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產業的關鍵在於完善產業鏈、打通供應鏈,以鮮食玉米產業為例

2020-12-19 山寨農夫2020

大家都相信農業產業是風口,大家都感覺農業產業難做,做農業項目血本無歸、傾家蕩產的大有人在。農業為什麼看著很好、做著很難?有人認為是缺資金,有人認為是難銷售,其實這些都不是問題所在,農業的難,關鍵在於農業產業鏈薄弱、供應鏈缺失。

很多人創業投資習慣於產品思維、項目思維,很少有人從產業鏈、供應鏈角度考察一個產業、一個項目。單純從項目而言,隨便拿出一個農業項目都很不錯,一旦做起來才發現困難重重。表面上看普遍都是資金緊張、銷售困難,拿到資金、打開渠道後,仍然做不起來,真正的問題往往不在資金和銷售。打個比方,如果你做農產品加工,你會發現,農民種的原料不能滿足你的產品質量要求,你必須再從種地開始把握原料質量,你從農產品加工業向前延伸到了原料種植業;你的下遊如果也不能讓你滿意,你還需要延伸到下遊產業。做了農業,你就要準備「包打天下」,你成功的可能會有多大呢?問題出在產業鏈、供應鏈。

什麼是產業鏈和供應鏈呢?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係和時空布局關係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係形態。產業鏈的本質是用於描述一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繫的企業群結構,產業鏈中大量存在著上下遊關係和相互價值的交換,上遊環節向下遊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遊環節向上遊環節反饋信息。

供應鏈是指圍繞核心企業,從配套零件開始,製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供應鏈管理的經營理念是從消費者的角度,通過企業間的協作,謀求供應鏈整體最佳化。成功的供應鏈管理能夠協調並整合供應鏈中所有的活動,最終成為無縫連接的一體化過程。

還是以農產品加工項目為例,至少要有原料種植或養殖、產品加工、加工品的銷售,如果原料不合標準、銷售環節薄弱,你必須自己承擔種植、加工、銷售全過程,一般人都不具備這個能力。

農村經濟相比城市要落後很多,產業集中度很低,因此,產業配套能力也就差,這是導致產業鏈、供應鏈薄弱的問題根本所在。

以鮮食玉米產業為例

鮮食玉米全產業鏈包括:鮮食玉米種子研發繁育、鮮食玉米標準化種植、鮮食玉米加工設備製造、鮮食玉米加工原材料生產、鮮食玉米加工、包裝、倉儲、運輸、銷售。鮮食玉米加工供應鏈主要包括:鮮食玉米標準化種植、鮮食玉米加工、鮮食玉米包裝、倉儲、運輸、銷售及供應鏈資金。上述環節中某一個出了問題,你都不能正常生產和銷售。

從種植環節看。一是品種,品種是否滿足消費者需求?品種是否適應當地種植?品種是否保證質量(芽率、芽勢、純度等)?品種是否足量?二是標準化種植,按照要求,鮮食玉米種植必須保證500米空間隔離,也就是說種植鮮食玉米的地塊周邊500米範圍內不能有其他玉米種植,這可是相當難度的問題。三是錯期播種,為了保證加工廠的均衡生產,需要錯期播種錯期採摘,這也是難度很高的事情。

從加工環節看。一是設備工藝,目前國內沒有成套的鮮食玉米加工設備,一個鮮食玉米加工廠需要至少5個廠家提供設備,往往是很難銜接配套。二是加工工藝,高溫蒸煮溫度、時間、勻度差那麼一點點,次品率應付大幅上升,而且當時難以檢驗。三是包裝材料,質量稍微有點瑕疵,漲代漏氣率就會增加很多。

再從倉儲物流來看。按要求,鮮食玉米需要恆溫保藏;運輸要防止磕碰、摩擦;物流上往往需要產地配送,成本很高。

從資金上看。做鮮食玉米加工,首先要投資建廠,採購設備原料,僱用工人,還要從農民手裡採購原料,這需要大量資金。銷售商還要從你手裡現金拿貨,這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你的銷售。從種到銷每個環節都需要各方主體現金投入,總的資金需求量至少是從種到銷實際資金量的三倍。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這麼多環節中一個出了問題,你投資的廠子就不能正常運轉,你就面臨虧損、甚至倒閉。另一方面,真正做好這些環節真的需要分工協作而且環環相扣,靠一個主體幾乎無法完成。鮮食玉米加工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其他農業產業項目大體如此。產業鏈、供應鏈是不是很重要呢?

