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次化療,25次放療,媽媽挺過乳腺癌治療

2020-12-17 癌度船長

#乳腺#

七月,正值青島的盛夏。

我們一家最喜歡去海邊散步,夜晚來點海鮮啤酒,聊聊天,吹吹海風。

然而,不曾想一場變故悄然發生。

01

七月上旬,我媽無意中發現左乳有一個包塊散不掉,還伴隨著溢乳症狀,但我都已經28了,她也早就過了哺乳期,所以這個症狀讓我和我爸很擔憂。

但我媽就像個沒事人一樣,一催她檢查,就說什麼「乳腺增生那麼都年,半年前單位組織體檢也沒答問題,一點點硬塊沒事的。」

17號,我們父女倆帶著我媽在本地三甲醫院彩超檢查,結果顯示BI-RADS分級4a級。

19號我們又去了省立醫院的專家門診,檢查結果與之前一致,醫生說很有可能是乳腺癌,但還需要做活檢進一步確認。

在進行初步檢查後,24號媽媽進行手術活檢。

我爸心寬,還勸說我媽沒什麼事應該是個小問題。

但送我媽進了手術室後,爸爸卻繃不住眼圈紅了,說:「你媽估計是乳腺癌,醫生接診過那麼多乳腺疾病,對照著彩超報告和實際情況就可以判斷出來。」

我從來沒想過會讓你媽,受那麼大的罪,也從來沒想過這種事情會發生在我們家。

手術開始後40分鐘左右,醫生告知我們冰凍病理結果——乳腺浸潤性癌

那一刻,全家人都懵了。

屬於我們家的幸福時光,結束了。

02

拿到活檢結果後,醫生徵求意見看是保乳還是全切,我媽選擇了全切。

幾個小時的手術,醫生切除了乳房和腋窩腋下淋巴結。把我媽從全麻中喚醒後,告知我們六小時內需要保持清醒狀態。

當時從手術出來,我媽身上裹著一層層厚厚紗布,有些低燒,情緒顯然不是很好。

換做誰經歷這麼一劫,心情能好呢?

而我依舊很懵,大腦一片空白,機械的處理著事情。

害怕失去媽媽。

我告訴自己,我得挺住。

術後,我不時開導我媽乳腺癌是預後良好的疾病,放寬心態,不要急躁。空閒時間,我去看了一些乳腺癌的書,希望能照顧好她。

這時,醫生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乳腺浸潤性癌是預後較好的一種,後續不用進行靶向治療,傷口癒合後就可以回家休養」。壞消息是「腋下淋巴結有兩枚轉移,有必要接受化療」

