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對日本料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季節感」對於職業料理人來說,是一個重中之重的概念,日文中稱為「旬」。日本料理中的「旬」通常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應季食材,一種則是指食材最美味的季節。追求旬之味——即不時不食,是日本料理的精髓。時間正值冬季,應旬的魚類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甘鯛
甘鯛,因為長相奇特,頭部略呈方形,所以也被稱為馬頭魚、方頭魚。這種魚不止日本有,在我國東部沿海海域也有分布。甘鯛的肉質柔嫩,帶有一種獨特的甜味,所以得名「甘鯛」。甘鯛屬下有十幾個種類,不過比較常見的就是赤甘鯛、黃甘鯛和白甘鯛三種。市場上流通最多的是赤甘鯛。
黃甘鯛的口感與味道最差。
白甘鯛肉質最佳,但產量稀少,難得一見。
甘鯛味道清淡,因此適合多種料理。福井縣的若狹地區盛產甘鯛,這裡有一道以甘鯛為原料的鄉土料理——甘鯛若狹燒。將甘鯛帶鱗浸泡在加入醬油、味淋、清酒製作的醃汁中醃漬入味然後烤制而成,魚鱗經過燒烤後變得金黃酥脆,與軟嫩多汁的魚肉呈現出鮮明的對比。
相比之下,京都的甘鯛西京燒也受到許多人的歡迎。將甘鯛處理乾淨後,用西京味增、酒粕、味淋所混合的醃料醃漬,然後再進行燒烤。這樣的烹飪方法更能夠凸顯甘鯛的鮮甜柔嫩,味道十分優雅。
甘鯛の酒蒸し,其中妙處是讓酒香「逼」進魚肉內,什麼調料都不用蘸,那種鮮甜無以名狀。
甘鯛の煮付け,將甘鯛表面用沸水淋燙後,放入燉鍋中添加清酒、醬油、味醂、砂糖這些調味料,然後文火燉煮到湯汁濃鬱紅亮魚肉酥爛軟嫩,鮮嫩的魚肉與濃鬱鮮甜的湯汁相結合,絕對是米飯殺手級別的美味。
真子鰈
真子鰈是鰈魚的一種,在日本屬於非常高級的白身魚,口感與味道都受到人們的認可。真子鰈也屬於萬能魚,各種烹飪方式均可無縫連接。其肉質潔白通透幾乎透明,肉質柔韌極富彈性,是做刺身的上品。
除了用於刺身和壽司的鮮食外,煮物、揚物、乾物也是真子鰈的常見打開方式。煮物有點類似於中國的紅燒鰈魚,成品湯汁濃稠紅亮,魚肉鮮嫩入味。歡迎加入廚影超級吃貨群,暢談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還可以用於製作唐炸,經過炸制後連魚骨也可以吃,爽脆香酥的口感與魚肉的軟嫩細膩形成了奇妙的和諧。總之真子鰈在日本人的餐桌上出現的非常頻繁,無論是高大上的會席、懷石還是普通的家庭料理,都可經常看到它的身影。
黑鮪
黑鮪,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藍鰭金槍魚啦。對於日本的老饕們來說,冬季來自青森大間的金槍魚是味道最好的。9月金槍魚的旨味尚淺,10月則香氣日漸豐盈,到了11月脂肪累積,香氣倍增。到了12月下旬,金槍魚的價格達到高位。可以說,冬季捕撈的藍鰭金槍魚要比溫暖季節的貴三倍左右。
關於金槍魚的吃法,小編已經詳細的介紹過,這裡介紹一種比較特別的吃法——金槍魚火鍋。將金槍魚切成大塊,與各種蔬菜、菌菇、豆腐一起燉煮,寒冷的冬天來上這麼一鍋,感覺整個身體都暖和起來了呢。
實拍日本金槍魚拍賣市場
金槍魚向來是日本人最愛的海鮮料理之一,尤其是金槍魚生魚片堪稱生魚片之中的上品。沒有金槍魚就沒有生魚片,也就沒有壽司,金槍魚可以說是日本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食物。
鯥
成魚是棲息在水深200至700米的深海魚。也有人認為鯥是兩種魚的總稱,其中另一種黑鯥與鯥的區別僅僅是鯥黑色的色調中也帶著金色,而黑鯥顏色則更黑一點。總之二者的形態極為相似,很難區分。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赤鯥,也就是我們很熟悉的「喉黑魚」,這三種魚的時令都在秋冬季節,是非常美味的白身魚。