要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就必須從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入手,完善產業鏈、打通供應鏈。我在《未來農民致富十條路,錢從哪裡來?構建「4+1+N」的農業產業融資體系》一文中有所分析介紹,但還不全面。我將在以後的文章中具體介紹我們實踐中成熟的做法。

相關焦點

  • 鮮食玉米「搶佔」消費者餐桌 未來產業優化升級是關鍵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見習記者 馬嘉 文/圖)近年來,鮮食玉米產業在都市農業中脫穎而出。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已超過2000萬畝,國審品種數量超56個,市場消費量達570億穗。相關專家透露,今年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基本達到2500萬畝,比去年大幅增加約25%。
  • 江門玉米產業也「瘋狂」
    近日舉辦的中國鮮食玉米、速凍果蔬大會上,江門兩基地獲得授牌中國鮮食玉米大會華南示範基地,為江門現代種業及玉米產業帶來發展新契機,而江門的鮮食玉米種植環境及基礎也讓與會專家嘉賓刮目相看,後起之秀優勢明顯。業內專家感嘆,江門先天地理優勢明顯,擁有大型種子企業支撐,加上示範基地的落地,江門玉米產業發展不容忽視。
  • 肇東鮮食玉米特色產業帶動農戶致富增收
    初冬時節,在位於中國(肇東)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的黑龍江振祥農業有限公司鮮食玉米加工車間內,一根根鮮食玉米通過機械傳送帶進入加工流水線,工人們對鮮食玉米進行人工分揀,一穗穗色澤金黃、顆粒飽滿的玉米經過清洗、篩選、真空包裝、高溫消毒等多道處理工序,最終被加工成無菌真空包裝的鮮食玉米。
  • 構建鮮食玉米產業技術推廣與服務體系平臺
    亞夫科技服務海門工作站揭牌 構建鮮食玉米產業技術推廣與服務體系平臺 來源:海門日報 發布時間:2020-12-26
  • 第七屆中國·公主嶺玉米產業博覽會綜述
    8月20日,公主嶺市文化體育中心內熙熙攘攘、人聲鼎沸,萬眾期待下,第七屆中國·公主嶺玉米產業博覽會暨首屆公主嶺鮮食玉米節盛裝啟幕。本次玉米產業博覽會以「玉米嶺上鮮品牌促發展」為主題,會期4天,以推介、對接、合作、發展為主線貫穿博覽會,不斷擴大「中國玉米之鄉」的影響力,叫響「公主嶺玉米」區域品牌,做強公主嶺玉米食品產業,搶佔鮮食玉米行業高地,打造吉林省「黃金名片」。
  • 2000餘萬元扶貧資金撬動鮮食玉米產業
    在綏濱縣富民農副產品加工廠,一箱箱鮮食玉米,源源不斷地發往全國各地。這是扶貧涉農整合資金立下的功勞。截至目前,綏濱縣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訂單種植貧困戶1080戶,收購加工鮮食玉米200萬穗,玉米粽子2萬個。預計戶均增收700元以上。
  • 馬鈴薯鮮食玉米大豆 克山三大主導產業立縣富民
    合作社大機械推進馬鈴薯產業發展。鮮食玉米產業呈現蓬勃發展之勢近年來,作為全國鮮食玉米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範縣的克山縣,結合市場供給需求,加大種植結構調整力度,重點圍繞綠色有機鮮食玉米,不斷擴大種植規模,積極引導和扶持企業上項目、深度開發、延長產業鏈條,促進了鮮食玉米產業快速發展。
  • 漫談|完善農業產業鏈 讓農民種上放心田
    漫談|完善農業產業鏈 讓農民種上放心田 2019-05-14 15:31:00來源:央廣網
  • 看北京如何推進鮮食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和北京市糧經作物創新團隊瞄準需求側,完善供給側,逐步完善高品質鮮食玉米產業鏈,突出「三質同步」,即品種優質、栽培提質和貯藏銷售穩質,基本實現了鮮食玉米產品從「論斤賣」到「論個賣」,初步探索出北京鮮食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 通富微電子入駐海滄 廈門完善半導體產業1小時供應鏈
    21日,廈門通富微電子項目在海滄信息消費產業園區奠基。項目計劃明年11月試投產,將填補廈門乃至福建地區沒有大規模的先進位程封測企業的空白,為廈門集成電路產業鏈補上關鍵一環。  2016年,廈門出臺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十年規劃,提出力爭到2025年集成電路產業規模超千億,帶動電子信息技術、通信和計算機等相關產業產值超3000億元的戰略目標。
  • 奏響鮮食玉米產業發展「三重奏」(圖)
    大會不僅吸引了全國鮮食玉米主要育種科研單位、鮮食玉米產業龍頭企業等50餘家單位來此交流與合作,還吸引許多首都市民前來品嘗和休閒,炎夏的京城上演了一場熱鬧的「玉米秀」。  草莓、西甜瓜、番茄……這幾年,北京主打的農產品展會繽彩紛呈,迷亂人眼。鮮食玉米為何能躋身北京農業展會目錄,而且連續舉辦了四屆,其成功的奧秘是啥?
  • 黑龍江青岡縣做大做強鮮食玉米產業著力打造「青岡玉米糯又甜...
