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城記,香港電影,上海往事

2020-12-17 初戀菠蘿油

距離香港最近的是澳門,而哺育黃金時代的是臺灣。但是對於香港電影人而言,他們最愛講述的那個地方,始終不是澳門或臺灣。

港片裡的人物,只有在躲避仇家的時候,才會想起澳門這個避難福祉;只有被廉政公署調查的時候,才會想到灣灣這塊法外之地。

香港電影人最愛的,可能除了自己引以為傲的香江港島外,就是那個長期存在於想像和記憶之中的,另一顆東方明珠———上海。

你不知港片有多愛上海,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咖啡不解酒的醉。今天就來聊聊香港電影裡的上海往事,上海之夜中的香港味道。

早期的上海題材電影多講述抗戰年代民族矛盾下的彷徨故事。如1937年袁牧之執導的《馬路天使》、1937年沈西苓執導的《十字街頭》、1939年蔡楚生執導的《孤島天堂》等。

進入到70/80年代,一批內地電影人南下入港,投身到香港電影的發展之中。港片談上海,不再像之前那樣深沉晦澀地講述抗戰、逃亡故事,而是真正開始思考如何去表現這個城市的魅力。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一個不夜城;華燈起,車聲響,歌舞昇平。紙醉金迷、娛樂至上,充滿金錢誘惑的名利場成了上海的代名詞。此時,黑幫和愛情成為了香港電影中上海往事的主旋律。

先說黑幫題材。在香港電影人眼中,香港黑幫是江湖路遠的恩怨情仇,上海黑幫是廟堂之高的爾虞我詐。

港片黑幫不是洪興就是東星,了不起加個三聯幫;上海門派除了青幫就是恆社,最多再編個斧頭幫。

香港黑幫底層叫古惑仔,中層叫大哥,高層叫大佬;上海黑幫底層叫小赤佬,中層叫流氓,高層叫大亨。

香港黑幫電影沒事幹聊聊一九九七,上海黑幫傳奇動不動回到一九三七。前者無病呻吟,後者有志難伸。

香港黑幫電影,翻來覆去避不過:吳宇森、林嶺東、麥當雄的暴力美學,杜琪峯、劉偉強、林超賢的顛覆結構。

上海黑幫故事,兜兜轉轉離不開:許文強、馮程程、丁力的三角戀愛,杜月笙、黃金榮、張嘯林的三大亨傳奇。

三角本具穩定性,更何況有兩個?於是我們看到了周潤發《上海灘》、周星馳《上海灘賭聖》、張國榮《新上海灘》等一系列青紅幫江湖恩仇錄,和張徹《大上海1937》、麥當雄《上海皇帝》等新舊版杜月笙發家成名史。

許文強和杜月笙兩大流量IP外,還有一位好漢撐起了上海黑幫題材的半邊天,他就是清末拳師馬永貞。從1972年邵氏開拍第一部《馬永貞》開始,香港電影曾多次對此翻新打磨,其中最深入人心的當屬何家勁的馬永貞形象。

除去以上提到的熱門經典之外,上海黑幫題材亦有其他諸多經典佳作。如張徹導演的晚期代表作《上海灘十三太保》,尊龍、袁潔瑩主演的《上海1920》,張耀揚主演的《英雄地之小刀會》、周潤發主演的《大上海》等等。

講完黑幫片,再說說愛情片。在香港電影人眼中,香港愛情是小市民的嬉笑怒罵,上海愛情的是大時代的悲歡離合。徐克、關錦鵬和王家衛是掀起港片「上海風潮」的主幹力量。雖然愛一座城的心情大抵相似,但表達方式卻各有不同。

徐老怪是相當直男,1984年和女友施南生剛創辦電影工作室,第一部作品就是開宗明義的《上海之夜》。這叫什麼?這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我愛上海情。

關錦鵬則比較委婉,《胭脂扣》、《紅玫瑰與白玫瑰》,雖然拍的是香港愛情,但顯然繼承了海派文學。這叫什麼?這叫: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王家衛就更加悶騷,《重慶森林》、《花樣年華》,乍一聽沒一部和上海有關,細一品全是上海內味兒。這叫什麼?這叫: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除徐克、關錦鵬、王家衛三大逼王之外,其他電影人亦有上海愛情佳作。如鄭少秋主演的《上海風雲》、許鞍華導演的《上海假期》及王祖賢的《美麗上海》。

香港和上海,一顆東方之珠,一顆東方明珠,雖然地理位置遠隔千裡,但由於相似的近代歷史、比肩的發達程度,其文化內涵自然難免有不謀而合之處。

憶往昔,一批上海電影人南下為香港電影帶去了繁榮;而今天,大量香港電影人北上為華語電影尋求發光發熱。

香港和上海,雙城之間的緣分,與其感慨: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不如嘆句: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相關焦點

