都看得出,繽果盒子陷入欠薪裁員風波,與新一輪融資遲遲不到位有關,其上一輪融資還要追溯至2018年1月,彼時獲得8000萬美金B輪融資。

在過去的17個月,不僅繽果盒子日子不好過,整個無人便利店行業都不景氣,除了EasyGo在去年6月完成1.2億元A輪融資,再也沒有融資喜訊傳來,大規模擴張就更不存在。處境好一點的也只能勉強苟且地活著,處境差一點的或倒閉或轉型。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資本仍會繼續冷落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們的苦日子還有得熬。

事實上,無人便利店真正興起是在2年前。彼時,Amazon Go的驚豔亮相,使「無人便利店」概念頓時風靡全行業,國內零售業掀起一股討論、實踐熱潮,阿里、繽果盒子、娃哈哈便是典型代表,它們分別代表零售商、創業者、品牌商。同時,無人便利店也成為資本市場的香餑餑,融資消息接二連三傳來,一時風光無兩。

繽果盒子正是這股無人便利店浪潮的弄潮兒之一。2017年7月,其獲得超過1億元A輪融資,繽果盒子創始人陳子林開始頻繁秀肌肉、定目標。當時,他透露兩點重要信息:

一、繽果盒子致力於將傳統便利店網際網路化,像工廠一樣批量生產便利店,然後批量投放到市場,可以以低成本快速試錯。這意味著,繽果盒子商業邏輯和傳統便利店不一樣。後者是刀尖上的生意,只要運營不慎就會虧本,而前者成本極低,一個盒子比傳統便利店少1/4、人力只有傳統便利店1/10,量變成就質變,早期就可以盈利。

二、繽果盒子在中山、江蘇、北京、成都等地建設工廠,盒子已做好大規模量產的準備,未來成本會更低,且創新之處在於可以自由移動和拼接,於是定下1年開5000家店的目標,「一年5000家的目標是根據自身運營情況的合理規劃,現在看來還有點保守。」陳子林說道。

不過,在短暫風光三個月後,執行副總裁謝群的突然離職給繽果盒子當頭一棒,傳聞謝群對繽果盒子的發展規劃和思路與陳子林存在分歧。這還沒完,2017年11月,繽果盒子員工在脈脈上匿名爆料繽果盒子大股東陳卓彬,將繽果盒子參股公司——佛山倍便利商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倍便利)大門上鎖,門禁拆除,並張貼多張員工違紀開除通知書,宣布立即解除與相應員工的勞動合同。

資料顯示,倍便利是負責繽果盒子的運營公司,主要負責華南、西南地區的運營,由謝群擔任法人代表,他離職後仍是倍便利股東之一。繽果盒子市場部副總監王瑩透露,謝群離職後便拒絕履行自己的職責,也拒絕交出公司印章。拋開是非對錯不談,創業公司人員流動再正常不過,但像繽果盒子這樣鬧到以撕逼形象示人的並不多見,而內部矛盾徹底公開化,不可避免為其後續發展埋下隱患。

在我看來,即便繽果盒子內部一片和諧景象,其前景也不容樂觀,因為陳子林被殘酷的現實打了好幾次臉。

一、2017年7月,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信誓旦旦地表示,8月底前會鋪200個盒子,並稱通常1個半月開200家便利店是不可能的,但繽果盒子可以做到,且200家便利店開業後都實現盈利的可能性很大。2017年9月底,陳子林透露繽果盒子已完成22個城市、158個盒子的落地,直到12月底盒子數量才超過200個。

二、繽果盒子官網顯示,其進入城市數量為28個,這意味著,從2017年9月底至今,繽果盒子只新拓展了6個城市,盒子總量自然不盡如人意。其曾對外宣傳開店最高峰達到500家,姑且認為沒有水分,這也與陳子林當初定下的1年5000家相差甚遠,這一不切實際的目標淪為行業笑柄,根本原因在於他明顯低估了與物業方談判的難度。盒子需要卡車運輸,並單獨接入水電,且會佔用小區公共面積,容易招致業主投訴,物業方很難大量引入。

三、陳子林不斷以「盒子成本低、能快速盈利」的核心優勢來對外講故事,也藉此吸引潛在加盟商。不過,所謂的成本低、快速盈利只是看起來很美好,否則繽果盒子早就完成開店目標、實現規模化盈利,也不至於混到今天這步田地,而加盟商對其畫大餅並不買帳。

燃財經援引繽果盒子內部員工的話,繽果盒子單個盒子的建設及安裝成本大概為8萬元,單店商品的SKU從200到800不等,價格要比傳統便利店便宜。商品毛利為25%左右,單個盒子在日均銷售額1000元的情況下,回本要2年。目前,繽果盒子只有部分盒子實現盈利,但公司整體依然處於虧損狀態。