作為備受推崇的高級食材,矜貴的「鯥刺身」絕對是時令之選。其魚質頗佳,肥美帶甜、油質重無渣,具有突出的清新魚味。食用時可以一部分做薄切,一部分先將其連皮微灸以逼出油脂,品味時更感滑嫩鮮甜。
若不食刺身,塩焼きや鍋、煮付也是上佳之選。
赤鯥魚料理視頻
馬鮫魚
馬鮫魚盛產於每年的春季,所以日本人在命名時將魚字與春字相結合使它得名為鰆。但是!經過廣大吃貨們的深入探討研究,認為馬鮫魚最好吃的季節,其實是在冬季。這是因為隨著天氣變冷,馬鮫魚會在身體中積蓄大量的脂肪,所以肉質變得愈加肥美。冬季的馬鮫魚被稱為寒鰆。
新鮮應季的馬鮫魚適宜做成刺身,既可以直接切片,也可以在表面略微輕烤一下,做成炙り刺身。
馬鮫魚油脂豐富肉質柔軟,因此除了刺身,鹽燒、炙烤、燉煮、油炸等料理方式也非常合適。馬鮫魚西京燒與鯧魚西京燒、真鱈魚西京燒,一同並稱為京都三大西京漬,肉質柔嫩,味道醇厚,用來下酒非常合適。而具有紅燒風味的馬鮫魚煮付,則是下飯的不二之選。
虎河豚
若要說最能代表冬天的魚,除了河豚還能有什麼呢?河豚的美味,不需要小編再多加贅述,從古至今「拼死吃河豚」的人,從來不在少數。每年11月至2月捕撈的河豚最肥美,營養豐富,賞味鮮度最佳,在日本可供食用的河豚有16種,其中滋味最鮮美的非虎河豚莫屬。
普通的養殖河豚個頭只有數斤重,但是日本一些比較高端的料理店則使用的是超過5公斤重、數量稀少的野生虎河豚。
河豚的吃法非常多,如讓人驚豔的河豚刺身,雪白晶瑩、甘鮮彈牙;開胃爽口的「醋拌河豚皮」,口感柔韌、富含膠質;還有濃鬱醇厚的河豚鍋、細膩柔嫩的河豚白子。。。每一樣都是那麼令人難忘。(更多河豚料理請點擊《頂級大師教你殺河豚,高逼格河豚料理教科書,日料廚師必讀!》)。
得鰭 トクビレ(ハッカク)
得鰭,也被稱為八角魚,是一種尖頭、魚鰭大得像翅膀的古怪魚。橫截面呈八角形,每端有尖刺。歡迎加入廚影超級吃貨群,暢談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主要分布在島根県浜田、朝鮮半島東部以北、北海道、サハリン西方のタタール灣までの日本海側。相模灣以北、北海道までの太平洋側、オホーツク海。在每年冬季最為美味,作為高級魚,人氣高漲。
鮟鱇
鮟鱇,俗稱結巴魚、哈蟆魚、海哈蟆、琵琶魚等,一般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深海水域,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鮟鱇的長相醜陋,甚至可稱得上恐怖,頭特別大而平扁,一張大嘴,裡面還長著兩排尖利的牙齒,讓人望而生畏,因此鮟鱇魚在國外還有一個「 Black Devil(黑魔鬼)」的外號。
雖然外表怪異,但是鮟鱇的美味卻已受到大眾的認可。在日本的江戶時期安康魚是最高級的貢品,有「東部吃鮟鱇、西部吃河豚」的美名。鮟鱇的肉質緊實如龍蝦,鮮美遠勝於一般的魚肉,而且魚皮富含膠原蛋白。鮟鱇魚的最佳賞味期是在冬天,因為氣溫較低,鮟鱇會保證全身的營養吸收,讓脂質平均覆蓋,魚肉的品質也就更高。
比魚肉更加美味的是鮟鱇魚肝。鮟鱇的肝簡稱鮟肝,又被譽為「海中鵝肝」。煮熟後的鮟鱇魚肝肉質非常柔軟細嫩,與鵝肝有點類似,但比鵝肝更加細膩有彈性,一般食法為蒸或者是刺身。搭配淡口醬油、果醋等一起食用,味道醇厚鮮香。
あん肝の西京漬焼き
眼仁奈
眼仁奈,又稱目近魚、目品,主要在本州中部以南、東シナ海、臺灣に分布。每年11月-次年1月,不可錯過『眼仁奈』刺身。1公斤左右的眼仁奈最為美味,新鮮的魚做刺身是很棒的,雖然油分不多,但是肉質緊實,有嚼勁,以品其鮮、甜為主,薄切較好,或者也可以將魚皮略微炙烤一下做成「燒霜造り」。
真梶木
