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寸晶圓按片賣,不被看好的國產成熟晶片工藝,反而供不應求了?

2020-12-19 只談科技

眾所周知,製造晶片的原材料是晶圓,也就是砂子變成矽,再加工成矽片後的產品。

而隨著晶片工藝的不斷提升,晶圓的尺寸與工藝是反比,也就是工藝越先進,晶圓的尺寸越大,因為越大的晶圓,製造成晶片時,利用率越高,成本越下降。

比如1980 年代以 4 英寸矽片為主流,1990 年代是 6 英寸佔主流,2000 年代 8 英寸佔主流,到2019年,12寸晶圓出貨量佔到了67%了。

而按目前的晶片工藝來劃分,8寸的晶圓,主要用於28nm或更成熟的工藝,而12寸晶圓則主要用於28nm以下的先進位程。

今年由於AloT,以及功率器件、電源管理 IC、影像傳感器、指紋識別晶片和顯示驅動 IC 等的爆發,而這些晶片均採用8寸晶圓來製造的,所以今年8寸的晶圓特別緊張。

於是也有就有了各種缺貨,比如前段時間汽車晶片的缺貨等等,都是因為8寸晶圓緊張造成的。

受此影響,近日有消息傳出,在晶片代工廠商那,8寸產能開始按片來拍賣了,而誇張的是每片晶圓價格最多漲300美元。而原來正常價格是300美元到600多美元,也就相當於最高漲了50%。

偏偏這麼大的漲幅,還有廠商不斷下單,因為下遊這種成熟製程的晶片需求太大了,目前全是缺口,只要有貨,就能賺錢。

而目前國產晶片代工廠商,基本上都是集中在成熟工藝出貨,比如中芯14/28nm晶片出貨量僅佔15%,85%以上靠成熟工藝,還有華虹還只能生產28nm的晶片。

另外還有中國臺灣的眾多晶片代工,除了臺積電外,大量的也是靠成熟工藝來賺錢,所以這次不被大家看好的成熟工藝,反而成為了香餑餑,供不應求了,這估計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情吧。

不過,不管廠商怎麼漲,晶片怎麼漲,最終買單的還是消費者,這部分成本終究是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的,消費者才是最終的韭菜。