眾所周知,節省租金和人力成本,是無人便利店誕生的驅動因素之一,但繽果盒子們標榜的極大降低運營成本是個偽命題,因為隱性成本很高。目前,無人便利店沒有大規模普及,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相對傳統便利店單一的信息系統成本投入,其技術應用成本較高,初期技術投入是筆不小的開支,根據產品設計不同,涉及到包括人臉識別技術、RFID技術、監控技術等新興技術應用。

陳子林曾透露,繽果盒子光技術人員就達到200人。同時,儘管無人便利店比傳統便利店節省了結算環節等人工成本,但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面臨貨損率更高的情況,且需要人工補貨,加上不少用戶不熟悉無人便利店的購物流程,需要配備專業人員引導消費。因此,短期內無人便利店幾乎不可能實現完全「無人」的狀態。

試想一下,每件商品上的RFID標籤成本為0.4元,每10家無人便利店至少需要4~5個後臺維護人員,這些隱性成本加起來可能比節省的運營成本還要高。因此,無人便利店只有達到規模化後,分攤下來的單位運營成本才能降到足夠低,但問題在於,規模化擴張本身需要耗費巨大成本,這讓創業者倍感壓力。截至去年10月,繽果盒子已投入1億多元。

繽果盒子前期投入居高不下,商品售賣成為其主要收入來源,微薄的收入遠遠無法覆蓋高成本。繽果盒子曾提供一組運營數據:2018年9月中旬,繽果盒子全國293個盒子,日均銷售額超過1000元的只有40個,108個日均銷售額不到300元。

對於本質上是To VC的繽果盒子而言,因數據不好看而不再受到資本青睞,對其是個沉重打擊,將難以為繼。為了活下去,必須在開源節流上下功夫,節流的標誌性動作便是裁員,只不過吃相很難看,而開源勢必要努力提升單店日均銷售額,積極造血,這涉及到市場教育,尷尬之處在於短期內用戶接受度上不去。

其實,用戶並不關心便利店「無人」還是「有人」,更看重的是商家能否提供更好的服務、打造最好的購物體驗。想要獲得用戶持續認可,繽果盒子還需要擴充SKU、購物流程也需要優化、不斷迭代產品與服務。

當然,不僅是繽果盒子陷入困境,其他玩家各自有本難念的經。無論是作為行業標杆的亞馬遜Amazon Go、阿里淘咖啡,還是F5未來商店、EAT BOX、小e微店等創業者,均未實現大規模複製。時至今日,無人零售在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大市場中依然小到可以忽略不計,而在失去資本輸血後,前途將更加迷茫。

羅森(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張晟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無人貨架、無人店的快速隕落,雖然有所預料,但比自己的預期來得要早。在他看來,無人零售一定有未來,但現階段充其量屬於「早產兒」。

換言之,無人零售短期內不可高估,長期不可低估。「我們今天這些做無人零售的,其實很多都在宣揚怎麼把便利店的人工成本降下來。比這個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消費者真正地滿意?如今的無人便利店也好,無人貨架也好,我發現沒有找到真正的痛點。」

我基本認同張晟的觀點,無人零售這一新生事物的確誕生過早,因為當前技術不成熟、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短期內難以盈利。不過,他預測「無人零售一定有未來」,我認為有待商榷。

不可否認,在傳統便利店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無人便利店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方向是正確的,因為它能覆蓋傳統便利店覆蓋不了或成本比較高的區域,團隊管理和供應鏈管控能力是關鍵所在。換言之,無人便利店會發展起來,但發展到何種程度是個未知數,我並不看好其前景。

在我看來,無人便利店註定成為不了一個獨當一面的新零售業態,更像是一個大業態下的補充,在一些人流量不那麼密集的區域滿足用戶需求,這決定其很難做大。我悲觀地預測,無人零售領域誕生獨角獸的概率較低,而昔日翹楚繽果盒子已走在涼涼的路上。