主治醫生說:「按照以前的治療標準來看,淋巴結轉移三枚或三枚以上的必須要放療,你母親的情況在可放可不放之間,得徵求病人和家屬的意見。」

03

「不想在醫院待下去了,再說化療還要掉頭髮,不是很想化療。」聽著媽媽的話,我內心也很糾結。

於是,我們輾轉了省內幾家比較知名的醫院諮詢了醫生,最終在一家專業的腫瘤醫院得到了一定要放療的結果。

我和我爸只能勸解她治療都走到這一步了,還是讓心裡踏實些才好,我媽就老老實實留下接受化療和放療了。

放化療過程,我媽真的太受罪了。

6次化療,25次放療。

一向食慾很好的人,最後變得身體乏力,口乾舌燥,口腔潰瘍,嘔吐噁心一直伴隨著她,白細胞一再走低。

頭髮逐漸脫落,「天天掉發煩,沒了,反而自在」,她還這樣寬慰自己。甚至,在第二次化療回家後所幸就剃光了頭髮,「只要人健康,以後頭髮還能長出來」。

好在經過一年多的治療,我媽的病情逐漸好轉,又變得愛說話了。

但還有更大的挑戰在等待著——運動能力恢復鍛鍊。

由於我媽的腋下淋巴結全部切除,手臂運動神經一定程度受損,醫生說如果不做鍛鍊有可能胳膊都會抬不起來,生活不能自理,手術後需要堅持做復健運動。

儘管帶著傷口,但我堅持讓她自己吃飯、梳頭髮等,還查資料給她畫了一套體操。我和我爸也經常陪她在走廊一圈一圈運動,逐漸恢復手臂的運動能力。

我始終相信那句話——不放棄希望就是最大的良藥。

04

我一直以為癌症是絕症,無藥可醫。

我們家是一個普通的家庭,日子一直非常平淡。檢查結果懷疑是癌的時候,我自己的內心確實很崩潰。

我們誰都不了解乳腺癌是怎樣形成的,怎樣去治療……一個「癌"字,就足以使人絕望了。

後面的治療過程,化療更是在生理和心理上反覆折磨人。

但經歷過這一切後,我覺得的人的恐懼可能大多來源於無知。

事實上,乳腺癌是女性發病率第一位的惡性腫瘤,卻也是全球治癒率最高的癌症。

在中國城市地區乳腺癌5年的生存率已經達到80%以上,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已經到達約97%,治癒後患者的壽命和正常人並無明顯差別,一些發達國家甚至把乳腺癌列為慢性疾病。