    青岡縣商務局副局長王璐介紹說,「青岡玉米糯又甜」不但是「青岡鮮食玉米」對每一位消費者的承諾,更嚴格落實在了全縣從業企業以小時為單位的快速鮮制過程和全流程的細節把控中,逐漸成為消費者的餐桌『新貴』。近年來,青岡縣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盯著消費者餐桌發展綠色食品,堅持「市場需求導向、突出產業引領、統籌科學布局、優化資源配置、因地制宜發展」的原則,大力發展鮮食玉米,做大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做精鮮食玉米品牌,做強鮮食玉米產業,初步形成了「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實現了鮮食玉米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被評為「全國中高端鮮食玉米生產示範基地
  • 鮮食產業路由器 | 「叮叮鮮食」打造中國第一鮮食生態圈
    近日,鮮食供應鏈服務商「叮叮鮮食」在北京798舉行A輪融資暨戰略發布會。叮叮鮮食此前宣布完成A輪融資,融資金額近億元。此輪投資人普洛斯隱山資本,頭頭是道投資基金、金沙江創投的代表皆出席此次發布會。叮叮鮮食洞悉新零售背後的供應鏈升級機會,從鮮食品類切入,致力於為各大零售商提供優質鮮食供應及綜合供應鏈服務。
  • 優勢優種賣優價 ——看北京如何推進鮮食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和北京市糧經作物創新團隊瞄準需求側,完善供給側,逐步完善高品質鮮食玉米產業鏈,突出「三質同步」,即品種優質、栽培提質和貯藏銷售穩質,基本實現了鮮食玉米產品從「論斤賣」到「論個賣」,初步探索出北京鮮食玉米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子。
  • 第34屆中國鮮食玉米速凍果蔬大會暨2020中國吉林鮮食玉米產業大會...
    央廣網長春8月24日消息(記者劉源源)第34屆中國鮮食玉米速凍果蔬大會暨2020中國吉林鮮食玉米產業大會今天(24日)在長春召開。主題是「吉」聚優勢 領「鮮」未來——中國鮮玉米 吉林再出發,將推動全國鮮食玉米產業健康有序、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 小玉米做出金色大產業,3萬噸鮮食玉米走向市場
    據了解,「農嫂」公司還按照省級科研中心標準,建立了3800平方米的玉米食品工程研發檢測中心。「我們主要研發主食玉米食品、功能型玉米食品以及生物、醫藥中間體、玉米醇溶蛋白、玉米黃質等。」研發中心負責人介紹。近來年,「農嫂」公司不斷拉長鮮食玉米生產的的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金色產業」。
  • 標鮮食產業路由器 | 「叮叮鮮食」打造中國第一鮮食生態圈
    叮叮鮮食洞悉新零售背後的供應鏈升級機會,從鮮食品類切入,致力於為各大零售商提供優質鮮食供應及綜合供應鏈服務。其通過自主研發的VCMS價值鏈管理系統,重構鮮食產業生產、渠道、銷售三者的關係。通過信息及資源共享,藉助信息化手段,發揮產業路由器的作用,打通供應鏈上中下遊、從線上到線下的各環節,提升整體鮮食產業效率,打造中國第一鮮食生態圈。
  • 甜玉米標準化生產技術助推鮮食玉米產業實現高值化發展
    9月30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邀請有關專家對承擔的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甜玉米標準化生產及高值化產品研發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示範」在濱州市無棣縣的示範田進行了實地考察與驗收。山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高瑞傑、濱州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壽岐、山東師範大學教授馬長樂、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劉鵬、山東省農科院玉米所副所長劉霞等出席活動並講話。現場驗收結果顯示,示範區甜玉米平均鮮穗產量1345.4公斤/畝,按市場價2.5元/公斤計算,合畝產值3363元,遠高於普通玉米的種植效益。
  • 上海鮮食玉米產業創新育種再出發
    本報訊(記者胡立剛)近日,上海鮮食玉米生物育種和種業發展論壇在上海市農科院莊行基地舉行,論壇肯定「以種業創新繼續引領產業發展」的思路,上海鮮食玉米產業即將迎來整合資源再出發的新時期。  近年來由於農用地資源日趨緊缺,加上國外鮮食玉米品種的衝擊,上海鮮食玉米產業的優勢逐漸消失。
  • 市場期待進一步完善玉米產業鏈期貨品種
    群英聚大連,金秋話發展,2019中國玉米產業大會9月11日在大連舉行。與會嘉賓表示,大商所玉米期貨上市以來運行平穩、功能發揮良好,玉米期權市場規模也逐步擴大,市場期待上市更多玉米產業鏈期貨品種,為產業上中下遊企業提供更完善的風險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