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的人,不管是出家還是在家,口裡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這句佛號是從梵文音譯過來的,含義很深很廣,在佛教中稱為六字洪名。「南無」在這裡不讀「nan wu」,而是讀「na mo」,這是古音,是漢唐時期的發音,因為寺院一般都是口口相傳,所以沿襲到現在的經咒佛號都是古音。而「nan wu」是現在普通話的發音,和古音是不同的。既然這兩個字是音譯,所以還是要讀古音,讀「na mo」,這樣才妥當。
「南無」是恭敬之詞,是頂禮、敬禮、皈依的意思。「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的名號。「阿彌陀佛」翻譯成中文,「阿」是無;「彌陀」是量;「佛」是覺,合起來的意思就是無量覺,無所不知,無所不覺。
「南無阿彌陀佛」整句佛號的意思,就是要我們恭敬阿彌陀佛,皈依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常勸大家要多念這句佛號,就是鼓勵大家發願求生阿彌陀佛的佛土,接受阿彌陀佛的教導,成就圓滿菩提。這也充分體現了佛的心量很大,不但不跟別人搶生源,還把自己的學生,統統介紹給別人。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要把學生介紹給阿彌陀佛呢?大家讀一下《無量壽經》就會明白了。
據《無量壽經》上講,在過去不可思議無央數劫,有佛出世,號世間自在王如來,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有一位國王叫世饒王,聞佛說法,歡喜開解,遂發菩提心,把王位讓給別人,自己出家修道,號稱法藏。
這位法藏比丘,德行高尚,智慧超人,勇猛精進,志願廣大,超過了其他所有同學。他在自在王如來面前發下大願,要建立自己的佛土。他要建的這個佛土很殊勝,要十方世界的眾生沒有一個不知道的,並且只要是來到他佛土的,統統都做菩薩,他的佛土要超越一切諸佛剎土。
自在王如來知道法藏高明,就為他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讓他挨個都看一看,學一學。學了多久呢?經上講學了千億歲,法藏比丘把十方世界諸佛如來的剎土,統統看了一遍。然後呢,法藏比丘又精勤求索,修習功德,把諸佛剎土中殊勝的選出來,不殊勝的放下,歷經五劫,終於把他的佛土建成,滿了他的大願。他所建的佛土就是西方極樂世界,法藏比丘就是阿彌陀佛。
因此,西方極樂世界不是普通的佛土,而是集一切諸佛剎土的精華所成就的,自然超越諸佛剎土,所以釋迦牟尼佛讚嘆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這才把學生推薦給阿彌陀佛,讓大家常常要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就是佛法的總綱領、總原則。