相關焦點

  • 成熟的8寸晶圓供應緊張,先進的12寸晶片,卻又沒那麼緊張?
    最近到處都是8寸晶圓缺貨的消息,臺媒甚至報導稱為了賣個好價格,某老牌晶圓廠,甚至把8寸晶圓按片賣,漲價幅度最高達50%,還很多IC廠搶著下單。事實上我們知道28nm以下的晶片製造都是採用12寸的晶圓了,只有成熟工藝的晶片,比如28nm以上的晶片,才使用8寸晶圓。按2019年的數據,全球的晶圓出貨中,12寸以上的晶圓佔比高達67%,而8寸的晶圓大約在20%左右,此外還有一些6寸的、4寸的晶圓也有少量銷售。
  • 八寸晶圓供不應求,產能被5G吃光
    晶圓代工大廠臺積電(2330)及聯電(2303)釋出8寸晶圓代工產能吃緊消息後,微控制器(MCU)廠盛群(6202)也指出上半年8寸晶圓代工產能將供不應求。法人看好8寸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5347)上半年接單全滿,新加坡廠正式加入營運且滿載投片,第一季營收可望創下歷史新高。
  • 三大晶圓代工報價10%起漲 8寸產能供不應求
    3大晶圓廠喊漲 8寸產能供不應求疫情蔓延下,汽車電子市況不佳,但各項終端消費電子產品需求逆勢上升,另外在5G手機的升級加持下,電源管理IC、MOSFET、超薄屏下指紋識別、ToF與傳感器IC等需求大增,由於不少晶片僅需成熟製程量產,也使得8寸晶圓代工產能在上半年疫情危機與貿易戰危機之際仍意外吃緊,近期更已呈現供不應求市況。
  • 為什麼7nm、5nm晶片用12寸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
    為什麼7nm、5nm晶片用12寸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晶片的生產最重要的就是晶圓,晶圓就是矽半導體電路的矽晶片,高純度的多晶矽經過多重的工藝製作之後就會變成晶圓片,而我國的晶圓生產線多半都是以8英寸和12英寸為主的。那麼你們知道為什麼7nm以及5nm的晶片要用12寸的晶圓?還有一塊晶圓到底可以生產出多少的晶片呢?
  • 8英寸晶圓供不應求,18英寸晶圓仍在路上
    供不應求的8英寸晶圓與逐年下滑的生產線目前全球代工廠產能爆滿,臺積電、三星、聯電、世界先進、中芯國際等純代工廠稼動率保持高水位。IDM廠商如華潤微、士蘭微等8寸及8寸以下亦滿載。產業鏈訂單溢出,展望Q4仍然供不應求。
  • 12寸晶圓價格變化趨勢_12寸晶圓能產多少晶片
    2017年Q1季度空白的12英寸晶圓漲價10-20%,理由是空白晶圓的產能有限。8寸、12寸晶圓短缺的原物料並不只裸晶圓而已,還包括玻璃纖維、研磨漿料、石英等,在未來都有可能變成晶圓製造的不確定因素。面對半導體矽晶圓產業恐醞釀近16年來最大一波景氣向上循環,持續時間將為2017年全年,晶圓代工業者紛紛關注矽晶圓後續價格走勢。
  • 為什麼7nm、5nm的晶片用12寸的晶圓?一塊晶圓可生產多少晶片?
    眾所周知,現在我們常見到的晶片,全部是矽基晶片,即利用矽晶圓製作出來的。而矽晶圓是一種厚度大約在0.8mm以下,呈圓形的矽薄片。而這種圓形薄片有很多替代,比如8英寸大小,12英寸大小,18英寸大小,甚至更大的。
  • 8寸晶圓價格瘋漲!國產設備最大機會來了?
    近期,供應鏈傳出多家晶圓廠都在下半年出現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的狀況,並出現5%-20%不等的漲價。以龍頭臺積電為例,據產業鏈人士透露,其12英寸先進位程產能利用率早已滿載,8英寸需求除28nm製程外,訂單也已爆滿。
  • 電子行業:8寸晶圓製造高景氣有望持續,維持「看好」評級
    機構:東方證券評級:看好核心觀點8 寸晶圓製造產能當前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但市場擔憂此輪景氣的狀態僅 是短期庫存建立的結果,並不可持續,但我們通過分析發現,此輪景氣狀態雖然行業存貨水平有所上升,但需求端更為旺盛,尚不存在庫存過剩的問題,去庫存的周期不會很快到來,8 寸晶圓製造高景氣有望持續。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晶圓|晶圓代工|電源管理晶片|晶片設計公司|...
    5G熱潮的帶動下,電源管理晶片受益於智慧型手機與基站需求成倍增長,導致有限的產能供不應求,雖然部分產品有機會從8英寸逐步轉往12英寸廠生產,但短期內依然難以紓解8英寸晶圓需求緊缺的情況。華潤微(688396.SH)運營模式以IDM為主,同時也擁有晶圓代工模式。記者從華潤微方面了解到,功率半導體MOSFET、IGBT、SBD等產品需求均比較旺盛,產能都比較緊張。
  • 曝8寸晶圓代工產能「按片拍賣」,每片最多漲300刀