我常常和我媽聊這些,苦中作樂,一起感謝上天幸好不是別的癌症。

其實,在我媽患癌後,我時不時會想這病是不是與生活方式和心態有關係。

我媽脾氣並不是很好,雖說生氣來的快去的也快,但心中鬱結消散不掉的就堆積到胸部。

後來治療這病的過程中,我們也常常開導她,給她寬心,告訴她情緒良好治療效果才更好。

各位病友,一旦確診為乳腺癌,一定不要相信不手術、不化療中醫針灸也能治好的謊言,要好好配合醫生的治療,多去全國各地的醫院問問。

我始終堅信,就算上天給你一張壞牌,也不等於判了死刑,可能是給你個機會讓你重生的開始。

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

這一程,我重新審視了親情和幸福,也重新審視了自己的生命。

相關焦點

  • Angew.含硒納米藥物在癌症免疫治療、放療和化療聯合治療中的應用
    共104家會員企業在賣,看一看吧 導讀 近日,清華大學的許華平教授團隊發展了一系列含硒納米藥物,將癌症免疫治療與化療、放療相結合,顯著提高了免疫治療的抗腫瘤活性,為癌症聯合療法的設計提供了新的策略。
  • 乳腺癌化療後應該注意什麼?聽聽專家怎麼說
    原標題:乳腺癌化療後應該注意什麼?聽聽專家怎麼說   關於乳腺癌,早期發現至關重要,如果發現時已經是後期了,就要注意配合治療,以及注意治療後的一些事項,那乳腺癌在治療後應該注意些什麼呢?對此,家庭醫生在線編輯採訪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呂榮釗。
  • 一文讀懂乳腺癌的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
    其實乳腺癌的治療主要分為兩大類——局部治療和全身治療。手術、放射治療(也稱為「放療」)屬於局部治療;化學藥物治療(也稱為「化療」)、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免疫治療等屬於全身治療。但是除了某些特別早期的乳腺癌類型(如原位癌),僅僅手術對於癌細胞的清除還不夠,特別是保乳手術的患者,需要在術後加做放療才能進一步降低局部復發的風險,而對於淋巴結轉移較多,或者某些被癌症侵犯的組織難以通過手術徹底清除,也是需要進一步放療來對病變進行控制的。
  • 化療和放療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廣州中醫大金沙洲醫院胡群峰教授給...
    目前手術,放療,化療仍然是腫瘤最主要的三種治療方法,手術大家都比較了解,但是放療和化療大家知道的就比較少,尤其是腫瘤哪種情況是可以採取放療或化療的,二者有什麼區別,有什麼優點,弊端等等,那麼下邊我們就來說說放療和化療有哪些區別?
  • 遺傳性乳腺癌治療指南
    對於攜帶乳腺癌易感基因胚系突變的乳腺癌患者,醫生在進行治療決策時需要考慮這些信息,然而目前缺少針對這類患者的治療指南,導致醫生對此類患者最佳的手術、放療和全身治療並不確定。
  • 軍醫詳解:放療治療癌症9個注意事項
    一般不做放療。(4)放療中度敏感的腫瘤在經過足量放療後局部又復發時,因正常組織不能再耐受第二次重複照射,應作為禁忌證。(5)放療中度敏感的腫瘤已有遠處多處轉移時也不適宜作放療。利用IMRT治療頭頸部腫瘤,不但可更好地保護腮腺、腦幹等量要器官,而且若採用小野追加劑量〔SIB〕技術,可進一步提高療效。利用IMRT技術進行乳腺癌保乳術後放療,可改善靶區劑量分布,對肺和心臟的保護更好。國內有多家單位採用IMRT技術放療鼻咽癌、乳腺癌、食道癌和肺癌等,都有肯定的初步結論。無容置疑,IMRT必將成為今後放射治療的主流方式。
  • 乳腺癌化療後轉移 有望迎來靶向治療新選擇
    點擊查看 來源:好醫友乳腺癌患者又迎來重磅喜訊:阿斯利康PARP抑制劑奧拉帕尼片(Lynparza)獲美國FDA優先審評資格,有望成為既往已接受化療的特定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靶向治療新選擇。
  • 乳腺癌化療期間食譜 這幾點要記住
    乳腺癌已經是威脅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殺手了。且乳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乳腺癌患者在術後治療期間最難受的便是化療了,化療帶來的副作用讓患者噁心嘔吐,沒有食慾。今天來給大家介紹幾個在乳腺癌化療期間的食譜和化療期間的飲食禁忌以及兩個開胃藥膳。下面一起來看一下。
  • 在兗礦新裡程總醫院15次放療,腫瘤縮小17倍
    腫瘤一科副主任張莉莉介紹,患者年齡較大,手術受限,在經過全院MDT會診後,建議行術前放療。腫瘤中心在放療前,完善全面檢查後,制定和優化調強放療計劃……全面審核確定後於9.1日擺位,校位開始行調強放療。 放療前與放療15次後,CT對比顯而易見。據放射科專業人員測量提示局部腫塊回縮達到70%以上,計算體積縮小17倍。
  • 乳腺癌化療期間吃什麼 化療期間飲食禁忌