真梶木,即旗魚,其體型鈍圓強壯,成紡錘形,尾柄亦寬,呈「八」字型分叉。第一背鰭長得又長又高,前端上緣凹陷,它們豎展的時候,仿佛是船上揚起的一張風帆,又像是扯著的一面面旗幟,人們因此叫它旗魚。看過《老人與海》的人也許還記得,片中經常出現一隻吻部細長似劍的魚,那就是旗魚。
真梶木與鮪魚同是養分極高的魚類,在日本常是壽司與生魚片中的珍品。旗魚肉嫩肥美,根據品種的不同,肌肉的顏色也不盡相同,有白色、淡紅色、鮮紅色等,總之,味道甘美的旗魚讓許多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阿古鯛
又名赤魚鯛、阿候鯛,中文名松原氏平鮋。主要生活在本州四海的 太平洋區域,最佳賞味期為每年的1月~2月,適宜刺身、塩焼き、 煮つけ、粕漬け等多種料理方法。在選擇赤魚鯛時,應選擇身體顏色鮮豔、皮膚完整、眼睛清澈的魚,說明比較新鮮。
阿古鯛與鯛魚的外形相似,身體為鮮豔的紅色。而且由於一直生活在500-700m的深海之中,在被釣上來的一瞬間,由於水壓的變化導致其雙眼突出,因此有「目が抜け出る(眼睛突出)」的別稱。歡迎加入廚影超級吃貨群,暢談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在 其它地區也有不同的名字,如東京稱之為「メヌキ」,富山則稱之 為「アカウオ」。江戶時代以前就被熟知,《大和本草》、《興化 府志》、《本朝食鑑》等書中都有關於此魚的記載。
阿古鯛是日本冬季經常食用的魚類之一。鱗片較小,肉色潔白,非常美味。做刺身、壽司、煮付、涮涮鍋、揚げ物等都有很高的人氣 ,是很受歡迎的高級食用魚。阿古鯛具有與鯛魚相似的清爽的 味道。由於皮下積累了大量的脂肪,因此製作刺身的時候,需要採用「皮霜造」的方法才足夠美味。此外由於味道清淡,油脂含量豐富,因此煮魚肉火鍋或者是若狹 焼き也很美味。
九繪
九繪,中文名褐石斑魚,在日本非常出名,甚至被稱為「夢幻之魚」,號稱讓人吃過之後再也不屑吃河豚。九繪魚是深海石斑的一種,多產於日本和歌山附近的海域的深海巖礁,據說晝伏夜出,很難用漁網捕撈,只能一隻只碰運氣下海撈捕。
厚厚的嘴唇、雜亂的魚鰭、罩上小丑般的斑點外衣,長得只比安康魚好看一點。但是就在這醜陋的外衣下,竟包裹著猶如初雪一樣潔白的肉身。易讓人聯想到它是動物界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九繪通常體型超過1公尺,體重30到50公斤,非常肥大,而且魚皮與魚肉之間富含膠原蛋白,吃起來的膠質與彈性口感與河豚不相上下,但比河豚多了一些清爽香氣。
笠子
笠子,中文名褐鮋魚。旬:秋(晩秋)~初春,冬季特別美味。眼睛清澈、身體顏色鮮豔,魚身富有彈性,這是辨別魚是否新鮮的標準。
這種魚頭大鰭硬,但肉味非常鮮美,只要新鮮度足夠,無論刺身還是煮付け都很美味,焼く、煮る、蒸す、揚げる、汁物、鍋物均可,十足的萬能魚。
血鯛
血鯛又稱「小鯛」,在日本關東地區也稱「花鯛」,是真鯛的近緣種,體型較小,分布在北海道以南到九州的海域。血鯛的尾鰭後緣呈黑色,而鰓膜的邊緣則呈血紅色,「血鯛」正是因此而得名。
品嘗血鯛的最佳時令根據其產卵期而定,而產卵期因地域而異,北部的秋田縣和山形縣一般是7月至10月,九州西海岸是10月至11月,而土佐灣和日向灘是11月至12月。也就是說,秋冬季節的血鯛是最美味的,體內積蓄了很多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成分,身體肥碩而結實,因此肉質最鮮美。
平目
擁有白色透明魚肉的扁身魚。很多人會將鮃和鰈混淆,看見這種扁扁的魚都統稱為比目魚,其實它們還是有區別的,最簡單的辨別方法就是「左鮃右鰈」。將魚平放,讓魚腹朝向自己,頭朝左的是鮃,而頭朝右的則是鰈。