    導讀:12月15日,臺灣經濟日報報導稱,某老牌晶圓代工廠正「拍賣」明年二季度8寸產能,每片晶圓價格最多漲300美元。來源:經濟日報爆料指出,臺灣某老牌晶圓代工廠近期提前將2021年第2季度的部分8寸代工產能以「競標」的方式,供客戶競價,採取
  • 中芯對比臺積電:中芯8寸晶圓產能全球最高,臺積電12寸最高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全球最強的晶片代工廠,目前拿下了全球55%+的晶片代工訂單,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的掌握的製造技術是5nm。其實總的一句話可以概括兩者的差異,那就是臺積電主要靠先進工藝賺錢,目前7nm、16nm、5nm工藝是臺積電賺錢的三架馬車,佔到營收的60%+。而中芯主要靠成熟工藝賺錢,主要營收來自於150/180nm、55/65nm、40/45nm,這三種工藝佔到了64%左右。
  • 8寸晶圓代工產能不足,明年報價漲4成
    據Digitimes報導,受惠疫情帶動遠距商機湧現,加上5G時代來臨,以及近期中芯轉單效應,全球8寸晶圓代工產能炙手可熱,晶片大廠排隊加價大搶產能,第4季報價已全面喊漲,並掀起一波漲價效應。據半導體供應鍊表示,除臺積電、三星電子外,其他晶圓代工業者均已上調8寸代工報價,2021年漲幅至少20%起跳,插隊急單甚至將達4成,另如需求大增的12寸28奈米製程,漲勢也超乎預期。
  • 晶片缺貨告急背後!又漲價又外包,誰能拯救8英寸晶圓產能?| 智東西...
    現在,8 英寸和12 英寸晶圓是主流配置。8 英寸主要用於成熟製程及特種製程,在應用端,對 8 英寸晶圓代工的強勁需求主要來源於功率器件、電源管理 IC、影像傳感器、指紋識別晶片和顯示驅動 IC 等;12 英寸主要適用於 28nm 以下的先進位程,主要成長動力來自於存儲和邏輯晶片。8 英寸產線因折舊完畢具有成本優勢,同時在模擬電路、高功率等晶圓生產具有優勢。
  • 8寸晶圓代工報價明年飆4成!晶圓封測IC設計同步瘋漲
    微信公眾號:芯世相(ID:xinpianlaosiji) 繼8寸晶圓產能緊缺漲價、半導體元器件上漲、覆銅板等原材料上漲後,由晶圓緊缺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繼續傳導至封測領域 產業鏈最新消息顯示,除臺積電、三星電子外,其他晶圓代工企業均已上調8寸晶圓代工報價,2021漲幅至少20%起跳,插隊急單甚至將達4成。
  • 晶片缺貨告急背後!又漲價又外包,誰能拯救8英寸晶圓產能:智東西內參
    現在,8 英寸和12 英寸晶圓是主流配置。8 英寸主要用於成熟製程及特種製程,在應用端,對 8 英寸晶圓代工的強勁需求主要來源於功率器件、電源管理 IC、影像傳感器、指紋識別晶片和顯示驅動 IC 等;12 英寸主要適用於 28nm 以下的先進位程,主要成長動力來自於存儲和邏輯晶片。
  • 8英寸晶圓的產能為什麼這麼緊張?
    現在,8 英寸和12 英寸晶圓是主流配置。8 英寸主要用於成熟製程及特種製程,在應用端,對 8 英寸晶圓代工的強勁需求主要來源於功率器件、電源管理 IC、影像傳感器、指紋識別晶片和顯示驅動 IC 等;12 英寸主要適用於 28nm 以下的先進位程,主要成長動力來自於存儲和邏輯晶片。 8 英寸產線因折舊完畢具有成本優勢,同時在模擬電路、高功率等晶圓生產具有優勢。
  • 是什麼阻止了在 18 寸 (450mm)晶圓上生產晶片
    目前世界上晶片的產能超過70%是12寸(300mm)晶圓,而第一條12寸Fab線迄今已近二十年,為什麼我們還看不到下一代18寸(450mm)晶圓廠呢?450mm晶圓的面積是300mm的2倍多,那麼生產效率也可以是兩倍嗎?很遺憾,並不是這樣算。更大的晶圓並不能節省光刻和測試等工藝的時間,只能節省晶圓裝載、蝕刻、各種清潔打磨等時間。那麼增加的設備成本能否真的轉換為更高的生產效率呢?答案是:不知道。
  • 晶圓和晶片的關係_一個晶片有多少晶圓
    打開APP 晶圓和晶片的關係_一個晶片有多少晶圓 發表於 2017-12-07 16:10:01   晶圓和晶片的關係   晶片是由N多個半導體器件組成 半導體一般有 二極體 三極體 場效應管 小功率電阻 電感 電容等等。
  • 晶圓缺貨潮持續上演,國產石墨烯晶圓要「芯」變革?
    來源:產業最前線未來市場龐大,晶圓產能緊缺形勢嚴峻根據SEMI的預測,到2021年全球8寸、12寸矽片正片的市場需求將分別達到650萬片/月和680萬片/月,未來市場潛力巨大。但是由於多數8寸晶圓廠建廠時間較早,運行時間長達十年以上,部分設備太老舊或者難以修復,加上更多從8寸向12寸升級的內存廠商,如三星和海力士,所以目前舊設備市場資源逐漸枯竭,因此近年來8寸晶圓設備較為緊缺,其中蝕刻機、光刻機、測量設備最難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