    乳腺癌的發病率正在逐年的上升,威脅著廣大女性的生命和健康。對於乳腺癌患者來說,最難受的莫過於化療了,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是很大的,讓患者噁心嘔吐,食欲不振。那麼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乳腺癌化療期間吃什麼,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飲食禁忌。
  • 6次化療負債纍纍,輕鬆籌出手幫扶離異乳腺癌母親重燃希望
    10月是乳腺癌防治月,由輕鬆籌聯合陽光保險、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共同發起了「粉紅陽光·輕鬆愛-關愛女性公益計劃」,此次項目針對平臺上的貧困女性乳腺癌患者進行幫扶,陽光保險為每位患者配捐1000元善款,用於治療康復。
  • 乳腺癌化療的方案 十種方案任君挑選
    乳腺雖然說不是人體必不可少的器官之一,換句話也就是說本身乳腺癌並不會致命,但是一旦發生癌症轉移就會威脅到我們的生命安全,所以如果得了乳腺癌還是要治療的,那麼乳腺癌化療的方案有哪些,如何發現乳腺癌呢,乳腺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一起來看內容吧。
  • 化療幾次最好?化療六次和八次的區別在哪
    化療是臨床上治療癌症的主要方法之一,通常會進行六到八個療程。其實做化療到底要做幾次才能看出效果,這跟每個人的病情有關係,有一些患者在做了一次化療之後,在臨床上的一些症狀就會減輕,但是有一些患者做了兩次化療之後還是沒有效果,所以也是因人而異的。
  • 嘉興雙胞胎寶寶經常摘花回家給媽媽吃 背後故事令人淚目
    得了這種乳腺癌後,腫瘤體積比較大,發生內臟轉移和骨轉移的機率也都較高,相比其他乳腺癌,這個病的死亡率要高很多。確診後,周丹莉趕往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確定了先化療再手術的治療方案。2017年1月4日,她在上海完成了乳腺癌手術。然而,術後病理分析並不樂觀:化療效果等級僅2級(5級效果最好),必須追加6個療程12次化療。
  • 乳腺癌早期能活多久 早期有這些治療方法
    在明確腫瘤病理分期後,及時採取恰當的治療是關鍵。對於早期乳腺癌而言,由於癌腫較小,未發生擴散轉移,最為有效的治療手段為手術切除。保乳手術是早期乳腺癌手術治療的一種重要方式,保乳術後進行常規放射治療,效果較好,經手術切除後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達60%以上。臨床上將5年內未出現復發轉移的稱之為治癒,即乳腺癌能被治好。
  • 全面掌握放療常識,讓腫瘤治療更放心|癌細胞|腫瘤|放療|治療|靶區|...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手術、放療、化療三種療法對癌症治療貢獻率分別是27%、22%和6%。據統計,大約70%的腫瘤患者在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需要接受放療。在西方發達國家中,約60~70%的腫瘤患者接受放療,但在中國僅有30%的患者接受放療。2. 放療有什麼優點?
  • 乳腺癌|您所關心和困惑的問題(藥物篇)
    但我們要清楚化療期間的脫髮,明顯的脫髮通常發生在第1次治療的l~2周後,在隨後的1~2個月脫髮加劇,一旦化療結束,頭髮會重新生長出來,所以不必擔心。如果化療期間患者對外貌有要求,戴假髮也可以,對化療沒有影響。2化療對月經的影響很多患者會諮詢醫生「為什麼化療期間沒來月經,是不是以後都不會來了?」
  • 73歲醫學教授30年經歷三次癌症:我得出一個深刻教訓
    在過去三十年裡,史教授曾先後患有三次癌症:乳腺癌、直結腸癌、乳腺癌,分別在39歲、56歲、68歲。離最後一次患癌,她已經安然度過了5年,達到臨床治癒。中國抗癌協會康復分會主任委員史安利教授(本文已由史安利教授審稿)30年,經歷三次癌症!
  • 「我拿到了新加坡資深乳腺外科專家的'問診號'」——聽聽8位乳腺癌...
    女士二號 我2017年6月乳腺癌3期手術後病理沒有轉移,三陰ki6730%,經過AC-T治療,結束後沒有任何治療。腫瘤細胞er(約80%++),pr(約50%+~++),her-2(-),ki-67(約30%+).化療4個療程(立幸60mg+環磷醯胺0.8g),放療25個療程,現打諾雷德針一月一次,要打針五年,吃依西美坦十年。請問我這種情況是不是可以不打針只吃藥作為化放療後內分泌治療。 第三位病患可能是一位更年期的女性。
  • 放療、化療會影響腦血流灌注?丨臨床科研
    關鍵詞: 放療、化療、乳腺癌、腦血流灌注前面幾期已經介紹過,科研其實很簡單,選對實驗方法和實驗方向,簡單做一些實驗即可以輕鬆發表3分左右文章,關鍵在於利用好自己手上的臨床樣本及數據。實驗背景由於癌症治療對血管系統的影響,乳腺癌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輔助化療與血管損傷有關,尤其是血管管腔狹窄,這是由於血管壁通過內皮損傷而增厚所致,此外,它還與心肌細胞損傷和抗代謝物質的心臟毒性有關,後者與心肌缺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