相關焦點

  • 繽果盒子大裁員,曾經火爆的無人便利店要涼了?
    無人便利店明星公司繽果盒子,如今捲入裁員欠薪風波。據爆料,繽果盒子從去年底至今共裁掉了上百名員工,部分被裁員工的工資和賠償金拖延未付,有些甚至已經拖欠長達半年。作為曾經風口上的賽道,無人貨架早已被資本宣判死刑,無人便利店仍在艱難探索。
  • 大裁員 曾經火爆的繽果盒子要涼涼?
    無人便利店明星公司繽果盒子,如今捲入裁員欠薪風波。   作為曾經風口上的賽道,無人貨架早已被資本宣判死刑,無人便利店仍在艱難探索。泡沫破滅後,一些無人便利店早已撤出市場,繽果盒子收縮背後,無人便利店要徹底涼了嗎?
  • 與繽果盒子分手!大潤發飛牛網入股發到家,繼續探索無人便利店
    近日,由大潤發飛牛網戰略投資的無人值守便利店「發到家」在合肥綠地中心落地。此前,因氣溫過高被「烤化」的繽果盒子也與大潤發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且在當時的新聞中寫著:繽果盒子歐尚店依託大潤發的供應鏈優勢……大潤發與兩家無人便利店的「曖昧」,讓人無法分辨之間的關係。
  • 繽果盒子陷裁員風波 員工只剩100人左右
    6月28日消息,無人便利店的熱潮來得快去得也快,而喧囂過後,頻頻傳出的是裁員、高管離職以及業績不達標等負面消息。   日前,有消息稱,繽果盒子(需求面積:30-60平方米)從去年底至今共裁掉了上百名員工,部分被裁員工的工資和賠償金拖延未付,有些甚至已經拖欠長達半年。
  • 繽果盒子兩年前融資6億,今欠款2萬成被告,行業96%公司均倒閉
    「現在錢不好賺,公司也是無奈之舉。」趙佳向AI財經社吐槽,這份為期一年的合同在2018年7月就已經結束,但是對方遲遲不肯支付尾款,屢次溝通無效,最後居然連對接人都找不到了。7月3日早上,在門頭溝區人民法院,趙佳與客戶繽果盒子達成調解,當天繽果方面出庭的代表是創始人陳子林。
  • 繽果盒子完成B輪5.1億融資 復星資本領投
    導語:1月17日消息,無人便利店領軍品牌繽果盒子宣布獲8000萬美金B輪融資,約合5.1億人民幣,由復星資本領投,普思資本以及啟明創投、紀源資本、Ventech China等老股東跟投,同時光源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
  • 社區拼團黑馬食享會與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達成戰略合作
    近日,億歐獨家獲悉,社區拼團代表公司食享會與無人便利店繽果盒子達成戰略合作,繽果盒子的線上社群由食享會運營,食享會與繽果盒子共同的戰略目標是,未來三年,覆蓋10萬社區,1億家庭用戶,打造全國最大的社區商業生態圈。同時,在剛過去的9月13日食享會中秋會員日,官方透露了一組數據。
  • 無人便利店「垂死」,美宜佳隨機應變,自動販賣機還有活路嗎?
    你有沒有注意過自己家附近的那些小店經常會更換經營項目?一家幾十平米的店鋪從某甲茶到某乙茶到某丙茶,最長的半年、最短的才一個月,最後這家店鋪放棄了飽和過度的奶茶項目,選擇了看似更為飽和的便利店項目!在2017年無人便利店風起雲湧的時候,傳統的便利店美宜佳同樣在蒸蒸日上。
  • 無人便利店:拿了就走,躺著掙錢?| 工場前沿社
    創新工場自2017年初開始關注無人便利店這一業態,最終鎖定並投資了F5未來商店。在這前後,繽果盒子、淘咖啡、Take Go等項目也分別獲得融資或落地。無人便利店成為投資界、媒體圈的熱點話題。一種是以亞馬遜Amazon Go為代表的技術流派,一種是繽果盒子等使用的RFID技術,一種是F5未來商店使用的機械臂技術。創新工場認為,Amazon Go可能是無人便利店的終極形態,綜合運用了機器視覺、深度學習算法和傳感器融合技術,都是最前沿的研究課題,目前並不具備大規模推廣的條件;RFID不是新技術,它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在物聯網領域被廣泛使用,比如汽車、手機支付等領域。
  • 無人便利店「虛火」:馬雲、宗慶後入局,日售300元就不虧,但盈利真...
    巨頭與資本入局無人便利店到底是什麼?每個品牌都給出了不同答案。真正投入運營已有一年的繽果盒子,是國內首個商用可規模化複製的24小時無人便利店,採用掃碼開門、商品自動識別、掃碼付款的方式。截至目前,繽果盒子共有8個網點,據繽果盒子統計,自2016年8月在廣東中山試運營至今,共接待顧客數萬人。今年6月,繽果盒子首個廣東以外網點落戶上海。
  • 日本711便利店欠薪、裁員、關店!打工族想開便利店賺錢有多難?