平目是冬季白身魚的代表。冬季的鮃魚因要為產卵季做準備,食慾旺盛,活躍度高,白色的魚肉中略帶淺琥珀色,肉質中脂肪含量升高,味道更加腴美,被稱為「寒鮃」。完美的寒鮃腹部雪白,肉色呈麥芽糖色,質地柔軟,味道非常清爽優雅,很適合做刺身,口感新鮮彈牙,使人難忘。
除了刺身,平目也適合炙烤。由於冬季時平目身體中脂肪豐厚,所以經過炙烤,油脂受熱滲出,使得魚肉分外肥美豐腴。
平目的裙邊肉「緣側」是不可忽略的上好食材,它是指圍繞魚身一周,用來擺動魚鰭遊泳的組織。歡迎加入廚影超級吃貨群,暢談美味,享受人生!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因為經常運動,所以肉質特別有嚼勁,隨著咀嚼,一種特有的鮮香感在口中瀰漫開來,因此特別受老饕們的青睞。
鰤魚
鰤魚為什麼叫鰤魚?正是因為它在每年的十二月(日語稱師走月)開始進入盛產季,因此被形象地將魚字與師字相結合取名為鰤魚。冬季捕獲的鰤魚被稱為寒鰤,其中日本冰見市沿岸捕獲的「冰見寒鰤」尤為出色。此時的鰤魚油脂豐厚,尤其是肚腩部分,口感絲毫不遜色於金槍魚。
鰤魚最為常見的吃法,當然是刺身。脂含量豐厚的鰤魚口感可與金槍魚大腹相媲美。所以有人說,要吃生魚片,夏天叫縞鰺,冬天就叫寒鰤。和金槍魚比起來,鰤魚味道略淡偏甜,有油脂香味。
鰤大根,即鰤魚燉蘿蔔,將鰤魚切成大塊與蘿蔔一起燉煮,其中加入清酒、醬油、味淋等調味。經過長時間的燉煮,肉質緊實的鰤魚變得酥爛入味,而蘿蔔也吸收了鰤魚的鮮味,味道濃鬱,非常可口。這道菜是富山縣傳統鄉土料理,後來在日本各地受到普遍的歡迎。
當然,在冬天,用鮮美的鰤魚做一頓美味的しゃぶしゃぶ(涮涮鍋)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在燒開的鍋中輕輕一涮,然後送入嘴中,即可感受到脂肪在口中融化的感覺,非常美妙。
照燒鰤魚(照り焼き)、鹽烤鰤魚(塩焼き)也都是非常不錯的吃法,尤其是魚下巴那一塊,肉質緊實柔韌,用來烤或者煮味道十分不錯。其中照燒鰤魚是關東人的新年料理中不可缺少的菜餚,有吉祥喜慶的寓意。
銀鯧
銀鯧在日本,向來被視為珍貴的海產品,被人們認為比鰹魚還要美味可口,因此素有「鰹魚中的鰹魚、真正的鰹魚」這樣的稱呼,順理成章的,銀鯧也就被冠以真名鰹、真魚鰹這樣的別稱。值得注意的是,銀鯧的新鮮度非常難以保持,而一旦新鮮度降低銀鯧的味道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最新鮮的時候,銀鯧的表皮其實是青灰色的,只有當新鮮度降低,銀鯧的鱗片開始脫落,才會呈現出我們所熟悉的銀白色。
雖然銀鯧的盛產季節為夏季,但在深秋之後尤其是寒冬時節,銀鯧自身的脂肪也變得肥厚所以味道會更好。由於存在季節性並且捕獲量低,因此銀鯧在日本是非常高級的魚類,也是冬季高端懷石、會席料理的必選食材之一。正因銀鯧對新鮮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一般不會輕易用來做刺身。如果有幸在料理店看到有銀鯧刺身提供,那麼其新鮮度必定是無可挑剔的,一定不要錯過。
除了刺身,銀鯧在日本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吃法是銀鯧味噌幽庵燒。先將
銀鯧放入柚子味噌中醃漬然後以炭火燒烤,銀鯧經過醃漬吸收了柚子的清香與味噌的醇厚,再經過燒烤增加增添其木炭的香氣,吃起來風味別致唇齒留香。
本文由四個小土豆編輯整理,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盤點全球頂級食材,探索珍奇饕餮盛宴。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四個小土豆。您的支持就是小編前進的最大動力。
按住下圖關注小編
盤點全球頂級食材
探索珍奇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