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國企力量丨興湘集團:三年打贏翻身仗 永遠不忘扶貧情

2020-12-13 騰訊網

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精準扶貧」首倡之地的湖南,國資國企不負使命,奔赴大山,摩擦出怎樣的火花,釋放出何種驚豔力量?11月9日起,紅網時刻開闢「脫貧攻堅·國企力量」專欄,帶您循著湖南國資國企的腳印,以一個個鮮活的扶貧故事,見證省國資委60多個產業項目,在21個對口幫扶貧困村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動人畫卷。

興湘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國平(右)大力推動翻身村產業脫貧,帶隊栽樹苗。

湖南興湘集團派駐翻身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黎鹹兵在開墾荒土。

紅網時刻記者 盧欣 長沙報導

興湘集團對口扶貧點翻身村,地處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麻衝鄉東部,是一個純苗族居住的深度貧困村,全村共有219戶92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7戶201人。高山阻擋了村民外出和致富的腳步,道路不通、語言不通、住房和喝水都成問題,人均耕地面積僅有0.73畝,這個村的貧困率一度接近40%,是鳳凰縣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三年前,興湘集團接到任務,組建了由黎鹹兵任隊長,王沛和唐志強為隊員的駐村幫扶工作隊,在集團黨委的領導下,通過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產業等,攜手47戶201人如期走出貧困行列,整村貧困發生率降至零,順利實現脫貧摘帽,打贏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2018年、2019年工作隊連續兩年在扶貧考核獲評優秀等次。

把責任扛在肩上,把群眾裝進心裡

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群眾滿意才是工作隊最好的答卷。

「日常生活怎麼樣,有什麼困難?」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興湘集團黨委加強頂層設計,抓好措施落實。黨委書記、董事長楊國平多次帶隊赴翻身村調研駐村幫扶工作,並深入到村民家中,走訪慰問結對幫扶貧困戶,與村民同吃同住,聽民意、解民憂,實實在在為村民做好事,解難事。

三年來,累計投入資金1039餘萬元(興湘集團出資339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產業、危房改造等,使翻身村的整體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成了410平米的黨群服務中心;建設了3900立方山塘,解決100畝稻田養魚灌溉和村民用水問題;修建了5公裡產業機耕道,提高油茶產業園管理維護和採摘運輸效率;修建1.9公裡稻田排水溝,解決澇期村民190畝水田被淹的問題;新裝125KV專用變壓器,解決綜合養殖場、山塘泵站、新建黨群服務中心供電;安裝130盞太陽能路燈,完成全村亮化工程;投入24.50萬元完成12戶危房改造工作;完成了小學廁所和廚房改建;開設愛心積分超市等。

當地村民「喝水靠挑,進城靠馬,夜行靠手電筒」的歷史,獲得了交口稱讚。

培育三大產業,科技引領脫貧

翻身村貧困的根源是無村集體經濟產業,要脫貧,就必須因地制宜培育主導產業。

通過調研考察,工作隊認為該村位於鳳凰縣兩個旅遊點竹山和老洞之間,是個很好農旅結合點,可為兩個旅遊點提供高質量、無公害的農副產品。經過挨家挨戶訪察民意,他們克服了純苗族聚居村普遍的語言不通、「地荒了也不給別人種」的語言和思想阻礙,為村民繪就一幅「山上種油茶、山邊建豬場、田裡稻花魚、油茶園放雞鵝」的脫貧致富藍圖,發展了300畝油茶園、1.8畝生態綜合養殖場和100畝稻田養魚三個主打產業。