    很多進入便利店行業的人的初衷可能是:看老闆天天坐在店裡,不用風吹日曬,上上網玩玩手機,收收錢,而且還很賺錢的樣子,看別人說起來毛利達25%到30%的樣子。現實情況真的是這樣嗎?雖然大家都經常進出便利店買東西,但似乎都沒有想過便利店的經營有多困難,要達到盈利究竟有多困難。
  • 無人便利店的勢力版這場遊戲絕不僅有阿里和亞馬遜
    作為零售行業最具朝氣的業態,便利店一直是這兩年低迷的傳統零售環境下熱議的話題和資本追逐的目標。而「無人便利店」概念不同於往常,阿里巴巴、宗慶後、創新工場……傳統零售企業、電商巨頭、資本和創業者的介入讓便利店業態沸騰起來。「目前的所謂無人便利店,都是在技術層面創新,商業層面來說並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
  • 先故障後涉嫌違建,跟風做無人便利店之前也需先打好基礎 | 愛範兒
    、繽果盒子、娃哈哈等都相繼傳出了融資入局的消息。其中,繽果盒子已在上海正式開張。但在繽果盒子引起一陣好評不久後,7 月 7 日該便利店便因空調故障而暫停歇業。據消費者反映,即使開了空調,便利店裡的溫度也超過了 40℃,甚至超過室外溫度。
  • 消費升級時代 無人便利店不應只是升級版自動售貨機
    更重要的是,無人便利店的使命不應在於取代傳統零售業,而是將新科技充分融會貫通,優化產業形態,推動消費升級。    7月份,「淘咖啡」無人超市在杭州開業;亞馬遜實體超市Amazon Go進入測試階段;繽果盒子第一個網點早在2016年8月就已在廣東中山開業,今年6月,第二個繽果盒子在上海開業,7月3日,繽果盒子宣布完成超過1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7月內,北京首個繽果盒子將在望京開業。
  • 上海首家無人便利店開一個月後停業7天,沒丟東西但要裝空調
    ,最快本周四重新開張(01:46) 上海首家無人便利店已關門?新民網 圖近日,有媒體報導稱,上海首家無人便利店內貨架均已撤空停運,原因為持續高溫,並且超市門外貼有暫時停運的告示。便利店內的溫度高達40℃,巧克力、甜甜圈等有融化跡象。這家無人便利店位於楊浦區長陽路,於6月5日開業。
  • 中國最賺錢無人便利店,單店10個月回本,將進軍日本開店1千家
    近日,無人零售品牌繽果盒子與日本北海道政府達成戰略合作,未來它將在日本布局1000家無人便利店。此前,它已經入駐了韓國、馬來西亞等國。無人零售在經歷了2017年末的資本寒潮之後,又迎來了新的春天。大浪淘沙,繽果盒子能夠在寒潮當中生存下來,並且迅速崛起開啟海外擴張之路,究竟有何秘訣呢?
  • 便利店賺錢有多難?7-11們陷入關店裁員和致歉風波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獨家調查|欠薪、裁員、關店!便利店賺錢有多難?說起7-11,大家並不陌生,這家便利店巨頭名聲在外。然而最近他們的日子不太好過。日前,日本7-11因拖欠員工加班費向公眾致歉,目前留有的記錄顯示,從2012年3月以後,7-11在日本全國約8000家店鋪的約3萬名員工被欠薪,欠薪總額至少有4.9億日元(約合3200萬人民幣)。此前,日本7-11還被曝出裁員和關店計劃。無獨有偶,更早些時候,日本全家與頂新集團對簿公堂,日本全家甚至擬收回對頂新集團授權的中國市場2500家全家便利店的經營權。
  • 無人便利店丨還是不如自動售貨機好賺
    在很多業界觀點看來,無人便利店和自動售貨機的主要特質就在於「無人」,即通過無人的方式,降低了人力成本。至於媒體宣傳的不用排隊之說,則實屬無稽。畢竟客似雲來之時,還得排隊,除非像多臺自動售貨機那般,有多個結算取貨口。銀行裡的自動櫃員機、機場的無人取票機等,早就在用事實證明了。
  • 我逛了三家無人便利店,發現它連你買走的是什麼都搞不清楚
    2016 年,在 Amazon 亞馬遜宣布要做無人便利店後,無人便利店立即成為資本追捧了新風口。相比遠在美國的 Amazon Go,和阿里、京東等巨頭們還在試運營的無人便利店,2016 年就入場的繽果盒子早已正式投入市場。根據媒體報導,現在繽果盒子已經在全國開出了 500 多家店面。
  • 無人便利店攀上「風口」,鮮食卻要掉隊了
    無人便利店攀「風口」  從去年12月亞馬遜打響「第一槍」以來,無人便利店的星星之火便以燎原之勢擴散開來。不久前,阿里的無人超市「淘咖啡」(TAOCAFE)正式落戶杭州。與此同時,盒馬鮮生、便利蜂、繽果盒子、F5未來商店等無人便利店都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