  • 電影雙城記——從上海到香港
    數十年過去,光輝歷程不再,往事淡忘。今天,驀然回首,80年代以來的香港電影似曾相識,上世紀初上海的電光舞影,被香港以相對獨立的影像語言所取代,為我們展現電影的多元化。  日前和上海作家陳丹燕聊天,其中聊起了電影,她說王家衛的電影挺有上海的感覺。  究竟,上海電影是什麼呢?
  • 電影《雙城記》舉行發布會 翁虹飾彪悍女匪頭
    電影《雙城記》舉行發布會 翁虹飾彪悍女匪頭 主演接受媒體採訪    日前,電影《雙城記》在拍攝地敦煌舉行了一場豪氣十足的發布會,現場任賢齊、翁虹、騰格爾、熊乃瑾、劉承俊
  • 東方衛視《雙城記》開播 直擊港臺新聞當事人
    搜狐娛樂訊 3月28日,東方衛視聯手新華社音像部,開播一檔全新的新聞欄目《雙城記》,直擊港臺新聞當事人。  《雙城記》是東方衛視午間資訊節目《環球新聞站》的周六特別版。可以這樣說,《雙城記》是一檔站在上海人的視角,直面港臺社會民生的新聞訪談節目,區別於其他的新聞節目,《雙城記》每期都會讓內地觀眾直面一位本周在港臺地區最熱門的新聞人物,不是單純的做新聞,而是直面新聞中最關鍵的人物。香港方面的內容將更多傾向於娛樂新聞,而臺灣方面則將偏向於重要的大事件。  《雙城記》另一點值得一提的地方,是它的主持陣容。
  • 東方衛視推出《雙城記》 曹景行坐鎮主持
    經過近一年的籌備,SMG新聞中心聯手東方衛視推出直面港臺兩地社會民生的新聞訪談節目《雙城記》,由著名新聞評論員曹景行和滬上知性主播王津元輪流坐鎮主持。談及餘波不斷的「豔照門」,下周陳冠希即將在香港出庭,經常評論新聞時事的曹景行說:「我對娛樂新聞很有興趣,娛樂新聞是香港的一個特性,娛樂新聞的背後承載著的也是一系列關乎民生的社會問題。陳冠希這樣的絕對是個重要事件。也希望能在節目中做這樣的選題,直面當事人。」  據悉,《雙城記》是東方衛視午間資訊節目《環球新聞站》的周六特別版。
  • 《雙城記》東方衛視和臺灣中天將同步播出
    新浪娛樂訊 11月27日,《雙城記》臺灣開播儀式在臺北舉行。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臺北市長郝龍斌、香港政府駐臺副代表黎明暉等海基會、中國國民黨、島內文化主管部門、臺北市政府、新北市政府,以及島內商界、演藝界的代表近百人,到場觀禮和祝賀。上海廣播電視臺副臺長李蓉,臺灣旺旺中時媒體集團總經理蔡紹中等共同為節目啟動開播。
  • 中國電影人的「好萊塢往事」
    《好萊塢往事》在經歷了定檔撤檔後,如今確定與中國觀眾無緣,然而它卻於上周在北美1500家影院重映。《好萊塢往事》於今年7月在全球陸續上映後,已經在全球拿下了3.68億美元的票房,是僅次於《被解救的姜戈》的昆汀第二賣座電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和布拉德·皮特也將憑藉在影片中的表現衝擊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和男配角的獎項。  《好萊塢往事》與中國觀眾擦肩而過,但它講述的「好萊塢風雲」卻勾起了不少中國觀眾的回憶。有哪些中國電影人闖蕩過好萊塢,又發生了怎樣的「好萊塢故事」?
  • 上海和香港將積極合作推動華語電影繁榮
    新華網上海6月30日電(記者 孫麗萍)上海正在對香港電影界產生更強的吸引力。越來越多的香港電影選擇在上海拍攝,香港電影人頻繁奔走於兩城之間已成風潮。統計數字顯示,《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實施給香港電影業帶來了生機。
  • 電影院裡的 上海往事
    要說上海的電影院繞不開的是大光明。大光明電影院初建於1928年12月,次年開始放映有聲電影(有聲電影發明於1927年,可見上海領潮流風氣之先)。因1930年放映美國辱華影片《不怕死》引發中國民眾強烈抗議,就此業務遭嚴重打擊,1931年以歇業告終。
  • 香港電影往事: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無間道》6月的《追龍2》,7月的《掃毒2》,8月的《使徒行者2》,接連在內地上映的香港警匪電影讓內地觀眾直呼「大失所望」,紛紛感慨現在的香港電影沒落了。不禁讓人懷疑:難道香港電影真的走到盡頭了嗎?
  • 《古惑往事之龍虎鬥》重現經典香港黑幫片!
    網易娛樂5月26日報導 近日,網絡大電影《古惑往事之龍虎鬥》即將登陸優酷視頻與廣大觀眾見面。
  • 5月聚划算·好物雙城記 日本龍角散碰撞上海龍鬚酥