同時,工作隊加大科技扶貧力度,引進中南林科大「矮梗、大果、高產的三華」油茶,並油茶種植項目申請為國家級科技助力項目,邀請省農科院、農大、林科大等專家開展特色產業知識培訓和定期維護指導;引進無臭化生態養殖技術,建成小而全生態綜合養殖場,以五種藥草混合的青飼料餵養豬和雞鴨,提高肉的品質,為鳳凰縣乃至湘西自治州提供生態養豬樣板;發展生態立體養殖,開展稻田下養魚,在部分油茶地套種辣椒、紫花生、紫玉米、油葵等農副產業,有效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積極發展集體經濟,說服村民以閒置土地作價入股,讓村民成為村集體產業的股東,村集體產業統一管理、定期分紅,提高村民積極性和「主人」意識;成立了興苗果種植合作社和村集體主導的苗果興農副產品公司,建立「村集體+合作社(公司)+農戶」利益聯結機制,聘請村民來園務工。

2019年,47戶貧困戶實現勞務收入13萬元、戶均增收2766元;給全村村民發放近8萬多元雞、鴨苗,鼓勵全村建檔立卡戶餵養生豬、雞、鴨等2014年至2019年共完成42萬元產業直補報帳,平均每戶實現增收2萬餘元;爭取到中石化捐贈的璞樹漫江景民宿園股份(12年、村集體經濟),每年保底收入4.6萬元。開展消費扶貧,發動集團廣大職工開展消費扶貧,銷售鴨子、獼猴桃、辣椒等農產品,2019年,村集體純收入達到5.4萬元;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超過20萬元。

積蓄脫貧力量,打造永遠不走的工作隊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為了鞏固脫貧成效,工作隊把支部建設和村支兩委的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針對村支部組織建設較為薄弱的情況,工作隊狠抓村黨建工作,將省、縣工作隊員中黨員的組織關係轉入村黨支部,省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擔任第一書記,培養入黨積極分子5名,發展黨員3名,組織選舉村秘書和組長,推行農村「互助五興」基層治理模式,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等制度,推進基層黨建與扶貧工作的深度融合,開展了 「堅定不移跟黨走,同心共築苗鄉夢」等一系列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在村退伍軍人座談會,凝聚創業致富帶頭人,帶領村民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把日子越過越好。

「要有扶貧情懷。」這是興湘集團對工作隊的要求。三年寒來暑往,工作隊克服了重重困難。語言不通,就堅持「行勝於言」,披星戴月參與生產,噓寒問暖關愛群眾,剛開始「第一書記在田裡幹、村幹在田上看」等問題悄無聲息的化解了,致富的希望種植在了每戶村民心裡。村民們不僅賣力跟著幹,還紛紛為駐村幫扶工作隊員點讚。

