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相信農業產業是風口,大家都感覺農業產業難做,做農業項目血本無歸、傾家蕩產的大有人在。農業為什麼看著很好、做著很難?有人認為是缺資金,有人認為是難銷售,其實這些都不是問題所在,農業的難,關鍵在於農業產業鏈薄弱、供應鏈缺失。
很多人創業投資習慣於產品思維、項目思維,很少有人從產業鏈、供應鏈角度考察一個產業、一個項目。單純從項目而言,隨便拿出一個農業項目都很不錯,一旦做起來才發現困難重重。表面上看普遍都是資金緊張、銷售困難,拿到資金、打開渠道後,仍然做不起來,真正的問題往往不在資金和銷售。打個比方,如果你做農產品加工,你會發現,農民種的原料不能滿足你的產品質量要求,你必須再從種地開始把握原料質量,你從農產品加工業向前延伸到了原料種植業;你的下遊如果也不能讓你滿意,你還需要延伸到下遊產業。做了農業,你就要準備「包打天下」,你成功的可能會有多大呢?問題出在產業鏈、供應鏈。
什麼是產業鏈和供應鏈呢?
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係和時空布局關係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係形態。產業鏈的本質是用於描述一個具有某種內在聯繫的企業群結構,產業鏈中大量存在著上下遊關係和相互價值的交換,上遊環節向下遊環節輸送產品或服務,下遊環節向上遊環節反饋信息。
供應鏈是指圍繞核心企業,從配套零件開始,製成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最後由銷售網絡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將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直到最終用戶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鏈結構。供應鏈管理的經營理念是從消費者的角度,通過企業間的協作,謀求供應鏈整體最佳化。成功的供應鏈管理能夠協調並整合供應鏈中所有的活動,最終成為無縫連接的一體化過程。
還是以農產品加工項目為例,至少要有原料種植或養殖、產品加工、加工品的銷售,如果原料不合標準、銷售環節薄弱,你必須自己承擔種植、加工、銷售全過程,一般人都不具備這個能力。
農村經濟相比城市要落後很多,產業集中度很低,因此,產業配套能力也就差,這是導致產業鏈、供應鏈薄弱的問題根本所在。
以鮮食玉米產業為例
鮮食玉米全產業鏈包括:鮮食玉米種子研發繁育、鮮食玉米標準化種植、鮮食玉米加工設備製造、鮮食玉米加工原材料生產、鮮食玉米加工、包裝、倉儲、運輸、銷售。鮮食玉米加工供應鏈主要包括:鮮食玉米標準化種植、鮮食玉米加工、鮮食玉米包裝、倉儲、運輸、銷售及供應鏈資金。上述環節中某一個出了問題,你都不能正常生產和銷售。
從種植環節看。一是品種,品種是否滿足消費者需求?品種是否適應當地種植?品種是否保證質量(芽率、芽勢、純度等)?品種是否足量?二是標準化種植,按照要求,鮮食玉米種植必須保證500米空間隔離,也就是說種植鮮食玉米的地塊周邊500米範圍內不能有其他玉米種植,這可是相當難度的問題。三是錯期播種,為了保證加工廠的均衡生產,需要錯期播種錯期採摘,這也是難度很高的事情。
從加工環節看。一是設備工藝,目前國內沒有成套的鮮食玉米加工設備,一個鮮食玉米加工廠需要至少5個廠家提供設備,往往是很難銜接配套。二是加工工藝,高溫蒸煮溫度、時間、勻度差那麼一點點,次品率應付大幅上升,而且當時難以檢驗。三是包裝材料,質量稍微有點瑕疵,漲代漏氣率就會增加很多。
再從倉儲物流來看。按要求,鮮食玉米需要恆溫保藏;運輸要防止磕碰、摩擦;物流上往往需要產地配送,成本很高。
從資金上看。做鮮食玉米加工,首先要投資建廠,採購設備原料,僱用工人,還要從農民手裡採購原料,這需要大量資金。銷售商還要從你手裡現金拿貨,這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你的銷售。從種到銷每個環節都需要各方主體現金投入,總的資金需求量至少是從種到銷實際資金量的三倍。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這麼多環節中一個出了問題,你投資的廠子就不能正常運轉,你就面臨虧損、甚至倒閉。另一方面,真正做好這些環節真的需要分工協作而且環環相扣,靠一個主體幾乎無法完成。鮮食玉米加工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其他農業產業項目大體如此。產業鏈、供應鏈是不是很重要呢?
要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就必須從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入手,完善產業鏈、打通供應鏈。我在《未來農民致富十條路,錢從哪裡來?構建「4+1+N」的農業產業融資體系》一文中有所分析介紹,但還不全面。我將在以後的文章中具體介紹我們實踐中成熟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