    值此「520網絡情人節」到來之季,天貓「聚划算·好物雙城記」系列活動5月「上海——大阪」雙城糖果專場正式開啟。以龍角散潤喉糖為代表的日本健康甜味和以龍鬚酥為代表的上海傳統甜食等具有地域特色的好物,為廣大消費者帶來兩種糖果文化、一次甜蜜之旅。
  • 院線電影《勇敢往事》東北地區首映禮在我市舉行
    7月9日,院線電影《勇敢往事》東北地區首映禮在我市舉行。馬春波在致辭中對電影《勇敢往事》即將上映表示熱烈祝賀,他說,50多年前有近23萬名知青來到黑河,揮灑青春,艱苦奮鬥,他們是黑河後輩人的楷模,是大家學習的榜樣。
  • 電影《雙城記 中計》:你在生活中見過如此可愛的騙子麼
    電影《雙城記 中計》:你在生活中見過如此可愛的騙子麼?你可以說電影只是娛樂。但是現在它屬於電影娛樂,主要是以愚取樂。也許許多電影製作人認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等待好劇本的出現,或者他們沒有能力創作好故事。他們只記得有多少事情從來都是緊急的,抓住現在。幸運的是,對於年輕的導演潘安子來說,這次他確實遇到了一個好劇本。這也讓我們有幸看到這個真正快樂的電影《雙城計中計》。
  • 《雙城記》:這部影片讓人們記憶猶新,和我來看看吧
    電影應該成為藝術,生活應該成為藝術。生活的技術應該就是生活的藝術。在這裡小編帶你走進電影藝術的天堂!文/月兒妹子【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雙城記》:這部影片讓人們記憶猶新,和我來看看吧上周的一個早上我在圖書館的音樂鑑賞室看了一部古老的英文原版電影《雙城記》,這部黑白電影改編自在19世紀不朽的同名小說,由MGM拍攝於逾80年前的1935
  • 黎氏傳奇一:從香港到上海,他是民國時期最牛電影人
    遙望彼時,時局動蕩,少有的商業基礎與穩定的市民生活,上海兼具,因此集中了全國文藝界的精英,成為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也就順理成章——當時90%的中國電影在上海生產。開放性、創新性、揚棄性、多元性、商業性,這些海派文化的特質,老上海電影兼具。細述海派文化,老上海的影人影視不能不提。那麼就跟著司馬路,再觀一次老上海電影風雲。
  • 《雙城記》明年滬臺兩地同步播出
    人民網上海11月27日電 (記者 曹玲娟)上海廣播電視臺今天在臺北舉行《雙城記》臺灣開播儀式並透露,除保持東方衛視播出外,《雙城記》這檔電視節目將於2013年1月起每周末在中天娛樂臺播出,實現節目兩岸同步播出。據介紹,這也是大陸原創製作的新聞談話節目,首次在臺灣本地頻道常規化播出。
  • 上海與深圳上演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雙城記」
    (經濟觀察)上海與深圳上演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雙城記」  中新社北京8月20日電 題:上海與深圳上演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雙城記」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正式揭牌。
  • 10月9號周筆暢音樂電影首映 發布影音雙城記
    10月9號,周筆暢(周筆暢新聞,周筆暢音樂,周筆暢說吧)《誰動了我的琴弦》音樂電影進行首映。貌似懸疑的唱片標題攜帶重重懸念、種種可能,以可聽的方式完成周筆暢作為歌手的第一次音樂展望。專輯推出總要綁定MV,花樣百出,也終究逃不過以支計算的、篇幅固定的苑囿。
  • 東方衛視《雙城記》明年一月起在臺灣同步播出
    東方衛視《雙城記》明年一月起在臺灣同步播出   「臺北•上海《雙城記》臺灣開播儀式」11月27日在臺北舉行,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臺北市長郝龍斌、上海廣播電視臺副臺長李蓉、臺灣中天電視總經理馬詠睿等共同出席開播儀式。
  • 《老馬家的幸福往事》:上海明星「要給力」
    最近正在東方衛視熱播的電視劇《老馬家的幸福往事》,更是在劇名中強化了「家」的概念,描寫的是上海老城區某裡弄老馬一家人在「文革」後期至新世紀初30年上海的歲月變遷。  據報導:「老馬家」熱播,上海觀眾不買帳。有一組數據很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