現在,工作隊正在翻身村加裝直播系統,擬直播帶有苗家文化種養殖業,「山上有豬、雞、鴨、鵝跑,田裡有魚遊,苗家姑娘把歌唱」的美麗的田園風景很快將展現在人們眼前。

相關焦點

  • 四平市堅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翻身仗綜述
    70多年前,撼天動地的炮火硝煙曾彌散於四平大地,作為東北地區重要交通樞紐、戰略要地,「四戰四平」戰役對全國解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今,另一場關乎百姓生活的硬仗——脫貧攻堅翻身仗正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 王曉初在《中國扶貧》發表署名文章:以聯通扶貧優勢 築脫貧攻堅勝勢
    文章總結回顧了中國聯通集團發揮聚焦、協同、精準、聚合四大優勢,多措並舉深入推進扶貧工作,全面履行中央企業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助力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全文如下:二、發揮協同優勢,統籌建立「大扶貧」格局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群策群力、集各方力量系統推進。中國聯通扶貧任務點面很廣,容易出現各自為戰、力量分散的現象。對此,中國聯通集團黨組著手建立「大扶貧」格局,為助力脫貧攻堅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和資源保障。
  • 天津國資國企為決勝脫貧攻堅貢獻力量:貫徹精準方略 展現國資之為
    市國資兩委日前舉辦的「為打贏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貢獻國資國企力量」發布會上,天津食品集團津墾牧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景龍介紹說。  託合提肉孜一家是我市國資國企在「十三五」期間不斷探索扶貧新模式,多措並舉助力脫貧的一例個案,僅以天津食品集團來看,自2017年以來其在新疆和田、河北承德、西藏昌都、甘肅甘南開展扶貧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計在扶貧一線投資近10億元,帶動投資近6億元,帶動近2萬貧困戶增收。
  • 北投集團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隊員回訪活動
    11月30日上午,廣西北部灣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隊員回訪活動,10多名被北投集團委選派的第一批第一書記、工作隊員在進行簡樸出發儀式後,立即奔赴各自曾經工作過的村寨。  據了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吹響了打贏脫貧攻堅的進軍號,經過全黨全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共同努力,脫貧攻堅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前不久,國務院扶貧辦確定的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脫貧攻堅勝利在望。
  • 新蔡縣脫貧攻堅紀實:實幹幹實,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這場向貧困宣戰的全民戰役中,新蔡縣清醒形勢,眾志成城,勠力攻堅,以非凡的意志和毅力,打贏了脫貧攻堅硬仗,鐫刻出了一幅幅決戰貧困、決勝小康的時代畫卷—— 「脫貧有多難,我們就有多拼!」新蔡縣苦戰三年,打贏脫貧攻堅戰:順利通過了貧困退出省級核查和第三方評估新蔡,這是一方古老的土地。上古時期,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堯時,伯夷因佐禹治水有功被封於此,稱之為古呂國。春秋時期,蔡平侯為依附楚國,遷都至此,取名「新蔡」,沿用至今。
  • 新蔡縣關津鄉書寫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滿意答卷
    脫貧攻堅事關全面小康,事關鄉村振興,事關百年夢想。為此,新蔡縣關津鄉廣大基層幹部執擔當之筆、飽蘸奮鬥之墨,確保如期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 扶貧先扶志——壽縣安豐塘鎮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安徽網淮南頻道訊  「澆樹要澆根,扶貧先扶志」。今年以來,壽縣安豐塘鎮黨委、政府把扶志氣、扶產業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成立工作領導組,強化工作措施,著力做好扶志氣工作。一是強化宣傳引導。在鎮區及各村(居)顯要位置,懸掛橫幅、安裝宣傳版面等,宣傳扶貧先扶志的相關內容。
  • 四川省水電集團昭覺公司奮力打贏農網建設戰助力脫貧攻堅
    這裡是四川省水電集團「三區三州」農網改造升級攻堅三年行動的主戰場之一,經過百日奮戰,戰役已到全面決勝階段。四川省水電集團「三區三州」農網改造升級攻堅三年行動計劃投資總額8.81億元,覆蓋涼山州美姑縣、昭覺縣、金陽縣、普格縣和甘孜州德格縣5縣1170個村。
  • 《扶貧日特刊》脫貧攻堅路上的「天水民政力量」
    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我市廣大幹部群眾齊心協力,將一股股微小的力量匯聚成磅礴之力推動著脫貧攻堅的這艘大船乘風破浪到達成功的彼岸。在這些力量中,有這麼一股力量,他們兜底保障助力貧困人口在現行扶貧標準下實現「政策性」脫貧;大力實施「大愛公益募捐計劃、金翅助業鞏固計劃、東西協作牽手計劃」三個專項行動計劃;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消費扶貧,全力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在我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股力量就是脫貧攻堅路上的「民政力量」。
  • 以高質量精準幫扶助力脫貧攻堅的中國三峽集團實踐
    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扶貧體系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制度保障,除了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落實的扶貧開發工作機制之外,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大扶貧格局進一步完善了中國特色扶貧體系,對消除貧困作出重要貢獻。中央企業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中央企業的扶貧創新探索是中國特色扶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扶貧印記丨交水建集團:答卷
    編者按:「扶貧印記」短視頻,以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第一人稱視角講述湖南21地、21支國資國企扶貧工作隊的鮮活故事,真實再現湖南國企扶貧故事的「此時此地」。扶貧隊長李長良:受集團委託,我和陶曙、謝堅組成交水建集團駐民主村幫扶工作隊,2018年3月,我們從省城驅車500多公裡,進駐苗兒灘鎮民主村,從城市到農村,雖然我們已有思想準備,但民主村當時的狀況還是超出了我們的預料:民主村偏遠,交通不便,進村公路只有一條3
  • 扶貧印記丨湘科集團:以行扶貧,用心扶志
    編者按:「脫貧印記」短視頻,以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第一人稱視角講述湖南21地、21支國資國企扶貧工作隊的鮮活故事,真實再現湖南國企扶貧故事的「此時此地」。我們時常在想,一片熱土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源於何處,帶著這樣的探索之心,湘科集團駐村幫扶工作隊來到騰雲村開始尋找答案。湘科集團駐村幫扶工作隊,是湘科集團為響應黨的號召,為貫徹落實黨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而組建的一支扶貧隊伍。
  • 視頻④丨@大廚蔡光江:鄉村扶貧產業園助力秀山脫貧攻堅
    相關連結>>視頻①丨@愛在母親河畔:黔江脫貧攻堅工作細緻紮實視頻②丨@司馬平邦:秀山土家族「西蘭卡普」走出大山 飛往世界視頻③丨@周君良:曾經最偏遠的秀山已經成為地區級物流樞紐視頻⑤丨@郭施亮:黃精變「黃金」 入股分紅讓全村人摘貧帽
  • 脫貧攻堅的中國力量
    2016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可以發揮網際網路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更多困難群眾用上網際網路,讓農產品通過網際網路走出鄉村,讓山溝裡的孩子也能接受優質教育。」
  • 打贏脫貧攻堅戰 · 主題歌曲《和你在一起》
    而近段時間,正好因為參加中建集團領導人員學習十九大精神的集中培訓,同時又參加了「中國建築對口支援甘肅打贏脫貧攻堅戰現場推進會」,碰巧又在組織監企共建、廉潔文化示範點創建活動時,專門到雲南一處貧困山區做過實地考察,正好籍此重點思考一下中央關於扶貧工作相關精神和政策的精髓要義,對創作這段歌詞,就有了相對精準的理解和把握,同時也有了創作情緒醞釀的基礎。
  • 黨建引領有力量 脫貧攻堅有底氣
    為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肥東縣店埠鎮黨委切實擔負起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的政治責任,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實施「一抓雙促」工程,有效促進基層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的深度融合,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 以產銷對接促消費扶貧,品諾福利助力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品諾福利積極響應扶貧號召,切實踐行企業擔當,深入開展 「產業對接+消費扶貧」專項工作。集團總裁丁海玉組織公司骨幹成員成立了扶貧助農工作組,積極參與北京市朝陽區對口扶貧縣的幫扶工作。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丨中國石油:扶貧攻堅 一路「油」我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石油」)是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和中國主要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之一,是集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銷售貿易、管道儲運、工程技術、工程建設、裝備製造、金融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能源公司,在國內油氣勘探開發中居主導地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 焦點| 火辣辣的情 火辣辣的愛 ——扶貧攻堅·中國房企軍團在行動
    他們在打贏扶貧攻堅的戰役中,業已成為一支能打硬仗、能打惡仗、能打勝仗的主力軍團。  一、恆大集團:幫扶百萬人口脫貧。  恆大集團成立23年來,始終熱心民生、扶貧、教育、環保、體育等公益慈善事業。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國政協的鼓勵支持下,恆大從2015年12月開始結對幫扶貴州省畢節市,投入110億元,選派2108人的扶貧團隊常駐烏蒙山區。
  • 中國十九冶集團:以央企擔當鋪就脫貧攻堅「幸福路」
    在「聽黨指揮、忠誠擔當、拼搏奉獻、勇創奇蹟」堅毅質樸的「西部鐵軍」精神引領下,中國十九冶集團傳承紅色基因,秉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信念,充分發揮自身在工程施工、人才隊伍建設、職業技能教育等方面的優勢,助力國家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